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ppt四主要施工流程和施工方法43工程桩施工方法35433成孔施工钻进控制参数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ppt四主要施工流程和施工方法43工程桩施工方法36433成孔施工成孔泥浆控制参数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ppt四主要施工流程和施工方法43工程桩施工方法37433成孔施工成孔质量标准钻孔灌注桩质量控制ppt四主要施工流程和施工方法43工程桩施工方法38434本工序重点要求为
.
18
❖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2008)的要求:
❖ 可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 确定:
❖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的有关要求:
❖ 3.3.1 当设计有要求或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时,施工前应采用静载试 验确定单桩级的桩基;
钻孔灌注桩 质量控制
.
1
目录
一、钻孔灌注桩相关规范介绍 二、施工规范要求 三、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 四、质量通病处理措施 五、灌注桩质量的检测办法
.
2
一、钻孔灌注桩相关规范介绍
❖ 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2008) ❖ 3、《现浇钢筋混凝土桩》(苏G18-2009)(替代原《钻孔灌注桩、沉管桩图集》
❖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 桩径允许偏差(mm) ±50 mm (GB50202-2002) ❖ 孔深允许偏差+300 mm(只深不浅,用重锤测,或测钻杆、套管长度)(GB50202-
2002) ❖ 桩顶标高+30,—50 mm水准仪,需扣除桩顶浮浆层及劣质桩体(或辟桩后测量)
桩顶 ❖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 ❖ 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桩》(苏G18-2009)一致,作为施工依据。
.
10
❖ 5)、关于灌注桩用混凝土中塌落度规范是如何 要求的?
❖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2008) 的要求:
❖ 坍落度宜为180~220mm;
❖ 2)、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中的要求:
.
12
7)、清孔后,对泥浆比重的要求,各规范是如何规定?
❖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2008)的要求: ❖ 3浇注混凝土前,孔底 500mm 以内的泥浆比重应小于 1.25;含
砂率不得大于 8%;黏度不得大于28s; ❖ 2)、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1
❖ 2)、《现浇钢筋混凝土桩》(苏G18-2009)中的要求:
❖ 不小于1.0,宜大于1.1。 ❖ 3)、《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G/TJ08-202-2007)(上海)的要求: ❖ 混凝土灌注的充盈系数不得小于1,也不宜大于1.3。 ❖ 7、超灌高度,各规范是如何规定? ❖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2008)的要求: ❖ 5 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宜为 0.8~1.0m,凿除泛浆高度后必须保
.
13
8)、钻孔灌注桩对导管的要求:
❖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2008) ❖ 6.3.28 导管的构造和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导管壁厚不宜小于3mm,直径宜为200~250mm;
直径制作偏差不应超过2mm,导管的分节长度可视工艺 要求确定,底管长度不宜小于4m,接头宜采用双螺纹方 扣快速接头; ❖ 2 导管使用前应试拼装、试压,试水压力可取为0.6~ 1.0MPa; ❖ 3 每次灌注后应对导管内外进行清洗。
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30%,且不得少于20 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 少于总桩数的20%, 且不得少于10 根。 ❖ 3.3.8 对于承受拔力和水平力较大的桩基,应进行单桩竖向抗拔、水平承载力 检测。检测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l%,且不应少于3 根。 ❖ 3.4.7 当采用低应变法、高应变法和声波透射法抽检桩身完整性所发现的Ⅲ、 Ⅳ类桩之和大于抽检桩数的20%时,宜采用原检测方法(声波透射法可改用钻 芯法),在未检桩中继续扩大抽检。 ❖ 从中可以看出,JGJ 106与GB50202-2002对桩的检测数量要求是完全一致的。
.
9
4)、对于导管的埋置深度、初灌量、超灌高度的规范要求:
❖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2008)的要求: ❖ 6.3.30 灌注水下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应满足下列要求: ❖ 1 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 300~500mm; ❖ 2 应有足够的混凝土储备量,导管一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 0.8m;(初灌量
❖ 3 对第3项未作要求。
❖ 3)、在《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中的要求:

2. 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不宜超过200mm;
❖ 当用作承重结构时,桩底沉渣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要求执行。
.
4
2、关于灌注桩施工各项偏差规范是如何要求的?
.
5
2)、桩径、孔深、桩顶标高、垂直度允许偏差:
2002)中的要求: ❖ 泥浆比重(粘土或砂性土中)1.15~1.20(用比重计测,清孔后在
距孔底50cm取样) ❖ 2)、《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G/TJ08-202-2007)(上海)
中的要求: ❖ 泥浆比重小于或等于1.15。 ❖ 鉴于以下的规范要求不一,还是取《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
验收规范》(GB50202-2002)中的1.20比较合适。
证暴露的桩顶 ❖ 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等级。
.
16
❖ 11)、灌注桩保护层厚度的规范要求:
❖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2008)的要求:
❖ 4.1.2 桩身混凝土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下 列要求:
❖ 灌注桩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 水下灌注桩的主筋混凝土保护层厚
.
17
.
24
24
三、施工前准备工作
3.2 资源准备
① 选择桩基施工专业分包单位及监理 单位。
② 对照地质资料,审核施工单位的钻 机机型选择是否合理,并要求在桩 机进场前做好维修保养工作。
❖ 12)、灌注桩检测的规范要求:
❖ 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中的要求:
❖ 5.1.5 工程桩应进行承载力检验。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 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应采用静载荷试验 的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桩数不应少于总数的1%,且不应少于3根, 当总桩数少于50根时,不应少于2根。
(GB50202-2002) ❖ 垂直度:<1%(GB50202-2002) ❖ 桩位(D≤1000mm )允许偏差:(GB50202-2002)(各规范要求均一致) ❖ d/6且不大于100mm(1-3根桩、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中的边桩) ❖ d/4且不大于150mm(条形桩基沿轴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
.
