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一、二单元测试题Array (测试时间:100分钟) 总分:
第一卷〔32分〕
备注:请将第一卷的答案填入上面的表格内.
一、〔20分,每题2分〕
1、以下各组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火钵.〔bō〕峥嵘
..〔zhēng róng〕庐冢.〔zhǒng〕游目骋.〔chèng〕怀
B.愀.〔qiǎo〕然修禊.〔xì〕颓圮.〔qí〕百舸.〔gē〕争流
C.蜉蝣
..〔fú yóu〕跫.音〔góng〕酾.酒〔lì〕青荇.〔xìng〕
D.桂棹.〔zhào〕仆.〔pū〕道饭讫.〔qì〕窈窕
..〔yǎo tiǎo〕
2、以下各组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凌侮斑斓头晕目炫含意隽永
B.凄婉波澜清流急湍情随事迁
C.榆荫戌边计日成功扑溯迷离
D.痉孪偏僻祟山峻岭放浪形骸
3、以下各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B.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C.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D.恰假设/青石的/街道/向晚.
4、对?再别康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诗人抓住“金柳〞、“艳影〞、“青荇〞、“柔波〞等意象来写,充分表现了作
者难以拂去的情思.
B.?再别康桥?是一首诗,却又如一幅画,作者用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描绘出具有
淡雅美的画面.
C.“轻轻〞、“悄悄〞叠字的反复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轻盈的节奏,而且鲜明地
表达出一股热烈的情绪.
D.每节诗行错落有致,首尾句式相似,遥相照应,给人一种梦幻般的感觉.
5、填入以下横线上,与上下文衔接最紧密的一项为哪一项〔〕
自信也是一种信仰,我们要时时对自己充满信心.即使在受挫折的时候也不
要有失败的感觉,由于那只是一个经验,而经验总是有益的;
A.由于不快乐,只是一刹那的事,许多快乐的事还没有发生呢,所以即使在不快
乐的时候也不要有气馁的感觉.
B. 即使在不快乐的时候也不要有气馁的感觉,由于许多快乐的事还没有发生呢,
而不快乐只是一刹那的事.
C. 即使在不快乐的时候也不要有气馁的感觉,由于那只是一刹那的事,许多快
乐的事还没有发生呢.
D. 许多快乐的事还没有发生呢,所以即使在不快乐的时候也不要有气馁的感
觉,由于那只是一刹那的事.
6、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向青草更青处慢溯.逆流而上
B. 忆往昔峥嵘
..岁月稠原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是危险的意思
C.夫人与之相与
..,俯仰一世相互结交
D.倚.歌而和之循、依
7、以下各项中无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
A.山川相缪举酒属杯逝者如斯
B.悟言一室之内冯虚御风倚歌而和
C.杯盘狼藉正襟危坐何可胜道
D.赢粮而景从临文嗟悼趣舍万殊
8、以下加点字与“始舍于其址〞的“舍〞用法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好游者不能穷.也
C.舞.幽壑之潜蛟
D.映带.左右
9、以下各组句中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常在于险远
B.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C.凌万顷之茫然
..
D.于是
..饮酒甚乐
10、以下各句中加点字与“独其为文犹可识〞中的“其〞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为哪一项〔〕
A.及其.所之既倦
B.其.声呜呜然
C.其.孰能讥之乎
D.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二、〔12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完成11-14题.
王羲之传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年三十,尝谒周顗,顗察而异之.时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长,辨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假设浮云,矫假设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为敦主薄.敦尝谓羲之曰:“汝是吾家家子弟,当不减阮主薄.〞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假设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其任率如此.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
日.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11、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讷:语言迟钝,不善于讲话.
B.然闻信.至,咸自矜持.信:信使,使者.
C.羲之雅.好服食养性.雅:高尚,美好.
D.姥初有愠.色.愠:怨恨,恼怒
12、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1后为其.父误刮去之.
A.
○2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1烹以.待之
B.
○2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1独假设
..不闻
C.
○2每感昔人兴感之由,假设
..合一契
○1意甚悦,固.求市之
D.
○2固.知一生死为虚诞
1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王羲之“任率〞的一组是〔〕
○1及长,辨赡,以骨鲠称○2在东床坦腹食,独假设不闻○3深为从伯敦、导所器
重○4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5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6见棐几滑净,因书之.
A.○1○2○3○4
B.○3○4○5○6
C.○2○4○5○6
D. ○1○2○4○5
14、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王羲之13岁,在尚书仆射周顗府中宴席上,客人把时俗很看中的牛心先割了给他吃,一个少年如此受器重,一时令人刮目相看.
B.太尉郗鉴到王家选婿,王羲之置假设罔闻,在东床坦腹而食,毫不在意,表现出非同寻常的品性.
C.王羲之极富个性,特别自豪鹅,他为老姥烹鹅而伤心弥日,为道士书写?道德经?
换取好鹅而快乐不已.
D.王羲之的书法为世所重,他写在门生家的棐几上的文字被门生的父亲误刮去,为此他懊恼了好几天.
三、〔10分〕
15、把古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3分〕
译文:. 〔2〕、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2分〕
译文:. 16、填空:〔5分,每题1分〕
〔1〕、赋,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
〔2〕、恰同学少年, ;书生意气, .
〔3〕、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4〕、王羲之?兰亭诗?:“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一句对应?兰亭集序?中的一句是.
〔5〕、苏轼在?赤壁赋?中论述“变与不变〞关系,请写出相应的句子
.
四、〔10分〕
比拟阅读藏克家的?老马?〔甲〕与宋朝李纲的?病牛?〔乙〕,然后做题.
