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问集》215、为什么有人说庞中华的字不是书法还耽误了人?

合集下载

庞中华钢笔字帖读后感

庞中华钢笔字帖读后感

庞中华字帖读后感
刚参加工作那会经常练字。

同办公室有一位书法写得很优秀的老师我非常羡慕,经常请教他怎样能把字写好看。

他轻描淡写却意味深长的告诉我三个字:读字帖。

字帖还能读?怎样读?读什么?又不是文章,让我读字帖?!开什么玩笑。

不想教我就算了嘛,干吗说这样让我费解的话。

我这样想,心中诸多不屑。

事过多年,那位让我佩服不已的书法大家已经调走,今天我翻开庞中华字帖,竟然发现字帖真的能读。

清秀的字体,是由每一个笔画组成的。

就像一篇文章是由一个个跳动的文字组合成的。

一篇文章有一个主题,一个好字有一种精神,那就是一种淡定,一种美感,一种熏陶的力量。

俗话说字如其人,当一个人能够挥动手中的笔,写出灵动的字,他的精神和字浑然天成,这是一篇最美的文章。

我尝试过,当心浮气躁的时候,写字根本不能投入,写出的字也非常生硬,就像当时的心情,歪歪扭扭急功近利。

就像庞中华自己说的:心平气和把心中的美用文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表现出来,这就是最好的书法。

我突然想起,书法有很多体。

没有哪一种体是最好的,应该是各有千秋。

但是书法家的精神,那种不折不挠的精神,将是一辈子读不完的一本书。

突然感觉脸上火辣辣的,很怀念过去的日子,很想对用心指导我写字的老师说一句:谢谢您!。

你在书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必藏版上)

你在书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必藏版上)

你在书法中遇到的所有问题,这里都有答案!(必藏版上)崔寒柏老师解答书法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从临帖到创作,从读帖到审美,包罗万象,值得一读!问:颜体与王体是不是一脉的?具体区别在哪?王字与颜字是不是两座相互对望的高峰?王体与颜体习书的早期是否适宜同临?有无冲突?答:确切地说,王与颜不是互望,而是颜一直在望王。

王字之所以伟大,一是他是创建这一书体的书家们的代表,二是他把这一书体的精妙发挥到一个极致,这个极致包括了用笔的精准和结体的精妙,以及由此而产生的类似《兰亭序》中章法的精妙。

王羲之《兰亭集序》局部而后代的书法创造基本上是在这个基础上的发挥和改进,有的是在外形上,有的是在情绪上,也有的是在精神上。

颜字就是在外形上、情绪上和精神上成功地改进了王字的代表。

外形上他改变了王字的俊逸妍美,而采用了雍容庄严;情绪上他改变了王字的游冶而变成庄重和畅快;精神上的专注更从王字纨绔世家的文人交会变成了为官为臣的国难家愁。

颜得笔得法得理,得了王的书写真髓,却保留了自己的形象和习惯,这正是继承和发挥的大境界。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早期可以写颜的楷书,笔画自如、结体清爽以后,可再习《集王字圣教序》。

二者笔法相近,区别的只是结构中外拱与内包而已,有时对立的感受也可以让人抓住特点,有时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构中找到适应自己的角度和弧度。

问:请问崔先生,就所面世的汉墨迹,好像大多是露锋居多,起笔大都直接调锋行笔,且提按少,感觉“直来直去的”,与汉碑迥异(或许书丹时也没藏锋?)。

另林散之老临《礼器》好像不是清人的路子?“藏锋起笔”是不是清代才发展的写法?答:民间的书法确实是露锋居多,就像民间的穿着比较随意一样。

经典的书法,宫廷的也罢,典雅的也罢,凡是上得台面的,都以藏锋居多,就像正式的场合,人们往往衣冠楚楚那样。

分辨古迹时,常因为它的用途或者书写者的身份不同而露锋和藏锋。

所以简书中有藏有露,书丹时也有藏有露。

散老临到老的作品感觉上就是一种临帖在维持一种感觉,这种作法我们可以学习,而他临出的东西没必要深究。

王羲之的小故事

王羲之的小故事

王羲之的小故事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之一,他对我国有着重大的影响。

那么,关于王羲之的故事,你听过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故事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关于王羲之的小故事有一次吃午饭,书童送来了王羲之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几次催他快吃,他仍然连头也不抬,像没听见一样,专心致志地看帖、写字。

饭都凉了,书童没有办法,只好去请王羲之的母亲来劝他吃饭。

母亲来到书房,只见羲之手里正拿着一块沾了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呢,弄得满嘴乌黑。

原来羲之在吃馍馍的时候,眼睛仍然看着字,脑子里也在想这个字怎么写才好,结果错把墨汁当蒜泥吃了。

母亲看到这情景,憋不住放声笑了起来。

王羲之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听到母亲的笑声他还说:“今天的蒜泥可真香啊!”王羲之坚持数十年如一日,勤学苦练,临帖不辍,练就了很扎实的功夫,这为他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铺平了道路。

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的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

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儿子王献之乘一叶扁舟游历绍兴山水风光,船到县禳村附近,只见岸边有一群白鹅,摇摇摆摆的模样,磨磨蹭蹭的形态。

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觉对这群白鹅动了爱慕之情,便想把它买回家去。

王羲之询问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这群鹅卖给他。

道士说:「倘若右军大人想要,就请代我书写一部道家养生修炼的《黄庭经》吧!」王羲之求鹅心切,欣然答应了道士提出的条件。

这就是「王羲之书换白鹅」的故事。

二十岁时,有个太尉郗鉴派人到王导家去选女婿。

当时,人们讲究门第等级,门当户对。

王导的儿子和侄儿听说太尉家将要来提亲,纷纷乔装打扮,希望被选中。

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没听到似的,躺在东边的竹榻上一手吃烧饼,一手笔划着衣服。

