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病学》课件:8 禽白血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肿瘤结节。其他脏器也可出现不同大小的肿瘤。
中国肉种鸡中J亚群白血病
临诊症状
以最普遍的淋巴性白血病为例: ❖ 禽白血病病鸡无特异的临诊症状。有的病鸡可能完
全没有症状。 ❖ 鸡冠和肉髯苍白、皱纹,偶而变成紫色,食欲不
振,全身衰弱,进行性消瘦,以至不能起立。 ❖ 许多患有肿瘤的病鸡腹部增大。 ❖ 用手指经泄殖腔可触摸到肿大的法氏囊。 ❖ 病鸡最后多因衰竭死亡。
Avian leucosis complex. Neoplastic lesions of Marek's disease in the leg.
致病机理
❖细胞转化:根据ALV 对细胞的转化将ALV分为慢 性和急性转化病毒。
❖慢性转化病毒不带致癌基因, 它是将前病毒DNA 整 合入细胞基因组,通过LTR(长末端重复区)启动 子激活细胞原癌基因或前病毒插入细胞抑癌基因使 之失活,从而引起白血病。
二、病 原
❖本病的病原为禽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
(ALV),属于反转录病毒科禽C群反转录病毒群 (俗称C型肿瘤病毒)。
❖根据囊膜蛋白的抗原性不同,ALV现有A-J共10
亚群,仅A-E,J亚群从鸡中分离到,其它亚群见 于其它禽类。
❖A-D亚群(主要是A、B亚群)可引起经典的以淋巴细胞瘤
为主的白血病,新的J亚群主要引起肉鸡的以骨髓细胞瘤为 主的白血病。(C、D亚群较少发现;E群为内源性、致病力低)
法氏囊严重肿大、肿瘤增生,是本病的特征
法氏囊肿瘤性增生
法氏囊肿瘤增生
脾脏极度肿胀
脾脏表面有弥漫性或结节性肿瘤增生
脾脏切面可见肿瘤病变和坏死
脾脏切面干酪样坏死
常见腹部膨大,体外可触摸到肿大的肝脏,病 鸡最后衰竭死亡

Avian leucosis complex. Diffuse nodular lesions in the liver, spleen, intestine and heart
外源性病毒 (A、B、J)
感染性病毒 水平传播
感染性病毒
垂直传播(主要)
(免疫耐受,致病毒 血症但缺乏抗体)
内源性(遗传性)
反转录病毒细 胞内可移动的 遗传成分
四、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 在人工接种1-14日龄雏鸡,大约到14-
30周龄之间发病。
❖ 潜伏期长,自然感染病例可见于14周龄
后的任何时间,通常在性成熟时发病率最高。
淘汰血清阳性母鸡(ELISA) 或P27阳性母鸡(RT-PCR)
公鸡于采精前 (150日龄左右) 检测抗体或P27(阳性淘汰)
运输、孵化器、出雏器和育雏室进行彻底消毒
出雏后5 d泄殖腔棉拭子取样检测P27
雏鸡30日龄时按0.5%~1%的比例 抽检鸡泄殖腔棉拭子❖病毒结构:呈球状,直径为80-148nm,病毒基因组为
RNA(约7.2kb),粒子表面分布有特征性的球状纤突。
❖本病毒对脂溶剂和去污剂敏感,对热的抵抗力弱。病毒冻
融会引起裂解,pH5-9之间稳定,对紫外线抵抗力较强。
三、流行病学
❖ 鸡是本群所有病毒的自然宿主。 ❖ 易感鸡、鸭、鸽、鹌鹑、火鸡、鹧鸪等。 ❖ 母鸡比公鸡易感性高。18~20周龄以上的鸡发
血象变化往往早于临诊表现主要表现为成髓细胞急剧增加法氏囊严重肿大肿瘤增生是本病的特征法氏囊肿瘤性增生法氏囊肿瘤增生脾脏极度肿胀脾脏表面有弥漫性或结节性肿瘤增生脾脏切面可见肿瘤病变和坏死脾脏切面干酪样坏死大肝病常见腹部膨大体外可触摸到肿大的肝脏病鸡最后衰竭死亡avianleucosiscomplex
禽白血病(Leucosis)
六、防制
❖目前,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可用的疫苗,所 以减少种鸡群的感染率、建立无本病的种鸡群是防制 本病的最有效的措施。(诊断方法/净化) ❖通过检测和淘汰带毒母鸡,减少垂直传播。 ❖每批鸡出壳后孵化器、出雏器和育雏室进行彻底清 扫清毒,有助于减少刚出壳的小鸡接触感染本病毒。 ❖抗病育种也是控制本病的重要措施。
肾脏可见灰白色肿瘤组织,呈肉样变
五、诊断
❖ 临床诊断:主要根据流行病学和病理学检查。
(1)多发于14周龄以上的鸡,呈进行性消瘦。 (2)肝脾肿大,肝呈大理石外观状的“大肝病”。
❖ 病毒分离:
取病鸡血浆、血清和肿瘤;新蛋的蛋清;病鸡粪便 接种敏感CEF 或11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形成痘斑)
此方案主要针对垂直传播,良好的生物安全控制是保障净化成 功的关键!
