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与南宋的对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教学设计
8min.
(一)目标导学一:女真族的崛起
1.阅读教材,填充表格内容。

(一)目标导学一:女真族的崛起
1、教师指导:阅读教材,填充表格内容。

答案提示:生活区域:黑龙江、长白山一带(白山黑水);
生活特点:善骑射,战斗力强,过着游牧渔猎的生活;生
活状况:受辽的控制和压迫
教师指导:女真族,别称朱里真、女贞、女直,今称满
族,起源于先秦的肃慎,隋唐时期称为“黑水靺鞨”,
到五代时改名叫女真。

他们的活动区域主要在长白山和
黑龙江之间的白山黑水中。

女真族的生活特点是游牧和
渔猎。

从材料中可知,女真族不仅身体强悍,素质好,
还善于骑射。

辽朝皇帝耶律延禧昏庸无道,朝纲败坏,
在其统治下的女真族更是受到辽国人的欺辱压榨,逐渐
统一强大起来的女真族在完颜部完颜阿骨打为首领导的
部落联盟下,发起了抗击辽国的战争。

1115年,金太祖
完颜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在会宁府建立金朝。

金朝灭
辽、灭北宋,占领中原地区后迁都于燕京,后在汉族和片,结合教
材,思考并回
答问题。

生:阅读教
材,填充表格
内容
养时空观念
结合教材,介
绍女真族
周围环境的影响下,逐渐与汉族融合。

2、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简述女真族崛起。

答案提示:统一:11世纪末、完颜阿骨打;
建立政权:金、1115年、阿骨打(金太祖);
巩固统治:改革军政体制,颁行女真文字,发展生产。

女真势力迅速壮大。

教师指导:从材料“辽以镔铁为国号,取名之义是因为镔铁坚硬。

镔铁虽然坚硬,但它终会腐蚀朽坏,只有金不会变易不会朽坏,最为珍贵。

”可以看出女真族想要灭辽的决心。

3、问题探究:结合上节课辽、西夏所学内容思考,少数民族政权发展壮大的原因有何共同点?这反映了什么?
答案提示:学习中原先进的文化制度;
反映了民族间的交融有利于社会进步;中华文明是多元一体化的。

生:结合教材
37页内容,
简述女真族
崛起的过程
生:结合所学
内容,思考问
题,尝试初步
作答。

详细介绍女
真族崛起的
过程。

讲述女
真文字和巩
固政权的措
施受到了汉
文化的影响,
培养唯物史
观。

引导学生分
析少数民族
巩固政权措
施汉化的共
同点,认识到
民族间的交
融学习有利
于社会的进
步,民族融合
始终是民族
关系的主流,
培养学生唯
物史观的核
心素养。

二、






12min. (二)目标导学二:金灭辽及北宋
1、教师指导:辽宋两位君主有什么共同特点?
教师指导:据《全辽文》记载:辽国最后一位皇帝—天
祚皇帝,沉迷酒色,亲小人远贤臣,实行苛政,生灵涂
炭,下属造反不断。

而这时北宋正值宋徽宗统治时期,
据《宋史》记载:宋徽宗什么都行,就是治理国家不行。

他在书法上独创“瘦金体”,还深爱花鸟画,且自成一
体称为“院体”。

他重用蔡京一流,无恶不作,政治形
势一落千丈,又过分追求奢侈生活等。

在他统治下,农
民起义风起云涌,北宋统治已是危机四伏。

2、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填充横线内容。

答案提示:夹攻辽朝、辽、开封、北宋。

教师指导:宋朝看见金战胜辽,错误估计形势,幻想“以
夷治夷,从中渔利。

宋徽宗与大臣蔡京、童贯密谋,决
定连金抗辽,趁机收复幽云十六州。

1118年武义大夫马
政带着这一使命,以买马为幌子,从海上乘船去金朝探
听虚实。

此后宋金使者频繁接触,终于在1120年签订了
宋金海上之盟。

盟约规定:宋金夹击辽,灭辽后,燕云
地区归宋,宋给辽的岁币转送金。

后完颜阿骨打率军一
路厮杀,直捣辽国的东京、上京等五大京城,1125年西
京被破,辽国灭亡。

在灭辽的过程中,金人发现了北宋
的无能,于是分兵两路直扑北宋都城开封。

宋徽宗想逃
生:耽于玩
乐,朝政腐败
生:阅读教
材,填充横线
内容。

引导学生认
识到宋朝政
治扥腐败和
统治者的无
能。

学生阅读后
填空,提高自
主学习能力。

命,临时把皇位传给儿子宋钦宗,年号改为“靖康”。

这样一来,军心涣散,东京危在旦夕。

1127年金军占领开封,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和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还掠夺了大量的珍宝器物,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3、问题探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北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一:北宋之亡的一大原因就是关键时刻“文臣主兵,多次决策错误”……宋朝为防范武将,以文人统兵,徒
然消耗巨大财力与士兵生命。