来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况禀报给郗太尉。

当他知道东榻上还靠着一个不动声色的王羲之时,不禁拍手赞叹道: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啊!于是郗鉴便把女儿郗浚嫁给了王羲之。

这故事便成了「东床」和「令坦」两个典故。

在他身上出现的成语还不只这些,据说有一次,他把字写在木板上,拿给刻字的人照着雕刻,这人用刀削木板,却发现他的笔迹印到木板里面有三分之深。

书法家孽评

书法家孽评

书法家孽评1.沈鹏,曾经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代主席、主席和名誉主席,影响中国书法年头最长。

最著名的观点是:“宁肯写得不好,也要写出个性!”在他的影响下,出现了王冬龄、王镛、刘洪彪、曾翔和王厚祥等书法狂人,以及书法国展上的种种怪相。

沈鹏写的书法很大一部分属于“江湖书法”。

为什么呢?广义地说,不讲传承,涂鸦乱抹,都属于江湖书法!不管他是不是书法家协会的会员,以及以前有没有正统地学习过书法传承。

那些不具有汉字意象的射书、丑书和怪书,连江湖书法都算不上,那不属于书法!2.王冬龄,不怎么在网络媒体上讲话,人家著作摆在那里,有《王冬龄谈现代书法》和《中国书法的疆界》等等,平常就是画字和涂鸦,爱咋咋地!他学的是日本前卫书法,特别崇拜井田有一,吹捧“井上有一既是20世纪日本书法的一个奇迹,也是全球现代艺术史上的奇迹。

”在王冬龄的躁动下,就有了一大群书法狂人。

3、王镛,经常出现在各种媒体上,说些“独到见解”。

最有争议的是“动不动说你写个楷书看看的人很可笑”,理由是草书在楷书之前。

这是“偷梁换柱”,在楷书之前的是“章草”。

汉末,楷意隶书出现,最后演绎出了楷书。

同时,章草也融合了楷书笔意,形成了今草,今草在楷书之后。

这一点,《辞海》在“书法”一词中有诠释:“发展到汉隶成熟后的正书、行书、草书。

”“江湖书法”有很多种特点,比如“俗”、“酱”、“躁”、“匪”、“痞”和“妖”等。

王镛的书法属于“躁”。

别管他现在作品有多值钱,那都是不懂书法的大佬在鼓噪,钱烧的!不过他认为书法是艺术,这没错!书协主席反对,书法也属于艺术!那么,上面这些人疯了么?其实在装疯卖傻。

目的有两个,一个是,他们都写不出高出别人的传统书法来。

怎么显摆自己呢,那就是写怪书,让你没法比。

说是讲个性,但是,个性不艺术,有意义么!第二个是,在网络时代,找噱头造舆论,炒作,为自己的书法多卖钱。

也许,同收藏界联手美术界一样,背后有推手。

有人说得好,古人对书法是没有“功利”的,那样才能天人合一。

糟蹋书法的十大名人排行榜,第一名让人无可奈何!

糟蹋书法的十大名人排行榜,第一名让人无可奈何!

糟蹋书法的⼗⼤名⼈排⾏榜,第⼀名让⼈⽆可奈何!可能因为脑残粉丝太好糊弄吧,当代明星名⼈写书法的很多,有的属实练过,⽐如徐静蕾、张铁林等,也有的假装练过的⽐如宋⼩宝、赵本⼭,⽽有的只是瞎练,有的只是瞎写,就是今天我们要说的。

理论上说,明星名⼈写书法,也是对传统⽂化的⼀种宣传,应该算好事。

但实际上,对于有些明星名⼈经常性的瞎写或图财图名,简直是对书法的糟蹋。

我们整理了⼀份排⾏榜,以飨读者。

10赵本⼭糟蹋主因:以⽼⼲部体为荣,拍卖炒作糟蹋主因:赵本⼭喜好书法,但专业圈⼀眼看明⽩,赵字就是⽔平低劣的“⽼⼲部体”,⾃⼰写写就罢了,拿出来卖⾼价就不对了,且不说⽹络上动则过万的润格,其中⼀次拍卖会上,赵本⼭以92万拍卖的价格来看,糟蹋了钱,因此不能不说糟蹋书法。

图/赵本⼭书法《龙腾凤“举”》四字拍出92万9毕福剑糟蹋原因:错字连篇、捆绑栏⽬、过度展⽰糟蹋原因:毕福剑是赵本⼭的“⽼朋友”,两⼈肯定在⼀起切(xia)磋(xie)过、相互⿎(chui)励(peng)过。

因多年获赞“才华横溢”,让毕福剑留下了⼤量“墨宝”。

写江湖字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毕福剑把江湖字做成发光字装在“星光⼤道”节⽬背景,展⽰给过亿观众观看。

此外,毕福剑写过诸多笑料级错误,⽐如把“九球天后”写成“环球⼤嫂”⽐如把“星光⼤道”写成“星光⽕莲”等。

8陈传席糟蹋原因:挟制理论、误导审美糟蹋原因:陈传席先⽣学识⼴博,⾔辞犀利,对当代书法界提出了很多尖锐的批评,也说出了很多从⽼百姓到专业群都有共鸣的观点。

但陈先⽣的书法怎么样呢?可能要让你失望了:陈字起笔⽆⼒、收笔率性、⾻⾁不调、节奏混乱,近乎“不会写字”,作为⼀位学术权威理论⼤咖,实践⽔平与理论相去甚远,这样的巨⼤反差,令⼈失望。

