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技术》教学课件-第10章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
《物联网培训教材》课件

的数据处理和分析。
01
物联网安全与隐私 保护
物联网安全挑战
数据传输安全
物联网设备间的数据传输可能面 临被窃取、篡改或破坏的风险, 需采取加密等措施保障数据传输
安全。
设备安全
物联网设备种类繁多,可能存在安 全漏洞,攻击者可利用漏洞对设备 进行非法控制或窃取数据。
网络架构安全
物联网的网络架构需具备抵御各类 网络攻击的能力,如拒绝服务攻击 、网络病毒等。
农业物联网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 用,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
精准农业
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农田信息的实时采 集和精准管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
智能温室大棚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温室内环境参数的 实时监测和自动调节,提高农作物生长环 境的舒适度。
农产品追溯系统
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农产品从生产到销 售全过程的追溯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和 安全。
用。
01
物联网产业发展与 商业模式
物联网产业现状
物联网产业规模
全球物联网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 大。
物联网应用领域
物联网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能 家居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物联网技术发展
物联网技术不断创新,传感器、通信协议、云计 算等技术不断进步。
物联网商业模式创新
平台化商业模式
物联网在数字经济中的作用
产业升级
物联网将推动传统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
创新商业模式
物联网将催生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如智能家居、智慧农业等。
促进数据经济发展
物联网将产生大量数据,为数据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如何培养物联网人才
无线通信技术课件--ppt1

电波的传播方式
空间波又称为直射波,是由发射点从空间直线传播到接收点的无线电波。 空间波又称为直射波,是由发射点从空间直线传播到接收点的无线电波。直射波 传播距离一般限于视距范围。在传播过程中,它的强度衰减较慢, 传播距离一般限于视距范围。在传播过程中,它的强度衰减较慢,超短波和微波 通信就是利用直射波传播的。在地面进行直射波通信, 通信就是利用直射波传播的。在地面进行直射波通信,其接收点的场强由两路组 一路由发射天线直达接收天线,另一路由地面反射后到达接收天线, 成:一路由发射天线直达接收天线,另一路由地面反射后到达接收天线,如果天 线高度和方向架设不当,容易造成相互干扰(例如电视的重影)。 )。限制直射波通 线高度和方向架设不当,容易造成相互干扰(例如电视的重影)。限制直射波通 信距离的因素主要是地球表面弧度和山地、楼房等障碍物, 信距离的因素主要是地球表面弧度和山地、楼房等障碍物,因此超短波和微波天 线要求尽量高架。 线要求尽量高架。
四.解决方案(一) 解决方案(
1. 调制:由携有信息的电信号去控制高频振荡信号的某一 调制: 参数,使该参数按照电信号的规律而变化。 参数,使该参数按照电信号的规律而变化。 调制信号:携有信息的电信号。 调制信号:携有信息的电信号。 载波信号:未调制的高频振荡信号。 载波信号:未调制的高频振荡信号。 已调波:经过调制后的高频振荡信号。 已调波:经过调制后的高频振荡信号。 调幅、调角(调频、调相) 调幅、调角(调频、调相)。 解调: 2. 解调: 调制的逆过程,将已调波转换为载有信息的电信号。 调制的逆过程,将已调波转换为载有信息的电信号。
§1.2 无线电通信系统 通信系统的分类( 一. 通信系统的分类(一)
1. 通信(communication) 通信( )
无线通信基础知识ppt课件

一、发射机 在无线通信中,发射机的作用是产生一个功率足够大的高频振荡送给发射天线,通过天线转换成空间电磁波传送到接收端。如图2-2所示,主要有音频放大器(话音处理电路)、调制、变频器、高频功率放大器等组成。 (一)各部分功能
典型的移动通信电台组成图
第八节 无线电波的传播
一、无线电波段的划分 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是C,与频率(周期)、波长的关系如下: λ=C*T=C/f (2-106) 这是电磁波的一个基本关系式。知道了频率,利用上述公式就可以计算出波长λ。
无线电波按波长不同又分为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等波段,各有不同用途:广播电台使用的频率在中波波段;电视台使用的频率在超短波段;用来测定物体位置的雷达、无线电导航等使用的频率在微波段。 表2-4 无线电波的波段划分
