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柑橘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对策
台州柑橘产业化经营现状及对策
【摘要】台州作为浙江省一个重要的柑橘产区有着悠久的柑橘栽培历史。

进入21世纪以后,在面对国内各省市对柑橘产业的开发,加入世贸组织以及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萧条的影响,台州柑橘产业的优势在慢慢被削弱,小规模经营、低组织程度、品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

生产方式的变革和消费需求的改变使得柑橘市场面临激烈的竞争。

为了柑橘产业的持续发展,台州市必须提高柑橘产业化经营的水平。

本文以农业产业化经营及相关理论作支撑,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对台州柑橘产业化经营的布局、组织、结构、发展和政策进行分析。

根据现代农业产业化的要求找到台州柑橘产业化经营存在的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发展困难,政策扶持不足等问题。

根据农业产业化相关理论针对这些问题理论结合实际提出了调整产业布局和结构,强化产业组织,重视品牌发展以及加大政策扶持等可行的对策和建议,推动台州市柑橘产业的腾飞。

【关键词】柑橘,农业,产业化经营,对策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aizhou citrus
industry management
【Abstract】Taizhou as an important citrus-producing areasin Zhejiang Province , has a long history of citrus cultivation. After entering the 21st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itrus industry, to join the WTO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 global recession in the face of domestic provinces and cities, the advantages of the citrus industry in Taizhou slowly weakened, small-scale, low degree of organization, the structure of varieties unreasonable and so on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mode of production and consumer demand changes in the citrus market is facing fierce competition.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itrus industry, Taizhou City must improve the the citrus industrial management level.
In this paper, the industrial management of agriculture and related theories for support, Taizhou citrus industrialization busines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industrial economics layout, organization, 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policy analysis. Fou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modern agricultural industrialization the Taizhou citrus industrial management of industrial layout and structure is unreasonable, the degree of organization, industrial development difficulties, lack of policy support and other issues. Address these issues based on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agriculture-related theory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to adjust the industrial layout and structure, to strengthen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attention to brand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 policy support and feasibl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take-off of the citrus industry in Taizhou City.
【Key Words】Citrus, agriculture, industrial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目录
图目录
第1章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目的
柑橘作为世界上第一大水果具有很高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全世界140多个国家地区种植了柑橘。

一般情况下柑橘可分为紧皮柑橘和宽皮柑橘。

其中宽皮橘和橙类柑橘最的产量最大,它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价值使其最受消费者欢迎。

柑橘的年产量已经远超过一亿吨,年贸易额超过65亿美元,是世界三大贸易农产品。

中国是世界上主要的柑橘生产地,有着悠久的柑橘栽种历史。

在过去几十年我国柑橘种植量迅速增长(见图1.1),我国的柑橘栽培主要集中在南方的福建,浙江,广西,广东各省,在江西,四川湖南,湖北等地也有相当的栽种量。

中国柑橘栽种品种上宽皮蜜桔占了70%左右,甜橙占15%左右、柚子15%左右。

在南方很多地区柑橘柑橘是地方农业的支柱产业,柑橘产业对于农村经济发展非常重要。

发展好柑橘产业能很好地带动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

图1. 1中国历年柑橘产量变化情况
在浙江柑橘是传统的特色水果之一,浙江省种植柑橘有了超过两千多年的历史,其中以黄岩蜜桔最为闻名。

浙江主要种植宽皮橘,其产量占国内宽皮橘总产量的20%左右,世界宽皮橘总量的10%,浙江的柑橘加工业也非常发达,柑橘罐头加工出口量占世界总量的60%。

进入21世纪以来浙江省的柑橘种植面积趋向稳定,但随着南方各省对柑橘生产的开发,以及加入世贸组织的影响,浙江柑橘产业受到了来自国际和国内的
挑战。

浙江的柑橘产区遍布全省,产区主要布在台州、衢州、丽水、杭州、宁波、温州、金华、舟山等市,其中台州市、衢州市为浙江省的主要柑橘产区,台州衢州的柑橘种植面积占了全省的一半以上。

台州市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平原丘陵相间,又处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地理条件优越是我国著名水果产地。

