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汉语言的文化特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外华文教育)2oo8年第4期(总第49期)
试论汉语言的文化特性
——以“气"字为例
常大群
提要本文以“气”字为例,试论汉语的文化特性之一:生命性,并以此说明对外
汉语教学不仅是一种语言教学,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教学,离开了中国文化和社会环
境,汉语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合理性,只认识字词,是说不好汉语的,必须明白其中的文
化含义。

有些汉语的独有词其背后的文化含义是极为丰富的,在用这些词语进行交
际时,或多或少地要懂一点其文化含义,才能把意思表达和理解清楚。

关键词汉语文化特性气交际
对外汉语教学是教授外国人怎样使用汉语与中国人打交道的教学活动,这里边有两
个因素,其一是学习汉语,其二是使用汉语,而最终是使用汉语。

所以对外汉语教学的目
的就是让外国人使用汉语与中国人交际。

而使用汉语交际就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进
行,离开了中国社会文化的环境,是绝对不行的。

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视文化因素是
非常重要的。

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一个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个词,他能说出来,写出来,但是如果没有理解这个词的文化意思,他还是不能正确的使用这个词。

比如“爱人”这个词就不
能直接翻译成英语,直译就会误解为“情人”。

又比如,学校放假了,我问一个俄罗斯学生下个学期是否回来学习,她说她很尴尬下个学期是否会回来,本来她想表达她正在为难,
还没有决定,“尴尬”有为难的意思,但不是用在这个语言场合中。

再如,尊老敬老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这在汉语里也有体现。

在生活中往往有这种情况,介绍某个年长的教师、
医生、工程师、技术员时,我们会听到“他是一位老教师”、“他是一位老中医”、“这是一个老工程师”、“他是一个老工人”。

这里面丝毫不带有老了、不中用的意思在内,而是指这
个人经验丰富、能胜任工作和任务、值得大家学习和信赖的意思。

俗称“不听老人言,吃
亏在眼前”就强调了老人人生阅历和经验的重要性。

汉语里把有名望、有地位的老人称
呼他们“王老”、“张老”、“李老”、“吴老”,把他们叫做“元老”。

平时见到年龄大的人我们往往会称呼“老奶奶”、“老爷爷”、“老大妈”、“老大爷”、“老伯”。

在家里,经常有孩子称父母为“老爸”、“老妈”,而他们的父母却只有四十多岁。

即使在同龄人或年龄相仿的人中,汉语也会称呼:我家“老哥”、“老妹”、“老弟”、“老王”、“老刘”、“老朱”等,甚至称呼自己年龄小很多的为“小老弟”,这真是汉语极富特色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不明白这一文化现象就无法理解这些词语和这种称呼。

本文以“气”字为例谈谈汉语言的文化特性,谈谈它的生命特性。

中国文化对人和生命的认识是十分深刻的,它是一种人文性很强的文化,挖掘人自身的能力,利用人自身的能力而不是过多地依赖外在物质,是中国文化的核心特点。

如中
医,用望、闻、问、切来诊病,是用的人的感觉和体察,而不是西医依靠仪器来诊断。

中国的先哲反对人把人心变为“机心”,认为这种机巧会损害人对自身能力的认同和开发、利用,会破坏人与自然的关系。

其它诸如养生之道、修炼之道、武术太极拳、毛笔字、绘画、建筑艺术、饮食等无一不体现中国文化的这种特点。

所以,汉语的生命性是它的一大重要特
点,汉语的这个特点以往强调的不多,或者既使涉及到了,如专门谈饮食文化等,也没有上升到生命的高度。

这个特性应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观察汉语的生命性宜从汉语独有现象来进行,如汉语气、理、心、性、道、内丹、外丹、悟等独有词语等,我们在这里举“气”的例子来说明。

气在汉语里有多种说法,诸如云气、六气、天地之气、人体之气、精气、元气、浩然之气等,基本上有这么几种内涵:首先,气是自然界的物质组成形式,它可以是云气一样的东
西,也可以是六气之一,也可以是一种极为精微的物质,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甚至它是组成精神不可缺少的物质。

其次,气是自然界的本源、本体。

它充塞天地之间,是天
地万物统一的基础,是生成万物的本原。

气与道、太虚、理有着相统一的关系。

再次,气有运动变化的功能。

气在不断地运动变化中创造万事万物,气化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气
转化万物的功能,在这个意义上来说,气又是万物相通的媒介。

