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车组织模拟试题,部分适合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模拟试题一
课程名称: 铁路行车组织 考试形式: 闭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 学 号: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1×10分) 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一般设置在大城市、工矿地区和港口等有大量货物装卸,专门办理货物运输的车站,称为( A )。
A 货运站
B 客运站
C 客货运站
D 技术站 2.空车管内装卸率等于( C )。
A ()
使卸空交空+u u u / B ()
使卸空使+u u u / C ()
空卸空使+u u u / D ()
空卸空交空+u u u /
3.在车流分析时,“无调比”这一指标指的是无调中转车数与( C )车数之比。
A 有调中转
B 车站货物作业
C 接入总
D 发出总
4.若某列车在技术站A 换挂车组后继续运行,则该列车对A 站来说属于(D )列车。
A 到达解体
B 自编出发
C 无改编中转
D 部分改编中转 5.双重货物作业车指的是在车站( D )的货车。
A 只装不卸
B 只卸不装
C 装后又卸
D 卸后又装 6.将货车由卸车地点调到装车地点的作业称为( C )。
A 送车
B 取车
C 调移
D 转线
7.考虑线路施工的需要,在列车运行图上,为区间或车站正线规定不放行列车的一段时间称为( B )。
A 施工空隙
B 施工天窗
C 列车空隙
D 列车间隔 8.将大车组留在到发线直接编组称为(B )。
A 活用线路
B 坐编
C 横动
D 集结
9.根据列车不停车通过区间两端站所查定的区间运行时分称为( A )。
A 纯运行时分
B 纯通过时分
C 起车附加时分
D 停车附加时分
10.在三显示自动闭塞区段,追踪列车之间的间隔通常需要相隔( C )个闭塞分区。
A 一
B 二
C 三
D 四
二、多项选择题(2×5分) 下面各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2-5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其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错选的,该题无分。
11.用时间相关法计算货车周转时间,其主要因素有( ABCDE )。
A 中时
B 中距
C 管内装卸率
D 旅速
E 停时
12.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铁路运输的优越性体现在(ABCDE )几方面。
A 运量大
B 运送速度较高
C 成本较低
D 受气候影响小
E 受地理条件限制小
13.列车编组计划的要素包括( ABCDE )
A 计划车流
B 车流径路
C 列车编成辆数
D 车辆集结参数
E 车辆无改编通过技术站的节省时间
14.下列指标中,( CDE )属于运行图质量指标
A 客、货列车走行公里
B 客、货列车行车量
C 客、货列车平均技术速度
D 货物列车平均旅行速度
E 机车周转时间和机车日车公里
15.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BCE )
A 各省省会所在站不一定都是特等站。
B 车站班计划应当由站长或主管运输的副站长编制。
C 摘挂列车和小运转列车都必须满轴开行。
D 编制班计划时,应优先将编挂机会较少的车流编入列车。
E 无调中转车一定随无改编中转列车到达车站。
?????
