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后退式搜索的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

基于后退式搜索的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

基于后退式搜索的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孙文胜;胡玲敏【摘要】Concerning the common problem of tag collision in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 an improved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for multi-branch tree was proposed based on the regressive-style search algorithm.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ags collision, the presented algorithm adopted the dormancy count, and took quad tree structure when continuous collision appeared, which had the ability to choose the number of forks dynamically during the searching process, reduced the search range and improved the identification efficiency.The performance analysis results show that the system efficiency of the proposed algorithm is about 76.5%; moreover, with the number of tags increased, the superiority of the performance is more obvious.%针对无线射频识别(RFID)系统中常见的标签防碰撞问题,在后退式搜索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叉树防碰撞算法.根据标签碰撞的特点,采用休眠计数的方法,以及遇到连续碰撞位时进行四叉树分裂的策略,使得在搜索过程中能够动态选择分叉数量,缩短了标签识别时间,有效地提高了算法的搜索效率.性能分析表明,该算法的系统识别效率达76.5%,且随着标签数目的增多,优越性更加明显.【期刊名称】《计算机应用》【年(卷),期】2011(031)008【总页数】4页(P2052-2055)【关键词】无线射频识别;标签碰撞;后退式搜索;标签识别【作者】孙文胜;胡玲敏【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杭州,310018;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杭州,3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450 引言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其应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

移动RFID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

移动RFID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

移动RFID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程桂花;周东华;陈付龙;齐学梅;左开中【期刊名称】《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6(032)002【摘要】文章在一种改进的四叉树RFID防碰撞算法(QTS)基础上,提出一种适用于移动场景的RFID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该算法采用可变概率分组排队的原则,先进入识别区的标签被优先识别,后进入的标签则排队等待.已进入识别区的标签组,标签应答概率随阅读器命令而动态调整;通过改进阅读器问询命令,探明碰撞位串的实际存在而自动调整搜索树的叉数,既避免了空闲时隙,又减少了碰撞时隙.对比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减少了平均时隙与平均通信量,随着标签数的增多,效果越明显,有效提高阅读器的识别效率,适于移动场景的RFID碰撞识别.【总页数】6页(P72-77)【作者】程桂花;周东华;陈付龙;齐学梅;左开中【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师范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芜湖 241000;山西大同大学煤炭工程学院,山西大同 037003;安徽师范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师范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师范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师范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师范大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安徽师范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芜湖 2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1.6【相关文献】1.基于碰撞树的自适应多叉树RFID防碰撞算法 [J], 吕敬祥;刘清;过继红;2.后退锁位式RFID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 [J], 李锋;南敬昌;李蕾;高明明3.基于物联网的RFID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研究 [J], 张琴4.基于碰撞树的自适应多叉树RFID防碰撞算法 [J], 吕敬祥;刘清;过继红5.基于物联网的RFID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研究 [J], 张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新颖的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的研究

一种新颖的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的研究

n a r y - t r e e o r q u a d - t r e e s e a r c h a d a p t i v e l y b y t h e n u mb e r o f c o l l i s i o n s . I n t h i s a l g o r i t m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h i f t h e n m b u e r o f d e t e c t e d c o l l i —
Ab s t r a c t Th i s p a p e r p r o p o s e d a n a d a p t i v e b i n a r y s e a r c h a l g o r i t h m b a s e d o n I AM s . Th e a d a p t i v e a l g o r i t h m c h o o s e s b i —
中图法分 类号
S t u dy o f No v e l Ada pt i ve Mu l t i - t r e e Ant i - c o l l i s i o n S e ar c h Al g o r i t h m W EI Do n g - x u e ZHENG J i a - l i LI Li a n g - l i a n g YAO Fu - s h i
少了 4 6 . 7 %, 3 1 . 5 2 %, 吞吐量平均提 高了 8 5 . 8 , 2 4 . 2 2 , 传 输数 据 量 平 均 减 少 了 8 5 . 3 , 8 2 . 5 4 。
关键词
R F I D, 防碰撞 算法 , 二进制搜 索算法 , 自适应 TN9 2 , TP 3 1 2 文献标识 码 A

一种新型的自适应多叉树抗冲突算法

一种新型的自适应多叉树抗冲突算法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7 1 6 2 . 2 0 1 3 . 0 2 . 0 1 6

种 新 型 的 自适应 多 叉树 抗 冲 突算 法
陈 刚。 , 段 渊 , 刘 秉权
( 1 . 广东科 技学院 计算机 系 , 广东 东莞 5 2 3 0 8 3 ; 2 . 哈尔滨工业大学 计 算机科学 与技术学 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0 1)
2 .S c h o o l o f C o mp u t e r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H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H a r b i n l 5 0 0 0 1 , C h i n a )
第3 0卷 第 2期
2 0 1 n a l o f Gu a n g d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Te c h n o l o g y
Vo 1 . 3 0 NO . 2
J u n e 2 0 1 3
关键词 : 射频识 别; 多又树 ; 抗 冲突算法 ; 碰撞 因子 中图分类号 : T N 9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1 0 0 7 — 7 1 6 2 ( 2 0 1 3 ) 0 2 — 0 0 8 4 — 0 6
A Ne w Ad a p t i v e Ant i - c o l l i s i o n Al g o r i t hm Ba s e d O i l Mu l t i - Tr e e Se a r c h
a n d s e l e c t i n g f o r k n u mb e r ,i n t h e a l g o it r hm i t i f r s t e s t i ma t e d c o l l i d e d t a g n umb e r N a n d t h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c o l — l i s i o n di g i t c a p a c i t y m .d i r e c t l y i d e n t i ie f d l e a f n o d e s whi c h s a t i s ie f d t h e N : 2 t o s h o r t e n t h e s e a r c h t i me;s i mu l t a n e o u s l y i t i n t r o d u c e d a u t o s l e e p c o un t i n g me c h a n i s m wh i c h d e c r e a s e d o n a v e r a g e h a l f o f t h e n u mb e r o f e x e c u t i v e c o mm a n ds ,t h e r e b y s ho te r n i n g t h e c o m mu n i c a t i o n t i me . Fi na l l y, t h e r e q u i r e d t o t a l n u mb e r o f s l o t s o f t h e a l g o r i t h m wa s a n a l y z e d a n d e x p e r i me n t s we r e c o n d u c t e d.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t h e

防碰撞算法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防碰撞算法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

防碰撞算法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引言:随着无人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防碰撞算法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防碰撞算法的设计和优化对于无人驾驶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防碰撞算法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方法,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指导。

一、实验设计1. 确定实验目标:在进行防碰撞算法的实验设计之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的目标。

例如,我们可以以最小化碰撞风险为目标,或者以最大化避让效果为目标。

2. 确定实验场景:根据实验目标,选择合适的实验场景。

可以考虑不同的道路类型、车辆密度、天气条件等因素。

同时,还可以考虑加入一些特殊情况,如突然出现的障碍物或者紧急制动等。

3. 设计实验参数:根据实验目标和实验场景,设计合适的实验参数。

例如,可以调整车辆速度、跟车距离、制动响应时间等参数。

通过调整这些参数,可以模拟不同的驾驶行为和交通情况。

4. 确定实验指标:根据实验目标,选择合适的实验指标。

例如,可以以碰撞率、避让成功率、制动响应时间等指标来评估算法的性能。

同时,还可以考虑使用一些更具体的指标,如避让路径长度、避让轨迹的平滑度等。

二、数据采集与处理1.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在进行实验数据采集时,选择合适的传感器非常重要。

