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矿压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研矿压名词解释
1、矿山压力:由于矿山开采活动的影响在巷硐周围岩体中形成并作用在巷硐支护物上的
力称为矿山压力。
2、原岩应力:存在于地层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称为原岩应力。
3、矿上压力显现:由于矿山压力作用使巷硐周围岩体和支护物产生的各种力学现象,统称为矿
山压力显现。
4、岩石的碎胀系数:岩石破碎后处于松散状态下的岩石体积与岩石破碎前处于整体状态下的岩
石体积之比。
5、(老顶)周期来压:由于裂隙带岩层周期性失稳而引起的顶板来压现象称为工作面顶板的周期
来压。
6、冲击地压:聚集在矿井巷道和采场周围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中发生爆炸性事故,产
生的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震动和煤岩体破坏,支架与设备损坏,人员伤亡,部分巷道跨落破坏等的动力现象。
7、增载系数:来压时的工作阻力与平时工作阻力之比。
8、支承压力:在岩体中开掘巷道,在煤层内进行采煤时,巷道两侧或回采工作面周围煤壁上形成
的高于厚岩应力的垂直集中应力。
9、岩体的变形能(岩体的弹性变形能、弹性应变能):岩体受外力作用而产生弹性变形时,在岩体
内部所储存的能量,称为弹性应变能。
10、初次来压步距:由开切眼到初次来压时工作面推进的距离称为老顶的初次来压步距。
11、支架初撑力:支架支设时,将注柱升起,托起顶梁,利用升柱工具和锁紧装置使支柱对顶板产
生一个主动力,这个最初形成的主动力称为支柱的初撑力。
12、支架工作阻力:支架受顶板压力作用而反映出来的力称为支架的阻力,又称工作阻力。
支架的撑力:支架对顶板的主动作用力称为支架的撑力。
13、关键层:对采场上覆岩层局部或直至地表的全部岩层活动起控制作用的岩层称为关键层。
14、RQD指示:钻孔中直接获取的岩心总长度L,扣除破碎岩心和软弱夹层泥的长度l后的长度,
与钻孔总进尺H之比,即公式:
15、沿空掘巷:巷道一侧为煤体,另一侧为采空区,如果采空区一侧采动已稳定后,沿采空区边
缘掘进得巷道称为煤体——无煤柱巷道,也成为沿空掘巷。
16、端面距:在回采工作面前端到煤壁之间的距离,即液压支护的无支护工作空间。
17、顶板:覆存在煤层之上的岩层
18、冒落带(跨落带):破断后的岩块呈不规则跨落,排列也不整齐,松散系数比较大一般将具
有这种破坏方式的岩层称之为跨落带冒落带,多数是由直接顶岩层冒落形成。
19、岩层:地质体的一部分,并且是由处于一定地质环境的各种岩性和结构特征岩石所组成集合
体,也可以看成是有结构面所包围的结构体和结构面共同组成。
20、岩石蠕变:应力不变的条件下,应变随时间的加长而增加的现象。
21、岩石的线弹性:岩石弹性变形的一种,卸载后岩石变形能够完全恢复到其原始状态,且应力
—应变关系曲线在加载和卸载过程中都呈相同直线关系的性质。
22、岩石的残余碎胀系数:岩石破坏后,在其中重力外加荷载的
作用下逐渐压实,体积随之减小,
碎胀系数比初始时相应的变小,这种压实后的体积与破碎前原始体积之比称之为
23、岩体龟裂系数:利用弹性波在岩体和岩石试件中传播速度之比,就可以反应岩体中裂隙发育
程度,这个比值的平方称为岩体的完整性系数,或岩体龟裂系数。
公式:
24、岩石强度理论:研究岩石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破坏原因、规律及其强度条件的理论。
25、岩石的三轴抗压理论:岩石试件在三轴压应力作用下所能抵抗的最大轴向应力。
或最大主应
力。
公式:
26、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岩石试件在无侧压且只受轴向荷载作用下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
公
式
27、莫尔—库伦强度理论:认为……(前P18)(课本P23)
