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第五单元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选择题。

本卷共16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与中国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的桃花源、柏拉图的理想国等相类似……它是一种批判现实的思想力量,是人们的理想寄托,有助于推动人们改变现实不合理的社会。

”下列符合材料描述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 B.科学社会主义
C.进化理论 D.启蒙思想
2.“它”的诞生是社会主义从空想成为科学的开始,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日子。

“它”诞生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革命失败
C.巴黎公社革命爆发 D.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
3.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无产阶级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到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在马克思看来,无产阶级建立政治统治的最终目的是
A.实行计划经济 B.发展生产力
C.掌握国家权力 D.消灭资产阶级
4.“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阐述了
A.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的腐朽本质
C.无产阶级斗争的政党学说 D.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
5.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写道:“……公社是由巴黎各区通过普选选出的市政委员组成的,这些委员是负责任的,随时可以罢免……法官的虚假的独立性被取消……也如其他一切公务人员一样,今后均由选举产生,要负责任,并且可以罢免。

”以下选项能准确反映题干信息的是
A.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城市起义
B.巴黎公社是人民自治的政治模式
C.巴黎公社是未来社会理想政体模式
D.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6.“巴黎的无财产的群众在恐怖时代曾有一瞬间夺得了统治权,但是他们只是以此证明了他们的统治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的。

”这说明
A.普法战争中法国的失败具有偶然性 B.巴黎公社的失败具有必然性
C.巴黎公社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空想社会主义的设想无法实现
7.《全球通史》中载:“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

”直接导致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
A.《四月提纲》
B.七月流血事件
C.二月革命
D.十月革命
8.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时指出:“我们比谁都更彻底地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我们完全是自觉地、坚定地和一往直前地向着社会主义革命前进,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二月革命的完成非常有助于十月革命的展开
B.二月革命本质上是一次无产阶级革命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随时转为社会主义革命
D.两场革命都充分体现了列宁高超的领导艺术
9.“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

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的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

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

”“那些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
A.“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B.“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
C.“继续支持世界大战”
D.“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万岁”
10.起义后彼得格勒军事委员会发布的《关于临时政府被推翻的通告》说“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

后来有调查说当晚共伤亡6人。

赫鲁晓夫在苏共20大坦言:“当时只死了一个人”,米高扬则说:“事实上,十月革命几乎是和平完成的。

”形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包围农村战略的胜利 B.临时政府失去社会的支持
C.两个政权并存有利于革命 D.列宁准确判断了俄国形势
11.有学者认为俄国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形成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文明并存、竞争的局面。

这种观点是
A.文明史观 B.整体史观 C.唯物史观 D.唯心史观
12.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

”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13、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向布尔什维克党祝贺,“你们摧毁了俄国资本主义和俄国资产阶级富丽堂皇的大厦。

你们首先向全世界发出‘和平属于人民’的呼声,你们首先向全世界无产者伸出手来,倡议签订和约,接着就开始进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宏伟大业……”。

上述材料最能体现( )
A.俄国革命的社会主义性质B.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
C.坚决退出战争的正义性D.俄国工人阶级的壮举
14、 1917年11月,《民国日报》某报道称:‘彼得格勒戍军与劳动社会已推倒克伦斯基政府,主谋者为里林氏(列宁)。

”该报道的标题应为
A.《沙俄帝制终结——罗亚诺夫家族摘下皇冠》
B.《突如其来之俄国大政变——临时政府已推翻》
C.《过激党与共和政府共谋大政》
D.《里林氏宣布二月革命成功》
15、“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行动;他们想通过和平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企图通过一些小型的、当然不会成功的试验,通过示范的力量来为新的社会福音开辟道路。

”(摘自《共产党宣言》)这不能表明当时“他们”()
A.尚未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对立
B.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
C.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
D.认为社会的活动要由他们个人的发明活动来代替
16、列宁晚年在总结十月革命经验时说:“毫无出路的处境十倍地增强了工农的力量,使我们能够用与西欧其他一切国家不同的办法来创造发展文明的根本条件。