材料二:朝廷震惧,不复议战守,惟日谋避狄之计。

材料三:当金军攻到黄河岸边时,防守黄河南岸的宋军全都望风而逃。

金军连续好几天渡河,没有受到任何抵抗。

对此,金军的将领感叹道:“南朝可谓无人矣,若有一二千人守河,吾辈岂能渡哉!”
答案提示:北宋重文轻武政策导致军事战斗力不强;统治者无心抵抗,只想妥协求和;军队士气低落,与金交战时常常不战而逃。

生:依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
知识,小组讨
论北宋灭亡
的原因。

结合材料分
析北宋灭亡
的多方面原
因,培养学生
史料实证的
素养。

三、





17min. (三)目标导学三: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
结合课本内容将政权示意图及朝代建立卡补充完
整。

答案提示:金灭辽、金、金灭北宋、金、南宋; 1127
年、宋高宗(赵构)、临安(今杭州)
教师指导: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掳走钦、
徽二帝及大批皇室成员,史称靖康之变。

但宋朝的历史
生:结合所学
和教材将政
权示意图及
朝代建立卡
补充完整。

明晰这一时
期辽宋夏金
的政权并立
状态,提高学
生历史解释
的能力和增
强时空观念。

并未就此结束,金军掳走的皇室成员中遗漏了一个人,赵构。

赵构逃脱之后,于1127年在南方建立了一个新的朝廷,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我们知道,在宋金之战中,宋军的主力已经消失殆尽北方已经被金人占领。

所以当时宋高宗是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兵没兵,只能暂时苟安于南方。

后来为了抵挡金人的攻势,还将都城从相对发达的南京迁到了杭州,改名临安,取意临时安置之所。

此时整个中国的形势变为了南宋代北宋与北边的金和夏并立,只不过与北宋不同的是,南宋的地盘已经将北方完全丢掉,只能偏安于东南一隅。

教师指导:我们简单来看一下临安城,它在杭州城的东面,在这里修建了城墙,将皇宫建在东南面,这个城市已经没有了一个皇城该有的气势和规范,完全是依照地势建立起来的城市,也能感觉到南宋朝廷确实很惨。

从这幅图看,金人一路南下,势如破竹,喊出搜山检海抓赵构的口号,同学们,两国对峙,一国皇帝被用抓这个词,说明南宋在金人的攻势下毫无还手之力,当时宋高宗赵构甚至被金人赶的只能坐船逃到海上去避难。

这时候的南宋继续能臣武将,其中就有一位大家非常熟悉的人——岳飞。

生:观察图
片,回答问题
讲述南宋面
临的危机局
面,学生认识
到岳飞的重
要性。

2.岳飞与岳家军
岳飞与他的岳将军可谓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岳飞一开始是跟随大将军宗泽在北边抵抗金军,但后来随着南宋朝廷的建立,他开始独立领导自己的岳家军。

这只军队由岳飞自己训练、率领,军队配合非常好,战斗力很强,另外军纪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

在战争中很爱护各地的老百姓,因为他一直认为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都是中国人的领土,敌国境内百姓也是同胞,所以岳家军还很得民心。

强悍的战斗力加上很高的声望,岳家军北伐战功累累。

其中最著名是郾城大捷。

此战之后,岳家军乘胜追击,高歌猛进,甚至提出了一个口号:“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然而就在这时,岳飞收到了来自南方的命令,撤军!全军上下一片哗然,我们都快要胜利了,为什么不打了!怎么能不打了!但是赵构不管,一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不得不撤军。

就在这个时候,岳飞写下了那首千古名篇——《满江红》。

满江红·怒发冲冠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花费了一生的心力,马上就要成功了,皇帝为什么不让他打了?
自主学习:阅读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桧……言飞孤军不可久留,乞令班师。

一日奉十二字金牌,飞愤惋泣下,东向拜曰: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宋史》卷365
(1)宋高宗、秦桧“乞令班师”的真实目的是什么?(2)岳飞班师回朝后结果如何?
答案提示:
(1)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自身统治。

(2)被宋高宗和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杀害。

4、问题探究: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说人们为什么尊崇和怀念岳飞?
答案提示:岳家军治军严明、作战勇敢、尽忠报国;岳飞抗金保护了南宋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了人们的利益。

岳飞牺牲了,但是换来的和议是什么样的呢?
6、问题探究:根据材料概括宋金和议的内容,讨论如何看待宋金和议?
材料一:十一月,和议成,南宋向金称臣,划淮为界,岁贡银25万两、绢25万匹,史称绍兴和议。

生:阅读材
料,结合教材
内容,回答问
题。

分析赵构让
岳飞撤兵的
根本:原因害
怕抗金力量
壮大危及自
身统治。

对比
赵构、秦桧的
自私,突出岳
飞心怀国家
大义,感悟榜
样人物的精
神,涵养家国
情怀。

板书形式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