7刘德华糟蹋原因:⽔平有限,秀得过多,粉丝热捧糟蹋原因:刘德华,把刘德华排⼊榜单确实于⼼不忍,多么帅⽓和努⼒的⼀位明星,但是⽹上粉丝对其书法赞誉⼀⽚,就有点过了。

实事求是的说,刘德华的书法并不⼊流。

庞中华行书字帖

庞中华行书字帖

庞中华行书字帖引言行书,又称行草,是中国书法中的一种字体,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庞中华行书字帖是一本集合了庞中华行书作品的字帖,通过临摹这些字帖,可以提高行书的书写技巧和欣赏行书的艺术魅力。

本文将介绍庞中华行书字帖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庞中华简介庞中华,字文乐,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篆刻家和教育家。

庞中华生于1931年,出生在山东省的一个农村。

他从小对书法有着浓厚的兴趣,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成为了一位行书大家。

庞中华的行书作品结构严谨,行云流水,给人一种恢宏大气的感觉。

庞中华行书字帖的特点庞中华行书字帖以其特有的风格和独特的韵味而受到了众多书法爱好者的喜爱。

以下是庞中华行书字帖的特点:1.线条流畅:庞中华行书字帖的线条流畅有力,充满了力量感。

在临摹这些字帖的过程中,可以提高行书的笔画流畅度和力度。

2.结构严谨:庞中华行书字帖的结构严谨,字形清晰。

临摹这些字帖可以帮助提高行书的结构和布局。

3.独特的气息:庞中华行书字帖有着独特的气息,给人一种高雅、庄重的感觉。

通过临摹庞中华的作品,可以感受到行书的独特魅力。

庞中华行书字帖的使用方法使用庞中华行书字帖进行临摹可以帮助提高行书的技巧和欣赏行书的艺术魅力。

以下是使用庞中华行书字帖的基本步骤:1.准备材料:准备一支毛笔、宣纸和墨汁。

2.学习字帖的结构:仔细观察字帖的结构和布局,理解每个字的书写顺序和笔画特点。

3.慢慢临摹:根据字帖上的字迹,慢慢书写每个字。

注意保持笔画流畅和力度均匀。

4.复习和反思:完成临摹后,对比自己的作品和字帖,反思自己的不足和进步之处。

5.反复练习:继续临摹更多的字帖,多次练习,逐渐提高行书的技巧和水平。

结论庞中华行书字帖是一本可以提高行书技巧和欣赏行书艺术魅力的好帮手。

通过临摹这些字帖,可以提高行书的结构、布局和笔画的流畅度。

庞中华的行书作品给人一种高雅、庄重的感觉,通过临摹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行书的独特魅力。

希望这份介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庞中华行书字帖,并通过临摹这些字帖提高自己的行书技巧。

对近四十年来钢笔字帖出版前十位书法家作品的点评

对近四十年来钢笔字帖出版前十位书法家作品的点评

对近四十年来钢笔字帖出版前十位书法家作品的点评近四十年来,钢笔字帖的出版在书法界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其中,前十位书法家的作品更是备受瞩目。

以下是对这些书法家作品的简要点评:1. 庞中华:作为中国硬笔书法的开山鼻祖,庞中华的钢笔字帖发行量巨大,影响广泛。

他的字体结构匀称,布局完美,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上手,进步快。

其作品风格鲜明,既有传统书法的韵味,又具有现代感。

2. 司马彦:司马彦的钢笔字帖以规范、实用著称。

他的字体线条流畅自然,结构严谨,是学习书法的经典范本。

同时,他的作品在市场上也有着很高的认可度。

3. 席殊:席殊的钢笔字帖以清新、秀美为特点。

他的字体线条细腻,变化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

其作品在钢笔字帖市场上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4. 王正良:王正良的钢笔字帖风格独特,既有传统书法的气韵,又有现代感。

他的字体线条刚劲有力,结构多变,展现出高超的书法技艺。

5. 顾仲安:顾仲安的钢笔字帖以端庄、典雅为特点。

他的字体线条沉稳,结构平衡,是学习书法的好范本。

其作品在市场上也有着相当的销量。

6. 沈鸿根:沈鸿根的钢笔字帖以行书见长。

他的字体线条流畅自如,气势磅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其作品对于喜欢行书的书法爱好者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7. 钱佩云:钱佩云的钢笔字帖以灵动、自然为特点。

他的字体线条流畅,变化丰富,给人以轻松愉悦的感觉。

其作品在市场上也有着不错的销量。

8. 卢中南:卢中南的钢笔字帖以楷书为主。

他的字体线条刚劲有力,结构严谨,是学习楷书的好范本。

其作品在市场上也有着相当的认可度。

9. 田英章:田英章的钢笔字帖以欧体为主。

他的字体线条流畅自然,结构匀称,是学习欧体书法的经典范本。

同时,他的作品在市场上也有着很高的销量。

10. 荆霄鹏:荆霄鹏的钢笔字帖以规范、实用为特点。

他的字体线条流畅自如,结构严谨,是学习书法的优秀范本。

其作品在市场上也有着广泛的认可度。

总体来说,这十位书法家的作品各有特色,都是学习钢笔书法的优秀范本。

练字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都不练《庞中华字帖》了?你看过庞中华老师的课就知道了。

练字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都不练《庞中华字帖》了?你看过庞中华老师的课就知道了。

