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海市小升初语文期末模拟试卷2B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乌海市小升初语文期末模拟试卷2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同学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一定长进不少,让我们好好检验一下自己吧!
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5分) (共5题;共5分)
1. (1分) (2020四上·竞赛)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A . 蝙蝠扁豆
B . 立即既然
C . 系铃铛联系
D . 荧屏晶莹
2. (1分)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或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 那十字小丁香,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少而薄)。
B . 月光下白的潇洒(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紫的朦胧(不清楚;模糊)。
C . 从外面回来时,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不整齐,不一致)的绿,然后才见那两扇红窗。
D . 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姿态美好可爱)。
3. (1分) (2019六下·嘉陵期中) 下面语句使用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A .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B . 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C .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
D . 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长——她可忘不了这个。
4. (1分)选择填空。
(1)《夏日绝句》和《出塞》的作者分别是()。
A . 李清照王翰
B . 李清照王昌龄
C . 王翰王昌龄
(2)“欲饮琵琶马上催”中的“欲”意思是()。
A . 想要
B . 将要
C . 还要
D . 只要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赞颂的是哪位英雄?()
A . 刘邦
B . 项羽
C . 李广
D . 曹操
5. (1分)“六大古都”指的是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开封和()
A . 苏州
B . 上海
C . 杭州
D . 沈阳
二、积累运用 (共7题;共30分)
6. (5分)我能把字写得又对又好,每个字写两遍。
迎含荡满
敬
7. (6分)看拼音,写词语。
nuó yòng zhēng fāfān qiépéng b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hén cùjiǎo bàn jiù mācán k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2分)比一比,组成词语。
区________ 由________ 甲________ 很________
驱________ 袖________ 押________ 狠________
庄________ 烧________ 坑________ 漆________
脏________ 饶________ 抗________ 膝________
9. (5.0分)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马诗》的作者是________ 代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崇高志向。
(2)《石灰吟》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这是一首________诗。
作者通过对________的赞颂,表达了自己________ 、________ 的大无畏精神和________的崇高品格。
(3)《竹石》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
这首诗表面写________其实写________。
诗人在赞美竹子的坚韧执着的品格的同时,也表现了自己 ________的品质。
10. (5.0分) (2020五上·郓城期末) 填空。
(1)《将相和》中的“将”指________,“相”指________,文章由________、渑池会见、________三个故事成,记叙了“将”和“相”由“不和”到“和”的过程。
(2)《枫桥夜泊》是唐朝安史之乱后,诗人张继途经寒山寺时,写下的一首诗,讲述了一个客船夜泊者对江
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夜半钟声到客船。
”
(3)古人有很多读书之法,孔子说:“默而识之,________,诲人不倦。
”;宋代朱熹认为读书有三到:“________、________、口到”。
11. (3分)仿照课文《大地的话》前四节,试着自己写一节。
12. (4.0分) (2019六下·龙华期末) 近两年来,“减负”成为社会热门话题,但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原因却很复杂,不能片面的“一减了之“,必须多措并举,综合施策。
据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家长认可的减负措施主要有(左下图所示):
三、阅读理解(30分) (共3题;共28分)
13. (4分)诗歌鉴赏,回答问题。
( 二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该诗主要运用了________的表现手法。
(2)解释下列词语。
渔者:________。
但:________。
美:________。
(3)下列诗句读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江上/往/来人
B . 但爱/鲈鱼/美
C . 君/看一叶/舟
(4)诗人在这首诗中讲了几种人?
14. (9.0分)课内阅读。
二三月的春日里,轻风微微地吹拂着,如毛的细雨由天上洒落着。
千条万条的柔柳,红的白的黄的花,青的草,绿的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这时候,那些小燕子,那么伶俐可爱的小燕子,也由南方飞来,加入了这光彩夺目的图画中,为春光平添了许多的生趣。
(1)这段话出自课文《________》。
(2)画线句子写的具体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了这句话,我想到了一幅________的画。
(3)“赶集”原意是指________;本文中指________。
(4)请抄写一个比喻句和拟人句。
比喻句: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
15. (15.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51年前,全世界人民用生命和鲜血赢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但是51年后的今天,和平之神并没有永驻人间。
今天,我们中国孩子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罪恶的子弹还威胁着娇嫩的“和平之花”。
我们一定要像爸爸那样热爱和平,勇敢地用自己的生命保卫和平。
敬爱的加利先生,在此,我代表我的家庭,代表所有的中国孩子,通过您向整个国际社会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为了母亲不再失去儿子,为了妻子不再失去丈夫,为了孩子不再失去父亲,全世界应该一致行动起来,维护和平,制止战争!让那已经能够听到脚步声的21世纪,为战争敲响丧钟,让明天的世界真正成为充满阳光、鲜花和爱的人类家园!
(1)小作者向整个国际社会发出了“________”的呼吁。
(2)用“________”画出选段中的排比句。
(3)品读画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①“但是世界并不太平,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你能列举具体的事例说说吗?
②“和平之花”中的引号表示什么?
③为什么说“和平之花”非常娇嫩?
(4)学习了课文,你想对制造恐怖、挑起战争的人说些什么呢?
四、语言表达(35分) (共2题;共35分)
16. (5分)按要求写句子。
(1)茎上长叶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
(改写成比喻句)
(2)你的手指不费一点儿劲,休想拉下爬山虎的一根茎。
(改为反问句)
(3)根据想象补充句子。
如果你仔细观察那些细小的脚,你会想起________。
(4)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叫。
(改为拟人句)
(5)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改为反问句)
(6)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用划线的词语说一句话)
17. (30分)习作。
在你成长的道路上,有没有和同学闹过别扭?有没有一些平时想说的话却又不好意思当面说出口?今天,就借这次习作的机会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吧。
注意要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每题1分,共5分) (共5题;共5分)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答案:4-2、
答案:4-3、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二、积累运用 (共7题;共30分)答案:6-1、
考点:
答案:7-1、考点:
解析:
答案:8-1、考点:
解析:
答案:9-1、答案:9-2、
答案:9-3、考点:
解析:
答案:10-1、
答案:10-2、
答案:10-3、考点:
解析:
答案:11-1、考点:
解析:
答案:12-1、考点:
解析:
三、阅读理解(30分) (共3题;共28分)答案:13-1、
答案:13-2、
答案:13-3、
答案:13-4、
考点:
解析:
答案:14-1、
答案:14-2、答案:14-3、答案:14-4、考点:
解析:
答案:15-1、答案:15-2、
答案:15-3、
答案:15-4、
考点:
解析:
四、语言表达(35分) (共2题;共35分)答案:16-1、
答案:16-2、
答案:16-3、
答案:16-4、
答案:16-5、答案:16-6、考点:
解析:
答案:17-1、考点: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