台州有着悠久的柑橘栽种历史,台州的柑橘更是名声远扬,早在1700多年以前台州便有栽种柑橘的记载。

而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柑橘产业在台州的经济发展中依然举足轻重,在临海市和黄岩区柑橘产业占有的农业比例相当高,已经成为两地的特色农业和农业支柱产业。

台州的柑橘产量居全省第二仅此衢州之后,台州柑橘在全国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到2010年,台州市种植柑橘2.62万公顷,产量43.5万吨。

台州在产量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同时也加大了品牌的建设,黄岩蜜桔,临海蜜桔等一大批品牌在不断涌现。

柑橘也是台州市对外宣传的一个优良形象品牌。

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在面对国内各省市对柑橘产业的开发,加入世贸组织以及金融危机全球经济萧条的影响,台州柑橘产业的优势在慢慢被削弱。

在不断强大的同时台州柑橘产业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而只有不断提高整体的产业化经营水平,根据产业经济学,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的理论,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改善产业组织,给政府提出合理的产业政策建议才能发挥一体化、规模化效应,解决台州柑橘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凸现等问题以增强台州柑橘产业的竞争力,保持优势,只有实现产业化经营,不断改善果品质量,提高产业化水平,增强整体竞争力,才能继续保持优势,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应有的贡献。

1.2. 研究方法和内容
1.2.1 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调查台州柑橘产业化经营的现状,结合所学的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运用了理论归纳法,理论分析与实证结合的方法,比较分析法进行系统研究:
1、理论归纳法。

在大量搜集整理了国内外关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柑橘产业化经营的研究文献资料后归纳出柑橘产业化经营的方法。

2、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

通过结合产业经济学以及农业产业化相关理论,对台州柑橘产业化经营进行系统研究。

3、问卷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对台州柑橘产业化经营现状进行调查,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1.2.2 研究内容
柑橘产业是台州市农业的支柱产业,其中在临海市与黄岩区柑橘产业已经发展成两地的特色农业。

近年来台州的柑橘产业种植面积相对比较稳定,随着示范园区的不断建设以及品牌建设的加强,台州柑橘的产量和产值都有所增加。

由于农业结构调整、土地征用以及柑橘生产从追求量的增长转变到质的提高,生产规模有所消减等因素的影响,此外随着全国柑橘生产格局的不断变化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推进,柑橘产销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竞争日益激剧。

台州柑橘产业出现了优势弱化等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开展了相关的研究。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是:对产业经济学、农业产业化和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及农业产业化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和了解。

以产业经济学为主要框架依照实证分析的分析思路首先对台州柑橘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化经营模式进行实地调查研究。

然后系统剖析台州柑橘产业化经营发展过程,了解台州在柑橘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与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差距,发现台州柑橘产业化经营存在的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发展困难,政策扶持不足等问题。

最后根据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经验,结合相关理论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

为台州柑橘产业持续发展以及壮大提供方法。

本文研究框架见图1.2
图1. 2研究框架
第2章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产业经济学相应概念
产业指的是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

产业经济学是以经济学的理论作为基础对产业的产业布局、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发展和产业政策进行全方面研究的学科。

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产业内部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规律、产业本身的发展规律、产业与产业之间互动联系的规律以及产业在空间区域中的分布规律等。

产业布局。

布局指的是对事物的全面规划和安排,产业布局是指在特定的范围地区内产业各部门、各环节的空间分布和组合,也可以理解为产业规划。

产业布局是研究如何通过调整区域内的生产要素、企业和产业的空间布局来地合理安排,以协调矛盾、扬长避短,使产业动取得预期经济效果。

产业组织。

组织含义较多:一,指按照一定目的、任务和形式予以编制;二,指组成形式;指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产业组织含义是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形态或市场关系,它包括交易关系、行为关系、资源占用关系和利益关系。

产业组织主要研究企业行为、企业的市场关系、产业组织环境及其对企业成长、产业发展经济效应规律。

产业结构。

结构指的是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的搭配和安排状态。

产业结构指的是各个产业的构成以及国民经济各个产业间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个产业的构成、联系及比例关系都不相同,它们反映了各类经济资源在各产业间的配置情况,研究产业结构能够通过调整各产业间的比例关系以达到合理科学的结构促进产业的发展。