四、判断分析题(3×4分) 判断正误,将“√”或“╳”写在该题后的括号里,并简述理由。
21.一个列车到达站一昼夜货车集结车小时消耗决定于货车集结参数,车列编成辆数和参加集结的车流量。
应为:一个列车到达站一昼夜货车集结车小时消耗决定于货车集结参数及车列编成辆数,和
参加集结的车流量无关。
22.如果某一支远程车流对其中一个较短的直达列车到达站,满足了充分条件,那么该支
车流应单独开行直达列车到达站 应为:如果某一支远程车流对所有较短的直达列车到达站都满足充分条件,那么该支车流应单独开行直达列车到达站。
23.区间愈均等,运行图铺满程度越高,摘挂列车扣除系数越小。
应为:区间愈均等,运行图铺满程度越高,摘挂列车扣除系数越大。
24.在平行运行图上,任一区间的列车运行线总是以相同的方式一组一组地反复排列着。
我们把一组列车占用区段的时间称为运行图周期。
( ) 六、综合计算题(8+8+9+8分)
30.确定车站性质、编组内容和列车性质。
各主要技术站的相互邻接关系如下图
列车编组计划(部分)
始发站 到站 编组内容
列车种类 A F F 及其以远 技术直达 A B B 及其以远
区段 A B (1)A-B 车流(2)B 及其以远 摘挂 B F 直通 B D 区段 B
D
摘挂
要求:(1)确定A 、B 、D 、F 四个技术站的性质;
(2)确定列车编组计划中其余三个去向的编组内容;
A
B
D F
E
C
(3)确定列车编组计划中相对于技术站B各个列车和对应车流的性质。
31.编组摘挂列车调车作业计划,调机在右端作业,编成后车列顺序为1234……,待编车列停在10道,编成后转往到发线5道,分两次牵出调车,调车作业使用线路数量和编号不限。
待编车列资料如下:
8431926541726321135141
32.如果单线区段通过能力受a-b和b-c区间的限制,双方向列车均在b站停车进行技术作业,作业时间t站=10min。
相关资料如下:
区间运行时间:a-b区间上行16min,下行17min;b-c区间上行22min,下行21min。
车站间隔时间:a、b、c站τ会=1min;b站不允许双方向同时接车,τ不=4min。
起停车附加时分:t起=2min;t停=1min。
试确定两区间会车方案,并计算区段最大通过能力。
33.用表格计算法确定A4-A0方向单组列车编组计划最优方案,并绘制列车到达站图。
资料如下(各站改编能力不受限制):
A4 A3 A2A1A0
T集560 560 560
t节 3.5 2.6 3.1
N改200 300 200
-
580 -
90 20 -
200 130 300 -
模拟试题二
课程名称: 铁路行车组织 考试形式: 闭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 学 号: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1×10分) 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随无改编中转列车或部分改编中转列车到达,在该站进行到发技术中转作业后,即随原列车继续运行的货车,称为( B )。
A 有调中转车
B 无调中转车
C 货物作业车
D 非运用车
2.为了合理分布空车和保证装车需要进行的车流调整,称为(B )调整。
A 重车
B 空车
C 备用车
D 方向别装车
3.若某辆货车随列车到达技术站A ,在到发线进行到发技术作业后随原列车继续运行,则该辆货车对A 站来说属于( B )车。
A 有调中转
B 无调中转
C 一次货物作业
D 双重货物作业 4.车站出入车数之和称为车站的( B )。
A 改编车数
B 办理车数
C 有调车数
D 无调车数 5.在车流分析时,“无调比”这一指标指的是无调中转车数与( C )车数之比。
A 有调中转
B 车站货物作业
C 接入总
D 发出总
6.按调车场的货车集结过程与按车流的货车集结过程在( A )上是不同的。
A 集结开始时间
B 集结结束时间
C 集结中断时间
D 车组间隔时间 7.将车流合理地组织成列车流,这是( B )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A 货运组织
B 车流组织
C 列流组织
D 运输方案 8.在列车运行图上,列车通过车站的时刻,填写在( D )。
A 进站一侧的锐角内
B 出站一侧的锐角内
C 进站一侧的钝角内
D 出站一侧的钝角内
9.在四显示自动闭塞区段,追踪列车之间的间隔至少需要相隔( C )闭塞分区。
A 一
B 三
C 五
D 七 10.空车管内装卸率等于( C )。
A ()
使卸空交空+u u u / B (
)
使卸空使+u u u /
C ()空
卸空使
+u u u
/ D ()空卸空交空
+u u u
/
二、多项选择题(2×5分) 下面各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2-5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其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错选的,该题无分。