要解决上述问题,就要采取调制的方法。用所要传送的基带信号控制高频振荡信号的某一个参数(如幅度、频率或相位),即把基带信号“附加”到高频振荡上,使基带信号变换为适合传输的高频带通信号,这一过程就是调制,通常将高频振荡信号称为载波,加载了基带信号的高频带通信号称为已调波信号。
第七节 解 调
调制是将要传送的信息“装载”到载波上去的过程,解调则是从已调波上取下传送的信息的过程。调幅波的解调通常称做振幅检波,简称检波,完成检波作用的电路称为检波器;调频波的解调通常称作频率检波,简称鉴频,完成鉴频作用的电路称为鉴频器。 从频谱关系上来看,调制过程是一个频率变换过程,已调波由载波分量和反映调制信号的上下边带分量所组成,同样解调也是一个频率变换过程,输入的是已调波,而输出只是原低频调制信号。
(一)对无线电接收机的主要技术要求
1.应工作于规定的波段和采用适当的解调方式,并应根据系统设计与实际情况决定。 2.应具有高的接收灵敏度。 3.应有好的选择性。 4.应有好的保真度。 5.应有高的工作稳定度。
物联网开发平台简介

1.采集类开发平台 采集类开发平台(Sensor-A)包括温湿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空气质量传感
器、气压海拔传感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继电器接口、语音识别 传感器等,如图1.10所示。
08:04 / 14
08:04 / 15
第5章 无线资源管理
08:04 / 16
08:04 / 4
1.2.1 CC2530的特色和资源
2.CC2530的资源
CC2530有着丰富的片上资源, 除了使用增强型8051微处理器内核, 还有众多的基于总线结构的资源。 CC2530的结构框图如图1.7所示。
由 1.6 图 可 知 , CC2530 大 致 可 以分为四个部分:CPU与内存、时 钟与电源管理、片上外设、无线射 频 收 发 器 。 下 面 对 CC2530 的 结 构 进行介绍。
请求;一些中断还可以唤配处于睡眠状态的设备(供电模式1、2、3)。
内存仲裁器(MEMORY ARBITER)位于系统中心,通过SFR总线把CPU和DMA控制器、物理存储器、所有
的外设连接在一起。内存仲裁器有4个存取访问点,可以映射到3个物理存储器之一,即1个8 KB的SRAM、1个
Flash和1个XREG/SFR寄存器,还负责执行仲裁,并确定同时到达同一个物理存储器的内存访问顺序。
08:04 / 3
1.2.1 CC2530的特色和资源
CC2530具有以下特性: (1)功能强大的无线前端。CC2530具有符合2.4 GHz的IEEE 802.15.4标准的射频收发器,可
编程输出功率为+4.5 dBm,支持网状拓扑结构。
(2)低功耗。接收模式为24 mA,发送模式(1 dBm)为29 mA,供电模式1(4 μs唤醒)为 0.2 mA,供电模式2(睡眠计时器运行)为1 μA,供电模式3(外部中断)为0.4 μA,电压范 围为2~3.6 V。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通信技术》教学课件 第5章 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5.4 LoRa技术

5.4 LoRa技术
5.4.2 LoRa协议结构
LoRa网络规范除了位于底层的LoRa物理技术,还涉及LoRaWAN开放标准协议。 LoRa网络的整体协议结构包含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应用层3层。其网络协议结构 如图5-10所示。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通信技术
5.4 LoRa技术
星
星
形
形
轮
并
询
发
组
组
网
网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通信技术
寄存器配置 1 2 3 4
编码率 4/5 4/6 4/7 4/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开销比 1.25 1.50 1.75 2.00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通信技术
5.4 LoRa技术
LoRaWAN协议层
LoRaWAN协议根据应用的不同,分别定义了终端设备的3种工作模式,即Class A、 Class B和Class C,其中,Class A模式是其他两种模式的基础。 Class A是协议默认的终端工作模式,采用完全异步传输的双向通信方式,在每个终端 节点上行传输之后,紧接着是两个短暂的下行传输链路接收窗口,用于接收网关返回的 命令或数据,如图5-11所示。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通信技术
5.4 LoRa技术
LoRaWAN协议层
Class B模式除了具有Class A模式一样的通信功能,还允许网关主动发起通信,终端节 点可在特定时间打开接收窗口,该模式又称为拥有预定接收时间槽的Class A模式。为 了确保该类型终端节点能够在特定时间完成数据传输,网关需要发送时间同步信标 (Beacon),终端节点在监听过程中收到同步信标后完成与网关的时间同步,进而终 端节点打开接收窗口Ping时隙,网关向终端节点下发数据信息,如图5-12所示。