(甲)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乙)耕犁千亩实千箱,
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
不辞羸病卧残阳.
17、对〔甲〕诗的理解,有如下多种表述,不当的两项是〔〕〔3分〕
A.塑造了一个不堪重负的老马的悲惨形象.
B.可以理解为旧中国被压迫而不觉悟的农民的象征.
C.是一个没有脊梁、甘作奴隶、甘受奴役的劳动者形象.
D.象征一切在重压下痛苦挣扎的人.
E.是一个随遇而安、逆来顺受、一切只认命的人的形象.
18、〔甲〕诗用词准确逼真,动词的运用尤为精彩传神.一个“扣〞字和一个
“咽〞字,生动有力地表现出.〔3分〕
19、〔乙〕诗中“病牛〞象征了的人.〔2分〕
20、〔甲〕诗作者说,可以用〔乙〕诗?病牛?来“理解我的?老马?〞.人们认
为两诗的形象都有诗人自身的影子,其写作上的共同点是.〔2分〕
五、〔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5题〔每题3分〕
高考不该死子由
如今的中国教育被分成了两个筐,一个装着应试,一个装着素质.但凡好的都放进素质这个筐里,但凡坏的都放进应试的筐里,而高考又被作最坏的一个压在应试筐的最底层.也就是说,高考被公认是应试教育的总根子,成了素质教育的最大敌人.许多日呢嚷嚷着高考该死,口号就是高考阻碍素质教育.
当然,取消了高考,应试教育自然就消灭了,但不是取消了高考,素质教育就自动实现了,事实上,这很可能导致整个教育体制的崩溃,进而导致整个国家的危机.
测试作为迄今为止唯一通行全球,可以表达公平、公正、公开原那么,结果被大多数人认可的选才形式,上一现代文明世界中与民主制相并列的最根本的制度.这一点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文明与否的一种标志.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的经济奇迹,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依赖于其国民素质.而这些国家和地区无一例外存在与我国类似的大学入学测试制度,且以竞争残酷而著称,还没听说哪里扬言要取消“大考〞“高考〞的动议,只看到这些竞争对手各家都在努力扩大高考的规模〔包括社区学院〕,将独木桥变成立交桥,将竞争的压力减至最小,而使高考不再令大局部高中生成为失败者.这一点在欧美兴旺国家已经根本实现.竞争是这个社会的生存法那么,有竞争就必须有测试,这也是文明社会的根本法那么.
其实高考并非素质教育的天敌,而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我们国家,应试教育的根源不在高考,而是高等教育的规模太小引发的过度竞争.尽管连续两年扩招,2000年本专科生400万,录取率52%,但这只占同龄人口的缺乏10%!今天被骂成是“死高考〞的高考,实际上根本可以考出大局部学生的大局部素质,君不见,连许多人青睐的民国时期和英、美等过也皆以测试分数为标准.通行全球的托福、GRE乃是公认的最机械化最表达死记硬背功夫的测试,但美国人深信GRE分数高的人大多比分数低的人英文水平高.而北大、清华历年竞相招纳高考状元,没有谁大呼上当过吧?何况大家也看到他们毕业生的素质如何了.关键不在考不测试,而在于怎么考,考什么,也就是测试的内容和形式.如今流行的一种虚伪的“素质教育〞观点很可笑:光上学不做作业,光学习不测试,光测试不打分,光打分不公布,有教育无测试,有测试无分数,我们还有什么教育标准、人才标准、素质标准?!取消的结果只有让大多数人的“素质〞和其财产、背景甚至外表成正比!
在高考问题上,任何灵活性和自由度在今天的中国都可能是为腐败翻开大门.看看在所谓“严格标准〞下产生的湖南隆回一中的保送生和四川威远的“省三好、优干〞吧,从这样一个制度的缺口中涌入的大多数不是自己的素质高,而是自己的靠山高——全大、钱多、关系硬.但愿我们不要去做那些廉者痛贪者快的慷慨,表演那些贫者悲富者喜的闹剧了,不要让“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这种体制中的腐败彻底变成腐败的体制!!!
21、第一段中“高考又被作最坏的一个压在应试筐的最底层〞的意思是什
么?
答:.
22、第三段中“将独木桥变成立交桥〞有什么含义?“将独木桥变成立交
桥〞的作用是什么?
答:.
23、第四段中“如今流行的一种虚伪的‘素质教育’观点〞其现象是怎样的?
其实质是什么?其危害是什么?
答:.
24、高考不该死的理由有哪几条?
答:○1.
○2.
○3.
25 、以下说法不符合本文意思的两项是〔〕
A.本文作者认为,取消了高考,硬实教育自然就消灭了,由于高考阻碍素质教
育.
B.日本、韩国、香港、新加坡的经济奇迹,完全依赖于其国民素质.
C.“美国人深信GRE分数高的人大多比分数低的人英文水平高.〞这说明高
考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D.“取消的结果只有让大多数人的“素质〞和其财产、背景甚至外表成正
比!〞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取消了高考,就会大大降低大多数人的素质.
E.本文运用了例证法,辨证地分析了高考不该取消的种种理由,指出应试教育
的根源不是高考,批判了当前某些虚伪的素质教育.
六、〔3分〕
26、仿照下面的样诗,写一首小诗.要求句式、表现手法与样诗保持一致.
样诗:墙角的花仿写:
你孤芳自赏时
天地便小了.
七、作文:〔30分〕
27、请以“沟通〞为话题,题目自拟,写一篇文章.
要求:感情真挚,层次清楚,结构完整,书写清楚.
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