”这一“不同的办法”是()
A.建立苏维埃政权 B.实行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进行全面的改革
二、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

1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
果。

材料二公社的伟大社会措施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

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趋势。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三项具体理论成果。

以及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公社”的名称,并分析它显示出“由人民掌权”的趋势的原因。

(3)综合以上材料,分析19世纪中期以来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总趋势。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局势是一天一天的更加混乱了。

成千成万的兵士正在离开前线,开始像狂澜怒潮一样,漫无目标地在全国各地流动着。

唐波夫省和特维尔省辖区内的农民不耐烦老是等待着分配土地,他们被政府的高压政策所激怒,群起焚烧地主庄园的房屋并屠杀地主。

大规模的罢工运动和关厂,使莫斯科、敖德萨和顿河流域的煤矿区陷于痉挛状态。

运输系统瘫痪不灵,军队在挨饿,大城市里没有面包。

临时政府一方面受到民主派的攻击,另一方面又受到反动派的攻击,什么事也不能做。

克伦斯基总理亲自到共和国临时议会来过两次,他很激动地吁请举国一致,有一次竟泣不成声。

会众无动于衷地听他说下去,并且不时用冷嘲热讽来打断他的话。

——摘编自《震撼世界的十天》材料二俄军总司令科尔尼洛夫公然暴动,彼得格勒的一切证券涨价起来。

有财产阶级确信科尔尼洛夫会得胜利。

除了高加索军区司令之外,其他的高级将官用各种声调拥护科尔尼洛夫的要求。

受立宪民主党的指使,军官同盟总委员会发了一个通电给海陆军各指挥部,其中说:“临时政府不止一次向我们表示它的政治上无能了,如今又以挑唆的行为污辱它的名誉,它再不能领率俄罗斯了。

”总司令部的人说:“没有一个人拥护克伦斯基的。

此次进军不过是旅行罢了。

一切事情都已准备妥贴了。

”但是,总司令部驻地附近的一个农民说:“我对他们不感兴趣,因为他们不敢提出来停止战争,也不打算认可我们从地主那里获得土地。


——《十月革命史》
材料三科尔尼洛夫发动叛乱,企图取代临时政府消灭苏维埃,建立反革命军事独裁。

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工人赤卫队和士兵坚决抵抗,很快粉碎科尔尼洛夫叛乱。

布尔什维克党在群众中的威信空前提高,在彼得格勒、莫斯科和其他许多城市和工业中心的苏维埃选举中获得多数。

苏维埃获得新生。

靠近彼得格勒和莫斯科的北方战线和西方战线士兵、波罗的海舰队水兵,以及后方卫戍部队都接受布尔什维克党的主张。

——《世界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十月革命前夕俄国各阶层的状况。

(2)根据材料三,回答布尔什维尔克党在科尔尼洛夫叛乱失败后的政治和军事优势。

(3)根据以上材料,分析临时政府在俄国十月革命中倒台的原因。

答案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中国的大同社会、陶渊明的桃花源、柏拉图的理想国均充满着空想、均有空想的一面,科学社会主义、进化理论、启蒙思想均不是空想,空想社会主义当然也有空想的一面,所以这种描述最有可能的只能是空想社会主义,故选A项,不选BCD三项。

2.【答案】A
【解析】《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

从此,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形成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故选A项,不选BCD三项。

3.【答案】B
【解析】题干中“无产阶级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明确地表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目的是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故选B项,不选ACD三项。

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共产党宣言”中的这句话阐述的是社会原则,故选D项。

A项和B项属于资本主义的弊端,不选AB两项。

C项是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不选C项。

5.【答案】B
【解析】巴黎公社最高权力机关由社会全体直接选举产生、不称职委员可随时撤换,表明公社政权的政治基础就是全民直接参与政治生活的直接民主制,同时兼管行政和立法,是议行合一体制。

但是存在仅仅两个多月,不可能是成熟的社会主义政权(严格意义的社会主义政权必须具备适当的经济基础,比如更为先进的生产力,更合理的社会经济关系等等),ACD 三项不正确,故选B项,不选ACD三项。

