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物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织物知识(四)
六、织物重量计算
(一)一平方米棉布无浆干燥重量计算
式中:G -- 一平方米棉布无浆干燥重量(g);
G T-- 一平方米棉布的经纱干燥重量(g);
G W-- 一平方米棉布的纬纱干燥重量(g);
P T-- 经纱密度(根/10cm);
P W -- 纬纱密度(根/.10cm);
g T-- 经纱标准干燥重量(g/100m);
g W-- 纬纱标准干燥重量(g/100m);
a T-- 经纱缩率(%);
a W-- 纬纱缩率(%);
F T-- 经纱总飞花率(%);
S T-- 经纱总伸长率(%)。
其中:1. 经、纬纱标准干燥重量(g/100m)= 经、纬纱
tex ×0.92166 ÷10 或=53.74 ÷经、纬纱英支数
2. 经纱总伸长率:上浆单纱按1.2%计算(其中络筒、整经以0.5%计,浆纱以0.7%计)。
上水股线10×2tex以下按0.3%计算;10×2tex以下按0.3%计算;10×2tex以上按0.7计算。
3. 经纱总飞花率:粗号织物按1.2%计;中号织物平纹按0.6%计,斜纹按0. 9%计:细号织物按0.8%计;线织物按0.6%计,缎纹织物按0.8%计;线织物按0.6%;锻纹织物按0.9%计。
(二)一平方米针织物干燥重量计算
式中:Q——一平方米针织物干燥重量(g);
L ——线圈长度(mm);
P A——横向密度(眼/5cm);
P B——纵向密度(眼/5cm);
N m——公制支数;
W——针织物的回潮率。
1. 当原料种类和纱线支数一定时,单位面积重量间接反映了针织物的厚度、紧密程度,是
控制针织物重量,进行经济核算的重要依据。
2. 工厂实际测定一平方米针织物干燥重量用圆刀取样器截取11.3Cm试样5块或10块,
将试样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重,精确到0.01克,然后放在105℃-110℃烘箱中,烘至恒重,按下式计算。
七、织物用纱量的计算
(一)棉织物用纱量的计算
式中:1. 放码率指褶幅放码,经纬向内销均取0.5%,外销均取1%。
2. 调节系数:包括自然缩率、总飞花率在内,粗支1.2%,中支0.6%,细支0.8%,
斜纹、锻纹0.9%线0.6%。
一般取0.9%计算;
3. 经纱缩率:按品种实际试验而定,一般平纹5%—13%,府绸7.5%—16.5%,斜纹哔叽5%—12%,华达呢10%左右,卡其8%—14%,贡缎4%—7%,防雨布15%;
4. 经纱总伸长率:按不同机型的筒、经、浆和织机实际情况试验而定,一般单纱1.2%,线0.5%,人造棉3%—4%;
5. 经纱回丝率;一般取0.4%—0.8%,如前道采用自动格筒和双浆槽浆纱机,则取1%—1.2%;
6. 纬纱缩率;按品种实际试验而定,一般平纹5.5%—8%,府绸1%—4%,斜纹哔叽3.5%—
7.5%,华达呢1.5%—3.5%,卡其2%——4%,贡缎2.5%—5.5%,防雨布5%;
7. 纬纱回丝率;一般取0.8%——1%,无梭织机片梭0.7%,剑杆1%—1.2%,喷气1.5%—3%;
8. 蒸缩率;指涤棉纬纱蒸纱后的缩率,一般取1.5%;
9. 总经根数:无梭织机要包括废边经纱在内。
(二)棉织物用纱量经验公式
工厂在实践中摸索的经验公式是近似计算,仅供参考。
棉织物用纱量(Kg/100m)=( 经密+ 纬密) ÷纱支×布幅×0.0645(系数)例如:C40/C40 133/72 47英寸
用纱量=(133+72)÷ 40×47×0.0645=15.54kg/100m
说明:1. 上式全部是采用英制计算,经纬密(根/英寸)、纱支(英支)、布幅(英寸)、无梭织机系数取0.066;