常用的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摄像头、超声波传感器等。

根据实验场景和实验目标,选择适合的传感器来获取相关数据。

2. 数据采集:在进行实验数据采集时,需要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可以使用多个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以获得更全面的信息。

同时,还可以考虑使用多个车辆进行实验,以增加数据的多样性。

3. 数据处理: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可以使用滤波算法、噪声去除算法等对数据进行预处理。

同时,还可以考虑使用机器学习算法对数据进行分类和聚类,以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规律。

三、数据分析方法1. 统计分析: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例如,可以计算碰撞率、避让成功率的平均值和方差,以评估算法的性能。

同时,还可以使用假设检验等方法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基于自适应分裂树的RFID防碰撞算法

基于自适应分裂树的RFID防碰撞算法
第3 7卷 第 2 4期
、0 -7 ,l3






21 年 1 01 2月
De e c mbe 01 r2 1
N O.4 2
Co p t rEn i e rn m ue gn eig
开发研究与设计技术 ・
文 编 l o 3 8 I ) - 2 - 3 文 标 码: 章 号: o _ 4 (l 2 _ 8 _ 0 - 2 2 14 0 7 0 1 献 识 A
W EN a , Ch o oU o f n , NG Ru —e g LI Li ( p r n f o De at me t mmu ia o ce c n n ie r g F d nUnv ri , h n h i 0 4 3 C i a oC nc t nS in e dE gn e n , u a ie s y S a g a 2 0 3 , h n ) i a i t
[ ywod ]R doFe u nyIe tiao ( I )a tc lso loi m; d pie piig reA T ; iht s oua o Ke r s a i rq e c nict nRFD ;ni ol ina rh A at lt e( S )hg g p lin d f i — i g t v S tn T a p t D0I 1.9 9jsn10 —4 82 1.40 6 : 03 6 /i . 03为物联 网( t nt f hn s的三大核心支撑技术 。 I e e o T ig) nr

般来 说 ,基本的 R I 系统 由标签和 阅读器构成 。标 FD
签 多是无源的 ,由简单 电路构成 ,其工作流程为 :阅读器发

基于后退式搜索的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

基于后退式搜索的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

di1.7 4 S ..0 7 2 1 .2 5 o:0 3 2/ P J18 .0 00 2 1
基 于后 退 式 搜 索 的 自适应 多 叉树 防碰 撞算 法
孙 文胜 , 玲敏 胡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通信工程学院 , 杭州 3 0 1 ) 10 8
( i xn 5 13 cn qa u l @ 6 .o ) n 1 1
r g e sv - t l e r h e r s i e sy e s a c
S UN e . h n . HU n — n W nseg Li g mi
( ol efTlo u i t nE gnen ,H nzo ini nvrt,H nzo h in 10 8 hn ) C lg e cmm n ai n i r g aghuDaz U i sy a gh uZ ea g3 0 1 ,C i e o e c o ei ei j a
算法的 系统识 别效率达 7 . % , 6 5 且随着标签数 目的增多 , 优越性更加 明显。 关键词 : 无线射频识别 ; 标签碰撞 ; 后退式搜 索; 标签识别
中 图分 类号 : P 9 .5 T 3 14 文献 标 志 码 : A
Ant-olso a g rt m o d p ie m ulibr nc r e b s d o ic l in lo ih f r a a tv i t- a h t e a e n
i r v d a t c l s n ag r h frmu t b a c re wa r p s d b e n t e r ge sv - tl e r h ag r h mp o e n i ol i lo t m l - r n h te s p o o e a d o h e r s ie sye s a c lo t m.Ac o d n — io i o i s i c r ig t h h r ce sis o h a sc l so ,t e p e e td ag r h a o td t e d r n y c u t n o k q a re s u t r o t e c a a tr t ft e tg ol in h r s n e o t m d p e h o ma c o n ,a d to u d te t cu e i c i l i r w e o t u u ol i n a p a e , w ih h d te a i t o c o s h u e ff r s d n mial u n h e r h n h n c ni o s c l so p e d n i r h c a h b l y t h e t e n mb r o o k y a c l d r g te s ac ig i y i p o e s e u e h e r h r n e a d i r v d t e ie t c t n e iin y r c s ,r d c d t e s a c a g mp e h d n i ai f ce c .T e p r r a c ay i e ut h w t a h n o i f o h e o f m n e a l s r s l s o h tte n s s s se e ce c e p o s d a g rtm s a o t 6 5 ;moe v r y tm f in y o t r p e o h i b u . % i f h o l i 7 r o e ,wi e n mb ro g n r a e ,t e s p r r y o t t u e t s ic e s d h u e o t f hh f a ii

后退锁位式RFID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

后退锁位式RFID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

后退锁位式RFID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李锋;南敬昌;李蕾;高明明【摘要】针对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系统中的标签碰撞问题,采用对碰撞位锁定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后退锁位式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在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的基础上,通过碰撞锁位指令判断标签碰撞信息并将碰撞位信息提出来,结合后退式寻呼机制,在减少碰撞时隙的基础上,同时也减少了传输的数据量.仿真结果显示,该算法有更快的识别速度和更少的传输数据量.%For the problem of tag collision in RFID system, using the collision position locking method, it puts forward a back lock adaptive multi tree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Based on the adaptive multi tree anti collision algorithm, through collision lock bit instructions, it determines the label information of the collision and the collision information out, combines with backward paging mechanism, based on reducing collision slots, while reducing the amount of data transmission. Simu-lation shows the proposed algorithm has a faster recognition speed and less amount of data transmission.【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年(卷),期】2017(053)008【总页数】5页(P102-105,164)【关键词】无线射频识别;防碰撞算法;自适应;多叉树搜索【作者】李锋;南敬昌;李蕾;高明明【作者单位】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葫芦岛 125105;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葫芦岛 125105;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葫芦岛 125105;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辽宁葫芦岛 12510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LI Feng,NAN Jingchang,LI Lei,et al.Computer Engineering andApplications,2017,53(8):102-105.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1]技术是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一项自动识别技术。

锁位式RFID自调整多叉树防碰撞算法

锁位式RFID自调整多叉树防碰撞算法

))射频识别 6+8b 是一种应用于物体自动识别的无线通信 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物流管理室内定位工业制造等领域 无源超高频 MOJKGI=CI LKE1MEA3Fqk+ 6+8b的通信距离长识 别速度快内存容量大成本低因此在成本效益方面具有更大 的优势# 但当多个标签同时对阅读器作出响应时会不可 避免地导致碰撞的产生! 因此一个高效的防碰撞机制对于 同时识别大量标签是十分重要的(
常用的防碰撞算法大致可分为两类G 基于 ;edk;的算 法称为 不 确 定 性 防 碰 撞 算 法 主 要 包 括 时 隙 ;edk; 算 法&/ 帧时隙 ;edk;算法' 动态帧时 隙 ;edk;算 法$ 分群时隙 ;edk;算法- 标签估计算法. 等由于基于 ;ed% k;的算法具有较大的随机性当系统内待识别标签数量过多 时标签的识别效率会显著下降产生标签饥饿现象P 基于 树的 算 法 称 为 确 定 性 防 碰 撞 算 法 主 要 包 括 二 进 制 搜 索 算 法/ 动态二 进 制 搜 索 算 法#"## 碰 撞 树 算 法#! 查 询 树 算 法#( 多进制查询树算法#& 等 基于树的算法虽然不会产生 标签饥饿现象但此类算法较为复杂识别时间过长识别效率 较低
指令当出现连续碰撞位时在发送新的查询前缀前能够更准 确地判断碰撞位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空闲时隙的产生 同时采用二进制数代替碰撞位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信息 传输量 但由于该算法采用的是动态二叉树和动态四叉树的 搜索方式当采用动态二叉树搜索时在一次完整的命令发送 和响应的过程中阅读器发送的序列位数和标签响应的序列位 数之和为 ( ( 为标签长度 #$ 数据传输量仍相对较大 因此 本文在该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锁位式自调整多叉树防碰 撞 算 法 O43X%P=JG<?M@J=WE 5MOJ=%JKEE GAJ=%34OO=@=4A GOC4K=JI5 e;R

