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全册2.2长度与时间的测量习题课件(新版)沪科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闭
μm
解析
答案



二、测量 4.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最接近 1 s 的是( A.通常情况下人体心脏跳动一次 B.人正常呼吸一次 C.普通钟表的秒针转一周 D.人步行 10 m 所需时间
)
关闭
1s 的时间应是普通钟表的秒针走动一次所需的时间,这个时间非常短暂,但在这个非常短 暂的时间内,人大概能步行 1m,人正常呼吸一次的时间要大于 1s,故本题选 A。
)
关闭
A
答案



三、测量误差 7.关于实验的误差和错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量值误差较大,便是错误 B.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 C.错误是人为造成的,而误差是测量工具的不精密造成的 D.误差时大时小,因而造成实验中产生错误
关闭
B
答案



8.同一长度的五次测量结果记录为:25.1 mm、25.2 mm、25.1 mm、 27.2 mm、25.3 mm。其中记录明显错误的一次是 。其他四组 结果的尾数也不相同,这属于测量中的 (选填“误差”或“错 误”)。



2.时间的测量 (1)测量工具:钟表、机械秒表。 (2)使用机械秒表测量时间时要注意: ①使用前先上紧发条,但不要过紧,以免损坏 发条。 ②按表时 不要 用力过猛,以防损坏机件。一 Nhomakorabea二

三、测量误差 1.概念:测量值 和 真实值 之间存在一定的 偏差 。 2.减小方法:通过 校准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选用精度高 的测量工具、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等。
关闭
在五次测量结果中,27.2mm 与其他四次差别较大,不在误差范围之内,属于错误;其他四组 结果的尾数也不相同,属于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关闭
27.2mm
误差
解析
答案
【例题】 李阳同学为了测某一品牌导线的直径,他采用了以下的 办法。剪下一段导线后,把这段导线紧密地单层在一支铅笔上缠绕 40 圈,形成一个导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导线圈的长度,测 量情况如图所示。则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mm,这个导线 圈的长度是 cm,这一品牌导线的直径是 mm。
点拨:本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思路如下:
关闭
A
解析 答案



5.如图所示中物体 A 的长度是
cm。
关闭
本题考查刻度尺的使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必须精确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物 体 A 的长度是 3.10cm。
关闭
3.10
解析
答案



6.(2013·湖北恩施)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 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 80 cm B.物理课本长度约 50 cm 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 20 cm D.学生用笔直径约 4 cm
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使用刻度尺要“六会” 1.会认:正确认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会选:所测物体长度不超过刻度尺的量程,且选择合适的分度 值。 3.会放:把刻度尺的刻度线尽可能贴近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4.会看: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不得斜视。 5.会读:一定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6.会记:记录的测量数据,包括准确值、估读值以及单位(没有单 位的数值是毫无意义的)。
第二节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一、测量单位 国际单位制: 1960 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测量标准叫国 际单位制,简称SI 。 1.长度单位 (1)国际单位: m(米) 。 (2)常用单位及换算
dm
(3)天文测量中的长度单位:光年(l.y.) 1 l.y.≈9.461×1015 m。



2.时间单位 (1)国际单位: 秒 ,符号 s 。 (2)其他单位及换算
min



二、测量 1.长度测量 (1)测量工具:刻度尺、卷尺、游标卡尺。 (2)刻度尺的使用 ①测量前认清刻度尺的 零刻度线 、 量程 和 分度值 。 ②正确放置刻度尺:刻度尺要 放正 ,有刻度的一边要 紧贴 被 测物体。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④记录时,要记录 精确数值 、 估读值 、 单位 。 ⑤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解析:本题考查采用累积法测量长度的知识。 先测出导线圈的总 长度 L,再除以缠绕的圈数 n,就得到导线的直径。 由图可知刻度尺上 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为 1 mm,故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 在进行长度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由图可知线圈的总长 度为 2.35 cm;则线圈的直径为 d=n = 答案:1 2.35 0.6
L 2.35������������ ≈0.06 40
cm=0.6 mm。



一、测量单位 1.下列单位换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3.75 m=3.75 m×100=375 cm B.3.75 m=3.75 m×100 cm=375 cm 1 C.3.75 m=3.75×100 cm=0.375 cm
D.3.75 m=3.75×100 cm=375 cm
)
关闭
本题考查单位换算的运算过程。单位换算的方法是:利用等量代换法,数字不变,乘以 变换单位与原单位之间的进率,将原单位改为目标单位即可。A 选项结果正确,但过程中 多乘一个 100;B 选项多乘了一个单位 m;C 选项换算关系错了;只有 D 选项是正确的。
关闭
D
解析
答案



2.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
cm。
关闭
2.70(2.68~2.72)
答案



3.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开始进行 PM2.5 的环境监测,PM2.5 是指大气 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填长度单位)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 入肺颗粒物。
关闭
“颗粒物”说明它是物体,不是分子;可入肺颗粒物说明该颗粒物的直径很小。综合以上两 点可知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μm 的颗粒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