11.铁路局工作量可表示为( ABCDE )
A. U 使+U 接重
B.U 自装自卸+U 自装交出+U 接入自卸+U 接运通过
C. U 使+ U 接入自卸+ U 接运通过
D. U 卸空+U 交重
E. U 自装自卸+U 自装交出+ U 接重
12.我国铁路机车交路分为( ABCE )
A 肩回交路
B 半循环交路
C 循环交路
D 半环形交路
E 环形交路
13.下列情况中,( ABDE )属于满轴。
A 列车重量达到牵引定数的要求
B 列车长度达到列车换长标准的要求
C 列车重量未达到牵引定数,同时列车长度未达到列车换长标准的要求
D 列车重量未达到牵引定数的要求,但列车长度达到列车换长标准的要求
E 列车重量达到牵引定数的要求,但列车长度未到列车换长标准的要求
14.铁路分界点包括( ABE )。
A 车站
B 线路所
C 旅客乘降所
D 客车整备所
E 自动闭塞区段的通过信号机
15.列车运行图规定了( ABCDE )
A 各次列车占用区间的顺序
B 列车在车站到、发、通过时刻
C 列车在区间的运行时间
D 列车在车站的停站时间
E 机车交路、列车重量和长度
四、判断分析题(3×4分) 判断正误,将“√”或“╳”写在该题后的括号里,并简述理由。
21.双线自闭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与限制区间无关。
( √ ) 22.在单线或双线区段,从列车到达或通过前方邻接车站时起,至由车站向该区间再发出另一对向列车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连发间隔时间。
应为:在单线或双线区段,从列车到达或通过前方邻接车站时起,至由车站向该区间再发出另一同向列车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连发间隔时间。
23.单线非自动闭塞区段的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等于该区段内困难区间的通过能力。
应为:单线非自动闭塞区段的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等于该区段内限制区间的通过能力。
24.下落列数为()
k k k p p 2=时,需要有K 次对口,而下落列数小于k p 时,其需要的对口次数也应该小于K 次。
应为:下落列数为(
)
k
k k k p p 221<≤-时,也需要有K 次对口 六、综合计算题(8+8+9+8分)
30.确定车站性质、编组内容和列车性质。
各主要技术站的相互邻接关系如下图
列车编组计划(部分)
始发站 到站 编组内容
列车种类 A E E 及其以远 技术直达 A C C 及其以远
直通 A C (1)B-C 车流(2)C 及其以远 摘挂 C E 直通 C D 区段 C
D
摘挂
要求:(1)确定A 、B 、D 、F 四个技术站的性质;
(2)确定列车编组计划中其余三个去向的编组内容;
(3)确定列车编组计划中相对于技术站B 各个列车和对应车流的性质。
31.编组摘挂列车调车作业计划,调机在右端作业,编成后车列顺序为1234……,待编车列停在10道,编成后转往到发线5道,分两次牵出调车,调车作业使用线路数量和编号不限。
待编车列资料如下:
74 51 81 72 23 44 610 81 32 13 43 21
32.单线半自动区段A-B ,各站t 起=2min 、t 停=1min ;τ不=4min ,τ会=2min ;各区间列车运行时分为:
E
D
C
F
B
G
A
A-a a-b b-c c-d d-e e-f f-B
上行12 15 16 21 19 18 14
下行14 17 19 20 17 18 13
(1)若拟在c-d区间修建会让站,试确定该区段通过能力提高多少?
(2)如果需要通过能力为35对,试问要在那些区间修建会让站?
33.用表格计算法确定A4-A0方向单组列车编组计划最优方案,并绘制列车到达站图。
资料如下(各站改编能力不受限制):
A4 A3 A2A1A0
T集560 560 560
t节 3.1 2.6 3.5
N改100 200 100
-
170 -
100 20 -
360 150 200 -
模拟试题三
课程名称: 铁路行车组织 考试形式: 闭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 学 号: 姓名: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1×10分) 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铁路局的工作量等于( D )。
A 使用车数
B 卸空车数
C 接入空车数
D 使用车数与接入重车数之和 2.空车管内装卸率等于( C )
A ()
使卸空交空+u u u / B ()
使卸空使+u u u / C ()
空卸空使+u u u / D ()
空卸空交空+u u u /
3.( C )统称为技术站。