基于先验知识的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

基于先验知识的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
t h e n u mb e r o f s e a r c h f b r k i n d i fe r e n t b r a n c h e s a n d d e p t h s d y n a mi c a l l y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r e g u l a i r y t a n d r a n d o m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t a g s .
[ A b s t r a c t ] I n o r d e r t o e n h a n c e t h e a b i l i t y o f R a d i o F r e q u e n c y I d e n t i i f c a t i o n ( R F I D ) s y s t e ms t o i d e n t i f y a l a r g e n u m b e r o f t a g s , a n a d a p t i v e
中图分类号: T P 3 0 1 . 6
基 于先 验知 识 的 自适应 多叉树 防碰 撞 算 法
丁治国,朱学永
( 解放军 电子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中心,合肥 2 3 0 0 3 7 )

要 :为提高无线射频识 ̄ J r ( R F I D ) 系统快速识别大量标签的能力 ,提 出一种基于先验知识的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利用标
t h r o ug h p ut ofRFI D s ys t e ms e s p e c i a l l y whe n t he nu m be r o ft a gs i s l rge a .
[ Ke y w o r d s ]R a d i o F r e q u e n c y I d e n t i i f c a t i o n ( R F I D ) ; a n t i ・ - c o l l i s i o n a l g o r i t h m; mu l t i - - w a y t r e e ; p r i o r k n o w l e d g e ; s e a r c h f o r k ; t ro h u g h p u t D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0 — 3 4 2 8 . 2 0 1 4 . 0 2 . 0 6 6

R FID系统中的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多叉树标签防碰撞算法研究

R FID系统中的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多叉树标签防碰撞算法研究

I T 技术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42在物联网中,每个物品都需要一个唯一合法的身份以便用于物品的识别,R FID 是其中的关键。

R FID系统中的设备标签是电子产品编码,并且该编码具有唯一性,其可以用来标识现实中的物体以实现物体的识别与区分。

R FI D系统中的阅读器利用标签防碰撞算法来实现覆盖范围内的多个电子产品标签的读取。

而基于树的防碰撞算法被广泛地采用。

但是多数基于树的算法并没有充分利用碰撞信息,仅仅使用了前几位的信息。

通常情况下,分支内标签数越多,碰撞的位数也将会越多,那么在总比特位中,碰撞位占的比例就越大。

如果在识别的过程中,根据碰撞比例,能够自适应的选择使用几叉树,就能够提升算法的效率,减少系统用时。

A M SA(Ad a ptive M u lti-t re e Search Anti-collision,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就是基于这一原则[1]。

虽然A M S A 算法根据碰撞因子u 动态地选取多叉树,但是根据碰撞因子u 并不能推断出当前碰撞节点下有多少标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适应多叉防碰撞(I m p r o v e d A M S A ,简称I A M S A )算法。

I A M S A 算法不仅能够自适应地调整搜索树的叉数,而且还优化了四叉树的查询前缀,使得空闲时隙数大大地减少。

1 IAMSA算法IAMSA算法的工作流程如下:(1)阅读器对查询前缀栈进行初始化即清空栈,并发送ε指令。

(2)每个标签与此时阅读器发出的查询前缀相比较,只有相同的标签才出响应。

(3)如果此时做出响应的标签数为一时,则识别成功,转到第六步;如果此时没有标签响应,那么就不需要继续对该分支进行搜索,转到第六步;而如果有多个标签做出了响应,则发生碰撞。

(4)阅读器计算碰撞因子u 。

如果0.75u <,使用二叉树,接着依据碰撞比特的首位信息,确定两个新的查询前缀;如果0u ≥≥0.75,使用四叉树,阅读器发送查询碰撞位最高两位前缀的指令,而标签则反馈一个含有碰撞位信息的四位码给阅读器,那么阅读器将根据反馈判断已存在于系统中的前缀。

一种新的自调整多叉树防碰撞算法

一种新的自调整多叉树防碰撞算法

一种新的自调整多叉树防碰撞算法任少杰;郝永生;许博浩;彭博【摘要】针对标签碰撞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自调整多叉树防碰撞算法;新算法采用曼彻斯特编码准确判断碰撞位置,根据碰撞位类型的不同自动调整搜索树的叉数;引入异或运算优化查询请求,避免了标签识别过程中不必要空闲时隙的产生;利用二进制数替代标签EPC码,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通信量;通过理论分析,准确计算出新算法的性能参数;利用Matlab平台对新算法和其他4种常见算法进行了对比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新算法在总时隙、吞吐率以及通信复杂度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性能.【期刊名称】《计算机测量与控制》【年(卷),期】2015(023)012【总页数】4页(P4180-4183)【关键词】射频识别;防碰撞算法;二叉树;四叉树;自调整【作者】任少杰;郝永生;许博浩;彭博【作者单位】军械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00;军械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00;电子信息系统复杂电磁环境效应国家重点实验室,河南洛阳471003;军械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1.6;TN92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是一种通过射频信号的空间耦合来进行目标识别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被誉为21世纪对人类生活产生巨大影响的十大技术之一,凭借识别距离远、环境适应能力强、安全可靠性高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商品销售、物流运输及防伪防盗等领域[1]。

标签和阅读器是典型RFID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标签能够接收到阅读器作用范围内的射频信号,但由于每个阅读器仅有一个共享的无线通道,当多个标签同时向阅读器传输信息时就会产生碰撞,导致阅读器不能准确地对标签进行识别处理。

防碰撞算法作为解决标签碰撞问题的有效策略,是现阶段该领域的研究热点[2-4]。

目前,常见的标签防碰撞算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ALOHA[5]的防碰撞算法,此类算法属于不确定型算法,算法简单容易实现,但在标签数量较大时识别效率会迅速降低,另外还存在标签可能不被识别(即“标签饿死”)的致命缺点;另一类是基于树型搜索的确定型防碰撞算法,典型的有查询树(query tree,QT)算法[6],动态二叉树搜索(dynamic binary search ,DBS)算法[5]和动态四叉树搜索(dynamic four-tree search,DFS)算法[7]等,虽然该类算法本身比较复杂,但能够有效解决“标签饿死”问题,适用于标签数量较大时的准确识别,因此更受研究人员青睐[8]。

