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玉雕精品欣赏(七十三)——宋建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家玉雕精品欣赏(七十三)——宋建国
玉雕大师宋建国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描述的是玉石从原石到成器的过程,突出了雕琢的作用。

业内也有“三分料,七分功”的说法,同样强调了雕工的作用。

玉石雕刻艺术源于明而盛于清,自古以来以苏州、扬州江南雕琢工艺最有名,然而一位“半路出家”从事玉雕创作的北方人却打破了南方雕工一统江湖的局面,他创作的北方山子雕气势雄伟、意境博大,与南方山子婉约秀丽的风格截然相反,他就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宋建国。

起步
“半路出家”学玉雕
20岁时,宋建国在部队从事放映和美术宣传工作,退伍后接着干美术宣传,每天都和书法、绘画打交道,一干就是十多年。

1979年,32岁的宋建国开始了玉雕创作。

虽然当时正值年富力强的年龄,但对于十分讲究“童子功”的玉雕工艺来说,大多数成名大家从十几岁时就开始练习基本功了。

山子雕艺术以玉石为原料,用历史名人高仕,诗词典故为内容,以山水、草木、亭台、楼阁为衬景,能最大程度地保留和运用玉石原料的特点。

宋建国凭借自己美术方面的功底和刻苦钻研,先后创办辛集玉器工艺厂、辛集玉雕研究所。

他所创作的山子玉雕改变了精细秀丽的扬州山子雕一统天下的局面,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关注,成为北方山子雕的领军人物。

宋建国十分谦虚好学,他不仅对中国画研究,还对我国的摩崖石刻、历代玉器精品、当代中国著名大师作品进行观摩学习,并都下过
苦功夫研究。

他还常参观有关展览、博物馆,常去琉璃厂购买画册资料,几乎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玉器研究与创作之中。

[JF:Page]
方向
把中国画风融入玉雕
长期以来,玉雕界从业者对自己的身份定位和职业意义的认知不尽相同,很多人把自己仅看作是手艺人,如果以此标准要求自己,就难以承载玉雕行业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的厚重感。

实际上,这个行业也的确缺乏创新的活力和动力,以传承为主要思想、照搬历史者众多,精心创意求发展者很少。

如今六十岁出头的宋建国一直思忖着自己的创作标准——把中国画风融入玉雕创作。

这是一道没有具体标准和固定答案的难题,宋建国却坚持寻找并尝试着各种解答方式。

“我在学制玉和玉雕山子中,由于先得其理而后学其艺,尽脱制玉和绘画形式的约束,使二者互为成妙、相得益彰。

”宋建国说,自己没有从小开始打玉雕基本功,工作起来反而不受玉雕工艺一些传统要求的限制,思路也更加开阔。

创新
写意理念搭透视原理
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宋建国尝试在玉雕中融入国画艺术的写意理念,在作品中着意展示中国画的文化意境和特有的韵致气脉。

这本是明代开创的传统,主张以形造神。

但在当时,这种“创新”主要是为了迎合世俗文人特别是在野知识分子的审美需求,追求士人风雅和闲情逸致,看重把玩、玩赏功能,在器物类别上主要限于玉牌。

清代对这种传统有所发展,工艺上更为精巧,士大夫雅趣的文化气质更为突出,但却少了明代的刚健硬朗。

宋建国经过琢磨,决定不在器物上翻版名家画作,而是主张“立其念,成其形,修心通明入境”。

他同样研习陈老莲、任伯年等著名
画家的作品,汲取他们作品的立意和精气神儿,然后融入个人对艺术人生的理解和美学理想。

[JF:Page]
在引入国画写意理念之后,宋建国又在玉雕山子上进行立体国画艺术研究,把透视学原理运用于玉雕山子,讲究作品的气场韵律,讲究意象空间透视,逐渐使自己的作品形成“古迈不失新雅”的艺术风格。

《中华佛韵》
一座佛山,前面以佛祖讲经说法为主体。

在佛教中释迦牟尼佛也称现在佛,自然要占据最显赫的中心位置,而弥勒佛被称为未来佛,成为后面的中心形象。

为了衬托佛祖的庄严,佛祖周围的弟子、护法金刚、锦衣韦驮,虽然处于同一空间,但个头都小了好几号。

近景讲坛前的几位罗汉又小了几号,这种人物主次、等级差别关系的艺术处理手法极度夸张,给人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和心灵震撼。

【三星论道】宋建国作品
作品依料形而琢,恰似于山间峰回路转处,给三位仙人一清净幽雅之所听泉论道。

此间有古松参天、清泉湍流,另有幽幽鹿鸣、食野之苹,于香烟缭绕之间,三位仙人或问、或答、或听,童子持琴肃立,好一派超凡脱俗之境。

泉、鹿、松不仅生动地营造出了场景,也寓意着“福、禄、寿”。

远处层恋之间,飞瀑轻泻。

经山亭拾级而上,越重山至瑶台仙境(背面),飘渺间可见宫殿盘郁,楼观飞惊,难道三位仙人是来拜会西王母而暂歇路上?
【夜游赤壁】宋建国作品
作品借和田青花籽玉之美妙天然,塑赤壁千古天险,造诗境羽化登仙之感。

使国画艺术与玉、与理、与情、与境,浑然天成,脱尘化境,妙工巧成。

化天然为自然:如诗如画的蕴染出苏子兴客、泛舟于长江之险,赤壁之俊,白山黑水的月光之下,在江水拍岸、白露横江
的天然韵律中,承“天人合一”之妙境,化玉雕艺术神奇之心源。

【群仙祝寿】宋建国作品
获2006年“中国玉雕作品天工奖”优秀作品奖。

作品绿黑相间,体量硕大。

作者依形施艺,雕刻“群仙祝寿图”,众仙神态各异,山形峻峭,松柏道劲,亭台俨然,浪花翻卷。

此件山子雕工繁简有致,构图清晰明朗,层次分明,气势宏大,展现了北方“砍山子”的玉雕技巧。

【道法自然】宋建国作品
获2007年中国玉器天工奖铜奖,材质为青花料,细腻湿润,体形硕大。

作品工、色、形意均依自然,浑然天成。

作者将对老子“道法自然”的领悟,用于玉雕之上,通过巧妙的构思与精湛的雕工,使得作品飘逸空灵,令人叹为观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