A 区段站和中间站
B 编组站和中间站
C 区段站和编组站
D 区段站、编组站和中间站
4.技术站编组系统基本协调条件是:一昼夜编组系统能力(C )车站集结的自编出发列车数。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不小于
5.在编制车站班计划时,每一出发列车的车流来源都必须满足( C )的要求。
A 货车集结时间
B 货车停留时间
C 车辆接续时间
D 车辆等待时间 6.编制车站班计划的核心工作是( B )。
A 确定到达列车编组内容
B 确定出发列车编组内容和车流来源
C 确定装、卸、排计划
D 计算班工作指标 7.分组列车中,到达沿途技术站的近程车组称为(B )。
A 基本车组
B 补轴车组
C 换挂车组
D 可调车组 8.在列车运行图上,( B )的交点即为列车到、发、通过车站的时刻。
A 横线与竖线
B 横线与斜线
C 竖线与斜线
D 斜线与斜线 9.连发间隔时间有两种类型,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 C )。
A 第一列车是否在前方站通过
B 第二列车是否在前方站通过
C 第一列车是否在后方站通过
D 第二列车是否在后方站通过 10.技术计划是为完成月度货物运输计划而制定的( B )
A 车流调整流计划
B 机车车辆运用计划
C 列车运行计划
D 列车编组计划
二、多项选择题(2×5分) 下面各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2-5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其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错选的,该题无分。
11.在日常运输工作中,车流调整的重车调整方法有( ABCE )。
A 方向别装车调整
B 限制装车或停止装车
C 密集装车
D 增加接重
E 变更车流运行径路
12.驼峰作业方案分为( ACD )
A 单推单溜
B 单推双溜
C 双推单溜
D 双推双溜
E 多推多溜
13.影响车流径路的主要因素有( ABCDE )
A 运输距离
B 运输时间
C 运输费用
D 各技术站的能力及其利用程度
E 各区段的能力及其利用程度
14.铺画货物列车详图时,应注意下列几个问题:( ABCE )
A 保证行车安全
B 保证旅客乘降安全
C 有效地利用区间通过能力
D 提高货物列车运行速度
E 提高货物列车旅行速度
15.下列简称中,正确的是( ABCDE )
A “铁路技术管理规程”简称为“技规”。
B “车站行车工作细则”简称为“站细”。
C 铁路局“行车组织规则”简称为“行规”。
D 中转车平均停留时间简称为“中时”。
E 一次货物作业平均停留时间简称为“停时”。
四、判断分析题(3×4分) 判断正误,将“√”或“╳”写在该题后的括号里,并简述理由。
21.空车周转时间是依据货车周转时间中的空车部分,也就是空车工作量来计算的周转时间。
应为:空车周转时间不是依据货车周转时间中的空车部分,而是依据空车工作量来计算的周转时间
22.单线非自动闭塞区段的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等于该区段内困难区间的通过能力。
应为:单线非自动闭塞区段的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等于该区段内限制区间的通过能力 23.铁路线以车站划分为区间。
应为:铁路线以车站划分为站间区间
应为:单线非自动闭塞区段的平行运行图通过能力等于该区段内限制区间的通过能力 24.单线非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等于一对旅客列车占用限制区间的时间与一对货物列车占用限制区间的时间之比。
应为:单线非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基本扣除系数等于一对旅客列车占用限制区间的时间与一对货物列车占用限制区间的时间之比。
六、综合计算题(8+8+8+9分)
30.单向驼峰编组站A 有两条推送线和两条溜放线,驼峰机车由峰顶去到达场挂车需4分钟,推送车列到峰顶需4分钟,溜放车组需8分钟,平均每解体3列有一台机车去编组场整理车辆,需时16分钟(包括干扰而等待的时间),整理后由编组场至峰顶走行需1分钟,峰顶作业间隔(转换道岔及信号)1分钟。
试画制两台机车双推单溜的作业方案图,并计算每列车平均占用驼峰的时间t 占。
31.编组摘挂列车调车作业计划,调机在右端作业,编成后车列顺序为1234…,待编车列停在10道,编成后转往到发线5道,分两次牵出;
1123112524523136231415276
32.根据给定的单线半自动闭塞区间a-b 的相关资料,画出各种类型的成对运行图周期示意图,并计算相应的区间通过能力。
区间运行时间:上行20min ,下行18min 。
起停车附加时分:t 起=2min ;t 停=1min 。