基于多位碰撞检测的自适应树形RFID防碰撞算法

基于多位碰撞检测的自适应树形RFID防碰撞算法

基于多位碰撞检测的自适应树形RFID防碰撞算法梅佳伟;李晖【摘要】多叉树查询算法仅利用最高几位碰撞位形成新查询码,使得标签传送过程中存在大量无用信息,造成了大量的通信资源浪费,降低了通信效率.因此,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多位碰撞检测树算法(MCDT).该算法在RFID二进制碰撞检测基础上,根据阅读器检测到的标签碰撞信息中最高2~3位碰撞位的分布情况,利用碰撞位之间间隔的位数来判决下一轮查询过程中标签需要传送给阅读器的ID的比特数,动态调整标签在碰撞密集区域向阅读器传输的有效ID信息.仿真结果表明,MCDT算法在维持较好的识别效率和识别时间的同时,标签碰撞位向阅读器的通信量明显低于其他同类算法,且有效降低了查询过程中的通信量.【期刊名称】《通信技术》【年(卷),期】2018(051)004【总页数】6页(P846-851)【关键词】RFID;防碰撞;碰撞位;通信量;标签查询码【作者】梅佳伟;李晖【作者单位】沈阳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70;沈阳工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沈阳1108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91.440 引言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cation,RFID)技术起始于1973年。

作为自动识别和数据获取的一部分,RFID系统通过无线网与网络系统进行互交,能够单独识别追踪并捕获包装中货物、动物甚至人的标签状态或信息[1]。

因此,RFID 将会取代现在普遍使用的条形码广泛应用于物流、零售和存储管理等领域[2]。

由于标签的体积和造价等原因限制,一个阅读器读取范围内同时出现多个标签时,它们会同时响应阅读器的查询信息,而标签本身无法感知到周围标签的存在,此时就会出现标签信息的碰撞[3],导致阅读器无法顺利获取标签信息。

因此,射频标签的防碰撞成为射频识别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技术[4]。

受现有标签技术和成本制约,目前的标签防碰撞算法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以ALOHA算法为主的非确定性算法[5-8],一种是以二进制搜索算法为基础的确定性算法。