《物联网》PPT课件

《物联网》PPT课件
(综合版)
序言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 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 、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 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物联网 是一个基于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的信息承载体,它让所有能够被独立寻址的普通物理对 象形成才能够被纳入“ 物联网”的范围:
❖1、要有数据传输通路; ❖2、要有一定的存储功能; ❖3、要有CPU; ❖4、要有操作系统; ❖5、要有专门的应用程序; ❖6、遵循物联网的通信协议; ❖7、在世界网络中有可被识别的唯一编号。
与任何物体相连
物联网的三个层次
计算模式的发展
❖ “十五年周期定律” IBM前首席执行官郭士纳曾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
认为计算模式每隔15年发生一次变革。这一判断 像摩尔定律一样准确,人们把它称为“十五年周 期定律”。
▪ 1965年前后的“大型机”; ▪ 1980年前后的“个人计算机”; ▪ 1995年前后的“互联网”; ▪ 2010年前后“物联网”。
RFID系统组成
电子标签 (Tag)
RFID
天线
系统
阅读器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最新版教学大纲课程简介

《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物联网技术及应用课程编码:暂不填写学分: 2.0 总学时:32理论学时: 32 实验学时: 0 上机学时: 0 实践学时:0开设实验(上机)项目总数 0 个,其中,必修(0)个,选修(0)个开课单位:物联网工程学院自动化系适用专业:自动化一、课程的性质、目的该课程是物联网学院自动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对物联网有一个整体认识,掌握其体系结构和相关技术。
通过对自动识别技术与RFID、传感技术、定位系统、智能信息设备的学习,掌握感知识别层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无线宽带网、无限低速网、移动通信网的学习,掌握网络构建层的基本知识;通过对大数据与海量信息存储、数据库系统、物联网中的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学习,掌握管理服务层的基本知识;通过对智能交通、智能物流、智能建筑等系统的学习,了解物联网技术在多个领域中的应用;最后还应将物联网前沿状况介绍给学生。
在这个过程中强调掌握物联网涉及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提高自身对不断变化的物联网的适应能力。
二、课程培养目标1.立德树人通过课程学习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历史以及其应用成果,明确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军事力量的进步所发挥的作用,引领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的信念。
通过介绍国家在物联网领域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通过介绍我国物联网领域的前沿发展,引导学生树立家国情怀、民族精神以及敢为人先、开拓创新、追究卓越的科学精神。
同时要意识到我国在一些领域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激发学生承担社会责任,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为己任,努力学习。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如下: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一定的物联网相关技术。
掌握低频、高频、超高频和2.4G 有源RFID 读写器的原理及应用;了解低功耗WiFi、ZigBee、Bluetooth 4.0 BLE等多种无线传感网络。
现代通信技术-完整版151页ppt课件

1.1 现代通信网的构成要素
1.1.2 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如图1.1 所示,点与点之间建立的通信系统的 基本组成包括:信源、变换器、信道、噪声源、 反变换器及信宿6个部分。
.
.
1.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终端设备: 终端设备的主要功能是把待传送的信息和在信道上传 送的信号进行相互转换
传输链路: 传输链路是连接源点和终点的媒介和通路
信源 信源 信道 编码 编码
调制 器
信道
解调 器
信道 信源 信宿 译码 译码
发端定时同 步
噪声
收端定时同 步
图1-3 数字通信系统模型
.