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既包括单个产业的进化过程,又包括产业总体,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化过程。

产业发展主要研究发展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发展周期、影响因素、产业转移、资源配置、发展政策等问题。

通过研究产业发展规律,了解产业发展趋势对产业结构、布局、组织及政策进行调整,从而促进产业的发展。

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指的是政府为实现长远的经济利益和社会目标,
在工业化过程中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要求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布局、产业组织的各种政策的总和。

产业政策包括政策对象、政策目标、政策手段与措施、政策实施机构以及政策的决策程序与决策方式。

产业政策是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机制。

2.2. 农业产业化经营相关理论
2.2.1农业产业化的内涵
农业产业化是指根据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将传统农业进行产业化改造以符合现代化经济的需要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各个不同学者对农业产业化的定义也有所区别:
张惠清(2010)认为农业或农村经济产业化,就是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加工、储运、销售和服务系列化的原则,以经济利益为纽带,对相关产业和环节实行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的优化和新的产业组合,形成各具特色的“龙”型链式产业群体,以达到布局区域化、生产专业化、服务社会化、管理企业化,从而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现代化①。

宋景华,王莉,袁文增,曹鲁,徐化芳(2004)认为:农业产业化是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当地资源优势和加工流通企业为依托,以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为基础,对农业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品,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所形成的一种较为完整的产业系统②。

许淑琴(2010)农业产业化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的现代化经营方式和产业组织形式。

其实质是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
①张惠清.试论农业产业化经营对农村经济增效的影响[J]. 中国动物检,2010,27(1):17-18.
②宋景华,王莉,袁文增,曹鲁,徐化芳.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及对策建议[J]. 山东农业科学,2004,(4):63-65.
技进步的过程③。

因此综合各个学者的观点我们可以将农业产业化定义为: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依靠龙头企业的带动,以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一体化、规模化,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达到经济全面发展的目的。

2.2.2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经营指的是根据企业的资源状况和所处的市场竞争环境对企业长期发展进行战略性规划和部署、制定企业的远景目标和方针的战略层次活动。

根据农业产业化的定
义我们基本上可以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指通过农业产业化的方法和过程对农业进行管理经营。

雷俊忠,饶开宇,周小洪,周晓俊,谭静(2008)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通过实行种养加、产供销、农工商一体化经营,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为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是引导分散的农户小生产转变为社会化大生产的组织形式,市场农业自我积累、自我调节、自立发展的基本运转机制,各参与主体自愿结成的利益共同体④。

韩德全,刘慧英(2002)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农业为基础,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围绕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经科教相结合的农村经济的经营方式和运行机制⑤。

胡雪梅,李玉增(2006)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现代化为目标,以一体化为特征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

它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加工企业为依托,以广大农民为基础,以科技服务为手段,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联结为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实行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经营组织形式⑥。

③许淑琴.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模式探讨[J]. 学习与探索,2010,(3):174-175.
④雷俊忠,饶开宇等.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M]. 成都市: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⑤韩德全,刘慧英.农业产业化与产业结构调整[M]. 北京市: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⑥胡雪梅,李玉增.对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思考[J]. 商业研究,2006,(342):191-193.
因此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农业产业化的方式使农业生产规模化、集中化、企业化的经营方式。

2.2.3 规模经济理论
规模经济理论是指在一特定时期内,企业产品绝对量增加时,其单位成本下降,即扩大经营规模可以降低平均成本,从而提高利润水平。

规模经济又称为规模节约或规模利益。

规模经济可以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指的是生产者自身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得平均成本下降,外部规模经济指的是行业生产规模的扩大使得平均成本下降。

随着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农业的生产规模在不断扩大,规模经济理论也成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理论。

农业要实现规模经营可以通过内部的方法扩大经营主体的规模,让农民拥有更多的土地来降低成本。

农业要实现规模经营也可以通过外部的方法让小规模农业生产者进行联合,形成一个组织以形成规模效应。

我国目前农业生产还是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这种方式经营规模小人力物力消耗高,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不适合现代产业化经营。