6.【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巴黎公社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不成熟,在普法战争中发生,其爆发具有偶然性,失败具有必然性,故选B项,不选AC两项。

D项和材料无关,不选D项。

7. 【答案】C
【解析】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最后倒塌下来指的是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

故选C 项。

其它三项都发生在沙皇被推翻之后,故不选ABD三项。

8. 【答案】A
【解析】十月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度到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个阶段不同性质的革命紧密相连的特点,与材料中指出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相符,故选A项。

二月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故不选B项。

虽然说“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但也不是“可随时转为”,C项说法错误,故不选C项。

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发,但列宁于1917年4月回到彼得格勒,“二月革命”没有涉及列宁高超的领导,故不选D项。

9. 【答案】A
【解析】联系史实可知,材料中的“第二次革命”指的是十月革命。

“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指的是“四月提纲”的内容。

在提纲中列宁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实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的专政,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综上分析,故应选A项,不选BCD三项。

10. 【答案】B
【解析】“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有调查说当晚共伤亡6人”、“当时只死了一个人”
“事实上,十月革命几乎是和平完成的”都说明十月革命胜利的顺利出人意料,主要原因在于当时的临时政府已经完全丧失军心民心,处于不能自保的境地,而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则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可以比较容易地夺得政权,故选B项。

AD不是对主要原因的正确解读,故不选。

七月流血事件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经结束,排除C,故不选C项。

11. 【答案】A
【解析】材料是在强调俄国十月革命的积极意义,特别是强调了两种“文明”并存、竞争的局面,所以这种观点只能是A项,故选A项,不选BCD三项。

12.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认为,虽然十月革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的,但是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是俄国自身的矛盾与外部因素结合而发生的,故选D项。

材料并非只是说明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十月革命还贯穿着列宁主义思想,故不选A项。

B项错误,材料论述的十月革命的原因和特点,C项材料中未体现,故不选C项。

十月革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发生的,故不选C项。

13、【答案】B
【解析】材料主要体现了捷克斯洛伐克社会民主工党对十月革命的祝贺,并且从贺词中可以看出其对世界各国无产者的影响。

14、B
15、【答案】A
【解析】引句中的“他们”指空想社会主义者。

他们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及其阶级对立。

16、【答案】A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考生对史料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由于是对十月革命成功经验的介绍,BCD项与十月革命的经验无关,明显不符合题意,正确答案是A项。

二、非选择题
17.【答案】(1)理论成果: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2)巴黎公社。

因为它打碎了旧的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3)由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

【解析】(1)命题立意在于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理论来源及《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结合所学知识从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天才设想和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德国的古典哲学被马克思吸收改造成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即可。

(2)第一小问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第二小问需要结合巴黎公社的意义作答。

(3)需要对以上材料进行概括,从人类思想的一般发展规律思考,得出由空想到科学的结论即可。

18. 【答案】(1)各阶层状况:军队处于混乱状态;很多农民发起针对地主的暴力行为;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导致企业停产和运输系统瘫痪;资产阶级和高级军官都不愿满足农民的要求,反而支持科尔尼洛夫建立军事独裁。

(任答三点即可)
(2)政治优势:在群众中威信很高,在苏维埃选举中成为多数。

军事优势:组织并领导着工人赤卫队的武装力量,也获得了很多正规军的支持。

(3)原因:不能维护国家的稳定局面,失去了资产阶级的支持;在镇压科尔尼洛夫叛乱中暴露了没有军事力量支持的弱点;不能停止战争,无法解决俄国社会尤其是城市工人的饥荒困境;不能分配土地给农民以满足农民的愿望,失去了农民的支持。

(任答两点即可)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材料,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

(1)要从俄国社会存在的阶层上分析,当时俄国主要阶层是工人、农民,还有资产阶级和军队。

再分析这些阶层所面临的状况。

(2)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十月革命前夕俄国各阶层的状况要注意在提取材料中有效信息,联系俄国爆发革命的历史背景,准确理解材料。

(3)要综合所给的材料,概括,归纳,从群众基础和军队的力量和外部战争角度分析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