车站间隔时间:τ不=5min ,τ会=3min ,τ连=5min (后方站通过),τ连=2min (后方站停车)。
33.某铁路局管辖甲、乙两个统计区段。
由下表资料计算甲、乙两统计区段及铁路局的九个指标:自装自卸u ,自装交出u ,接入自卸u ,接运通过u ,使u ,卸空u ,接重u ,交重u ,u
往
自
甲
乙
分界口 总计
A E 甲 420 450 200 180 1250 乙 600 330 230 160 1320 分界口
A 210 250 — 350 810 E
240 150 300 — 690 总计
1470
1180
730
690
4070
模拟试题四
课程名称:铁路行车组织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1×10分)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在技术站需要变更列车重量、列车运行方向和换挂车组的列车,称为( D )A到达解体列车B自编始发列车C无改编中转列车D部分改编中转列车2.在单线或双线区段,从列车到达通过前方邻接车站时起,至由车站向该区间再发出另一同方向列车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 C )
A会车间隔时间B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C连发间隔时间D不同时通过间隔时间
3.铁路区段的现有固定设备,现行的行车组织方法和现行的运输组织水平的条件下可能达到的能力称为(D )
A设计通过能力B需要通过能力C最终通过能力D现有通过能力
4.随无改编中转列车或部分改编中转列车到达,在该站进行到发技术作业后又随原列车继续运行的货车称为( B )
A有调中转车B无调中转车C本站作业车D非运用车
5.为了合理分布空车和保证装车需要进行的车流调整称为( B )
A重车调整B空车调整C备用车调整D方向别装车调整6.就全路而言,工作量即为全路的( C )
A装车数B卸车数C使用车数D运用车数
7.任何单支远程车流在沿途任一技术站的无改编通过车小时节省都大于或等于该车流开行直达列车到达站的集结车小时消耗,则该单支车流满足了单独开行直达列车到达站的(C )A必要条件B充分条件C绝对条件D充要条件
8.铁路区段固定设备在预计新线修建以后或现有铁路技术改造以后所能达到的能力称为( A )
A设计通过能力B现有通过能力C需要通过能力D最终通过能力
9.在列车运行图上铺画有各种不同速度和不同种类的列车,该图称为( A )A非平行运行图B成对运行图C平行运行图D连发运行图
10.通常设置在大量车流集中或消失的地点,或几条铁路的交叉点,它的主要工作是改编车流,即大量解体和编组各种列车的车站称为( D )
A中间站B会让站C区段站D编组站
二、多项选择题(2×5分)下面各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2-5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其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错选的,该题无分。
11.通常可以在编组站编组的列车有(ABCDE )
A始发直达列车B技术直达列车C直通列车
D区段列车E摘挂列车
12.技术站办理的列车中,属于改编列车的范畴有(ABC )
A到达解体列车B自编出发列车C部分改编中转列车
D无改编中转列车E技术直达列车
13.调车工作按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ABCDE )
A解体调车B编组调车C摘挂调车
D取送调车E车列或车组转场调车
14.车站的生产活动包括客运作业、货运作业和行车作业,其中货运作业是指(ACD )A货物的承运、装车、卸车、保管与交付
B行李、包裹的承运、装卸、中转、保管与交付
C零担货物的中转
D货运票据的编制与处理
E车辆的取送
15.用时间相关法计算货车周转时间时,属于主观因素的有(BCE )
A重周距B中时C停时
D管内装卸率E旅速
四、判断分析题(3×4分)判断正误,将“√”或“╳”写在该题后的括号里,并简述
理由。
21.每辆货车无改编通过技术站的节省为t节=t有-t无+γ车
应为:每辆货车无改编通过技术站的节省为t节=t有-t无-t集+γ车
22.某一支远程车流在沿途技术站无改编通过所获得的车小时节省,大于或等于始发站的集结车小时消耗,则该支车流应单独开行直达列车到达站。
应为:某一支远程车流在沿途技术站无改编通过所获得的车小时节省,大于或等于始发站的集结车小时消耗,则该支车流满足了单独开行直达列车到达站的基本条件
23.全路的工作量等于全路各铁路局工作量之和。
应为:全路的工作量不等于全路各铁路局工作量之和
24.欠轴是指列车重量未达到牵引定数的要求,但列车长度达到列车换长标准的要求。
应为:欠轴是指列车重量未达到牵引定数的要求,同时列车长度也不足规定的列车换长
六、综合计算题(8+7+9+9分)
30.某站若按编组规定应编五个到达站的列车(m=50,c=10),全天该站往各方向编组列车的总车流是1000车。