最后,气还是一种精神状
态和道德境界,浩然之气是经过人的修养才能达到的意志品质。

我们看看气的诸种提法。

云气:《说文解字》把气解释为云气,象云气之形的意思。

气的形状与云相似,从自然界现象来理解气,解释气构成气的基本意义之一。

有的学者认为这是气的原始意义。


气的本始义未必就是这一说。

闻一多曾认为表示气的金文“兰”与表示数字的汉字“三”
相同。

那么,它是否代表天下万物呢?这与气作为宇宙万物的本体的涵义是一致的。

六气:《左传·昭公元年》说天生六气,“日阴、阳、风、雨、晦、明也。

分为四时,序为五节。

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

”是说自然界的六种气随着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而变化,并与金木水火土五行密切相关。

六气的多与少对人的身体产生影响,是疾病的原因之一。

这里用气把自然界与人联系起来。

天地之气:《易》有“山泽通气”、《道德经》有“万物负阳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之说,都指气为天地之气。

《国语》有“天地之气,不失其序;若过其序,民乱之也”的说法,认为天地之气与社会治乱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符合万物运动变化的客观秩序才行。

人体之气:孔子在《论语》中提到身气的概念,他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这里的意思是人的生命力,“血气方刚”是指人的生命力旺盛。

中医气血理论认为“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为血液运行的控制信息。

中医人体之气还有真气、阳气、营气、卫气、原气之分。

《黄帝内经·灵枢·刺节真邪》说:“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恬谈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又如《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


精气:《管子·心术下》提出了详尽系统的精气概念,他认为气就是“精气”、“精”。

他说:“一气能变四精。

”《管子·内业》又说:“精也者,气之精者也。

”精就是气,气就是精,精气是运行于天地、存于人心的精微物质:“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

流于天地之间,谓之鬼神;藏于胸中,谓之圣人。

是故此气,杲乎如人于渊,淖乎如在于海,卒乎如在于己。

”地上的五谷、天上的群星,人的精神品质都是精气化生的结果。

他进一步阐述人与精气的关系,认为人之身心为气所充实,人的品德,唯气来养成。

他在
《内业》中说:“气者身之充也,行者正之义也。

充不美则心不得,行不正则民不服。

”又说:“此气也,不可止以力,而可安以德;不可呼以声,而可迎以意。

敬守勿失,是谓成德。

德成而智出,万物果得。

”他认为圣人就是存精气、定精神、固身体、通九窍的人。

元气:在道家理论中,元气是一个基本概念。

道教典籍《太平经》说:“夫物,始于元气。

”万物受其气而生,天地人“本同一元气”。

《元气论》也持相同的观点:“元气本一,化生有万”。

并把元气与自然、大道相提并论:“夫自然本一,大道本一,元气本一,一者,真正至元纯阳一气,与太无合体,与大道同心,自然同性,则可以无始无终,无形无象,清浊一体,混沌之未质,故莫可纪其穷极。

”道教认为元气生人:“上清洞真品云:人之生也,禀天地之元气为神、为形,受元一之气为液、为精。

”元气是人生命的根本:“生命之根,元气是矣。


浩然之气:孟子认为人的气体现人性,是与人的道德品质密切相关的。

他认为志为气
之帅,气为体之充;志为大,气次之,《孟子·公孙丑上》这样说:“持其志,勿暴其气”、“志壹则动气,气壹则动态”,志与气相联为一体,所以,人应培育浩然之气。

他说:“我善养吾
浩然之气。

”公孙丑问他什么是浩然之气,他说浩然之气与道、义相通:“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是集义所生者,非义袭而取之也。

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

”这种浩然之气是人自我养育的正气,它是天下人间道与义的化身,从大的方面说,它是天地的品质,至大至刚;从小的方面说,它是人所拥有的,促进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身心品质,是人的正气,人的道德精神。

