苏教版2022届初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2022届初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英语资料、语文资料、数学资料、物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地理资料、历史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English material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
苏教版2022届初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一、双基积累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有朋自远方来 (
)
(2)吾日三省吾身 (
)
(3)学而不思则罔 (
)
(4)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
)
(5)四十而不惑 (
)
(6)择其善者而从之 (
)
(7)人不堪其忧 (
)
(8)传不习乎 (
)
(9)博学而笃志 (
)
2.下列句中“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C.学而时习之
D.曲肱而枕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译文:
(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3)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4.用原文填空。

(1)亚奥理事会2022年10月13日宣布,南京市获得2022年第二届亚洲青年运动会举办权。

届时喜迎各国嘉宾,可以用《论语》中的一句话来表达这种喜悦:

(2)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论语》中孔子的话:
,。

(3)孔子感叹时光易逝,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
是:
,。

二、课内阅读
阅读《论语》第一、四、五、七章,完成5~8题。

5.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学而不思则罔( )
(2)思而不学则殆( )
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
(2)温故而知新(
)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8.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今天我们阅读它同样获益匪浅,请写出初中语文课本“孔子语录”中的一则成语或格言警句。

答:
三、美文品析
阅读文言文,完成9~15题。

论语(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子曰:“默而识①之,学而不厌②,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③,敏以求之者也。

”(《述而》) 子曰:“学如不及④,犹恐失之。

”(《泰伯》)
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

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子罕》)
子夏曰:“日知其所亡⑤,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子张》)
【注】①识:记住。

②厌:满足。

③好古:爱好古代文化。

④及:
赶上,追上。

⑤亡:指不知道的东西。

9.《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家经典著作之一。

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
A.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
B.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C.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
D.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11.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答:
12.请写出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

答:
13.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答:
14.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
答:
15.选文后五则内容都与学习有关,请你选择感悟最深的一则,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答:
苏教版2022届初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题附答案(论语)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1)志同道合的人(2)自我检查,反省(3)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4)真诚,诚实,诚信(5)迷惑,疑惑(6)跟从,学习(7)忍受
(8)老师传授的知识(9)忠实,坚守
2.【解析】选A。

B、C、D三项中的“而”都表承接,A项的“而”表转折。

3.答案:(1)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

(2)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3)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4.答案:(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5.答案:(1)wǎnɡ(2)dài
6.答案:(1)通“悦”,愉快(2)学过的知识
7.答案: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8.答案(示例):温故知新三十而立
9.答案:儒
10.【解析】选D。

前一个读音是zhì,“智慧”的意思;后一个读音是zhī,“学到”的意思。

11.【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

“吾日三省吾身”的内容指这句话后面的几件事情。

答案: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12.【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

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回答。

答案: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13.【解析】此题考查对语句内容的理解能力。

围绕“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

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选择他人长处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的短处就要改正。

14.【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感悟能力。

选取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一点,谈出受到的思想教育。

答案: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能施加在别人身上,推己及人,以仁爱之心待人。

15.【解析】本题考查对语句的感悟能力。

选取自己感受比较深刻的一则,谈出思想道德修养的意义。

答案(提示):围绕“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求学;勤奋好学;谦虚诚恳;温故而知新,日积月累”回答即可。

附第四、五、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则【译文】
孔子说:“子路,(我)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


孔子说:“见到贤明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见到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孔子说:“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不知疲倦,而我做到了哪些”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懂得知识,只不过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奋敏捷地去探求它罢了。


孔子说:“我做学问的急迫感,就像追赶什么东西唯恐赶不上那样,而赶上了又怕失掉。


孔子说:“我有知识吗我没有知识。

有一个乡下人向我提了个问题,我原本是一点也不知道的。

我从他那个问题的正反两方面加以盘问,就对问题有了明确的答案。


子夏说:“每天都能学到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东西,这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