2. 如经、纬纱为异支,经、纬纱用纱量可按上式分别计算;
3. 若化扦旦数,要转换成英支,英文=5313÷旦数;
4. 若公支,也要转换成英支,英支=公支×0.59;
5. 若tex,也要转换成英支,英支= 583.1÷tex
(三) 色织物用纱量的计算
1、百米经纱用纱量(kg)计算:
式中:织缩率根据实际品种试验而定;
经纱伸长率一般为 0.6% ;
染缩率一般为 8.5% ;
捻缩率(线)一般为 3.95% ;
经纱回丝率一般为 1.2% 。
注:经纱伸长率、经纱回丝率取自《色织物设计手册》。
捻缩率、染缩率根据无锡太平洋纺织有限公司资料。
经验计算公式为:
2、百米纬纱用纱量(kg)计算
式中:准备伸长率一般为0.7%;
染缩率一般为 6.5%;
纬纱回丝率一般为 1.5% (取自色织物设计手册);
捻缩率一般为 3.95%
筘幅包括宽边宽(剑杆织机):一般为12.5公分
(根据无锡太平洋纺织有限公司资料)
经验计算公式为:
2. 色织物纱线染缩率参考值:
3 色织物纱线伸长率参考值:
(四)针织物用纱量的计算
1. 每10件产品光坯布耗用量(Q1)
2. 每10件产品毛坯布耗用量(Q2)
3. 每10件产品络纱耗用量(Q3)
4 每10件产品原纱耗用量(Q4)
说明:1. 式中段长、幅宽单位为米;
2. 每一段长可制做两件成衣;
3. 针织编织损耗率一般为2%—3%;
4. 针织络纱损耗率一般为0.5%—1%;
5. 针织染整损耗率一般为6%—8%;
(五)毛织物用毛量的计算
1.毛织物100公斤成品的用毛量计算
精毛纺品以毛条为起算点,粗毛仿品以洗净毛(或炭化毛)为起算点。
例如:某精毛纺品以干毛条纺制时,各车间制成率为:
成条率100.466% 其中:含油+0.566% ;
上色+0.7% ;精梳短毛及回毛—0.6% ;
风耗—0.2% 。
成纱率93% 其中:回潮差异(水亏率)
1.93%;有形损耗(回毛回丝等)4%;风耗1.1%。
织造回丝地脚率0.6%。
染整重耗率5%(包括回潮差异及落毛损耗)。
则计算100kg成品的用毛量应为:
2.毛织物用毛率的计算
3、毛织物的染整重耗率
因染整时影响重量变化的因素很多,且染整重耗的具体数值随产品特征、品质要求、原料成分、染整工艺等不同而异。
下列数值供参考:
①精纺全毛染织物其染整重秏率取4%—5%;全毛匹染织物视染色深浅而变,浅色重耗多,深色重耗少;化纤织物取1% ~2%;毛混纺织物按含毛量高低而不同。
染整中重耗的原因一般是:洗呢后油脂减少的重耗0.4% ~1.5%,(即从坯布原含油含皂1. 6% ~2.7%减至1.2%);烧毛后重量减少1% ~3%;剪毛损失0.2% ~0.3%;水分减少1% ~5% 。
合计:条染织物重量减少3% ~6% ;匹染织物重量增减+3% ~ -4% ;
②粗纺产品:重缩不起毛一般重耗5% ~10%;重缩轻起毛一般重耗4% ~9%;缩绒轻起毛一般重耗5% ~10%;缩绒起毛绒面产品一般重耗17 ~23% ;
立绒及顺毛大衣呢一般重耗9 ~15%;不缩产品一般重耗2% ~10%;缩绒起毛素毯一般重耗7% ~15%,提花毛毯一般重10% ~18% 。
经纱用量(百米用纱量)=经密×门幅÷纱支(英制)×0.065
纬纱用量(百米用纱量)=纬密×坯幅÷纱支(英制)×0.065
经纱金额=经纱用量×经纱纱价
纬纱金额=纬纱用量×纬纱纱价
工费=纬密×工费系数(0.09)
坯布建议价格=(工费+经纱金额+纬纱金额) ×1.035
色织布成布价格=坯布建议价格+染色费用
百米用经纱=(经纱号数*总经根数/(1-经缩率))/10000*1.01
百米用纬纱=纬纱号数*纬密*3.937*(筘幅+回丝)/100000*1.003
回丝——弹力纱取12cm,普纱取8cm 此公式广泛用于销售人员的便捷计算(也并非音符发明),原理正确,计算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