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无达诂”--鉴赏作为再创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无达诂”--鉴赏作为再创造
姜晓华
【期刊名称】《吉安师专学报》
【年(卷),期】1992(000)003
【摘要】“诗无达诂”论,源于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曰:“《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

”达。

通达。

《春秋》笔法,讲究微言大义,“言近而指远”。

所以难以言尽辞达,《周易》,“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系辞下》),故不容易分析得清晰无疑,而“诗言志”,志本在心,发之为诗,“情于中而形于言”,因此,我们难以用今天的语言去对昨天诗人用他们自己的语言所表现的特定的思想情感做出绝对准确而透彻的解释。

【总页数】7页(P22-28)
【作者】姜晓华
【作者单位】天津教育学院中文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N031
【相关文献】
1.从"《诗》无达诂" 到"诗无达诂":中国阐释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理论内涵 [J], 张金梅
2.诗无达诂亦有诂——中学诗歌教学方法研究 [J], 孙瑞
3.诗无达诂,得其句例则达诂——俞正燮《诗经》学论略 [J], 朱宏胜
4.阐释学视野下的"《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 [J], 张金梅
5.“诗无达诂”和诗求达诂 [J], 周静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