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道宽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宽设置的位置
设在整个曲线长度路面(机动车行车道) 内侧,分道行驶的公路内外侧均需设置加 宽值,设置加宽后,路肩向外顺延,路基 相应加宽。
(二)加宽的过渡 1、比例过渡
b bx
lx 过渡段内任一点的加宽值 b x b l
计算简单,当路容不美观,适于低等级公路
2、高次抛物线过渡
bx (4k 3k )b
V1,V2为实际行驶速度 如一侧为侧石边缘或非机动车边缘,则: V1=V2=(0.6~0.7)V设,否则 V1=V2=V设(V限)
3 4 3 4
城市道路行车道宽度的取值:
设计速度大于40km/h,一个车道宽取3.75m 设计速度小于40km/h或小型汽车专用线,一 个车道宽取3.5m 停靠站车道取3.0m

行车道宽度的计算值与采用值
设计 速度 错车速 度 两台载重 汽车的宽 度 行车道宽度(m) 计算值 采用值
x+2y
80
60 40 30
45
40 35 18~20
2.25(2.05)
2.05(1.91) 1.85(1.77)
5.00
5.00 5.00 5.00
7.25(7.05)
7.05(6.91) 6.85(6.77)
单侧行车带宽度: B’=S+D+M+a1+a2 a1,a2为汽车后轮外缘间距 普通汽车a1=1.6m,大型车a2=2.3m 行车道宽度B=(B’-1.0)m
德国的研究成果: 动态安全间隙与车速的关系
行驶速度(km/h) 安全间隙(m)
>70
50~70
1.25
1.0
(三)各级公路的行车道宽度
(四)注意的问题 1、单一车道宽度不宜太大。 研究表明:理想的车道宽度为3.66m,车道 最大宽度不宜大于3.97m。 设计速度大于60km/h采用3.75m,主要是 考虑:设计速度高,远景交通量大,特别 是我国载重汽车混入率高。 美国高速公路单一车道宽度确定的依据
车辆宽度→决定一个车道的基本宽度 交通量大小→决定车道数 交通组成→决定是否设置超车车道,大小车型的宽度 行驶速度→决定考虑的安全间隙
行车道宽度=设计车辆的宽度+富余宽度 应符合以下要求: 双车道公路应满足错车、超车的需要; 四车道公路应满足车辆并列行驶所需的宽 度。 行车道的宽度一般通过试验加经验的方法 确定。
• 黑龙江省试验得出的公式 x=0.51+0.01(v1+v2) x+2y=0.79+0.014(v1+v2) • 2.载重汽车错车速度的确定
在线形良好,路基宽度12m,行车道宽度为7m的 前提下,双方车速在31~41km/h时,两车的平均 速度最大;而一方车速达到45~48km/h时,则会 产生迫使车辆减速甚至慢速错车,平均速度反而 降低,故载重汽车的实际错车速度一般控制在 42km/h左右,计算时可用到45km/h。 当行车道宽度为6.0m,错车速度30km/h是最好 的情况。 山区错车资料是在行车道宽为5.5m的情况下观测 的,当路基较宽时,错车速度多数为20km/h,少 数达26km/h;当路变较窄时,小于18km/h的占 多数,少数达20km/h。
第二节 行车道宽度
一、行车道宽度的确定 行车道的概念: 供车辆行驶的部分的总称 行车道的分类: ①专供汽车行驶而设置的带状道路部分 如:行车道、超车道 ②专为车辆停车、紧急停车和错车而设置 的部分 如:停车带、紧急停车带、错车道、站点。
③道路中的起特殊作用的部分。 如变速车道的渐变段、爬坡车道。 行车带是由上述各要素组成的。
二、平曲线加宽 (一)加宽值的计算 1、平曲线上路面加宽的原因 ①汽车在曲线行驶时,前后轮的轨迹半径 不相等; ②曲线上行驶时,汽车横向摆移幅度较直 线大,需要的安全间隙大。
2、加宽值的确定
A
b1
B
中线
R1
R
①由几何关系:
b1 R ( R1 B) R R 2 A 2 A A A R (R 3 ......) 2 R 8R 2R
2、四级公路为单车道公路,据试验验证,行车 道3.5m即可满足要求 。 3、关于混合交通对行车道宽度的考虑 在确定行车道宽度时,并没有人、畜力车的组合。 考虑各级公路的功能,针对解决混合交通问题, 可以加宽了平原微丘区的二级公路的路面。另外, 当二级公路当混合交通量大,并且将慢行道分开 有困难时,其行车道宽度可加宽到14m,并应划 分快、慢行车道。二、三、四级公路在村镇附近 以及混合交通量大的路段,路肩应予加固
对于公路设计
①四级公路,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采用第一 类加宽值; ②其余各级公路采用第三类加宽值; ③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的公路,可采用第 二类加宽值;
对于城市道路
①交通量不大的情况下,一块板和两块板断 面,可以不设加宽; ②采用交通标志线严格划分车道线进行交通 管理时,无论何种断面型式,半径小于250 时均需加宽。
(五)城市道路的行车道宽度 计算图式(见教材): 1、一侧靠边,另一侧为同向行驶的车道 (双车道)
x B1 a1 c 2
2、一侧靠边,另一侧为同向行驶的车道 (多车道)
d B1 a1 c 2
'
3、靠路中心线的车道(一侧为同向车道, 一侧为反向车道)
x d B2 a 2 2 2
(一)双车道公路行车道宽度的确定
X-两汽车车厢所需净距 y-汽车后轮边缘距行车道边
缘的距离
1.载重汽车以不同速度错车时,对行车道宽 度有不同的要求 x=0.17+0.016(v1+v2) 错车速度15km/h时y=0.2m,40km/h时 为y=0.3m x+2y=0.45+0.02(v1+v2)
7.00
7.00 7.00 6.00
1.17~1.25 (1.20~1.35)
6.17~6.25 (6.29~6.35)
(二)有中央分隔带的行车道宽度确定 计算图式
路缘带 分隔带 M 行车道 行车道 路缘带
v2 a1 D
v1 a2 S
S=0.0103v1+0.56 D=0.000066(v22-V12)+1.49 M=0.0103v2+0.46 式中: S-后轮外缘与车道外侧之间的安全距离 (m) D-两后轮外缘之间的距离(m) M-后轮外缘与车道内侧之间的安全间隙 (m) v ,v -分别为超车、被超车的车速(km/h)
3 4
lx=l,k=1,bx=b
lx k l
路面内侧圆滑、路容美观,适于高等级公路。
3、回旋线过渡 4、二次抛物线过渡 (三)加宽过渡段(与缓和曲线、超高过渡 段的关系)
直线正常宽度过渡到圆曲线的全加宽后的宽度, 需要设置加宽缓和段。 设缓和曲线时,加宽缓和段取缓和曲线长度; 不设缓和曲线时,取超高缓和段长度(20m); 不设超高缓和段时,在直线段取缓和段长度大于 10m
4、同向的中间车道(两侧均为同向车道)
d d B2 a 2 a 2 d 2 2
'
式中:a1,a2为车箱宽度; x为反向行驶汽车间的安全距离; d为同向行驶汽车间的安全距离; c为车身边缘与侧石边缘的安全距离。
c 0.4 0.02V d 0.7 0.02V 3 x 0.7 0.02(V1 V2 ) 4
A为汽车后轴至前保险杆的距离 R为圆曲线半径
2 4 2
对于n个车道
nA2 bn 2R
由原因①要求的加宽值
②摆动偏移
e 0.1V R
原因②需要的加宽值
V为行驶速度,设计中按设计速度取值 加宽值计算公式为:
nA2 0.1V b 2R R
3、公路圆曲线的加宽值 4、城市道路圆曲线的加宽值 5、加宽值的采用 半径大于250m可以不设置加宽 加宽的分类 公路按轴距+前悬长度分三类 城市道路按车型分三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