14
❖ 9)、对加筋箍是安在钢筋笼外侧还是安在内侧, 各规范是如何规定?
❖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2008) 的要求:
❖ 3 加劲箍宜设在主筋外侧,当因施工工艺有特殊 要求时也可置于内侧;
.
15
❖ 10)、对于充盈系数,各规范是如何规定? ❖ 2)、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中的要求:
.
3
二、施工规范要求
❖ 1、关于沉渣厚度相关规范是如何要求的?
❖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2008)的要求(与《现浇钢筋混凝土桩》 (苏G18-2009)一致:
❖ 6.3.9 钻孔达到设计深度, 灌注混凝土之前,孔底沉渣厚度指标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对端承型桩,不应大于 50 ㎜;
❖ 1、成孔施工应一次不间断地完成,成孔完毕至灌注混 凝土的间隔时间不宜大于24h。
❖ 2、采用多台钻机同时施工时,相邻钻机不宜过近,以 免互相干扰,在相邻混凝土刚灌注完毕的邻桩施工,其 安全距离应大于4D,或最少时间间隔不应少于36h。
❖ 与《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要求的 24h有点出入。具体看设计要求。一般取36h。
放方向与设计方向一致;
❖ 《现浇钢筋混凝土桩》(苏G18-2009)要求:
❖ 工程桩的偏位与上述一致,但支护桩有单独要求:d/12且不大于100mm。
❖ 对支护桩的要求,《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最高。
.
8
❖ 3)、对于成孔时间、相邻成孔安全距离的规范要求:
❖ 《现浇钢筋混凝土桩》(苏G18-2009)的要求
(苏G9701)) ❖ 4、《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 5、《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G/TJ08-202-2007)(上海) ❖ 6、《钻孔灌注桩施工规程》(DZ/T0155-95)(地矿部) ❖ 7、《钻孔灌注桩图集》(2001浙23) ❖ 8、《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计算的依据) ❖ 3 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 2~6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应控制提拔导
管速度, ❖ 应有专人测量导管埋深及管内外混凝土灌注面的高差,填写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 4 灌注水下混凝土必须连续施工,每根桩的灌注时间应按初盘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
对灌 ❖ 注过程中的故障应记录备案; ❖ 5 应控制最后一次灌注量,超灌高度宜为 0.8~1.0m,凿除泛浆高度后必须保证暴露的
❖ 坍落度160~220mm
.
11
6)、关于试块的留置问题:
❖ 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 2008)的要求: ❖ 6.2.7 检查成孔质量合格后应尽快灌注混凝土。直径大于1m或单
桩混凝土量超过25m3的桩,每根桩桩身混凝土应留有1组试件; 直径不大于1m的桩或单桩混凝土量不超过25m3的桩,每个灌注 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试件应留3件。 ❖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 5.1.4 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5.1.4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 要比设计标高高出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 的要求,应按本章的各节要求执行。每浇注50m2 必须有1组试件, 小于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1组试件。 ❖ 应就国标,且其为黑体强制性条文,因此在施工中就以此为依据。
❖ 5.1.6 桩身质量应进行检验。对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 成检质量可靠性低的灌注桩,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30%,且 不应少于20根;其他桩基工程的抽检数量不应少于总数的20%, 且不应少于10根;对混凝土预制桩及地下水位以上且终孔后经过 核验的灌注桩,检验数量不应少于总桩数的10%,且不得少于10 根。每个柱子承台下不得少于1根。
.
6
.
7
❖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对排桩的施工要求:
❖ 4.7.1 排桩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桩位偏差,轴线和垂直轴线方向均不宜超过50mm。垂直度偏差不宜
大于0.5%;(要求更高) 2. 钻孔灌注桩桩底沉渣不宜超过200mm;当用作承重结构时,桩底沉渣
按《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要求执行; 3. 排桩宜采取隔桩施工,并应在灌注混凝土24h后进行邻桩成孔施工; 4. 非均匀配筋排桩的钢筋笼在绑扎、吊装和埋设时,应保证钢筋笼的安
.
20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对灌注桩验收的要求: 表5.6.4-2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
.
21
.
22
❖ 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
23
三、施工前准备工作
3.1 技术准备 ① 桩基施工前应及时向施工单位提供场地 内管线的布置图,并要求施工单位对管 线做好标识和保护工作。 ② 做好地质勘查工作,掌握地质情况、水 文情况;探查场内是否有地下障碍物。 ③ 组织设计单位对设计图纸向监理单位、 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做好图纸会审 工作。
❖ 2 对摩擦型桩,不应大于 100 ㎜;
❖ 3 对抗拔、抗水平力桩,不应大于 200 ㎜。( 可认为用于基坑围护桩的施工中)
❖ 2)、在《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中的要求:
❖ 1 对端承型桩,≤50
❖ 2 对摩擦型桩≤150,(低于(JGJ 94- 2008)的要求)
❖ 2 地质条件复杂、桩施工质量可靠性低;
❖ 3 本地区采用的新桩型或新工艺。
❖ 检测数量在同一条件下不应少于3 根,且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 ; 当工程桩总数在50 根以内时,不应少于2 根。
.
19
❖ 3.3.4 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的抽检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 1 柱下三桩或三桩以下的承台抽检桩数不得少于1 根。 ❖ 2 设计等级为甲级,或地质条件复杂。成桩质量可靠性较低的灌注桩,抽检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