(3)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缺点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点 抗干扰能力强 容易实现高质量的远距离通信 便于实现综合业务数字网 便于加密 适于集成化、智能化
.
(3) 数字通信系统的优缺点
现代通信技术
.
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纪越峰 等,现代通信技术(第2版),北京邮电 大学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
李文海,现代通信技术(上、下),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年4月 郭梯云 等,移动通信(修订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社,2005年
樊昌信 通信原理(第5版) 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年
.tw/~cnyang/download.htm
.
目录
第一篇 现代通信网与支撑技术概述
第1章 现代通信网与支撑技术概述
第二篇 信息应用技术
第2章 通信业务 第3章 通信终端
第三篇 业务网技术
第4章 业务网技术基础 第5章 电话网技术 第6章 数据网技术 第7章 IP网技术
.
目录
第10章无线通信基础.-无线传感器网络-王利强-清华大学出版社

10.1 简单点到点通信
• 4. 实验步骤 • 1) 相关操作 • (1)给智能主板供电(USB外接电源或2节干电池)。 • (2)将两个无线节点模块分别插入到两个带LCD的智能主板的相应位置。 • (3)将2.4G的天线安装在无线节点模块上。 • (4)将CC2530仿真器的一端通过USB线(A型转B型)连接到 计算 机,另一
• 3. 实验原理
• 1)实验说明
• 本实验主要是在学会了配置CC2530 RF功能基础上,一个简单无线通信的应用,该实验 可以用来测试不同环境或不同通信距离的误码率以及信号的强弱。完成本实验需要两个
模块,一个设置为发送模块,一个设置为接收模块;其中发送模块主要是通过板上按键
设置不同的发送参数,然后发送数据包。接收模块接收发送模块的数据包,然后计算误 码率和信号的强度。
第10章 控制器实验
本章要点
1 实验一 简单点到点通信 2 实验二 CC2530无线通信丢包率测试实验 3 实验三 802.15.4—2.4G各信道信号强度测试实验
10.1 简单点到点通信
• 1. 实验目的 • 学习配置CC2530射频参数,实现两个节点间的通信。 • 2. 实验设备 • (1)计算机一台(已安装集成开发环境)。 • (2)CC2530 USB仿真器一部。 • (3)无线节点模块两个。(选用OURS-IOTV2.2530物联网实验系统) • 3. 实验原理 • 1)实验说明 • 本实验主要是学习怎么配置 CC2530RF 功能。本实验主要分为 3 大部分,第一部分为
无线通信技术精品PPT课件

20射还与障碍物表面的粗糙度有关。表 面越粗糙,越容易引起散射。 例如,
– 在户外,树木和路标都会导致移动电话信号 的散射。
– 在室内,椅子、书籍和计算机都会导致无线 Lan信号的散射。
2020/11/30
13
反射、衍射和散射
2020/11/30
与此同时,无线电通信逐渐被用于战争。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 大战中,它都发挥了很大的威力,以致有人把第二次世界大战称
之为“无线电战争”。
2020/11/30
3
10.1概述
二、无线通信的特点
1.传输环境的复杂性 2.电磁波的传播不需要任何有形介质 3.接收信号的时变多径 4.多个无线电载波同存于同一空间 5.频率资源有限,需统一划分
14
10.2 无线传播环境及其特性
10.2.1 天线基本知识
1. 天线方向性 2.天线增益 3. 波瓣宽度 4. 天线的极化
2020/11/30
15
天线方向性
天线的基本功能是把从馈线输入的能量向周围 空间辐射出去,辐射的无线电波强度随空间方 位不同而不同,根据天线辐射强度的空间分布 特点可分为无方向性、全向天线和定向天线。
7
全向传播与定向传播
定向传播(directional)
– 天线把所有的能量集中于一 小束电磁波
2020/11/30
全向传播(Omnidirectional)
– 信号沿所有方向传播
– 可被所有的天线接收
– 发射设备和接收设备不必在物理
上对准
8
无线信号传播
理想情况下,无线信号在从发射器到接 收器间的一条直线上传播,称为“视线” (line of sight, LOS)
米,电文内容为——“海因里斯·赫兹”;在1897年5月18日,意大利的马
《无线电技术基础》课件

无线电通信系统的频段划分
长波通信
适用于远距离通信,频段较低,传播损耗较 小。
中波通信
适用于广播和导航等应用,频段适中,传播 较为稳定。
短波通信
适用于广播和移动通信等应用,频段较高, 传播损耗较大。
微波通信
适用于卫星通信和地面移动通信等应用,频 段很高,传播损耗很大。
05
无线电技术的应用前景
无线电技术在物联网领域的应用
定向与跟踪技术分类
定向与跟踪技术可以分为机械式、电 气式和数字式等类型。
定向与跟踪技术的应用领域
定向与跟线电通信系统
无线电通信系统的组成
01
02
03
04
发射机
负责将信号转换为电磁波并发 送出去。
接收机
负责接收电磁波并将其还原为 原始信号。
振荡器的作用是产生高频振荡 信号,作为载波信号。
功率放大器的作用
功率放大器的作用是将调制后 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以便传