一种新型的自适应多叉树抗冲突算法

一种新型的自适应多叉树抗冲突算法

一种新型的自适应多叉树抗冲突算法陈刚;段渊;刘秉权【摘要】针对无线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系统在识别标签的过程中出现标签碰撞识别效率不高的问题,在传统的自适应多叉树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适应多叉树(NAMS)的防碰撞算法,该算法在计算碰撞因子选择叉数之前先估算碰撞标签数目N和统计碰撞位数m,直接识别满足N=2m的关系的叶子节点,节省了部分叶子节点的搜索时间;同时引入自动休眠计数机制,平均节省了一半的执行命令数,从而缩短了通信时间.最后对NAMS算法所需总时隙进行理论分析并将该算法用于实验,结果表明,NAMS算法较AMS算法在识别速度和系统吞吐率方面有较大提高.%For the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systems,the tag collision brings about low efficiency in the process of tag identification.On the basis of the traditional adaptive multi-tree,it raises a new improved adaptive multi-tree (NAMS) anti-collision algorithm.Before calculating the collision factor and selecting fork number,in the algorithm it first estimated collided tag number N and the statistical collision digit capacity m,directly identified leaf nodes which satisfied the N =2m to shorten the search time; simultaneously it introduced autosleep counting mechanism which decreased on average half of the number of executive commands,thereby shortening the communication time.Finally,the required total number of slots of the algorithm was analyzed and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mproved multi-tree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has higher recognition speed and system throughput rate than the traditional anti-collision algorithm.【期刊名称】《广东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30)002【总页数】7页(P84-89,102)【关键词】射频识别;多叉树;抗冲突算法;碰撞因子【作者】陈刚;段渊;刘秉权【作者单位】广东科技学院计算机系,广东东莞523083;广东科技学院计算机系,广东东莞523083;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N92随着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物联网应用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物联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fication,RFID)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一[1].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电感或电磁耦合)或雷达反射的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别物体的自动识别,因此如何有效快速无冲突地自动识别目标是RFID技术研究的主要方向,也是当前物联网技术领域的主要热点.解决RFID无冲突识别目标的关键是设计高效的抗冲突算法,国内外的学者已经做了广泛的研究.其中基于ALOHA协议的算法主要包括:帧时隙ALOHA算法、时隙ALOHA算法、标签估计算法等[2-5],但是这些算法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就是算法存在不确定性,即某段时间某个标签会一直处于等待识别的“饥饿”状态.尽管后来有学者设计出能识别射频场内所有标签的确定性算法,如动态二进制搜索算法[6]、混合查询树搜索算法[7]、基于自适应分裂树的RFID防碰撞算法[8]等以及它们的改进算法,如一种改进的动态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9]、RFID中基于二分叠加的二进制防碰撞算法[10],但是这些算法普遍存在识别时间过长和应用领域偏窄等不足.尽管丁等[11]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Adaptive Multi-Tree SearchAnti-Collision Algorithm,AMS),而该算法虽然在识别效率、应用领域有所提高,但还是不能满足将来当大量标签碰撞而迅速识别的问题.本文算法是在AMS算法的基础上,通过直接识别满足某种条件的叶子节点,减少了系统的查询总时隙;同时通过引入自动休眠计数机制,平均减少执行一半命令数,因此该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吞吐率和缩短系统的通信时间.本文称之为新型的自适应多叉树抗冲突算法(An New Adaptive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Based on Multi-Tree Search,NAMS).本文首先对NAMS算法的总时隙数、总吞吐率等指标进行数学分析并将该算法应用于实验,结果表明,新型的自适应多叉树抗冲突算法在识别速度和识别效率等性能指标上较AMS具有更好的优势.1 自适应多叉树抗冲突算法如何有效地实现自适应多叉树抗冲突算法,自适应表现为在适当时机选择适当的“叉数”,本节首先分析得出叉数的范围,然后分析如何实现自适应的选择.1.1 “叉数”的确定如何有效地确定“叉数”?根据多叉树的性质可知,叉数L应满足L=2i,其中i为任意自然数.而能否适当地选择多叉树的“叉数”直接关系到系统识别的整体效率.假定系统中存在待识别的标签数和系统分配的叉数分别为N和L,当多叉树搜索深度为1时,系统内标每个签被识别的概率为:p(1)=(1-1/L)N-1;当多叉树搜索深度为k时,标签被识别的概率为:p(k)=p(1)(1-p(1))k-1,因此,搜索深度的数学期望值E(k)为因此所需要的平均时隙数T(L):在RFID系统中识别标签的过程是查询某个时隙中标签的状态来进行的,而待识别的标签可能存在3种情况:某个时隙中,仅有一个标签响应且该标签被成功识别,称此查询时隙为成功时隙;某个时隙中,存在多个标签响应,称此查询时隙为冲突时隙;在某个时隙中,无一标签响应,称此时隙为空闲时隙.而总时隙为空闲时隙与成功时隙及冲突时隙之和,因此,为了提高识别效率,应尽可能地减少空闲时隙和冲突时隙.从式(2)分析可知,若希望T(L)随着叉数L的增加反而变小,即增加的空闲时隙不大于减少的碰撞时隙,因此需要T(2i+1)<T(2i),又因为L=2i,因此很容易分析到叉数L和待识别的标签数N满足下列关系:整理式(3)可知,因此设函数的取值区间为(0,).从f(x)中可以看出,当N逐渐增大时,若x接近1时叉数L的选择比较多;若x远离1的时候,叉数L的选择值较少,但无论N为何值,都可以使L≥2.本文为了便于计算和更好地与其他算法性能进行比较,文章仅令L的最大值为4,意思是当叉数L取较大值4时,空闲时隙的增加值不大于减少的碰撞时隙数,从而总时隙数减少.叉数的自适应选择在2和4之间进行,如何选择叉数看其平均时隙数而定.1.2 自适应的机理通过上节的分析可知,在基于多叉树的确定性算法中,可以通过增加查询树的叉数来减少冲突时隙,但这种方法不一定有效,因为随着叉树增加,冲突时隙可能减少,但是空闲时隙可能反而增加,所以总的时隙数不一定减少,因此如何有效地选择合适的叉数使减少的冲突时隙不小于增加的空闲时隙,在不增加总时隙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减少空闲时隙和冲突时隙,从而提高系统的识别效率和识别速度,而“合适叉数”的选择正是自适应思想的基本机理,也是丁等人提出的AMS算法的基本思路.当然若“叉数”是连续值,可以通过数学中求极值的原理来实现,但是在多叉树中的“叉数”是一个离散变量,丁等人在AMS算法中提出了一个碰撞因子μ的概念并通过求数学期望值来进行,AMS算法要求阅读器能掌握射频场内所有碰撞位的准确信息,而普通的多叉树抗冲突算法,仅仅利用了碰撞位第一个比特位,其他位基本没有用到.而通常情况下,碰撞位数的多少和标签的碰撞个数有一定的关系,一般而言碰撞标签越多,标签的碰撞比特位就越多,而碰撞比特位占整个标签比特位的比例就越大,在标签搜索过程中选择较大“叉数”的概率就越大,因此AMS思想就是用碰撞因子μ来表示这个碰撞位的比例,并根据μ的大小来选择“合适叉数”,这就是AMS算法自适应过程,其设计如下.假设每个电子标签的曼彻斯特编码的长度为n比特,而产生碰撞的比特位数为m,则定义如果在阅读器射频场内存在N个待识别的标签,则标签中任意一位不发生碰撞的概率为.因此标签发生的碰撞概率为从式(4)可以看出,若系统中待识别的标签数N越大,碰撞因子μ就越大,反之,N越小,碰撞因子μ也越小,因此可以看出,碰撞因子μ和分支内的标签数量有关.在文献[11]的算法中,分析了系统的分支节点是采用较小叉数搜索还是较大叉数搜索,给出了μ的取值范围,即:通过分析式(1)、(2)以及根据上一小节分析了L只能为2或者4可以得到式(5)、(6)、(7),即系统识别所有标签所需的平均时隙数为因此若采用二叉树进行搜索,则叉数L=2,TL-ary平均时隙数为若采用四叉树进行搜索,则叉数L=4,TL-ary平均时隙数为从式(6)、(7)中可以看出,当 N<3时,T2-ary<T4-ary;而当N≥3时,T2-ary≥T4-ary;因此,从分析中可以看出,N=3为叉树选择的临界点,此时计算碰撞因子μ=1=0.75,即计算每个节点碰撞因子μ,若μ <0.75时,采用二叉树搜索,若μ≥0.75时,则采用四叉树搜索.2 新型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2.1 算法改进NAMS算法在自适应多叉树搜索算法(AMS)基础上,同时引入了后退式搜索机制,该机制的机理如下,若某次查询时隙为碰撞时隙,取出最高比特位的信息,跳跃式地向前查询;若查询时隙为空闲时隙,则采用后退策略,本文NAMS算法在上述基础进行了一些改进.(1)本文引入一种基于应答信号强度幅值分析的碰撞集估计的方法来计算发生碰撞的电子标签数目N,其实现机理是首先通过阅读器发出一个标签搜索命令,根据算法设计,具有应答权限的电子进行应答,阅读器通过捕捉到在某个时间段的应答信号(强度叠加),根据信号的强度(幅值)即可以计算出碰撞集中的标签数量,而系统参数可以根据具体的硬件条件和识别环境进行设定.(2)引入自动休眠计数的方法,通过该机制的应用,去除激活时隙,节省系统时间.在该机制中对时隙状态和标签状态做如下规定,查询时隙分为成功时隙、空闲时隙、碰撞时隙;标签的状态分为就绪态、休眠态、静止态;并且在每个标签中设置变量count,令其为休眠计数器.当标签的count=0时,说明该标签处于就绪状态,能够响应阅读器的要求;若count>0时,说明该阅读器为休眠状态,若count<0时,说明该标签为去选择态,必须重新进入射频场内才能激活.(3)通过步骤(1)计算本次碰撞的电子标签数N并统计冲突位数m,若N=2m则直接识别.否则计算μ,若μ<0.75时,令叉数 L=2,采用二叉树进行搜索;若μ≥0.75时,令叉数L=4,采用四叉树进行搜索.2.2 算法约定在本算法的执行过程,由于没有激活时隙,直接让标签自己修改标签参数,从而缩短了通信时间,因此本算法在这一步就可以节省一半的命令数,从而减少了总时隙,提高了系统的执行效能.(1)Request(Y,nmax,m)请求命令.其中 Y={y1,y2,…,yn}为阅读器发送的请求命令,n为二进制位数,nmax为检测到的最高碰撞位,m为碰撞总位数,nmax和m的初始值均为n;RFID射频识别器发送该查询命令到射频场范围内的所有标签,则射频场范围内所有处于就绪状态的标签都会响应.对于Y这里做了如下规定:如果Y所有比特位全为0,则确定处于就绪态的电子标签的曼彻斯特编码对应位(第nmax-n+1位)与Y的是否相同,如果相同,则响应,并返回其他冲突位及相关信息;如果不同,则休眠计数器加1;其他所有标签其休眠计数器都加1.如果Y所有比特位全为1,则所有标签的休眠计数器均减1;这时确定处于就绪态的标签的对应位(第nmax-n+1位)与Y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应答,并返回其他冲突位及相关信息;其他所有标签其休眠计数器值不变.如果不是上述两种情况,则所有标签的休眠计数器均减1;则确定就绪态的标签的对应位(第nmax-n+1位)与Y是否相同,若相同,则应答,并返回其他冲突位及相关信息;其他所有标签其休眠计数器都加1.