2016.11.10
☺ ALV 作为反转录病毒中的一员,具有独特的生命 现象,可引起禽类的多种肿瘤性疾病。
☺ 可作为研究癌症的重要模型,尤其对无致癌基因 病毒致癌机制的研究,将为人类控制和预防癌症 提供借鉴。
☺ 可作为细胞间基因转移的有效载体, 在分子生物 学研究和基因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 本病几乎波及所有商品鸡群,但出现临床症状的病
鸡数量不多。呈渐进性发生和低死亡率;感染鸡群生 产性能下降,尤其是产蛋率和蛋的品质下降;以及免 疫抑制。
历史与分布
❖1868年Roloff 报道了第一例“淋巴肉瘤”。 ❖ Caparin1896年描述了鸡白血病。 ❖ Ellermann1921年报道了鸡的成红细胞性、骨髓细
苍白、皱缩,偶尔发绀,腹部增大;产蛋性能受到严重影 响;肉鸡生长速度也受到影响。
❖主要病变:病理剖检, 可见很多组织都有肿瘤, 尤肝、肾、卵巢、脾、 法氏囊中最为常见。肿 瘤大小不一,呈结节性、 栗粒性或弥散性。
(2)骨髓细胞瘤病 由一种新的J亚群ALV引起。主要发生在肉种鸡,
肿瘤发生和高峰表现在18-24周龄左右; ❖ 肉眼病变:肝脾显著肿大,有许多弥漫性分布的细
病较多。14周龄以下的幼鸡很少发现本病。
❖ 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通常不发病)均可感染,
但经卵垂直传播危害最大。
病毒的两种类型:
❖外源性病毒:外源病毒指染色体以外的 ALV(A、B、J亚群),致病性强。
❖内源性病毒:内源病毒指可整合进染色 体基因组的ALV(E亚群),致病性弱、 遗传病。 ✓净化鸡群,主要是净化外源性病毒。
胞性、淋巴细胞性3种白血病。 ❖1991 年美国学者Payne 分离到一株新型白血病毒
株,命名为J 群白血病病毒。 ❖ 禽白血病呈世界性分布,对我国养禽业危害严重,
其阳性率在20%~100%之间。
危害
❖ 产生肿瘤, 导致鸡的死亡。 ❖ 产生非肿瘤综合征, 表现为生产性能下降, 如性成熟推
迟、母鸡产蛋率下降、蛋重下降、受精率下降和孵化 率下降。 ❖ 可引起鸡群的免疫抑制, 会继发马立克氏病、传染性法 氏囊、鸡传贫等免疫抑制病,患鸡抵抗力下降。 ❖ 禽白血病给生物制品工业、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方面也 造成巨大危害。不断发现禽白血病病毒污染禽用疫苗、 犬用疫苗,甚至人用疫苗的报道。
可用于ALV诊断的主要抗原蛋白
❖主要衣壳蛋白(群特异性抗原,gs27): 不同亚
型间无明显区别,用来检测ALV。
❖囊膜糖蛋白(gp85):是区别亚型的抗原,经典
的A、B、C、D亚型间同源性有70-80%,但新的J 亚型与4个经典亚型间都只有40%左右。可用于J亚 型ALV的鉴别诊断。
J亚群ALV的实验室诊断
疾病分型
❖ 按病型可分四型: ✓淋巴性白血病(LL) ✓骨髓细胞瘤病 (J亚群) ✓成红细胞性白血病 ✓成髓细胞性白血病
❖ 基本症状是进行性消瘦,其中以淋巴性白 血病最普遍。
(1)淋巴细胞白血病(Lymphoid leucosis,LL) :
A,B,C,D亚群ALV引起的经典禽白血病 ❖ 主要症状: 无特异症状,病鸡表现食欲不振或废绝;鸡冠
鉴别诊断
❖ 诊断白血病应特别注意与马立克氏病和网状内皮 组织增生病相区别。
❖ 首先应考虑发病鸡的年龄,通常在16周龄以上 的鸡。
❖ 其次是病程和鸡群中死亡率的模式,通常鸡中发 病是渐进性的,始终保持低死亡率。
❖ 此外有中等数量典型感染,从病鸡的肉眼病变的 局部部位来看,几乎总是涉及法氏囊有病变,但 往往要切开法氏囊并检查上皮表面。
❖ 急性转化病毒携带病毒癌基因,在动物体细胞内迅 速诱发肿瘤,并引起恶性转化的能力。
❖病毒结构:呈球状,直径为80-148nm,病毒基因组
为RNA(约7.2kb),粒子表面分布有特征性的球状纤 突。
❖病毒侵入机理:本群
中的肉瘤病毒进入细胞 是通过病毒表面蛋白 (envA编码)和细胞 Tva受体蛋白相互作用介 导的。
❖本病毒对脂溶剂和去污剂敏感,对热的抵抗力弱。病毒冻
融会引起裂解,pH5-9之间稳定,对紫外线抵抗力较强。
目录
一、概 述 二、病 原 三、流行病学 四、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 五、诊断 六、防制
一、概 述
❖ 禽白血病是由白血病/肉瘤病毒群中的病毒引起的
以造血细胞恶性增生为主的一类传染病。包括淋巴细 胞白血病、成红细胞白血病、成髓细胞白血病、骨髓 细胞瘤、结绨组织瘤、骨细胞瘤、血管瘤、骨硬化等, 以淋巴细胞白血病最为常见。
病理变化
❖ 16周龄以上的病鸡,常可见到淋巴瘤:肝、肾、卵巢和法氏 囊 肿瘤。
❖ 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本病侵害脾、肝、心、肾、肺、法氏 囊、胸腺、盲肠、胰腺等,几乎涉及所有内脏器官。
❖ 肿瘤病变呈白色到灰白色,可能是弥散性的,有时呈局灶性 的。法氏囊切开后可见到小结节状病灶,但并不十分明显。
❖ 血液凝固不全,皮下毛囊局部或广泛出血。 ❖ 血象变化往往早于临诊表现,主要表现为成髓细胞急剧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