输。
无线电信号的定向与跟踪
无线电信号定向概述
无线电信号定向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 手段确定无线电信号来源的方向。
无线电信号跟踪概述
无线电信号跟踪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 手段对移动或变化的无线电信号进行 连续的定位和监测。
无线电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
无线智能照明
通过无线电技术,可以实现家庭 照明的智能化控制,包括调光、
定时开关等功能。
无线安防系统
无线电技术可以用于构建家庭安 防系统,如无线摄像头、烟雾报 警器等,提高家庭安全防范能力
。
智能环境监测
通过无线传感器和无线电技术, 可以实时监测家庭环境参数,如
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
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通信技术》教学课件 第5章 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5.3 ZigBee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通信技术
第5章 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
目录
5.1 蓝 牙 技 术 5.2 Wi-Fi技术 5.3 ZigBee技术 5.4 LoRa技术 5.5 NB-IoT技术 5.6 5G技术 5.7 本 章 小 结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通信技术
2
5.3 ZigBee技术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通信技术
5.3 ZigBee技术
5.3.3 ZigBee体系结构
ZigBee网络协议体系结构参考了OSI模型,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协议体系结构类 似,并经过一定简化,包含物理层、MAC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也有文献将网络的 安全服务从四层体系结构中剥离出来,构成单独的安全服务提供层(Security Service Provider,SSP)。如图5-9所示。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通信技术
5.3 ZigBee技术
5.3.3 ZigBee体系结构
ZigBee网络拓扑结构在IEEE802.15.4标准所定义的点到点拓扑和星形拓扑的基础 上,进一步支持星形网络、树状网络和网状(Mesh)网络,如图5-8所示,这些 拓扑结构离不开ZigBee网络协议体系结构的支持。
无线传感器网络与物联网通信技术
5.3 ZigBe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术
5.3.2 ZigBee节点设备类型
➢ ZigBee网络含有3种类型的节点设备,包括协调器 (Coordinator)、路由器(Router)和终端设备(EndDevice)。
➢ 根据节点设备的通信能力,ZigBee网络还针对节点设备定 义了两种功能,以此来判断节点设备相互组网连通的能力, 即全功能设备(Full Function Device,FFD)和精简功能 设备(Reduced Function Device,
物联网通信技术第2章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的特点
无线频谱是稀缺资源,必须分配给不同的系统 和业务使用,因此无线电频谱必须由区域性和 全球性的管理机构控制。
无线信道随机多变。 由于无线电波能够全向传输的特性,一定区域
范围内的无线信号可以相互干扰,这大大限制 了无线通信系统的容量。
无线通信的应用
无线个人区域网:包括蓝牙、ZigBee(低成本、 低功率的无线通信)和超宽带UWB(高速近距 无线通信);
2.2.2 恒参信道特性及其对信 号传输的影响
恒参信道等效于一个非时变线性网络,只要得 到网络的传输特性,利用信号通过线性系统的 分析方法,就可以求得已调信号通过恒参信道 的变化规律。
网络的传输特性可以用幅度—频率特性和相 位—频率特性来表示
幅度—频率畸变
理想的信道幅频特性在通带内应是平的,这样 信号的各个频率分量幅度比例不会因通过信道 传输而发生变化,所以没有幅频畸变
第2章 无线通信技术
无线通信基本知识 无线信道 无线通信原理概述
2.1 无线通信基本知识
无线通信(Wireless Communication)是利用电 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 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
近些年信息通信领域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 的就是无线通信技术。在移动中实现的无线通 信又通称为移动通信,人们把二者合称为无线 移动通信。
电场矢量在空间的取向在任何时间都保持不变的电磁 波叫直线极化波,有时以地面作参考,将电场矢量方 向与地面平行的波叫水平极化波,与地面垂直的波叫 垂直极化波。
由于水平极化波和入射面垂直,故又称正交极化波; 垂直极化波的电场矢量与入射平面平行,称之平行极 化波。
