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祥林嫂为主人公的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祥林嫂为主人公的作文
以祥林嫂为主人公的作文「篇一」
多么勤劳善良的祥林嫂,鲁四老爷家里的活几乎哪一样都少不了她,她的愿望很简单,只要有活干、有饭吃就满足了。
怎么这样的一个人偏偏成了罪人呢?大家见了她都躲着走,倘若烛台被她碰过,神就不吃了,因为这是“罪人”碰过的。
刚读祥林嫂的故事时有三大不解。
一是不解她嫁两个男人怎么成了罪过。
两个男人都不是她主动要嫁的,本来就是婆家娘家包办的,她什么事都没干就背上了“不贞”的罪名。
简直荒唐至极,试想一个人开车撞了人,事是人干的,但法庭却判车服刑一年,理由是“车撞人是不对的”。
是个人都会觉得可笑,可换到祥林嫂身上,事不是她干的,人们却都认为她有罪过。
为什么,我不解。
封建的思想居然连理都不讲了。
二是不解阎罗大王为何如此恶毒要锯人。
阎王是人造出来的,地狱的情景反映的是人间的生活,所以阎王锯人也是社会的反映。
在当时的观念里,女子就是丈夫的物品,一定要归男人的。
因为她有两个丈夫,所以要分成一人一半。
足以看出那会的观念:为了遵守“道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是非常恶毒的行为。
三是不解为什么所有的人都远离她。
不过后来也明白了。
设身处地想一想,如果祥林嫂拿我的孩子和阿毛作比,我也会火冒三丈,因为这样“晦气”。
祥林嫂是被某个人害死的吗?不。
在当时的社会观念下,即使是善良的人,除非不怕死,否则谁也不会愿意接近这样的一个能带来晦气的人。
祥林嫂是被整个社会观念害死的。
毫无恶意,只是一个观念,一种道德,就绝了她的活路。
还有许多像她这样的人。
社会的落后性在他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她是一个标志,封建制度的标志,也是封建制度的墓碑。
当封建制度毫无恶意就能置人于绝境时,它就离覆灭不远了。
我们对祥林嫂不能只有同情,更重要的是反思她为什么如此悲惨,这才是鲁迅真正想说的。
以祥林嫂为主人公的作文「篇二」
岁月凝成一颗珍珠,丢在地上,冰凉;握在手里,滚烫。
孔乙己和祥林嫂是鲁迅先生笔下较为典型的人物形象。
而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
孔乙己噬酒,却时常无钱买酒,店铺的欠账名单里经常出现他,同时他又不好好工作,不进取,暴自弃,他总是因为偷拿别人钱财而被打。
鲁迅先生为我们塑造了一位生活在最底端人民的典型代表,生动展现了当时中国的黑暗。
同时也展现了以孔乙己为代表的人民不求上进、自甘堕落。
但孔乙己有一点是好的,即使欠账也会还上,让我们看到了黑暗统治下的一丝光亮。
祥林嫂则是封建统治下底层劳动妇女的典型代表,受尽了压榨,被迫改嫁,一步步被逼上死亡的道路,带着封建统治的迷信色彩,在阖家欢乐的时候死去,表现了人性的冷漠无情和封建社会妇女地位的低下,以及劳动妇女的卑微。
鲁迅先生还说过,“无尽的远方,无数的人民都与我有关。
”的确,他们确实是封建社会的典型,我想鲁迅先生一定是在现实生活中见到了他们的影子,加以刻画,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生动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
作者用全知视角为我们展现了人物的悲惨命运,在当时条件状况下,孔乙己的自暴自弃,祥林嫂的封建迷信,他们还没有改正,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念,观念的落后带来人性的扭曲,而且他们不光是当时社会条件所造成的,自身无法摆脱命运的枷锁,导致死亡。
而当代中国青年应“有一份热,发一份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
书。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更应该学习戍边战士舍小家为大家,医护人员用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的大无畏气概。
作文载道,言以铭志。
历史的长河滚滚向前,命运的轴线不可更改,我忽然感到了一种灵魂的坦荡,一种信念的力量。
他们已经去世,但我明白他们是不甘的,又或许他们生错了时代。
命运的不堪,我们无法更改,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活好现在的每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