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溶解度曲线题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度/g
t/℃
21m m m m 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 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 1: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 2:温度
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
如硝酸钾。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
如氯化钠。
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如氢氧化钙。
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降低温度 饱和和不饱和之间的相互转化:
1、 溶解度曲线点
①曲线上的点: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溶解度。
如:下图中a 表示A 物质在t 1℃时溶解
度为m 1g 。
曲线上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存在不能继续溶解的溶质。
如:图中b 表示在t 1℃时,A 的饱和溶液中有(m 2-m 1)g 未溶解的溶质。
曲线下方的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如:图中C 表示在t 1℃时,A 的不饱和溶液中,还需要加入(m 1-m 3)gA 物质才达到饱和。
②曲线交点:表示在对应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如图中d 表示在t 2℃,A 、B 两物质的溶解度都为m 4g 。
2、溶解度曲线线
溶解度/g
如图中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明显增大,A曲线为“陡升型”。
如KNO3等大多数固体物质:
图中B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B曲线为“缓升型”,如NaCl等少数固体物质。
图中C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C曲线为“下降型”,如气体及Ca(OH)2等极少数固体物质。
1 如图分别表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
B.M点处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t1℃时,向盛有50 g水的烧杯中加入22 g甲,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D.t2℃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甲<乙
2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升高温度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20 ℃时,100 g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是30 g
D.40 ℃时,分别用100g水配制甲、乙的饱和溶液,所需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
3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 l℃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B.甲=乙=丙
C.甲=乙>丙D.丙>甲=乙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5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等于乙的溶解度
B.将20℃时甲的饱和溶液升温至30℃,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大
C.30℃时,向20g甲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得到70g溶液
D.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6 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B.t2℃时,30 g a物质加入到50 g水中不断搅拌,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37.5% C.将t1℃时c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变为不饱和溶液
D.t2℃时,将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析出晶体最多的是a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方法提纯A;
(3)t2℃时,在100g水中放入适量A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2℃时,甲、乙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t3℃时,将甲、乙的饱和溶液都蒸发掉10g水,析出甲的晶体质量比析出乙的晶体质量大
C.t1℃时,把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溶剂质量不一定变
D.若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9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温度大于t2℃时,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C.当甲中混入少量乙时,可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甲
D.t2℃时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液降温到t1℃时,两者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的分数一定相等10 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关系是(1)。
(用“<”“>”或“=”
表示)
②将A的不饱和溶液转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2)(写一种)。
③A中含有少量B,分离得到较纯的A的方法是(3)。
④℃时,将30A物质加入到50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4)(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5)。
⑤将℃时A和C的饱和溶液同时升高一定温度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
系是(6)。
(用“>”“<”或“=”表示)
11 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S单位:g/100g水,t单位:℃)回答以下问题:
①20℃时,A物质的溶解度(6)(填>、=、<)B物质的溶解度。
②20℃时,将20克A物质溶于150克水,得到的溶液是(7)(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得到溶液的质量为(8)克。
③20℃时,将等质量的B和C分别加入盛有等质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其中一个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未溶解,则未溶解的固体是(9)。
④用同一种方法可以使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有晶体析出,该方法是
10)。
⑤将30℃时120克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需要加水(11)g。
12 如图为a、b、c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c物质的溶解度是(38);
②P点的含义是(39);
③t2℃时,向60g的水中加入35g a物质,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
是(40)g;
④t1℃时,相同质量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所含溶剂的质量最少的
是(41)(填“a”或“b”或“c”);
⑤欲将b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42)(填序号)。
Ⅳ.可倾倒出一些水
13 下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B溶液为(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在t2℃时,将等质量的A、B物质配制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
质量较大的是。
(3)将t2℃时100gA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需要加水g。
14 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1)要使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2)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 ℃降到20 ℃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15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2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g;
(2)40℃时,把4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是(填“饱和”或“不饱和”);
(3)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