求:
(1)该站一昼夜总的集结车小时;
(2)所编每个到达站每一昼夜的集结车小时;
(3)全站平均每一辆车的集结时间;
31.编组摘挂列车调车作业计划,调机在右端作业,编成后车列顺序为1234……,待编车列停在10道,编成后转往到发线5道,一次牵出分解,调车作业使用线路数量和编号不限。
待编车列资料如下:
6 5 9 1 4 2 4 8 1
7 3 6
32.单线半自动区段A-B,限制区间长度为15km,运转时分下行21min、上行28min;t起=2min、t停=1min;τ不=5min、τ会=2min;牵引总重Q总=2800吨、载重系数φ=0.65、月间货运量波动系数K波=1.15、能力储备系数γ备=0.2。
若该区段改为电力牵引,则牵引总重Q总=3600吨,限制区间运行速度可以提高到上行50km/h、下行62km/h。
该区段全年货流量(不包括摘挂列车运送的货流量)G需、旅客列车行车量及摘挂列车行车量,分别如下表所示,且旅客列车扣除系数ε客=1.3,摘挂列车扣除系数ε摘=2.0。
试确定现有设备最晚需要加强的期限,以及改为电力牵引后通过能力可能适应的期限。
现有5年后10年后15年后
G需(百万吨) 5 7 9 11
n客(对) 3 5 7 9
n摘(对) 1 2 2 2
33.根据下列车流表资料,确定技术站间下行车流,并用绝对计算法确定A-D方向单组列车编组计划最优方案,并绘制列车到达站图。
资料如下(各站改编能力不受限制):
自至 A A-B B B-C C C-D D
A -36 6 30 40 20 140
A-B 26 -10 14 30 20 20
B 54 6 -24 40 24 140
B-C 22 6 14 -10 22 26
C 52 28 50 30 -26 34
C-D 6 10 10 14 10 -20
D 135 12 66 18 44 36 -
A B C D
T集600 600 500
t节 2.5 3.0
模拟试题五
课程名称:铁路行车组织考试形式:闭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号: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1×10分)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号码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1.在单线区段,来自相对方向的两列车在车站交会时,从某一方向的列车到达车站时起至相对方向列车到达或通过该站时止的最小间隔时间称为( B )
A会车间隔时间B不同时到达间隔时间
C连发间隔时间D不同时通过间隔时间
2.随无改编中转列车或部分改编中转列车到达,在该站进行到发技术作业后又随原列车继续运行的货车称为( B )
A有调中转车B无调中转车C本站作业车D非运用车
3.单支或多支合并的远程车流,划为单独编组到达站的( A ),是其运行全程获得的无改编通过技术站的车小时节省大于或等于在始发站集结的车小时消耗。
A必要条件B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绝对条件
4.铁路局的工作量等于( D )
A使用车数B卸空车数C接入重车数D使用车数与接入重车数之和
5.区间是指区段内( B )的区间
AΣt运最大BT周最大C坡度最大D距离最大
6.就全路而言,工作量即为全路为的( C )
A装车数B卸车数C使用车数D运用车数
7.一般设置在大城市、工矿地区和港口等有大量货物装卸、专门办理货物运输的车站称为( C )
A客运站B客货运站C货运站D技术站
8.在技术站需要变更列车重量、变列运行方向和换挂车组的列车,称为( D )A到达解体列车B自编始发列车
C无改编中转列车D部分改编中转列车
9.为列车补轴、减轴、换挂车组的调车作业称为( C )
A解体调车B其他调车C摘挂调车D取送调车
10.铁路区段的现有固定设备,现行的行车组织方法和现行的运输组织水平的条件下可能达到的能力称为( D )
A设计通过能力B需要通过能力C最终通过能力D现有通过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2×5分)下面各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2-5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全部选出,并将其番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错选的,该题无分。
11.在日常调整工作中,根据调整对象,车流调整的方法有(ABD )调整。
A重车B空车C非运用车D备用车E守车
12.技术站编制单组列车编组计划的主要因素有(ACDE )
A技术站间计划车流B技术站间平均距离C集结参数
D列车编成辆数E货车无改编通过技术站的节省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