汉语里与人的生命有关的带“气”字的词语很多。

表示自然的词语有天气、地气、大气、气候、空气、气温、水气、雾气、云气、气象、节气、气流、湿气、燥气、热气、寒气、凉气等。

与人的生命力、身体有关的词:血气、气血、元气、祖气、混元气、精气、力气、气力、气息、气色、头气、肝气、肺气、脾气、胃气、肾气、心气、胫气、气化、化气、食气、浊气、清气、脉气、经络气、形气、气管、气盛、气虚、涨气、腹气、胎气、经气、气色、浮气、真气、邪气、脏腑气、先天气、后天气、阴气、阳气、神气、灵气、内气、外气、气门、气脉、气街、中气、气户、气海、膜络气、宗气、湿气、痰气。

与身心修养、练养有关的词:布气、行气、炼气、养气、化气、聚气、采气、补气、贯气、资气、固气、敛气、抻气、拉气、守气、纳气、动气、培气、收气、捧气、合气、通气、运气、服气、揉气、混气、火气、生气、用气、道气、盗气、得气、闭气、顺气、发气、放气、引气、领气、受气。

气住、气罡、气术、气机、气散、气诀、气立、气功、气感、气丹(金丹)、气场、气缓、
与人的精神品质、道德有关的词:气质、气慨、气度、气节、气宗、气魄、气量、义气、大气、小气、志气、正气、勇气、胆气、朝气、士气、英气、傲气、骄气。

其它与人、生命有关的词:气性、气氛、气愤、气冲冲、气吁吁、气呼呼、气势、气韵、气头上、气数、气馁、气恼、气急、气候、气短、气骨、手气、怒气、生气、杀气、凶气、赌气、和气、意气、脾气、洋气、官气、流气、土气、阔气、人气、文气、习气、秀气、香气、臭气、客气、1:3气、老气、闷气、泄气、鼓气、豪气、出气。

与人生命有关的成语:气壮山河、气味相投、气喘吁吁、嚣张气焰、气势汹汹、气势磅礴、气急败坏、上气不接下气、气贯长虹、财大气粗、气冲霄汉、怒气冲冲、气冲斗牛、气宇轩昂、气吞山河、意气索然、一鼓作气、一气呵成、一团和气、有气无力、气压山河、血气方刚、理直气壮、气息奄奄、气喘如牛、心粗气浮、同气相求、意气风发、忍气吞声、志高气扬、志得气盈、心高气傲、心浮气躁、平心定气、平心易气、平心静气、紫气东来、扬眉吐气、老气横秋、荡气回肠、年轻气壮、垂头丧气、和和气气、神完气足、神气十足、神清气爽、柔声细气、意气洋洋、阴阳怪气。

生活中有许多说法也与生命之气有关:
“你真气死我了,我拿你没办法。


“要去你自己去。

”他没好气地说。

三藏见那水清,一时口渴,便着八戒:“取钵盂舀些水来我吃。

”……师父吃了有一少半,还剩了多半,呆子接来,一气饮干,却扶侍三藏上马西行。

不上半个时辰,那长老在马上呻吟道:“腹痛”。

八戒随后也道:“腹痛”。

——《西游记·第53回》
鲁肃见周瑜卧病,心中忧闷,来见孔明,孔明笑日:“公瑾之病,亮亦能医。

”…···孔明日:“须先理其气;气若顺,则呼吸之间,自然痊可。

”“亮有一方,便教都督气顺。

”瑜日:“愿先生赐教。

”孔明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国演义·第49回》
平儿至院门前,遇见贾琏,问他:“太太在那里呢?老爷叫我请过去呢。

”平儿忙笑道:“在老太太跟前站了这半日,还没动呢。

老太太生了半日气,这会子,亏二奶奶凑了半日
的趣儿,才略好了些。

”——《红楼梦·第47回》
禅师又问:“青青是何怪?”白娘子道:“青青是西湖内第三桥下潭内千年成气的青鱼。

”——《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锋塔》
总之,汉语“气”字的意义十分丰富,不了解这些含义在使用汉语时就会出现错误。

除了“气”字,汉语中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字、词,所以汉语教学是一种语言教学,也是一种文化教学,两者不可偏废。


①气门:汗毛孔,泛指毛窍、穴位、腠理等气出入的门户.气街:“黄帝内经有“胸气有街、腹气有街、头气
有街,胫气有街”,认为这四街是气的径路.气户:穴位名.气海:穴位名.宗气:中医指水谷精微化生,
聚积胸中,与呼吸之气相合发挥作用的气。

参考文献
黄帝内经[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
陈鼓应.管子四篇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杨伯峻译注.孟子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60.
(常大群厦门大学海外教育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