(2)RW读写指令.RFID射频识别器对已识别的电子标签进行读写.(3)Unselect置标签静止态命令.将刚识别的电子标签置为“静止态”,此时标签不会对射频识别器的任何命令进行响应,除非标签重新进入射频场获得能量后重新复位.2.3 算法实现根据2.2节的约定,改进算法的实现步骤如下:步骤1:初始化查询堆栈,并将堆栈设置为空,RFID射频识别器发出查询请求指令Request(NULL,N),射频识别器范围内的所有处于就绪态的标签响应.步骤2:RFID射频识别器根据标签的响应情况,确定该时隙的状态为成功时隙还是空闲时隙或者冲突时隙,若为空闲时隙或成功时隙,则与AMS算法一样执行;若为冲突时隙,则射频场区域内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子标签响应,由于发生冲突,RFID射频识别器无法对任意一个标签进行识别;因此,首先要估算冲突标签个数N 并统计冲突位m,若N=2m,则直接识别标签.否则计算碰撞因子μ;若μ≥0.75,则选择四叉树进行搜索,并产生4个新的查询码及相关信息;若μ<0.75,则选择二叉树进行搜索,并产生两个新的查询码及相关信息;将上述产生的新查询码入栈并读取栈首信息.步骤3:判断查询堆栈的内容是否为空;如果不为空,则射频阅读器继续读取查询堆栈第一条查询码及相关信息,并按Request命令要求设置参数继续查询,并返回步骤2;如果查询堆栈为空,则算法结束.其算法的实现流程如图1所示.图1 NAMS算法实现流程图Fig.1 Flow chart of NAMS algorithm3 算法性能分析为了说明NAMS算法的优越性,本文从查询总时隙数和系统吞吐率两方面来考虑,而查询总时隙是决定系统效率的关键因素,由于本文采用的是后退式查询算法,因此识别N个标签的总查询时隙为[12]:T(N)DBS=2N-1.在该算法中假设 N 个标签是均匀分布的,从算法的流程图可以看出,若碰撞因子μ<0.75时,采用二叉树进行搜索,若碰撞因子μ≥0.75时,令叉数L=4,搜索采用四叉树进行,系统的总时隙数应该为其中式(8)中的T(N)2-array和T(N)4-array分别表示用二叉树和四叉树搜索所用的时隙数.根据算法可知μ与待搜索的N有关,随着搜索深度增加,待识别的标签逐渐减少,当搜索到某一深度,假设此时深度为k,此时子节点叉树的平均值为3,因此当深度大于k时,采用二叉树搜索,当深度小于k时,采用四叉树搜索,因此为临界值,其中⎿」表示取小于该值的最大整数.因此对于四叉树查询时隙:当搜索深度大于k时,算法采用动态二叉树,又因为T(N)DBS=2N-1,所以T(N)2-array可以表示为又因为本算法与AMS的根本区别,本算法是不需要搜索满足N=2m关系的叶子节点,假设NAMS算法在整个识别过程中探测到存在M1个只有一位碰撞位而直接识别的结点,存在M2个仅有2位碰撞位且只有4个碰撞标签而直接识别的结点,甚至存在满足满八叉树或者更大叉树结点.为了方便分析,本文仅分析以满四叉树为叶子的结点为止.因此,改进后二叉树比通常的二叉树搜索时要少2M1个时隙,四叉树要少4M2个时隙.因此相应的式(9)和式(10)分别调整为其中M1∈[0,N/2],而 M2与 M1有关联,M2最坏的情况是该多叉树中仅有M1,M2此时为0,M2最好的情况是每两个M1结点构成一个M2结点,因此M2最大值为 M1/2,M2的取值范围为[0,M1/2].由于M2的取值是概率的,因此取M2为其平均值M2=M1/4,所以总时隙可表示为从式(13)可知,若M1越大,总时隙越少,系统吞吐率越大.接下来分析M1的取值,由于M1∈[0,N/2],为了使 M1值具有可比性,可以这样定义,即当为偶数时,M1的最大值为为奇数时,的最大值为.因此根据吞吐率定义:由于,所以1.091,由于在实际识别过程中甚至可能出现满八叉树叶子节点或者更多,从而更极大地减小总时隙数,保守分析NAMS比AMS系统吞吐率更大,总时隙更少.4 算法仿真分析为了从实验角度证明NAMS算法的有效性,采用常见仿真工具MATLAB对NAMS与AMS及后退式二进制查询树算法进行仿真实验.假设电子标签的曼彻斯特编码是均匀分布的,仿真结果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为了与分析相对应,本文取40次的平均值.下面将NAMS与AMS和后退式二进制树查询算法从总时隙数和总吞吐率两方面进行性能比较.从图2可以看出,在标签总数从0变化到1 000的过程中,NAMS算法的总时隙数总是优越于AMS和后退式二进制树查询算法,当标签的数量达到1 000个时,后退式二进制树查询算法查询树算法消耗了2 400多个时隙,AMS约用2 000个时隙,而NAMS只用1 600多个时隙,从图2中可以看出NAMS算法所花费的总时隙数最好,速度最快.从图3可以看出,本文所提出的算法的系统吞吐率比AMS算法及后退式二进制查询树算法的吞吐率明显要大,AMS的吞吐率在0.5~0.6之间,后退式二进制树查询算法维持在0.41~0.44之间,而NAMS的吞吐率最高可以达到0.94左右.观察图3的NAMS算法的每段线段均是从小增到大,说明算法吞吐率与所有标签ID 的结构有关,且呈周期性变化;后面增加速度越快,说明当标签树越多,ID号连号的多,通过2m直接识别的叶子节点就越多,节省查询时隙也越多.仿真结果表明:当标签数量较少时,通过N=2m而直接识别叶子节点的概率不大,本文算法较AMS算法稍微有优势,但当标签数增多时,标签的ID号比较接近,系统的查询树中存在1位碰撞位或满四叉树叶节点的机会明显增多,即M2与M1较多,因此搜索总时隙数明显减少.取40次的实验平均值,NAMS算法的系统吞吐率平均为0.82,而AMS算法的平均吞吐率只有0.56左右,后退式二进制树查询算法的平均吞吐率也只有0.45左右.图2 NAMS算法和AMS算法、后退式二进制查询树算法总时隙比较Fig.2 Comparison of total slot between NAMS algorithm,AMS algorithm and retreating binary query tree algorithm图3 NAMS算法和AMS算法、后退式二进制查询树算法吞吐率比较Fig.3 Comparison of throughput rate between NAMS algorithm,AMS algorithm and retreating binary query tree algorithm5 结论本文在AMS算法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抗冲突算法,该算法结合了自动休眠计数方法,并去掉了激活机制,缩短了近1/2的通信时间,同时在AMS基础上,优化了部分叶子节点的搜索流程,从而有效地减少了系统的总时隙,提高了系统的吞吐率.仿真结果表明,当电子标签的长度和数量逐渐增加时,本文提出算法的性能优势就越发明显,因此,该算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创新性.参考文献:[1]宁焕生,徐群玉.全球物联网发展及中国物联网建设若干思考[J].电子学报,2010,38(11):2590-2599.Ning Huan-sheng,Xu Qun-yu.Research on global internet of things'developments and it's lonstruction in China [J].Acta Electronica Sinica,2010,38(11):2590-2599.[2]Lee S,Joo S D,Lee C W.An enhanced dynamic framed slotted ALOHA algorithm for RFID tag identi-fication[A].Proceedings of Mobiquitous2005[C]∥ San Diego,CA,USA:IEEE Computer Society,2005:166-172.[3]李晶.一种改进的RFID防碰撞时隙ALOHA算法[D].吉林: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2009.[4]阙大顺,汪盛虎,张浩.帧时隙ALOHA的快速防冲突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9,45(35):49-51.Que Da-shun,Wang Sheng-hu,Zhang Hao.Fast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based on framed slotted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2009,45(35):49-51.[5]于佳,肖丽萍.基于ALOHA算法的RFID防碰撞技术研究[J].电子技术,2009(8):43-45.Yu Jia,Xiao Li-ping.Study on RFID Anti-collision technology based on ALOHA algorithm[J].Electronic Technology,2009(8):43-45. [6]向垂益,何怡刚,李兵,等.动态二进制树搜索算法的改进[J].计算机工程,2010,36(2):260-264.Xiang Chui-yi,He Yi-gang,Li Bing,etal.Improvement of dynamic binary system tree search algorithm[J].Computer Engineering,2010,36(2):260-264.[7]周清,蔡明.改进的RFID混合查询树防碰撞算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1):209-212.Zhou Qing,Cai Ming.Improved hybrid query treeanti-collision algorithm in RFID system[J].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2012,33(1):209-212.[8]文超,欧若风,凌力,等.基于自适应分裂树的RFID防碰撞算法[J].计算机工程,2011,37(24):287-289.Wen Chao,Ou Ruo-feng,Ling Li,etal.RFID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based on adaptive splitting tree[J].Computer Engineering,2011,37(24):287-289.[9]李忱策,吕俊文,肖荣,等.一种改进的动态二进制树防碰撞算法[J].工业控制计算机,2012,25(1):89-91.Li You-ce,Lü Jun-wen,Xiao Rong,etal.An improved dynamic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based on binary tree [J].Industrial Control Computer,2012,25(1):89-91.[10]何晓桃,郑文丰.RFID中基于二分叠加的二进制防碰撞算法[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43(3):61-64.He Xiao-tao,Zheng Wen-feng.A binary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based on sum of twice in rfid system [J].Journal of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2011,43(3):61-64.[11]丁治国,朱学永,郭立.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研究[J].自动化学报,2010,36(2):237-241.Ding Zhi-guo,Zhu Xue-Yong,Guo Li.An adaptive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based on multi-tree search[J].Acta Automatica Sinica,2010,36(2):237-241.[12]徐圆圆,曾隽芳.基于ALOHA算法的帧长及分组数改进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8,28(3):588-590.Xu Yuan-yuan,Zeng Jun-fang,Liu Yu,et al.Research of optim izing frame size and group division in Aloha-based algorithms[J].Computer Application,2008,28(3):588-590.[13]Chen Xiao-yun,Liu Guo-hua,Yao Yu-kai,et al.IRBST:An improved RFID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based on regressive-style binary search tree [C]∥2010 International Forum o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Washington,DC:IEEE Computer Society,2010:403-406.。

