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台施工作业指导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墩台施工作业指导书
1 目的
明确墩台施工作业的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相应的工艺标准,指导、规范墩台施工。
2 编制依据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
《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京沪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图设计文件》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京沪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罗而庄特大桥、玉符河特大桥、红石岭特大桥、井字坡特大桥的墩台施工。
4适用条件
(1)桥台采用双线一字形桥台,采用C35混凝土。
(2)桥墩分别采用流线型实体墩、双线圆端形桥墩、双线矩形桥墩,桥墩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C35、C40混凝土。
5施工工艺
5.1总体施工方案
模板:对于本单位工程的实心墩墩身混凝土采用整体式钢模板,以10m
为一个浇筑段,10m以下一次浇注成型,10m以上按6m一段逐层浇筑;对于空心墩按照下部实心体、中空体、上部实心体三部分分别立模浇筑的方案。
空心墩空心段部分按4m分段,2m一节,分段浇筑。
采用整体钢模,托盘顶帽采用整体定型钢模。
钢筋、砼施工:墩身钢筋,实心墩按模板分节高度,分节绑扎成型,现场焊接,焊接接头分布满足规范要求;空心墩三部分连接部位现场焊接。
砼拌合站集中生产,混凝土输送车运输,混凝土泵车输送,连续灌筑。
支承垫石施工前实测墩顶标高,并根据实测标高,调整垫石高度,支承垫石在支座安装前再安排浇注完成。
砼养护:根据季节不同分别选用砼的养护施工方法,夏季主要采用降温法施工,冬季主要采用保温法施工。
5.2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承台顶面清理
测量放样
钢筋绑扎钢筋制作
模板安装模板制作
钢筋模板检查
混凝土拌和运输
混凝土浇筑
制作试件
混凝土养护
拆除模板
桥梁墩台施工流程框图
5.3施工方法及要求
5.3.1墩台测量定位
为了使墩台位置、尺寸符合设计要求,桥梁施工前,首先应对桥梁所在位置的路线中线进行复测。
复测无误后,在现场定出控制桩。
以桥梁中线控制桩或桥梁三角网控制点为基准,按规定精度测量出墩台中心的位置。
5.3.2墩台钢筋加工与安装
(1)钢筋混凝土墩、台钢筋加工与安装,应符合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基本要求。
(2)钢筋进场时应具有出厂合格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并按不同规格、等级、钢种、牌号分批验收、分别存放、设立标识牌。
按照规定抽取试件进行力学,化学和可焊性试验。
(3)钢筋加工前必须调直及除锈,钢筋调直和清除污锈应符合下列要求:
a.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油漆污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b.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c.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Q235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 2 %;HRB335 、HRB400 牌号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4)钢筋的弯制和末端的弯钩应符合设计要求,如设计无规定时,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5)用I级钢筋制作的箍筋其末端应做弯钩,弯钩的弯曲直径应大于受力主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
弯钩平直部分长度,一般
箍筋弯钩形式
(a) 90°/ 180°(b ) 90°/90°(c) 135°/135°
结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 倍。
弯钩的形式,如设计无要求时,按图( a )、(b )加工,有抗震要求时,按图 (c)加工。
(6)根据设计图纸,按钢筋直径、形状及下料尺寸,决定钢筋数量。
(7)墩台钢筋安装、绑扎顺序,是先绑扎墩台下端,立好竖筋,绑好环筋,形成墩台骨架。
(8)同一截面的钢筋接头,不应超过50 % ,应错开配置。
(9)在构件的侧面和底面钢筋与模板的垫块应至少为4个/m2设置垫块,垫块与钢筋扎紧,保证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10)钢筋的级别、直径、根数和间距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绑扎或焊
接的钢筋应牢固,钢筋位置准确。
5.3.3墩台摸板
桥台采用搭设钢管脚手架与大块钢模施工,人工配合汽车吊安装模板;实心桥墩墩身施工采用定型钢模一次架立成型;直壁空心高墩墩身模板采用吊车安装,翻模施工,内外模板共设三节,循环交替翻升;斜壁空心高墩亦采用翻模施工,模板随高程变化,须配置全高模板。
桥台及普通桥墩模板要严格控制加工质量,作到表面平整,尺寸偏差符合设计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拆装方便,接缝采用契口缝确保严密不漏浆,并能够多次使用。
模板拼装前,涂刷优质长效脱模剂。
模板安装好后,检查轴线、高程符合要求后进行加固,保证模板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受力后不变形、无移位。
模板内干净无杂物,拼装平整严密,支架结构立面、平面均安装牢固,支架立柱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加以固定,支架支承部分安置稳固地基上。
空心高墩采用翻模施工,翻模结构由工作平台、收坡支架、顶杆与导管、内外吊架、模板系统、中线控制系统和附属设备等部件组成。
翻板模在工厂制作完成后检查测试其参数符合设计要求后并编号,翻板模运到工地后,进行试拼。
初次三节模板一次支立,整体浇筑,当第三节混凝土灌注完成后,拆卸并提升第一节模板至第三节上方,或另调运模板,安装、校正后,浇筑混凝土,依此周而复始。
当临近墩顶联结处时,在墩身上预埋托架,支立墩帽模板护。
5.3.4、墩台混凝土浇筑
1)浇筑混凝土前,应对模板、钢筋、预埋件,以及各种机具、设备等进行检查,各项条件符合要求,各项准备工作安排就绪后,才能浇筑混凝土。
2)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坍落度。
3)自高处向模板内倾卸混凝土时,为防止混凝土离析,一般应满足下
列要求:
a 从高处直接倾卸时,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以不发生离析为度。
b 当倾落高度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铺助下落。
c 串筒出料口距混凝土浇筑面的高度不宜超过1m。
4)混凝土浇筑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在炎热气候条件下,混凝土入模时的温度不宜超过30℃。
