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海岸线资源利用与保护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皇岛海岸线资源利用与保护对策
王丽芸;李国会;王玉玲;全玉莲
【摘要】With the intensification of offshore resources development activity, the coastline dam-age problem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 This article, by analyzing Qinhuangdao coastline resource utilization, summed up the problems existed in Qinhuangdao coastline resource utilization:lack of reasonable planning, serious seawater intrusion, lack of strict supervision on discharging sewage into the sea, absence of tracking management et al, put forward planning first, parted de-velopment, ecological protection, strengthening management and public participation countermea-sures on Qinhuangdao coastline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伴随着人类对近海资源开发活动的加剧,海岸线遭受破坏的问题日益凸出。

通过对秦皇岛海岸线资源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秦皇岛海岸线资源利用存在缺少合理规划、海水入侵严重、排污入海缺乏严格监控、跟踪管理不到位等问题,提出规划先行、分区开发、生态保护、加强管理、公众参与等秦皇岛海岸线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的对策。

【期刊名称】《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00)003
【总页数】4页(P19-22)
【关键词】海岸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秦皇岛;可持续发展;对策
【作者】王丽芸;李国会;王玉玲;全玉莲
【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杨凌 712100;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05
秦皇岛是河北省三个沿海城市之一,也是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城市北京的唯一出海口。

秦皇岛海岸线资源优势雄厚,不仅具有良好的港口资源,还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风能资源和独特的旅游生态资源,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显著优势。

然而,伴随着人类对近海资源开发活动的加剧,秦皇岛海岸线遭受破坏的问题日益凸显。

开展海岸线资源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可以为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珍贵的海岸线自然资源,规范海岸开发程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岸线可持续利用提供重要的依据。

1.1 地理位置
秦皇岛市位于河北省东北部,东经118°33'~119°51',北纬39°24'~40°37',全市国土面积7 812 km2。

秦皇岛海区地处渤海西部,辽东湾两翼。

在《全国海洋
功能区划》中属于辽西冀东海域。

海岸线呈东北西南向弯曲延伸,总长162.7 km,东起山海关金丝河口(张庄崔台子),西止昌黎县滦河口,约占全省海岸线长的
1/3。

其中,山海关区、海港区海岸线长50.4 km,北戴河区、抚宁县、昌黎县海域海岸线长112.3 km。

各段海岸线长如表1所示。

1.2 海岸线类型
秦皇岛海岸砂岩相间,以砂质岸为主;地貌发育典型,岸线类型齐全。

各段海岸类型如表1所示。

1.3 海岸线资源
秦皇岛市海域面积约为1 805.27 km2,分为张庄至汤河口海域和汤河口至滦河口海域,沿海岸线呈带状布局结构,海岸资源丰富,而且景观独特,位置优势突出。

秦皇岛海岸线主要资源如表2所示。

2.1 利用现状
目前,秦皇岛已开发利用海岸线长度122 km,约占75%;未开发利用海岸线长度40.7 km,约占25%。

按照城市、工业、旅游、渔业、自然保护区的利用分布特点和岸线的自然条件,秦皇岛海岸线的利用格局初具规模,详细情况如表3所示。

2.2 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业的迅猛发展,秦皇岛及周边也出现了大型房企瓜分优质海岸线的现象,一些本应属于秦皇岛市民的海滨岸线,成为了开发建设的工地。

市区外的海岸线也受到养殖业无序扩张、挖山采石、生活污水排放、沿海船舶制造、水泥及造纸等污染企业的影响。

还有一些优质的海滨旅游及景观岸线又被一些企业或团体所占据。

此外,旅游区游客丢弃垃圾、风景区餐饮服务业污废排放不达标等造成海滩与海水污染,加速了水体富营养化,对海岸线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秦皇岛海岸线存在围垦强度过大、缺乏整体规划、临海产业结构不合理、保护与管理措施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进一步导致了海岸线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功能和效益减弱。

2.2.1 岸线资源缺少合理规划
秦皇岛城市中心区开发利用强度较高,城市区以外的海岸线的开发利用率很低,除城市区范围内岸线,其他岸线没有科学规划。

秦皇岛缺乏专项规划对海岸线保护与利用进行合理分段划定,没有明确划出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岸线及其陆地纵深范围,没有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环境容量和资源再生能力,合理确定海岸线开发内容、项目和开发强度。

2.2.2 海岸线侵蚀、海水入侵严重
秦皇岛海岸岸段均有岸线后退、沙质粗化、海滩缩窄等现象,即海蚀现象。

沿海人工构筑物的修建,使得人工岸线的比例已占据近2/3,自然岸线不继减少,真正的原始自然岸线已经非常稀有,岸线自然景观被破坏,自然属性不断减弱,海岸自然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废物降解和水源涵养等功能不断减弱,秦皇岛海滩除最东端和最西端为少量淤积外,其余岸段多为侵蚀。

侵蚀最严重的是海港区体育基地一段,其次为昌黎黄金海岸和洋河口带。

山海关老龙头入海处城墙东侧及乐岛公园附近的海岸,由于人工修建突堤使背离河流一侧的海岸侵蚀也较严重。

2.2.3 排污入海缺乏严格监控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加快,但人们环保观念滞后,有关部门监管不到位,排污源头缺乏监控。

港口和临海工程的发展和秦皇岛入海口经常会发生未经处理的企业污水、餐饮废物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海里的现象,致使沿海海区水质不断恶化;水产养殖自身污染对水质也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港口码头及腹地开发需要的围填海工程等使近岸港湾生物的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频繁发生的海洋溢油污染事件,对滨海湿地生物的威胁日趋严重。