一种改进的信息位编码自适应搜索防碰撞算法

一种改进的信息位编码自适应搜索防碰撞算法

一种改进的信息位编码自适应搜索防碰撞算法莫磊;陈伟;曾方【摘要】在信息位编码自适应搜索防碰撞算法的基础上,通过改进碰撞位信息查询方法,提出了一种改进型信息位编码自适应搜索防碰撞算法.通过信息位编码避免了空闲时隙,在多叉树搜索的同时对多个碰撞位进行编码查询,避免了碰撞位信息附加查询时隙.根据碰撞位的个数和最高碰撞位的位置信息,阅读器自适应地选择对标签进行信息位编码多叉树搜索或二叉树搜索.仿真结果表明,相对于信息位编码自适应搜索防碰撞算法,新算法的总时隙数减少了17.8%,吞吐率提高了21.5%.【期刊名称】《电讯技术》【年(卷),期】2018(058)009【总页数】5页(P1091-1095)【关键词】射频识别;信息位编码;自适应搜索;防碰撞算法【作者】莫磊;陈伟;曾方【作者单位】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成都610100;四川省高校校企联合"航空电子技术"应用技术创新基地,成都610100;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成都610100;四川省高校校企联合"航空电子技术"应用技术创新基地,成都610100;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成都61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01.61 引言射频识别技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近年来发展迅速,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RFID系统通常由阅读器和标签组成[1],阅读器通过无线射频信号和标签进行通信,并对标签进行数据读写。

在实际应用中,阅读器的读写范围有限,可能需要读取的标签数量较大,或者标签所在的位置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阅读器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对标签进行识别和数据读写。

阅读器在识别标签过程中,由于标签和阅读器共用一个频道,当多个标签同时向阅读器发送数据时,就会相互干扰,这就是标签的碰撞问题,解决碰撞问题的方法就是防碰撞算法[2]。

防碰撞算法是RFID系统的一个研究难点和热点。

[2008-1296]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研究(精)

[2008-1296]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研究(精)
᧰㋶⏅ᑺ 00 01 1 10 Tag1 2 00 3 Tag2 12 01 4 Tag3 0 10 7 Tag4 11 8 Tag5 ⺄ᩲᯊ䱭 ぎ䯆ᯊ䱭 ៤ࡳᯊ䱭
图3
Fig. 3
动态四-二叉树搜索流程
Process of dynamic quad-binary search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的系统中,如果在搜索 深度1时, 采用四叉树搜索, 而在搜索深度2时, 采用 二叉树搜索,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搜索的时隙数,提 高搜索效率.如图3所示,四-二叉树搜索仅需要7个 时隙, 其中只有2个碰撞时隙, 且不产生空闲时隙.
᧰㋶⏅ᑺ 1 0 2 2 Tag1 3 00 4 Tag2 1 0 1 3 01 5 Tag3 0 ⺄ᩲᯊ䱭 1 0 7 Tag4 6 1 8 Tag5 Tag3 0101 Tag4 1001 Tag5 1100 ぎ䯆ᯊ䱭 ៤ࡳᯊ䱭
但随着分支内标签的数量的减少会增加空闲时隙数. 如图2所示,完成所有标签的搜索仍然需要9个时隙, 即在减少2个碰撞时隙的同时增加了2个空闲时隙.
µ=
n[1 − (1/2)N −1 ] = 1 − (1/2)N −1 n
(2)
12 01 10 4 Tag3
7 11 Tag4 5
2
可见,标签数量越大时,碰撞因子越高.反之, 碰撞因子越低.说明碰撞因子包含了待识别标签的 数量信息. 如何确定碰撞因子的值呢?
图2
Fig. 2
动态四叉树搜索流程
Process of dynamic quadtree search
收稿日期 2008-12-26 收修改稿日期 2009-06-20 Received from December 26, 2008; in revised form June 20, 2009 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向科研基金(20020358033)资助课题 Supported by Dr. disciplines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dicated to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20020358033) 1. 电子工程学院网络中心 合肥 230037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 子科学与技术系 合肥 230027 3.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中心 合肥 230027 1. Center of Network, Electronic Engineering Institute, Hefei 230037 2.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STC, Hefei 230027 3. Center of Network, USTC, Hefei 230027 N DOI: 10.3724/SP.J.1004.2008.xxxx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研究摘要该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

新算法在动态二叉树和四叉树搜索算法的基础上,利用曼彻斯特编码可以准确识别碰撞位的特性,通过计算碰撞因子,估计标签数量,从而自适应地调整搜索叉数,即在标签数较多的节点上选择动态四叉树搜索,而在标签数较少时选择动态二叉树搜索。

理论和仿真分析表明:新算法克服了动态二叉树和四叉树搜索算法的缺点,在减少碰撞时隙数的基础上,又减少了空闲时隙数,大幅度地提高了搜索效率和时隙的吞吐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射频识别;防碰撞算法;多叉树搜索;中图分类号TP301.6文章标识码 AAn Adaptive Anti-collision AlgorithmBased on Multi-tree SearchAbstract A new adaptive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based on multi-tree search i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Because Manchester code can identify the position of collision, the new algorithm can adjust the number of search tree adaptively by using the information of probability of collision. That is to say ,when the number of tags is large,the new algorithm use four-tree search. Conversely, the new algorithm use binary-tree search. Theory and computer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new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which overcomes the disadvantages of binary-tree and four-tree algorithms can decrease effectively collision timeslots and idle timeslots and improve the throughput of timeslots.Key words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Anti-collision algorithm;Multi-tree search;1 引言射频识别(RFID)是20世纪90年代兴起并逐渐走向成熟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在物流、跟踪、定位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用于解决读写器作用范围内多标签识别问题的防碰撞算法已成为该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

标签防碰撞算法主要解决在读写器有效通信范围内,多个标签同时与读写器进行通信的问题。

常用的防碰撞算法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于时隙随机分配的ALOHA算法[1],包括动态时隙ALOHA(DSA)算法[1],分群时隙ALOHA算法(GSA)[2]和标签估计算法(TEM)[3]等。

其特点是,算法简单,便于实现,适用于低成本RFID系统。

但由于该类算法的时隙是随机分配的,即存在一定的可能性,某一标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无法识别,即“Tag starvation”问题,所以这类方法被称为可能性方法。