要形成规模效应首先需要改革土地制度,建立科学的土地流转机制,逐渐形成规模经营。

其次是让农民联合起来经营。

农业合作社作为新兴的联合方式不仅有效地联合了农民的生产形成规模经济还将农业生产和企业结合实现了产销一体化,对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有很大帮助。

2.2.4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是在以丰富资源开发的地域建设和规划的实践基础上抽象、概括而形成的,它是研究区域内部资源配置为主要对象的一种影响深远的区域组织理论。

地域生产综合体是以建立在一定区域自然、经济、社会资源基础上的专业化部门为核心、充分发挥专业化部门生产联系的社会化大生产的地域组织。

农业产业化后农业可以根据地理优势发展专业化的生产形成规模效应以及区域品牌优势。

地域生产综合体理论是关于在一定地域是以一定
的专业化部门为核心,能够充分发挥专业化部门在整个地域的生产联系的生产地域经济体系的形成机制与过程的理论。

通过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再以龙头企业为中心发展农业以形成高效低成本的经营模式。

2.2.5 交易成本理论和内部化理论
交易成本或称交易费用,是指企业为了克服外部市场的交易障碍所需付出的代价,即指企业用于寻找交易对象、订立合同、执行交易、洽谈交易、监督交易等方面的费用与支出。

企业可以通过收购、兼并、重组等方式将交易内部化来降低交易费用这就是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是指企业将市场上的买卖关系变为企业内部的供需交换关系,以降低交易成本,即建立内部市场来取代外部市场。

交易成本理论和内部化理论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理论之一。

农业产业化经营强调农户与合作社,农户与企业的联合以实现产销一体化。

产销一体化就是通过农户和企业的内部化来降低交易成本。

我国农业经营规模小,农户的经营都是以个体经营为主,农业销售以及企业的收购都需要支付较高的交易费用,不利于农民的增收。

内部化后能够实现产销一体化,农户可以依赖公司或中介组织进行产品销售和开拓市场,节省依靠自身力量进入市场的交易费用。

第3章台州柑橘产业的发展现状
3.1. 台州柑橘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
3.1.1调查介绍
柑橘是台州市农业的特色及主导产业,那么,台州柑橘农户对柑橘产业的发展究竟怎样看?他们在目前柑橘产业中状况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带着这些问题,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特在台州三个主要柑橘产区对农户柑橘种植情况进行调查,并根据问卷收集内容对台州柑橘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本文数据来自于台州市三个主要柑橘产区农户的调查问卷。

调查问卷在临海、黄岩、椒江地区共发出问卷350份。

由于很多果农不具备独立填问卷的能力,发放时大部分问卷采用面对面针对种植面积、换种、组织和销售等的主要问题进行提问然后由发放者填问卷的形式,因此问卷数量能达到350份且回收率较高,共收到有效问卷327份。

本文根据此次调查数据对台州柑橘产业化经营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分析。

由于问卷样本数量不足可能造成部分数据有所偏差,但整体真实可信。

3.1.2问卷调查结果说明
在本次调查中有效的样本数为327个农户,这327个样本农户的基本情况调查结果如下:
表3. 1样本农户基本特征表
从327份调查表看到果农种植面积在5亩以下的有206户占有63%,5到10亩的有106户占32.5%,10亩以上有15户的仅占4.5%,因此从调查结果来看台州柑橘种植规模以小规模为主。

在本调查中,果农反应果树的种植年份普遍较久在10到20年左右,有一部分种植年份达到了25年以上,说明台州市柑橘的品种老化严重。

通过调查发现台州市果农调整柑橘品种次数为0次、1次、2次、3次、3次以上的分别占31%、53%、12%、4%、0%。

品种的落后将严重影响台州市柑橘的竞争力。

表3. 3样本农户换种情况表
通过问卷调查的数据显示327个样本中农户参与某一种类的组织的人数为52人占15.9%,没有参加的人数为275人占84.1%。

说明果农的组织化程度低,大部分处于分散经营状态。

被调查的农户中生产的柑橘83%的全部卖给贩销户;12%的卖给加工企业和合作社,5%的自己销售,即绝大多数农民柑橘全部卖给了运销户。

说明了贩销大户的作用很大,但柑桔的销售渠道还是比较单一,销售给企业的鲜果过少导致加工企业的困难。

3.2. 台州柑橘产业发展概况
3.2.1柑橘产业发展概况
台州生产种植柑橘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浙江乃至全国的重要柑橘产地之一。

