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成分与文言倒装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句子成分
与
文言倒装
现代汉语句子六种成分
• 主语、谓语、宾语; • ——三种主要成分(主干) • 定语、状语、补语; • ——三种附属成分(枝叶)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 宾语
主语:是陈述的对象,常用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回答主语“怎么样”,常用动词 来充当。 宾语:是谓语动词涉及的对象,常用名词、代词来充当。 定语:修饰主语和宾语,常用形容词来充当。标志词“的”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的,常用副词来充当。标志词“地” 补语:补充说明谓语的性质等。标志词“得”
1、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C ) A、忌不自信。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后世无传,臣未之闻也。 C:定后,其它为“宾前”
2、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1)( C )
A B C D 何以知之? 未之有也。 安得广厦千万间 弗之怠
(2)( A )
A B C D 若属皆为所虏 ? 君何以知燕王? 莫之或止 未之多见也
修饰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在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牢牢记住别忘记!
文言倒装句式
一、宾语前置(宾语相对谓语而言) 二、定语后置(定语相对主语宾语而言)
三、状语后置(状语相对谓语而言) 四、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一、原句: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 — ~~~~~~~~ =====
(1)C:定后。(2)A:被动。
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C)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不然,籍何以至此? F、项王曰:客何为者?
C为判断句,其它为宾前。
4、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D )
A B C D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句子成分分析实例
• 例句: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 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 ===== —
• (全体) 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 ===== ——
划分句子成分一般先划出主、谓、宾;
然后再找出定、状、补。
牢记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
主谓宾,定状补,主要成分主谓宾。
二、原句:沛公安在?(《鸿门宴》) 译文:沛公在哪里呢? ==== — ~~~~ 三、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译文: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 ~~ ===
定语后置
一、原文: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
( ) ~~~ ( ) ~~~
二、原文: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蔺》)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答复秦国的人,没能找到。 ( )~~
D为状语后置句
5、下列句子与其他四项不同的是( F )
A B C D F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短屈原于顷襄王。 具告以事。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F:定后,其它为状语后置
课外复习:
归纳: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规律
•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 如:甚矣,汝之不惠。 • 不仁哉!梁惠王也 。
结合句子成分分析,判断下列各句 属何种类型的倒装句
1、豫州今欲何至?( 宾前 )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定后 ) 3、何功之有哉?( 宾前 ) 4、王尝语暴以好乐。( 状后 ) 5、赵尝五战于秦。( 状后 ) 6、然而不王பைடு நூலகம்,未之有也。( 宾前 ) 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定后 ) 8、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 定后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状后 )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一、原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译文:青,从蓝草中取得,却比蓝草颜色更深。 二、原文:会于西河外渑池(《廉蔺》) 译文:在西河外渑池相会。 三、原文:具告以事。(《项羽本纪》) 译文:把事情具体地告诉(他)
主谓倒装句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 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 主谓倒装。
9、客何为者?( 宾前 ) 10、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 状后 定后 水军精甲万人 。( ) 1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状后 ) 12、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宾前 ) ( 1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定后 ) 1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宾前 ) 15、不然,籍何以至此?( 宾前 ) 16、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 定后 状后) 状后 1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与
文言倒装
现代汉语句子六种成分
• 主语、谓语、宾语; • ——三种主要成分(主干) • 定语、状语、补语; • ——三种附属成分(枝叶)
定语 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 宾语
主语:是陈述的对象,常用名词、代词充当。 谓语:是对主语的陈述,回答主语“怎么样”,常用动词 来充当。 宾语:是谓语动词涉及的对象,常用名词、代词来充当。 定语:修饰主语和宾语,常用形容词来充当。标志词“的” 状语:修饰限制谓语的,常用副词来充当。标志词“地” 补语:补充说明谓语的性质等。标志词“得”
1、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C ) A、忌不自信。 B、时人莫之许也。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后世无传,臣未之闻也。 C:定后,其它为“宾前”
2、下列各组中不是宾语前置的句子
(1)( C )
A B C D 何以知之? 未之有也。 安得广厦千万间 弗之怠
(2)( A )
A B C D 若属皆为所虏 ? 君何以知燕王? 莫之或止 未之多见也
修饰成分定状补,定语必在主宾前。
谓前为状谓后补,牢牢记住别忘记!
文言倒装句式
一、宾语前置(宾语相对谓语而言) 二、定语后置(定语相对主语宾语而言)
三、状语后置(状语相对谓语而言) 四、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
一、原句: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译文:大王来时带了什么礼物? — ~~~~~~~~ =====
(1)C:定后。(2)A:被动。
3、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C)
A、豫州今欲何至? B、童子何知? C、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E、不然,籍何以至此? F、项王曰:客何为者?
C为判断句,其它为宾前。
4、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 D )
A B C D 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句子成分分析实例
• 例句: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 全体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 ===== —
• (全体) 同学[都]做〈完〉了(语法)作业 ~~~~~ ===== ——
划分句子成分一般先划出主、谓、宾;
然后再找出定、状、补。
牢记句子成分的排列顺序:
主谓宾,定状补,主要成分主谓宾。
二、原句:沛公安在?(《鸿门宴》) 译文:沛公在哪里呢? ==== — ~~~~ 三、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译文: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 ~~ ===
定语后置
一、原文: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壮的筋骨。
( ) ~~~ ( ) ~~~
二、原文: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蔺》) 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答复秦国的人,没能找到。 ( )~~
D为状语后置句
5、下列句子与其他四项不同的是( F )
A B C D F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短屈原于顷襄王。 具告以事。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F:定后,其它为状语后置
课外复习:
归纳: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规律
• 这种情况很少,往往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叹。
• 如:甚矣,汝之不惠。 • 不仁哉!梁惠王也 。
结合句子成分分析,判断下列各句 属何种类型的倒装句
1、豫州今欲何至?( 宾前 ) 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定后 ) 3、何功之有哉?( 宾前 ) 4、王尝语暴以好乐。( 状后 ) 5、赵尝五战于秦。( 状后 ) 6、然而不王பைடு நூலகம்,未之有也。( 宾前 ) 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 定后 ) 8、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 定后 9、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状后 )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一、原文: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译文:青,从蓝草中取得,却比蓝草颜色更深。 二、原文:会于西河外渑池(《廉蔺》) 译文:在西河外渑池相会。 三、原文:具告以事。(《项羽本纪》) 译文:把事情具体地告诉(他)
主谓倒装句
文言文中,为了加强语气,强调谓语,常常把 谓语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改变语序的做法叫做 主谓倒装。
9、客何为者?( 宾前 ) 10、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 状后 定后 水军精甲万人 。( ) 1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 状后 ) 12、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 宾前 ) ( 1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 定后 ) 14、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 宾前 ) 15、不然,籍何以至此?( 宾前 ) 16、沛公兵十万军霸上。 ( 定后 状后) 状后 1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