电场矢量和传播方向构成平面叫极化平面。
反射所产生的多径效应,使得短波信道的通信 质量较差。 因此,当必须使用短波无线电台传送数据时, 一般都是低速传输
第10章射频信号产生电路无线通信射频电路技术与设计[

0 L 13C 11C 12G C i1 R L 13C 11 C 12
C 1 的定义为:
C1
1
C1 RGi
第十页,共三十10六页。
考毕兹晶体振荡器电路(diànlù)
§10.1 射频(shèpín)振荡器
10.1.4 晶体振荡器
由于振荡器的谐振频率由振荡条件决定,即要求晶体管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到 达180°相移。为了使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好,可以采用石英晶体,特别是频率 低于几百MHz时,LC谐振电路的Q值很难超过(chāoguò)几百,而石英晶体的Q值 可以高达100000,并且频率漂移小于%/℃,所以晶体控制振荡器广泛用做RF系 统的稳定频率源。
隧道二极管振荡电路(zhèn dànɡ diàn lù)及其小信号等效电路
第七页,共三十7六页。
§10.1 射频(shèpín)振荡器
10.1.2 共反射(fǎnshè)极的双极型晶体管振荡器 许多振荡电路采用双极型晶体管或场效应晶体管,结构可以是共发射极 /源极、共基极/栅极或共集电极/漏极。根据反响网络形式(xíngshì)的反响 网络形式(xíngshì)的不同,可分为哈特莱〔Hartley〕、考毕兹〔Colpitts〕、 克拉普〔Clapp〕和皮尔斯〔Pierce〕振荡器。以下图所示的振荡电路可 用来描述所有这些不同的电路。
教学 能力(nénglì) 要重求点
掌握:射频振荡器的稳定振荡条件;固定频率振荡器的类 型,典型电路拓扑结构和特点,参数计算方法、性 能仿真方法等设计技术。
了解:可调谐射频振荡器的类型,电路拓扑结构和特点。 熟悉:频率合成器的类型与原理,基本电路拓扑结构等。
第一页,共三十1六页。
本章 目录 (běn zhānɡ)
变容器调谐介质谐振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章 5G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16
3.重传机制 重传是NB-IoT提升覆盖范围的另一个重要手段。重传就是多个子帧传送一个传输块。在 不同场景下,NB-IoT的上下行传输重传次数是由基站侧单独配置的,NB-IoT最大可支持 下行2048次重传,上行128次重传。
二、授权频段物联网技术
NB-IoT技术的性能
NB-IoT设计目标
NB-IoT具有更低的模块成 本,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NB-IoT每个小区支持超过 52500个终端用户。
第9章 5G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12
NB-IoT将提供改进的室内 覆盖,具有更广的覆盖区 域。
NB-IoT支持长电池使用寿 命。
NB-IoT技术针对延时不敏感的应用
NB-IoT小区在发射功率上也会有限制。
二、授权频段物联网技术
NB-IoT技术的性能
第9章 5G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11
NB-IoT是物联网领域新兴的技术,支持低功耗设备在广域网的蜂窝数据连接。NB-IoT支持待机 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设备的高效连接,同时能提供非常全面的室内蜂窝数据连接覆盖。
NB-IoT设计目标
二、授权频段物联网技术
二、授权频段物联网技术
NB-IoT的上下行传输方案
第9章 5G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14
2.上行传输方案 NB-IoT的上行传输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接入(SC-FDMA)方式,引入了单频发射和多频 发射两种模式。 ➢单频发射——上行传输仅使用一个子载波 ➢多频发射——上行传输使用多个子载波
二、授权频段物联网技术
➢ 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 ➢ 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也就是
物物相联。
应用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核心,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创新是物联网发展的灵魂。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发展
第9章 5G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5
2009年,欧盟委员会发表了欧洲物联网行动计划
2013年,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 见
2011年12月,酝酿已久的《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 印发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 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架构及其特点
