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历史同步练习卷: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一、选择题
1.历史上人们常常把秦皇和汉武并称,这主要是因为()
A.二人都是暴君
B.二人死后陪葬的物品都很多
C.二人都是对历史发展有重要影响的人物
D.一人坑儒,一人尊儒
【答案】C
2.下图选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反映了西汉初期的行政区划情况。

该行政区划后来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实行的重要举措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统一铸币,盐铁官营
C.颁布“推恩令”
D.实行“削藩”政策
【答案】C
3.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你将在这里学习( )
A.天文算术之理 B.法家治过之道 C.纵横之道 D.儒家的经典
【答案】D
4.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是因为( )
A.个别官员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
B.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D.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做了大官
【答案】B
5.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的最终目的是()
A.抑制富商大贾牟取暴利
B.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
C.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
D.集中财力治理黄河
【答案】C
6.近年来,各地儒学学会的成立显示出儒学在我国文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儒家思想自诞生以来,不断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活力,而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

这一地位的确立开始于(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答案】B
7.今天的北大和清华是我国的最高学府,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汉武帝时期的最高学府太学,亲临下图所示的学习场景,你所用的教材是( )
A.《道德经》 B.《韩非子》
C.五经 D.《孙子兵法》
【答案】C
8.汉武帝采取的有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铸造五铢钱
C.开通大运河
D.统一度量衡
【答案】B
9.“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文中的“推恩之令”在当时的最大作用是( )
A.削弱了王国势力 B.促成了“文景之治”
C.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D.促进了政治上的大一统
【答案】D
10.《汉唐间史学的发展》一书说:“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指()
A.结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B.结束割据,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颁布“推恩令”,解决封国问题
【答案】C
11.“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无)邪(反叛)心。

”下列与这一思想最相似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科举制 D.“推恩令”
【答案】D
12.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封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主要是为了()
A.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经济发展
C.强化思想控制 D.开发边疆地区[来源:学科网]
【答案】A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势力。

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千乘万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他还自造弓箭数十万,府库的“珠玉宝器,多于京师”。

材料二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

必稍自销弱矣。

”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材料三汉武帝有一次经过董仲舒的墓地,特意下马。

后来,把他的墓叫做“下马陵”。

(1)材料一表明西汉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出现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说明主父偃为汉武帝提出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董仲舒能得到汉武帝如此尊崇的原因。

【答案】(1)诸侯国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

(2)削弱诸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3)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有利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

2019-2020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案
教师出示一组图片
教师提问:大家认识这几张图片吗?
学生回答:汉武帝。

教师接着讲述:他采取了一系列措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课后练习题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一、选择题
1.王莽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

古代史学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

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 )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汉
2.东汉的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
A.前202年刘邦 B.前199年刘彻
C.25年刘秀 D.221年刘备
3.东汉刘秀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史称( )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文景之治
4.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①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教训②统治者调整政策
③社会局面稳定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④ D.②④
5. 光武帝采取的政策中不包括( )
A.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B.将田租改为“三十税一”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6. 通过“废除王莽时期的苛捐杂税,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负,减少行政开支”而减轻了农民负担的皇帝是( )
A.光武帝
B.汉宣帝
C.汉明帝
D.汉高祖
7.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
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
8. 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

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 )
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
B.东汉争夺帝位斗争激烈
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
D.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9. 外戚宦官专权的影响不包括( )
A.导致政治腐败
B.经济得到发展
C.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D.引发人民的反抗情绪
10关于黄巾军起义,下面说法正确的有( )
A.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口号
B.推翻了东汉王朝的统治
C.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响应
D.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
11.下列起义属于东汉末年的是( )
A.大泽乡起义 B.武昌起义
C.绿林赤眉起义 D.黄巾起义
12. 创立太平道,领导黄巾军起义的是( )
A.王莽 B.庄子
C.张角 D.陈胜、吴广
13.下列关于东汉王朝统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立者刘秀是西汉宗室 B.初期社会安定,经济发展
C.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灭亡
14. 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这种现象实质上是( )
A.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
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
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
15.下列说法不是东汉灭亡原因的是( )
A.农民起义的沉重打击 B.地方势力的膨胀
C.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王莽施政的危害
二、材料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民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后来不可轻。

材料二《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动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功”。

(1)材料一是当时的一首民歌,试想一下,这首民歌反映出当时民间什么样的情绪?
(2)材料二讲述了黄巾军起义得到了天下人的响应,这场起义的性质是什么?为什么会得到天下人的响应?
(3)黄巾军起义的结果如何?这次起义有何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