另一类是基于二叉树搜索(BS)算法[1],包括动态二叉树搜索(DBS)算法[1],自适应二叉树搜索算法(ABS)[4-6]和自适应查询树算法(AQS)[7]等。

该类算法比较复杂,识别时间较长,但不存在“Tag starvation”问题,故被称为确定性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当待识别标签数量较多时,基于二叉树的搜索算法由于频频出现碰撞,且每次碰撞只产生两个分支,搜索效率较低。

文献[8]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叉树的搜索算法。

虽然该算法在搜索的初期可以有效地减少碰撞,但随着搜索范围和标签的数量的减小,会产生大量的空闲时隙,因此搜索效率并没有得到提高。

本文在动态二叉树(DBS)和四叉树(DFS)搜索算法的基础上,利用曼彻斯特编码可以准确的识别碰撞位的特性,通过计算碰撞因子,估计标签数量,从而自适应地调整搜索叉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数,即在标签数量较多时选择动态四叉树搜索,而在标签数量较少时选择动态二叉树搜索。

理论和仿真分析表明:新算法克服了动态二叉树和四叉树搜索算法的缺点,在减少碰撞时隙数的基础上,又减少了空闲时隙数,大幅度地提高了搜索效率和时隙的吞吐量,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适用性。

2 防碰撞算法原理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对于一个特定的RFID 系统来说,任意一个RFID 标签都有一个唯一确定的EPC (电子产品代码),读写器通过获取标签的EPC 来确认标签的身份。

当读写器作用范围内有多个未识别的标签时,每个标签都会响应读写器的查询命令,发送自己的EPC ,这样就不可避免会出现相互干扰,即产生碰撞。

而防碰撞算法就是要提出相应策略,使读写器能逐一对标签进行识别。

目前,很多RFID 系统都采用国际标准ISO/IEC1800026中的二叉数搜索(BS)算法,它采用曼彻斯特(Manchester)的编码方法,可以有效地识别碰撞比特出现的位置。

BS 算法的实质就是通过多次比较,不断缩小响应标签的范围,直至对唯一的标签进行识别,并通过循环操作,依次识别所有标签。

但该算法始终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搜索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重复路径,搜索效率比较低。

且读写器的查询和标签的应答,都是完整地传输EPC 序列,这就需要读写器和标签之间进行大量的数据传输。

在动态二叉树搜索算法中,读写器的查询命令仅传输EPC 序列的一部分,标签的应答则传输EPC 序列的剩余部分,当发生碰撞时,阅读器根据第一次碰撞出现的位置,产生两个新的查询码分别进行搜索。

随着搜索深度的增加,子叉数上的标签越来越少,直至对唯一的标签进行识别。

而在动态四叉树搜索算法中,当标签发生碰撞后,读写器根据前两次碰撞出现的位置,产生四个新的查询码分别进行搜索。

碰撞时隙空闲时隙可读时隙Tag2Tag3Tag2 0100Tag5 1100 123图1 动态二叉树搜索流程值得注意的是,当待识别标签数量较多时,动态二叉树搜索算法由于频频出现碰撞,且每次碰撞只产生两个分支,搜索效率较低。

如图1所示,完成上述RFID 系统内5个标签的搜索共需要9个时隙,其中4个是碰撞时隙。

碰撞时隙空闲时隙可读时隙Tag2Tag312图2 动态四叉树搜索流程动态四叉树搜索算法虽然可以减少碰撞时隙数,但随着搜索范围和标签的数量的减小,会增加空闲时隙数。

如图2所示,完成所有标签的搜索仍然需要9个时隙,即在减少2个碰撞时隙的同时增加了两个空闲时隙。

碰撞时隙空闲时隙可读时隙Tag2Tag312图3 四-二叉树的搜索流程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的系统中,如果在搜索深度1时,采用四叉树搜索,而在搜索深度2时,采用二叉树搜索,就可以有效地减少搜索的时隙数,提高搜索效率。

如图3所示,四-二叉树搜索仅需要7个时隙,其中只有2个碰撞时隙,且不产生空闲时隙。

3 自适应多叉树防碰撞算法上述简单的例子说明如果防碰撞算法能根据搜索的深度和标签的数量,自适应地选择搜索叉数,就可以有效地提高算法的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在RFID 系统中,采用曼彻斯特(Manchester)编码,读写器可以识别所有碰撞位的信息。

现阶段大多数二叉树搜索算法仅利用了碰撞位的首位信息(动态四叉树搜索算法利用碰撞位的前两位信息),而其余位碰撞信息并没有充分的得到利用。

一般来说,当分支内标签的数量越多时,出现碰撞的位数越多,碰撞位占总比特位的概率越大。

例如在上述的RFID 系统中,读写器发出查询命令,所有的标签响应,读写器检测到碰撞,且碰撞在每一位都发生,即XXXX (X 表示发生碰撞的比特位),碰撞率为100%,说明系统中未识别的标签数量较多,所以在搜索深度为1时,采用四叉树。

当时隙2检测到碰撞时,标签的响应为0X ,碰撞率为50%,说明在该时隙内未识别的标签数量较少,在搜索深度为2时就可以采用二叉树搜索了。

为了有效的利用碰撞位信息,定义了碰撞因子。

定义一:碰撞因子μ为在碰撞时隙内碰撞比特c n 占标签响应比特位n 的比值:c n nμ= (1) 定理一:碰撞因子包含了待识别标签的数量信息。

证明:假设系统内有N 个符合查询条件的待识别标签,标签响应的长度为n 比特,任意一位比特不发生碰撞的概率为11()2N -,故:111[1()]121()2N N n n μ---==- (2) 可见,标签数量越大时,碰撞因子越高。

反之,碰撞因子越低。

说明碰撞因子包含了待识别标签的数量信息。

如何确定碰撞因子的值呢?假设系统内有N 个符合查询条件的待识别标签,系统分配的叉数为L ,搜索深度为1时,标签的识别概率为:11(1)(1)N p L -=-,在搜索深度为k 时,识别概率:1()(1)[1(1)]k p k p p -=-,则所需搜索深度的均值为:11111()()(1)[1(1)](1)[1(1)]k k k k k E k kp k kp p p k p ∞∞-==∞-===-=-∑∑∑ (3)(3)式两边同乘以1(1)p -,可得:1[1(1)]()(1)[1(1)]k k p E k p k p ∞=-=-∑ (4)将(3)式减去(4)式得到:1(1)()(1)[1(1)]k k p E k p p ∞==-∑ (5)因为1(1)1p -<,根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11111()[1(1)]11[1(1)](1)(1)k N k E k p p p L∞-==-===---∑ (6) 所需的平均时隙数为:1()(1)N L T E k L L -==- (7) 对于二叉树搜索,所需的平均时隙数为:2121(1)2ary N T --=-。

对于四叉树搜索,所需的平均时隙数为:4141(1)4ary N T --=-。

比较两式,可得当N ≥3时,四叉树优于二叉树搜索,反之,二叉树优于四叉树。

根据式(2),碰撞因子应选择:3111()0.752μ-=-= (8)由于新算法是根据碰撞因子自适应得选择搜索叉数,所以被称为自适应多叉数防碰撞算法(Adaptive multi-tree search anti-collision algorithm, 简称AMS 算法)。

图4 AMS 算法的搜索流程框图如图4所示,算法的一般性描述如下:步骤1、读写器初始化查询堆栈S ,使之为空,并发出搜索命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