物联网典型业务及技术特点
第9章 5G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7
一、物联网的概念
NB-IoT的上下行传输方案
第9章 5G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15
2.上行传输方案 在NB-IoT系统中,上行调度是以子载波为单位的。在单频发射模式下,每个移动终端使 用一个子载波进行上行传输。多频发射适用于高速传输的场景,基站一次可以分配3个、 6个或12个子载波用于移动终端的上行数据传输
二、授权频段物联网技术
NB-IoT的部署
第9章 5G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17
NB-IoT 3 种部署方式的比较
部署方式
比较
带内部署
需要占用 LTE 小区的频谱资源; 不需要为 NB-IoT 提供额外的频谱资源; 需要在 NB-IoT 载波和 LTE 容量之间进行权衡
保护频带部署
不占用 LTE 小区的频谱资源; 不需要为 NB-IoT 提供额外的频谱资源
二、授权频段物联网技术
NB-IoT的上下行传输方案
第9章 5G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13
1.下行传输方案 NB-IoT的下行传输方案与LTE一致,采用的是正交频分多址(OFDMA)技术。下行子载波 间隔固定为15kHz,系统帧、子帧、时隙的定义和LTE相同,分别为10ms、1ms和0.5ms, 且每个时隙的OFDM符号数和循环前缀都与LTE一致。 在调制方案上,NB-IoT与LTE有较大差异。因为NB-IoT对速率要求不高,但是对于覆盖要 求比较高,因此NB-IoT的下行信道调制都采用了低阶的调制方案,以保证信号有较好的衍 射能力。
物联网架构及其特点
物联网的特性:
第9章 5G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8
可扩展性 透明性 一致性
可伸缩性
内容 导航
CONTENTS
物联网的概念
第9章 5G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9
授权频段物联网技术
非授权频段物联网技术
二、授权频段物联网技术
第9章 5G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10
授权频段物联网技术主要由3GPP制定通信协议,并由运营商和电信设备商投入建 设和运营
第9章 5G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1
第10章 无线通信技术与物联网
知识点
KNOWLEDGE
第9章 5G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2
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架构及其特点
授权频段物联网技术:以NB-IoT技术为 例重点学习蜂窝物联网的特点
非授权频段物联网技术:了解LoRa技术 的原理与实现。
内容 导航
CONTENTS
物联网的概念
独立部署
不占用 LTE 小区的频谱资源; 需要为 NB-IoT 提供额外的频谱资源; 比较适用于 GSM 频段的重耕,GSM 的信道带宽为 200kHz ,除了 NB-IoT 180kHz 带宽外, 两侧还有 10kHz 的B-IoT的部署
第9章 5G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2005年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 告2005》,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
2004年,日本总务省提出u-Japan计划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 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一、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发展
第9章 5G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6
2020年,工信部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 的通知
18
1.带内部署
NB-IoT采用带内部署方式时需要占用LTE小区的频谱资源, NB-IoT载波个数的选择需要和LTE载
波个数进行权衡。占用现有LTE小区的载波部署NB-IoT小区,对于有LTE频谱并且有演进扩容需求
的运营商比较合适,但是它会对现有LTE小区的容量产生影响。另外,考虑到对LTE小区的干扰,
第9章 5G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3
授权频段物联网技术
非授权频段物联网技术
一、物联网的概念
第9章 5G网络中的安全问题
4
物联网是指通过二维码识读设备、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 和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 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