练字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都不练《庞中华字帖》了?你看过庞中华老师的课就知道了。

快乐学拼音,轻松学语文。

庞中华字帖曾经作为80后一代学生的语文练字临摹字帖,是每一位80后学生的语文记忆。

每一年的寒暑假,语文作业中都有一项必写作业,临摹庞中华字帖。

有条件好的家庭,还会给孩子买上一些蜡纸,影印临摹。

可以写了这么多年的字帖,能写出庞中华的字体的学生,却没有一个。

年年练习,从一年级练到六年级,庞中华是伴随着每一位80后学生的语文学习伙伴。

可能是从80后毕业那一天,庞中华就渐渐退出了我们练习的视野。

为什么现在的小学生都不练习庞中华字帖了呢?作为曾经的硬笔书法第一人,难道是庞中华的字不再受欢迎了吗?从最近网络上热议的庞中华老师的课可以看出,原来年轻时的庞中华老师讲课这么欢乐。

只不过,这样的课如果和小学生这么上,他们应该都听不懂或者课堂纪律就不好控制了。

但是写好字,听听这样的写字课就能写好吗?显然是不够的,书写练习成为现在小学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能把字写好,写工整,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要求。

那么庞中华的字还适合现在小学生练习吗?1、小学生练字,描字、影印是练不好的如果现在拿一本《庞中华字帖》,让小学生练习,那一定是用透明的纸描字、影印,机械性地重复描写让学生只能认为练字是一项学习任务,和提高学习成绩有关,并不是主动地去把字写好。

而且描上20分钟字帖,小学生是无法理解庞中华字体结构的,不能了解字的结构,就无法体会出写好字的标准。

当然,我们让小学生去练字,本意并不是让所有孩子都练成书法家,而是把字写工整、写整齐。

在练字过程中,靠描红、影印是无法让小学生把字练好的,如果硬要说有什么帮助,那就是保持了练字的习惯和增加了学习的毅力。

2、只有临摹才能写好字那怎样让小学生把字练好呢?不管是《庞中华字帖》还是其他老师的字帖,让学生临摹、仿写,让孩子了解字的结构,通过书写去发现字的规律,就像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在拼音本上先给学生们写好拼音字母,再让学生们跟在后面照着写。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文言文吧,借助文言文人们可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兰亭集序》原文及翻译 1兰亭集序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kuài jī)山阴之兰亭,修禊(xì)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带左右。

引以为流觞(shāng)曲( qū)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shang)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chěng)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hái)之外。

虽趣(qǔ)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xì)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jiē)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shāng)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翻译:永和九年,即癸丑年,三月之初,(名士们)在会稽郡山北面的兰亭聚会,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

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

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

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

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埋藏在心中的情怀。

《书法问集》72、庞中华的字算不算误入歧途

《书法问集》72、庞中华的字算不算误入歧途

《书法问集》72、庞中华的字算不算误入歧途展开全文原问题是这样的庞中华的字算不算误入歧途,对我们后来练字人的有益教训是什么?一直都在说庞的字不好看,走偏了,但为什么会这样,对刚练字的人有什么警示吗?我是一人。

这个问题问得很善意,也很值得说。

回答这个问题,从两个方面。

一、庞中华先生有他的历史地位二、现在练字不要学庞中华二三十年前,庞中华是推广练字的第一人,但是有时代的局限性。

几十年过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改变了,我们不能以现在要求当时的人。

不要贬低庞中华先生,但现在不是庞中华的时代,我们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庞中华,硬笔第一人。

庞中华,著名书法家、教育家和诗人,四川达州市人,生于1945年10月21日,1965年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地质勘探专业。

当代中国硬笔书法事业的主要开拓者。

自1980年以来,有100多种字帖和专著在海内外出版发行,其图书总印数已突破1亿5千万册。

他创办的庞中华硬笔书法中心及学院,迄今已培养学员120余万人。

上面的数字,都是保守数字,当时庞中华的风潮和支持者,比现在任何一位书法家都要搞。

在1980到2000年前,庞中华先生是书法界最有人气的。

他的出现让更多的人,学钢笔字。

他的出现让当时很多年轻人,喜欢写硬笔字。

庞中华先生会乐器,特别擅长手风琴,他的视频硬笔课程很有趣。

1980年之后,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慢慢解决,开始想着精神层面的事情,庞中华先生让练字成为一部分人精神层面的事情,这是很伟大的。

