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历史试卷-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福州市2012年初中毕业会考、高级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历史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金文是商周时期的,小篆是秦朝的,隶书起源于秦朝盛行于东汉。
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甲骨文。
2.【答案】A
【解析】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3.【答案】D
【解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琢郡,南至余杭。
4.【答案】C
【解析】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于唐朝安史之乱,至南宋最后完成。
5.【答案】B
【解析】由关键词“抗倭”,“收复战”可知是反侵略,答案选B。
6.【答案】D
【解析】《本草纲目》的作者是李时珍。
7.【答案】B
【解析】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8.【答案】D
【解析】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是描写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壮观场面。
9.【答案】A
【解析】只有农业合作化运动改变所有制形式,从私有到公有。
10.【答案】C
【解析】题目中明确是美国,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改善,所以答案选C。
11.【答案】B
【解析】课本基础知识,汉谟拉比法典产生于古巴比伦。
12.【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容易题,阿基米德是物理家,答案选A。
13.【答案】D
【解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马克思主义诞生。
14.【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容易题,根据图示可知是三角贸易,答案选D。
15.【答案】B
【解析】托尔斯泰是《战争与和平》,A是莎士比亚的;C是达芬奇的;D是贝多芬的。
16.【答案】A
【解析】斯大林是列宁1924年去世后上台的,赫鲁晓夫是20世纪50-60年代,戈尔巴乔夫是20世纪80年代,答案选A。
17.【答案】B
【解析】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这一中心措施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18.【答案】C
【解析】D是1967年的,应排除,A、B是干扰项,C是1942年成立的,此外,根据关键词“法西斯”,多数同学能选C答案。
19.【答案】B
【解析】关键词“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冷战开始,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一次大规模的运用,
C、D是军事组织。
20.【答案】B
【解析】考查课本知识。
二、改错题
21.【答案】错误
司马迁改成司马光
【解析】司马迁是《史记》的作者,司马光是《资治通鉴》的作者。
22.【答案】错误
九一八事变改成七七事变
【解析】全国性的抗日战争爆发是1937年的七七事变,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
23.【答案】错误
澳门订正香港
【解析】1997年是香港回归,1999年是澳门回归。
24.【答案】错误
亚历山大大帝订正伯利克里
【解析】雅典民主制的几个时期:梭伦改革——引上轨道,克里斯提尼——确立,伯利克里——顶峰。
25.【答案】错误
《九国公约》改正《凡尔赛和约》
【解析】1919年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
三、辨析题
26.【答案】判断:摘要二是错误的。
理由: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称为“开元盛世”。
四、材料解析题
27.【答案】(l)广东,福建
(2)经济呈现持续增长并不断加速。
(3)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的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政策最先实施的省份。
1980年,我国设立了第一批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其中深圳、珠海、汕头位于广东省,厦门位于福建省。
后来,开放14年沿海开放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这说明了我国对外开放政策最先在广东省和福建省这两个省份实行。
(2)从表格提供数据看:我生产总值从2亿元增长到100亿元,所用的时间为9年;100亿元到1000亿元,所用的时间为7年;1000亿元至2000亿元,所用的时间为5年;2000亿元至5000亿元,所用的时间为3年。
这些数据说明我国经济呈现持续稳定地增长,并且速度不断加快,增长的周期越来越短。
(3)主要体现在:经济特区对我国进一步开放起示范作用;经济特区为我国进一步开放积累了经验;经济特区有助于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等。
但是,本题无唯一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如:回答经济特区的设立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助于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亦可。
28.【答案】(1)农奴制;1861年改革(或农奴制改革)
(2)明治维新;“废藩置县”
(3)成为两国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有利于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两国的国力等。
【解析】(1)材料一中“这种制度”指的是农奴制,材料一中“社会改革”指的是俄国历史上的1861年改革。
(2)材料二中“变革”指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为了实现材料二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措施是“废藩置县”。
(3)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农奴制改革对这两国的共同作用:促成了两国的社会转型(成为两国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有利于两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增强了两国的国力等。
五、综合题
29.【答案】(1)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马关条约》
③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3)近代化的探索
【解析】(1)本小题是送分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是对学生识记能力的考查。
(2)本小题是送分题,考查课本基础知识,是对学生识记能力的考查。
(3)本题是开放性题目,在全面的基础上言之有理即可。
30.【答案】(1)昙石山文化遗址
(2)王审知
(3)《天演论》
(4)新福州
(5)参观访问;调查采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