台州地处浙江南部沿海属于亚热带季风区,受到海洋以及西北高山对气候的影响,气候温和宜人,水资源非常充足。

台州年平均气温在17摄氏度左右,无霜期大致为257天,降水量约1500毫米,日照总时数大约1500小时,适宜喜温的农作物生长。

台州作为浙江的柑橘主产区种植面积和产量也相当广。

台州市柑橘在改革开放前的种植面积不足1.06万公顷,生产能力低下品种单一。

到1996年在台州改革开放以及实施“两水一加”政策后台州柑橘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36757公顷,产量达到了531798吨。

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的减少以及气候、虫害、市场等因素影响台州柑橘产量出现了不断波动的情况(图3.1)。

台州的柑橘无论在面积上还是在产量上均占全省的1/4以上。

台州市柑橘种植主要集中在临海,黄岩,三门等地区2010年种植面积分别为1.24万公顷,5200万公顷和4800万公顷,产量为45万吨占了全台州市的柑橘种植面积的4/5。

柑橘产业在台州市农业的比重相当大,已经成为台州市的农业支柱产业。

图3. 1台州市柑橘产量变化情况
3.2.2柑橘产业发展趋势
农业产业化发展使得台州柑橘产业机遇与危机并存。

台州在做好产业化经营的同时需要坚持品牌战略,品牌是未来柑橘产业化经营的主要发展方向,打响台州柑橘的品牌为台州柑橘产业的持续发展做贡献。

黄岩是台州柑橘的传统品牌也是台州市最受欢迎的品牌。

台州市在黄岩蜜桔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鼓励企业、合作社创立自己的品牌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台州市全市柑橘产品共注册商标56个,其中由合作社注册的商标达31个,各个县(市、区)都拥有了自己的大品牌如“黄岩蜜桔”、“临海蜜桔”、“温岭高橙”、“玉环文旦”等。

在大品牌发展的同时个地方还发展了各自的小品牌如:黄岩的“天品”、“九峰”;临海的“岩鱼头”、“园梦”、“忘不了”;三门的“三凤”;温岭的“明圣”。

仙居的“仙绿”等品牌。

台州市柑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提高。

在品牌建设同时,各种评比活动也起到了很积极的作用,台州市在评比活动中黄岩获得“中国蜜桔之乡”称号,临海获“中国无核蜜橘之乡”称号,温岭获“中国高橙之乡”称号,玉环获“中国文旦之乡”称号,此外,台州市柑橘还获得了国家及浙江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中国绿色食品认证等,这些品牌和称号极大地提高了台州柑橘的竞争力。

大力发展品牌战略是台州柑橘发展的主要趋势。

3.3. 产业布局及产业结构现状
3.3.1产业布局现状
台州市的柑橘栽种品种繁多,且很多品种具有地方的特色性。

柑橘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宽皮柑橘和紧皮柑橘,其中的宽皮柑橘由于其易剥皮和良好的口感受到了大众的欢迎被大面积栽种。

宽皮柑橘包括了温州蜜桔,椪柑等。

紧皮柑橘包括了橙类柑橘、枳类柑橘、金柑类柑橘、柚类柑橘。

(1)温州蜜桔在台州市的种植面积非常广,各个县、市均有栽种,其中在台州中部的主产区黄岩,临海,三门和椒江最多,占有中部柑橘产量的78%。

在滨海平原的包温岭市、玉环县、路桥区,种植面积也达到了40%。

西部的仙居天台也主要种植温州蜜桔。

温州蜜桔皮薄无核、肉汁丰富而味甜蜜,入口后无渣,品质上等。

此外温州蜜柑还有很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效果,受到了大众的欢迎和认可。

(2)本地早作为黄岩的特色品种同样受到了市场的欢迎。

本地早在黄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