庞中华先生的字是符合当时的社会需求,甚至可以说,庞中华先生以练字,填充了当时有些年轻人,工作之外的活动方式。

到底是时代造就了庞中华,还是庞中华创造了一个时代,不好说。

我们不要以现在的眼光,看当时人们的选择。

以前一支永生钢笔,或者一支英雄钢笔,一本本子,很多年轻人的标配。

现在呢?我们要肯定庞中华先生做出的贡献,庞中华先生是硬笔史上的第一人。

我一向不认同,“硬笔书法”这个说法。

但是要在历史中选一个,推广硬笔字,推广硬笔书写第一人的话,毫无疑问只能是庞中华先生。

硬笔书法该何去何从?——庞中华谈硬笔书法的传承危机

硬笔书法该何去何从?——庞中华谈硬笔书法的传承危机

硬 笔书法应从校 园抓起
从事了3 0年 的 硬 笔 书 法 普 及 工 作 ,庞 中 华 意识 到 ,从 根 本 上 提 高 大众 书 法 水 平 应 该 从 娃 娃
“ 法 对 于 孩 子 们 的 素 质 教 育 也 能 起 到 促 书 进 的作 用。 庞 中华举 了个 山东 阳谷 的例 子。 ” 阳 谷 县 隶 属 聊 城 地 区 ,在 该 地 区 的 8个 县 中 ,
汉 字 书 写 而 成 : 山 大 川 、 高 堂 庙 宇 、 亭 台楼 阁 ,碑 刻 、 牌 匾 、 对 联 、题 字 , 文 名 人 墨客 的 足 迹 无 不 通 过 书 法 来 体 现 。 书 法 不仅 实 现 了汉 字 的 记 录 功 能 ,更 是 为后 人 留 下 了宝 贵 的精 神 财 富 。 庞 中 华 指 出 ,硬 笔 书 法 作 为 中 国 传 统 书 法 在 新 时 代 ” 的产 物 ,有 其 独 特 的地 位 和 价 值 ,写 出一 手 好 字 无 疑是 传 承 文 化 的一 种 切 实 的 方
你 还 记 得 “ 中华 ”这 个名 字 吗 7上 个 世 纪 八 九 十 年 代 ,一 场 硬 笔 书 法 的 全 庞
民 热 潮 ,是和 “ 中 华 ”这 个 名 字 联 系在 一 起 的 。 无 论 是 求 职 、 公 文 写作 、还 是 庞
书 信 往 来 ,写 得 一 手 漂 亮 的 钢 笔 字 ,是 个 人 文 化修 养 最 直 接 的体 现 , 由此 ,庞 中
华 的字 帖 一 度 成 为 当年 最 畅 销 的 图 书 。 时 光 流 转 到 新 世 纪 , 电脑 、 手 机 等 电子 设 备 的 大 量 应 用 为 文 字 信 息 的 存 储 、
传 递 提 供 了高 效 与便 捷 ,与 此 同 时 ,大 众 的汉 字 书 写 能 力 却 在 急 剧 退 化 。 电子 时 代 的 硬 笔 书 法 是 否 仍 有 存 在 价 值 ?硬 笔 书 法 普 及 应 从 何 处 抓 起 “ 法 ” 二 字 离 书

庞中华书法讲座观后感

庞中华书法讲座观后感

庞中华书法讲座观后感
以下是我对庞中华书法讲座的观后感:
庞中华是一位著名的书法家,他的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让我受益匪浅。

在讲座中,他不仅分享了自己的书法心得和技巧,还详细讲解了书法的基本知识和历史背景。

通过庞中华的讲解,我了解到书法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在书法的笔墨之中,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

庞中华强调,学习书法需要耐心和恒心,同时也需要感悟和思考。

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思考,才能逐渐领悟书法的精髓,写出好的作品。

此外,庞中华还展示了不同类型的书法作品,包括篆、隶、楷、行、草等几种字体。

每一种字体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如篆书的圆润典雅、隶书的粗细相间、楷书的端庄稳重、行书的流畅自如、草书的奔放不羁。

他详细分析了这些字体的特点和书写技巧,让我对不同类型的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讲座中,庞中华还提到了他在教育方面的理念和方法。

他认为,学习书法需要从基本功开始,逐步提高技能。

同时,他也强调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感悟,才能让学生在书法学习中取得更好的成果。

总之,庞中华的书法讲座让我对书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他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让我受益匪浅。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认真学习书法的知识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时,我也会将这些知识和技巧分享给身边的人,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书法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

庞中华钢笔字帖间架结构

庞中华钢笔字帖间架结构

释文(1)上面是宝盖的字,其余笔画应帽于其下。

如:宇、宙、定(2)下面有底托状的字,其余笔画应托于其上。

如:至、孟、圣(3)以左半部为主的字,左边要高,右边要低。

如:部、幼、即(4)以右半部为主的字,右边要长,左边要短。

如:绩、议、读(5)有横担的字,中横应该写得长些;如:喜、吾、安(6)有竖笔贯中的字,中竖应正直不歪。

如:甲、平、干、午(7)勾拿笔不应弯曲、短小。

如:葡、萄、蜀、葛(8)勾衄笔不应直长。

如:句、匀、勿(9)横短撇长;如:左、在、尤、龙(10)横长撇短;如:右、有、灰(11)横画短竖画长的字,撇捺应延伸。

如:木、本、朱(12)横画长竖画短的字,撇捺应缩短。

如:乐、集(13)横长竖短。

如:十、上、下、士(14)横短竖长。

如:才、斗、丰、井(15)上下有横画的字,应上短而下长。

如:丕、正、亚(16)左右有竖画的字,左边应收而右边伸展。

如:目、自、因、固(17)左为撇画右为竖画的字,应左撇短右竖长。

如:川、升、邦(18)左为竖画右为撇画的字,左竖应手敛而右撇应放展。

如:伊、侈、修(19)有几点的字,各点方向要不同,使其有所变化。

如:亦、赤、然(20)有数横画的字,各横长短要不同,使其不显得呆板。

如:三、冉(21)由两个相等部分组成的字,左右要均匀。

如:颜、顾(22)由三部分组成的字,中间务正。

如:御、谢、树(23)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字,上下两部分各占一半,中间稍加变化。

需、留(24)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的字,头和尾伸缩要得当。

如:章、意、素、累(25)左偏旁小的字,要上边取齐如:吸、呼、峰、峻(26)右偏旁小的字,要下边取齐。

如和、知、细(27)外为四叠的字(四个口),整个字形要正方。

如:嚣、器(28)内为四叠的字,布置要均匀、紧密。

如:爽、齿(29)斜勒笔画不要写平,写平了则没有气势。

如:七、也(30)平勒画若写斜了则不端正。

如:云、去、且、旦(31)纵捺之字,要积聚起笔,收拢尾笔。

如:丈、尺、史、又(32)纵戈之字,最忌无力而又弯曲。

河北硬笔书法第一名家访谈

河北硬笔书法第一名家访谈

河北硬笔书法第一名家访谈庞中华,1945年生,中国硬笔书法主要开拓者,被海内外誉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