虽然以滨海湿地开发为主的海洋产业是秦皇岛市的支柱产业,但在开发中对生态环境制约因素、滨海生态的公共服务功能大多考虑不足,或有意回避,加上有关部门对排污口的监控和整治不够,造成了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的矛盾日益突出。

2.2.4 海岸线重开发、轻保护,跟踪管理不到位
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用海部门和单位在海岸线使用上很热情,积极性较高,前期审批时积极主动,一旦海岸线审批手续完成,在海岸线使用管理和保护上,就会不按批准的规划和承诺办事,海岸线侵蚀、破坏和污染等现象时有发生。

基层管理部门对用海部门和单位使用海岸线是否符合原批准的规划、是否存在改变使用用途、是否存在改变使用位置等,存在跟踪管理不到位、情况不明或无人监管的状况。

3.1 规划先行,分区开发
海岸线资源具有多样性和开发利用的多层次性等特点,因此,在秦皇岛海岸线的开发利用中,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以“规划先行、合理利用”为前提,遵循自然规律和科学管理,根据不同岸段资源环境特点,因地制宜,科学谋划,合理布局,分区开发,避免盲目开发和无度开发,避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等现象发生。

根据秦皇岛海岸线总体特点,结合秦皇岛海岸线资源条件、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保护等具体情况,建议将秦皇岛海岸线划分为四大类型:港口生产岸线、生活及旅游岸线、滩涂及养殖岸线、生态保护岸线,各岸线功能特点如表4所示。

3.2 生态保护、科学合理
秦皇岛经济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海岸线生态环境为代价,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海岸线开发建设的管控力度,以生态环境安全为前提,以“生态保护、科学合理”为宗旨,划定出优先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海岸线,并且根据海岸线的自然景观资源特点,划定出需要严格保护其自然原生态属性的景观岸线。

同时,严格控制入海排污口数量,对所有的入海排污口进行全面治理,提高排污口排放达标率,合理规划排污口分布,防止水域污染。

并且能因地制宜地实施海滩养护工程,科学规划,保护好生态环境,最终实现发展与保护相统一,开发与生态相协调。

3.3 加强管理,严格落实“三同时”
海岸线资源是不可再生的重要资源,人类与海洋有关的各种活动大都需要依托海岸线来实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严格按照海洋功能区划,严格用海规划审批管理制度,提高法律地位,加强海岸线管理,是当务之急。

3.3.1 设立退缩线,格岸线管理机制
借鉴国内外海岸线资源保护与管理经验,采纳有关专家提出的“对海岸线使用画一条红线”和“设立退缩线保护海岸生态”的好建议,制定“秦皇岛海岸线综合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科学确定不同海岸地段的退缩线距离,严格保护,用科学的方
法和手段保护生态环境,严格实行涉岸实施项目准入制度,加强岸线集中统一管理,依据岸线类型进行分类管理。

3.3.2加强过程监管,实行建设项目环境监理
随着秦皇岛经济的快速发展,沿岸建设项目的数量明显上升,建设过程中的环保措施和设施“三同时”落实不到位、已经批准建设内容擅自发生重大变动等违法违规现象比较突出,由此引发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时有发生,有些环境影响不可逆转,有些环保措施难以补救。

建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涉及饮用水水源、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环境风险高或污染较重的建设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较大的建设项目,以及生态修复建设项目等,全面实行建设项目环境监理。

这将有效提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有效性,并有利于全面落实“三同时”制度,有利于实现涉岸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由事后管理向全过程管理的转变,有利于海岸线生态环境的保护。

3.3.3 增强主动控制,全面实行清洁生产工程
秦皇岛粉砂淤泥质海岸是污染较重且环境质量较差的区域,要加强该岸段的环境保护,必须严格控制污染物入海总量。

增强环境保护的主动控制更为重要,建议沿海工业企业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实现三废达标排放;涉岸农村全面实施清洁生产工程,及时清除入海河道上游淤积的污染物,预防为主,杜绝海洋污染灾害;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强化污染治理与控制,健全海洋倾废许可证制度,港口、海上石油生产和船舶倾废实现接收处理达标和定点排放等。

只有这样的主动控制工作到位,近海海水水质达标排入,才能使海岸及海洋生态系统得以稳定和提高,实现海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

3.4 加强公众参与,实施动态保护
保护秦皇岛海岸线资源可以说是一项公益性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

各部门应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媒体,广泛开展保护海岸线资源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全民海岸
线资源保护意识,增强人们对海岸线资源保护的自觉性,建立公众参与机制;给海岸线旁边的城镇居民建立风险管理计划,同时提高人们的公共意识;吸取国内外好的经验,如荷兰对海岸线实行“动态保护”的经验,定期对海岸线进行评估,制定海岸的营养计划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利于海岸线资源及生态系统得以稳定和提高。

河北省沿海经济发展已上升为国家战略,秦皇岛海岸线资源利用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民生和秦皇岛的长远发展,关系到河北沿海地区发展的大局,同时,也将是实现河北省“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把秦皇岛打造成为“长城滨海画廊、四季休闲天堂”的基本保障。

【相关文献】
[1]刘军晓.青岛鳌山湾岸线及海域资源利用初探[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14):200,210.
[2]卢玉东,孙建中.秦皇岛地区海岸侵蚀与淤积因素分析[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7,17(4):101-107.
[3]杨俊.秦皇岛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探讨[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3(1):13-15.
[4]闫莹,邢光敏,赵艳珍,等.秦皇岛海岸带景观规划设计(I)[J].河北渔业,2008(3):35-37.
[5]赵恩波.美国《海岸带管理法》浅析兼论我国海岸带立法[J].海洋与海岸开发,1990,7(4):
45-49.
[6]杜利强,李顺才.秦皇岛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2,44(22):11377-1137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