应避免模板和新浇混凝土受阳光直射,控制混凝土入模前模板和钢筋的温度以及附近的局部气温不超过40℃。
宜尽可能安排在傍晚浇筑而避开炎热的白天,也不宜在早上浇筑以免气温升到最高时加剧混凝土内部温升。
○2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季施工处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混凝土应分层进行浇筑,其分层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mm,泵送混凝土的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小于600 mm。
○3在新浇筑完成的下层混凝土上再浇筑新混凝土时,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或能重塑前浇筑完成上层混凝土。
○4混凝土浇筑应连续进行。
当因故间歇时,其间歇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
土的初凝时间或能重塑的时间。
当允许间歇时间已超过时,应按浇筑中断处理,同时应留置施工缝,并作出记录。
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的轴线相垂直,施工缝处应埋入适量的
○5新浇混凝土与邻接的己硬化混凝土或岩土介质间的温差不得大于20℃。
○6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或浇筑完成时,如混凝土表面泌水较多,须在不扰动已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下,采取措施将水排除。
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查明原因,采取措施,减少泌水。
○7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检查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等的稳固情况,当发现有松动、变形、移位时,应及时处理。
○8浇筑混凝土时,应填写混凝土施工记录。
5)、大体积墩台,混凝土应控制混凝土水化热温度,以防结构开裂。
6)、插人式振捣器时,移动间距不超过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保持50~100mm 的距离,插人下层混凝土50~100mm ,每一处振毕,徐徐提出振动棒。
7)、振动部位必须振动到该部位混凝土密实为止,密实的标志是混凝土停止下沉,不再冒出气泡,表面呈现平坦、泛浆。
8)、筑混凝土时,应保证混凝土本身的均匀性不产生离析现象;均匀填充模板不使混凝土表面产生蜂窝麻面现象;保证保护层厚度。
9)、凝土浇筑完成后,对混凝土裸露面应及时进行抹平,等定浆后再抹第二遍并压光。
10)、混凝土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以上,且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除。
5.3.5混凝土的养护
1)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至失水干燥。
为了保证顺利拆模,可在混凝土浇筑24~48h后略微松开模板,并继续浇水养护至拆模,拆模后要按要求继续保湿养护至规定龄期。
2)混凝土去除表面覆盖物或拆模后,应对混凝土采用蓄水、浇水或覆盖洒水等措施进行潮湿养护,也可在混凝土表面处于潮湿状态时,迅速采用麻布、棉毡等材料将暴露面混凝土覆盖或包裹,再用塑料布或帆布等将麻布、棉毡等保湿材料包覆(裹)。
包覆(裹)期间,包覆(裹)物应完好无损,彼此搭接完整,内表面应具有凝结水珠。
有条件地段应尽量延长混凝土的包覆(裹)保湿养护时间。
3)混凝土采用喷涂养护液养护时,应确保不漏喷。
4)在任意养护时间,若淋注于混凝土表面的养护水温度低于混凝土表
面温度时,二者间温差不得大于15℃。
5)混凝土养护期间应注意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受环境因素影响(如曝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
养护期间混凝土的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宜超过2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前应制定严格的养护方案,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满足设计要求。
6)混凝土在冬季和炎热季节拆模后,若天气产生骤然变化时,应采取适当的保温(寒季)隔热(夏季)措施,防止混凝土产生过大的温差应力。
7)当昼夜平均气温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3℃时,应按冬季施工处理。
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禁止对混凝土表面进行洒水养护。
此时,可在混凝土表面应喷涂养护液,并采取适当保温措施。
8)混凝土养护期间,施工和监理单位应各自对混凝土的养护过程作详细记录,并建立严格的岗位责任制。
6施工注意事项
(1)墩台身施工前,应将基础顶面浮浆凿除,冲洗干净,整修结构钢筋。
并在基础顶面测定中线、水平,标出墩台底面位置。
(2)墩台身模板及支架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与稳定性。
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得漏浆。
(3)墩台身模板采用整体吊装时,其吊装高度视吊装能力并结合墩台施工分段而定,一般宜为2~4m,并应有足够的整体性和刚度。
(4)墩台身钢筋的加工安装、混凝土的施工、养护和拆模等应符合相关施工技术标准和铁道部颁布的有关客运专线铁路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条件的相关规定。
接地钢筋的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
(5)浇筑混凝土时,应经常检查模板、钢筋、沉降观测点及预埋部件的位置和保护层的尺寸,确保其位置正确不发生变形。
(6)墩台身混凝土宜一次连续浇筑。
当分段浇筑时,施工接缝应符合
相关施工技术标准的相关规定。
(7)墩台台帽施工前后均应复测其跨度及支承垫石高程。
施工中应确保支承垫石钢筋网及锚栓孔位置正确,垫石顶面平整,高程符合设计要求。
(8)墩台施工完毕,应对全桥进行中线、水平及跨度贯通测量,并标出各墩台的中心线、支座十字丝、梁端线及锚栓孔位置。
暂不架梁的锚栓孔或其他预留孔,应排除积水将孔口封闭。
(9)锥体护面铺砌应自下而上分段进行。
反滤(垫)层应按规定分层做好,并应边做反滤(垫)层边砌筑,同时做好沉降缝和泄水孔。
7质量控制
本作业指导书的质量控制应符合设计图的要求和《客运专线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暂行标准》的要求。
7.1墩台模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
墩台模板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检验数量:施工单位每安装段全部检查。
7.2墩台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见下表)
墩台施工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