先后出版400余本不同版本的字帖,累计发行量1.5亿册。

庞氏书法字体灵活,于方正端庄中见优雅圆润,于骨力遒劲中见大气洒脱。

对许多人而言,“庞中华”三个字并不陌生。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庞中华字帖,让他成为那个时代的人气偶像;而他端坐在电视里,一笔一画教观众学写钢笔字的镜头,至今仍是很多60后、70后的集体回忆。

近日,中国硬笔书法主要开拓者庞中华,从北京回到家乡重庆,推广自己的互联网教学。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希望借助网络客户端,将庞氏书法传授给更多的家乡父老。

在重庆,爱书法的他得到了人生中第一支钢笔“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所以书法应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好。

”庞中华说。

每次老师用钢笔写字时,庞中华就悄悄站在一旁,两眼直勾勾盯着那铮亮的笔尖在纸上划过轻盈的线条,写出娟秀的字体。

可是,山里穷,家里买不起钢笔。

庞中华就用镰刀将斑竹削成钢笔尖的模样,中间破一道小缝,蘸上墨水写字。

他用这支自制的“竹钢笔”抄写算术题、古诗文,生活充满了乐趣。

xxxx年,8岁的庞中华跟随伯父走出小山村,来到重庆,开始新的学习生涯。

在重庆,伯父送了他一支钢笔,庞中华捧着人生中第一支钢笔,爱不释手。

中学时期,他成了学校的文艺骨干,办墙报、学手风琴、做科技模型一样也没落下。

在庞中华看来,正是学生时代的历练,为他将来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虽然我不在重庆出生,但我是一名地道的重庆人,我所有成就都缘于家乡重庆的培养。

”庞中华说。

一部“谈写字”的书稿,在长达15年时间里被频频退稿庞氏书法字体灵活,于方正端庄中见优雅圆润,于骨力遒劲中见大气洒脱。

或许,很难想象,如今的硬笔书法大师,曾在长达15年时间里一次次被出版社退稿。

xxxx年,庞中华在沙坪坝读完专科后,被分配至华北地质勘探队。

深山探矿生活经常是单调而枯燥的,时光在静静流淌,在别人借着喝酒、聊天打发时间之际,庞中华开始设计自己的人生。

硬笔楷书原来是庞中华的天下,为什么近来却被司马彦霸占?

硬笔楷书原来是庞中华的天下,为什么近来却被司马彦霸占?

硬笔楷书原来是庞中华的天下,为什么近来却被司马彦霸占?我是汶水才子。

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如下:一是硬笔书法发展的阶段造成的。

自八十年代,中国书法主流一下子被硬笔书法烘的特热。

特别是以庞中华为主的硬笔书法倡导者们,极力推进硬笔字的书写。

那时,黄若舟、庞中华、沈鸿根(江鸟)等等大批有识之士硬笔爱好者和书法家,致力以硬笔字为书法大肆渲染。

在全国一下子掀起疯狂的硬笔书法高潮。

此期间,庞中华先行出版钢笔楷书字帖,全国各地都有发行。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人们对文化、文艺的认识大转变了,世人对接受书法教育的心情也是盼望极高的,毕竟硬笔是日常书写工具,如何写好硬笔字,都众所再望,也期盼有钢笔字帖或教材给予指导。

庞中华的推广硬笔书法的时机,正赶巧处于这个阶段,之前虽有黄若舟出版过钢笔字的教材,但热度不是很高。

庞中华正是这个特殊的时期遇到特殊的需求,造成庞中华字帖遍天下,国民都在纷纷临习。

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影响世人在审美观、书写字的观念上不断提升。

俗话说后浪推前浪。

到九十年代末,各类硬笔书法协会授予的硬笔书法家如雨后春笋一般,到处都在出版各类钢笔字帖。

是不是经济利益驱动,还是真正为硬笔书法事业的发展。

钢笔字帖,琳琅满目,五彩斑斓。

当然也包括司马彦老师的字帖。

鉴于世人的眼界高了,视野开阔了,对庞中华的字的审美疲劳,对各类硬笔书法字帖审美疲劳,也都选择性的临摹钢笔字帖。

司马彦的各类钢笔字帖的发行,又恰逢世人对庞中华字帖的审美疲劳期,感觉司马彦的字秀丽、漂亮、大方,又都争相购买司马彦的字帖,导致司马彦又火了起来。

钢笔字,也要取自古帖。

吸取古人经验,这是不变的练字的路子。

选择性购买硬笔书法字帖,学习硬笔用笔方法和技巧,也是很好的办法。

基础牢固后,还是临古帖。

庞中华“归来”:让学书法成为快乐

庞中华“归来”:让学书法成为快乐

庞中华“归来”:让学书法成为快乐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20年第4期20世纪八九十年代,庞中华风靡一时,他被称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

