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育中促进学生自我表达和个性发展的方法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教育中促进学生自我表达和个
性发展的方法研究
摘要:学生自我表达和个性发展指的是学生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艺术创作、言语表达等方式,展示和表达自己的思想、感受、兴趣和个性特点。

目前,核心
素养教育强调学生的自我表达和个性发展,通过培养创造性思维、情感表达、多
元文化意识、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等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美术学
科的教育工作中,教师需结合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重视学生的自我表达和个性
化发展。

关键词:小学美术;自我表达;个性化
引言
小学美术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应关注学
生的自我表达和个性发展。

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被规定的学习
模板束缚,缺乏自主性和创造性。

因此,需要探索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
促进学生在美术课程中进行自我表达和个性发展。

一、自我表达和个性发展的意义
学生自我表达和个性发展在美术课程中的意义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形成独立的审美观念,提高自信心和自尊心,培养观察和表达能力。

美术课程要求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将其表达出来。

这个过程让学生学会用艺
术语言去描述和表达,培养了学生对细节的敏感性和观察力。

同时,学生还需要
将内心的情感和想法通过艺术作品表达出来,从而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传达
信息的能力。

另外,美术课程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鼓励学生通过绘画、
雕塑、手工等形式,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促进学生自我表达的方法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力。

首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创作空间和时间,让其有足够的机会去尝试、实验和创造。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材料、技巧和表现形式,同时给予一定的自由度,鼓
励学生展示个人对绘画的看法。

其次,通过询问学生自己作品的意以及遇到的挑战,促使学生思考自己表达的目的和方式。

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指导和建议,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创意。

最后,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创作主题,
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选择生活中的具体事件、社会问题、文化元素等作
为创作主题,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并以自身的方式进行表达和思考[1]。

如,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不同地方的风景图片,并引导学生观察、感知与
记忆,并提出开放性问题:“家乡的美景是什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描述他
们心目中家乡的美景,以及对这些美景的感受和体验。

期间,学生通过自由绘画
或其他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美景的理解和想象。

教师可以提供各种绘画材
料和技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进行表达。

学生完成作品后,教师可组织一次
展览或分享会,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鼓励学生讲述自己作品背后
的故事、灵感来源以及所想表达的情感。

通过该种方式,鼓励学生去观察和思考
自己家乡的美景,表达自身内心感受。

学生有机会发挥创造力,选择合适的表现
方式,展示自己独特的视角和风格。

同时,在相互欣赏和分享作品的过程中,学
生也能够从彼此身上获得灵感和启发,进一步提升创作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二)提供多种艺术材料和技巧
在提供多种艺术材料和技巧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个性倾向
进行选择和运用。

教师需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绘画材料,如颜料、水彩、铅笔、
粉笔、油画棒等。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并尝试不同的绘画技法,如线条、色彩、
明暗、质感等。

除了平面绘画外,教师可提供各种手工材料,如泥土、纸板、玻璃、木块等,鼓励学生进行雕塑、拼贴和立体构建等创作形式,拓宽学生对艺术
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手工能力。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数字
艺术媒介也成为了重要的表达方式,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习数字绘画软件、图像处
理软件等,通过电子设备进行创作和表达,培养学生在新媒介中的艺术技能,该
种形式还能给学生带来新的表现方式和创造空间[2]。

(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知来表达
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感知来表达,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捕捉事物的细节,并用艺术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在美术课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
各种观察练习,如静物观察、风景观察、人物观察等,通过观察周围事物的形状、色彩、纹理、光影等细节,加深学生对视觉元素的理解,培养观察力。

其次,教
师可鼓励学生到自然环境中进行观察,如公园、花园、校园等,让学生观察自然
界中的颜色、形状、动态等,并用艺术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知。

或者引导
学生通过其他感官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如听觉、嗅觉、触觉等,教师可引导学生
从音乐、香味、材质等与视觉艺术结合的活动中,多个感官角度去感知并表达。

另外,教师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个人经历和情感融入到作品中,使其基于自身的
回忆、体验、思考等进行创作,借助艺术形式来表达自己独特的故事和感受。

三、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方法
(一)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方法之一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教师应根据学生个体
差异,设计和实施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目标,并提供
相应的教学支持和资源,帮助学生在擅长的美术活动中发展个人才能。

在培养学
生自我表达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还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鼓励学生尝试新
的事物并进行探索,提供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
潜能和偏好。

(二)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表达兴趣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前提在于尊重学生的自主性,本质上—鼓励学生自我表
达就是尊重学生的个人需求。

教师在教学中,应给予学生多元化的选择,让其根
据自身的兴趣和喜好来选择学习的内容和创作的方式。

如,教师可提供多样的绘
画主题、手工项目和活动,让学生有更大的自由度和主动性。

其次,对于小学生
群体,教师需帮助学生认识和发现自己的兴趣,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兴趣调查问卷、观察学生的参与热情和表现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然后提供相应的学习
机会和资源。

另外,教师还应给予学生展示和分享兴趣爱好的机会,如学校艺术
展览、户外写生、课后泥塑活动等,让学生在多样化的艺术活动项目中,获取自
我表达空间[3]。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
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本质上属于个人思维表现,在小学阶段的美术课程中,
教师可站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视角上,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鉴赏美术作品,
并发挥创造力自主创作绘画作品或者相关手工作品。

如,在剪纸艺术教学中,教
师可引导学生欣赏并鉴赏一些经典的剪纸作品,并设置相关问题:剪纸作品的图
像是?背后可能有何文化、历史或象征意义?在自主创作方面,教师可为学生提
供一些主题或故事情节,让学生设计并制作剪纸作品。

例如,在关于动物的主题中,学生可自主选择喜爱的动物,并根据运用想象和创造力,设计并剪纸创作一
个表现这个动物的形象和环境的作品。

期间,教师可鼓励学生在剪纸作品中运用
不同形状、线条和图案,以突出其独特性和表达意图。

或者,鼓励学生尝试使用
多种材料和技巧,如彩色纸、剪刀等,以增强创造力和表现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美术教育应注重学生的自我表达和个性发展,通过有效的教
学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在美术课程中,
教师可以站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视角上,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鉴赏艺术作品,并通过自主创作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参考文献:
[1] 汪宏.审美化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实证研究——以小学美术教育为例[J].美育, 2021(5):8.
[2] 谷杰.试论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发展问题及应对策略[J].格言(校园版), 2021(7):2.
[3] 宗雪.小学美术教育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J].天津教育,
2021(36):136-1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