最近,在一段广为流传的微博短视频里,庞中华数着拍子,哼着歌,拉着手风琴,教学生们写字。

这是他创造并大力推广的“快乐书法教学”。

他究竟为何重回公众视野,又是如何与硬笔书法结缘的?以下是他的口述。

网上流传的,是我26年前拍的一部教学视频,那时候我拍了好几部,这一部没有在中央电视台播放,是我们函授学校学员买的。

他不知道怎么想起来了。

那个视频有200多分钟,像这样精彩的画面比比皆是,他们才看了1分钟。

我有好多表演他们没看到,要是看到,他们都要蹦起来。

这段视频发出来之后,好多网友在微博上给我发他们写的字。

大家都精神可嘉,但是不少人完全没有练过基本功。

2019年5月份,我去了一趟长沙,演讲了4场,好轰动。

我的快乐教学法确实太接地气了。

这些,都是我把几十年来练字、阅读和音乐融合在一起,在上千场演讲和教学实践中研究出来的。

第一支“钢笔”8岁之前,我在农村放牛。

我们那里的大巴山不通公路,也没有电话,没有电灯,什么都没有。

那时候我总是光着脚丫子,没有鞋。

农村那么穷,但还是很重视教育。

我们村里有一个土庙,摆一些破桌子,那就是学堂,只有一间教室。

里面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都有。

老师给一年级讲20分钟,再给二年级讲。

老师姓袁,袁老师有一支钢笔,旋盖式的,是我们方圆几十里唯一一支钢笔,别在他的中山装左边口袋里。

我们小孩眼巴巴地看着,好羡慕。

那时候,我们就想,有一支钢笔就是最幸福的。

我模仿能力很强,就跑到山上去,砍了一根斑竹,拿刀子削削刮刮,削成个笔尖的形状,中间开个缝,跟钢笔很相似,蘸一次可以写好多个字。

那是我自己制作的第一支钢笔。

我大伯当时在重庆市政府上班,把我接到重庆来上学,改变了我的命运。

一到重庆,大伯就吩咐堂哥带我去买钢笔,大概七毛五分钱。

记得拿着钢笔回去的第一天晚上,我在小屋子里面兴奋得睡不着,左看右看,把它拆下来又给它装上去。

从庞中华等名家字帖的没落,看当代书法之进步

从庞中华等名家字帖的没落,看当代书法之进步

从庞中华等名家字帖的没落,看当代书法之进步您见过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硬笔书法字帖吗?如果您是60后80前,一定会见过,没准儿你还临写过。

如果您是90后甚至00后,那么见到就很难了,恐怕要到旧书堆甚至@追古堂去找了。

下面就展示几幅,让各位开开眼:上面的四幅是李氏“三川”李洪川、李浩川、李泽川的字帖。

其兄弟三人曾在中硬协占有一席之地。

他们在武汉成立了“三川硬笔书院”,名躁硬坛一时。

庞中华字帖。

庞中华字帖以上三幅是庞中华先生的字帖。

相比之下,庞中华先生比“李氏三川”名气更大,影响更为深远。

是他掀起了中国硬笔书法热潮,对推动硬笔书法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因此,被聘为中国硬笔书法协会终身名誉主席。

现在我想问的是,还有多少人在写他们的字?估计没有几个人了。

大浪淘沙,他们的字没有传承下来。

原因是什么?分析起来也很苦涩。

主要是他们的字没有传承。

李氏三川的字比较大众化,学起来相对容易。

当时,人们吃饱饭都很困难,真正练字的人就更少,所以,国人硬笔书法的整体水平不高,与此同时,世面上的字帖也非常少,选择性、竞争力也很低,这也为造就他们的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

随着练字的人越来越多、欣赏水平越来越高,“三川”硬笔就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庞中华字帖很有特点,可以说是独创的结构和笔法,令人耳目一新。

但同样也是因为缺少传承而逐渐被新的字帖所取代。

也许有人问我,“三川硬笔”和庞中华字帖我练过没有?我的回答是,李洪川的字我练过一周,庞中华的字只是看看而已。

因为他们俩的字都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请不要说我高傲,鲍鱼和大虾好吃不、高档不?仍然有人不喜欢吃。

身边有不少同志曾经苦练过庞中华字帖,但我发现竟然没有一个成功的,反倒把字练得松垮了。

当然,那个时代前后的书法家也不少,比如卢中南、沈鸿根、顾仲安等,其中也不乏经久不衰者。

卢中南的小楷字帖,我现在还在学习。

但是,走下神坛的肯定是大多数。

这也是历史的规律使然。

一个时代过去了。

“李氏三川”、庞中华等已经成为那个时代的缩影,或被写进历史,或埋没于旧书堆。

如何看待任政、庞中华、刘炳森和当代田英章的书法?

如何看待任政、庞中华、刘炳森和当代田英章的书法?

如何看待任政、庞中华、刘炳森和当代田英章的书法?这几位书家都有特殊性,任政老师是中华行楷和中华楷书字模的书写者。

庞中华老师则掀起了一股狂热的硬笔书法学习浪潮。

刘炳森老师的隶书者蜚声海外,楷书功力也是不凡。

当代的田英章老师写出了圆润秀美的田楷。

他们在他们所处的时代中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许多评论者都认为他们的书法已经写到了极致,作为一个书家他们是成功的。

但是他们众多的学习者,如同流水线上的产品,学到了最后,都千人一面,很难再有所突破。

这也为他们带来了不少的非议。

我个人认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各种条件都优于他们。

许多书法学习上的便利,是他们无法能够想象的。

我们的眼界因此而拓宽。

选择也相应的多了起来。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他们。

在书法学习上他们给他们同代人都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他们就如同我们登山途中的一级级的台阶。

伴随着我们一步步的到达山顶。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取得一点成就而轻视他们,尊重他们,也是尊重了我们自己。

你们怎么看呢?说说吧!其实楼主的观点已经描述的非常到位,非常完美了!学习书法艺术就像登山观景一样,我们一步一步随着阶梯的不断前进,视野不断开阔,站的高,望的远。

总感觉自己高高在上,心情也会飘飘然……但是别忘了,你看到的风景虽然在你的眼底,一座座高峰那是别人树立起来的丰碑。

而你自己只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已,自己并没有形成高峰,只是虚荣心作祟。

如果走下山来,却什么也不是……所以说那些说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的人,先让自己形成高峰再作比较,别成为在山上看风景的人。

至于任政、庞中华、刘炳森,田英章等人他们虽然在书法方面各有短板,但是毕竟他们都形成了各自的风格,各自的特点,也都形成了属于他们自己的座座高峰。

对中国当代书法艺术的普及提高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助力作用。

我们必须理性的看待。

才能提高书法艺术的水平。

毕竟艺术的百花园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争奇斗艳,枝繁叶茂。

我是宇航,我们先来看看任政的字。

任政的楷书水平是非常高的,从结字中能看到他对唐诸家楷书的继承和融合。

关于硬笔书法的故事

关于硬笔书法的故事

幼儿园春游亲子趣味活动美篇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季节。

气候宜人,花草葱茏,大自然展现出它最美妙的一面。

这个季节,幼儿园也的确是提供了一个最佳的时机,为孩子们举办一次难忘的春游亲子趣味活动。

这场活动从早上9点开始,孩子们和家长早早就挤在了幼儿园门口,他们热情洋溢地聊天,等待着这场盛大的活动。

如此轻松愉悦的氛围让人忍不住要赞叹:‘’春光明媚,好时光啊!‘’上车之前,园长与老师为每一位孩子送上一个背包,里面装着一条干净的毛巾、一瓶矿泉水和一盒饼干。

每一位家长也被送上一份简单的礼包包含着一本温馨感人的亲子故事书‘’和一条绚丽的围巾‘’。

这样的礼物无疑让每个家庭倍感温暖和幸福。

活动一开始,我们驱车前往著名的中山公园。

坐在车里,听着美妙的音乐,看着途中景色一变再变,更增添了同学与家长间的亲密感。

终于到达公园,孩子们暴露着无瑕的笑容,扭动着小腰,蹦跶着走下车下。

老师配合着久经考验的经验和技巧,迅速召集所有家长和孩子。

每个学生都得到了花环和邮票,用品玩法超级有趣,不用太多的介绍,孩子们就开始独立探索这个地方。

中山公园以其优美的景观而著名,这里有高低错落的小山丘,有梅花香之岛,还有数不清的花草树木。

孩子们在空气清新的环境中玩得特别尽兴,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

在纷纷扬扬的樱花树下,孩子们得以分别亲眼目睹了南山观音、三百步亭和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景点,同时借鉴了老师的指导,他们学会了观赏、体验、交互、合作...这些非常有趣的活动。

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被慢慢地激发出来,巨大的发展潜力完成的表现就呼之欲出。

趣味活动当然少不了美食,午餐当然也是特别准备了美食拼盘,包括猪肉卷、鸡蛋、土豆泥,还有各种好吃的糖果和巧克力。

一如既往,老师们为这些孩子们最重要的时刻特意换了厨师,做出特别棒的食物让孩子们大饱口福,还带给了家长们惊喜与感动。

午餐后,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启了趣味活动的第二波,包括游泳、提灯笼、背大石头、抬石头、砸花莲和扔扑克等颇具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书法问集》215、为什么有人说庞中华的字不是书
法还耽误了人?
展开全文
我是一人。

庞中华先生是创造一个时代,但并不属于现在。

不管你认为庞中华的字如何,不可否认庞中华是民间靠写字”功成名就“的第一人。

庞中华让很多人喜欢练字,民间靠写字”功成名就“的第一人。

非常值得尊敬,庞中华已经完成了他的历史使命。

如果现在学习书法,把庞中华的字当成圭臬,确实耽误自己。

书画圈穷苦出身,靠自己的字,没有被钦点,能够成功的第一人。

虽然我个人觉得庞中华的字并不非常优秀,但庞中华
先生是值得尊敬的。

庞中华,硬笔书法家,被称为“中国硬笔书法第一人”。

庞中华先生真正产生“硬笔书法”这个词,自庞中华先生后,才有“硬笔书法“的各种协会和组织。

庞中华先生是时代的弄潮儿,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

庞中华在1980年前后到2000年之后,大概30年的时间,庞中华先生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尤其1990年前后的时间段,庞中华先生更是代表硬笔。

上图就是庞中华先生的字,方扁舒张,安静平稳,但笔画质量较低,结构也有一些问题。

可是在1980年的那段时间,庞中华先生的硬笔字较容易学,而且字没有过多的菱角看着很平稳很安静,对于很多喜欢书法的人来说,不够”专业“。

看一下庞中华先生的毛笔字,庞中华先生并没有长时间练过毛笔楷书,楷书四大家的楷书。

【一人有感】
20几年前,庞中华先生就是书法的代名词,当时”硬笔书法“真是非常的流行。

也出现了一大批书法字帖卖家。

这个时候,
出字帖卖书就是民间书法家谋生的方式。

10几年前,田英章先生就是书法的代名词,出现了”田氏欧楷“,这个时候,书法培训成了流行。

这个时候,开设书法培训班是各种民间书法家谋生的方式。

不管田英章,还是庞中华,都是创造时代的人,都值得尊重。

我们现在可以非常便利的看到整个书法史的墨迹、碑帖等等,庞中华先生的字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

以我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

能力有限,也有一定的取舍。

如有补充,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2020年1月4日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