28、格里菲斯强度理论:认为在材料内部存在许多均匀的,随机的分布窄缝形的微裂隙。
在力的
作用下处于不利方位的裂隙端部就产生应力集中现象,使该处的应力达到所施加压力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于是裂隙就延其长度方向开始扩张,直至材料整体破坏。
29、直接顶:一般把直接位于煤层之上的一层或几层性质相近的岩层称之为直接定。
老顶:把位于直接顶之上(有时直接位于煤层之上)对采场矿压显现直接造成影响的厚而坚硬岩层称为老顶。
伪顶:在煤层与直接顶之间由时存在厚度小于0.3-0.5米、极易跨落的软弱岩层称为伪顶。
回采工作面:在煤层或矿床的开采过程中,直接进行采煤或有用矿物的工作空间。
30、充分采动:当采空区尺寸相当大时,地表最大下沉值达到该地质条件下应有的最大值,此时
称为充分采动。
31、非充分采动:将刚到达充分采动状态的采动尺寸称为临界开采尺寸,如果采空区尺寸小于临
界开采尺寸时,称为费充分采动。
32、裂隙带(P179)/裂缝带:岩石破断后,岩块仍然排列整齐的区域。
33、巷道松动圈:井巷开挖后,巷道周边岩石产生裂隙,并逐步配破坏,出现塑性变形,形成非
弹性变变形区称为巷道松动圈。
34:、节理迹长:
补充名词解释及填空题
一、绪论
1、矿山压力控制:指所有减轻、调节、利用矿山压力作用的各种方法。
第二章
1、岩石:从岩体中取出的尺寸不大的块体物质。
2、岩石的压实性:岩石破碎后,在其自重和外力加载作用下逐渐压实使体积减少的性质。
3、岩石变形形状按应力—应变—时间关系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粘性变形。
4、岩石三种不同的弹性特征:线弹性、完全弹性、滞弹性。
5、塑性变形: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当超过其屈服极限应力时仍然能发生变形,撤去外力后不能完全恢复
其原始状态的性质,亦称残余变形。
6、岩石弹性变形可分为:顺势弹性变形,后效弹性变形。
7、岩石的粘性(流变):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不能在瞬间完成,且应变的加速随应力的变化而变化,
当外力撤去后,不能恢复其原始状态的性质。
8、岩石变形指标:泊松比,弹性模量,弹性变形模量。
10、扩容现象:岩石在塑性变形阶段的体积膨胀。
11、松弛:应变一定时,应力随时间延长而减小的现象。
12、弹性后效:加载后经过一段时间应变才增加到一定数值的现象。
13、粘性流动:岩石在蠕变发生一段时间以后卸载,部分变形永久不能恢复的现象。
14、莫尔强度理论可以表示为:①莫尔应力圆②强度曲线③莫尔强度准则
第二章
1、原始应力:存在于地层之中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岩体初始应力、绝对应力、地应力)。
2、原岩应力场天然存在于原岩中与人为因素无关的应力场称为原岩应力场。
3、自重应力场:由地心引力引起的应力场称为自重应力场。
4、构造应力场:有地质构造运动而引起的应力场称为构造应力场。
第三章
1、采空区处理方法:刀柱法,顶板缓慢下沉法,全部或局部充填法,全部跨落法
2、围岩压力或顶板压力:作用在支架上的压力。
3、工作面上覆岩层的破破坏可分为跨落带和规则移动带。
4、给定载荷状态:当规则移动带(相当于老顶)下部岩层变形而不发生折断时,跨落带岩层(相当于
直接顶)和老顶就可能发生离层,支架最多只承受直接顶折断岩层的全部重量,这种情况称为支架处于给定载荷状态。
5、给定变形状态:当直接顶受老顶影响折断时,支架所受载荷和变形取决于规则移动带下部岩块的相
互作用,载荷和变形将随岩块的下沉而不断增加,直到岩块受已跨落岩石的支承达到平衡为止,这种状况称之为给定变形状态。
6、铰接岩块间的平衡关系为:三铰拱式平衡。
7、
8、初次跨落步距(直接顶):跨落高度超过1—1.5米,范围超
过工作面长度的一半的直接顶的跨距。
9、直接顶与老顶不形成离层的条件为:老顶的挠度大于等于直接顶的挠度。
10、初次断裂步距(老顶):老顶达到初次断裂时的跨距也称为极限跨距。
11、三铰拱式的平衡取决于:①咬合点的挤压力是否超过咬合点接触面处的强度极限。
②咬合点处的摩擦力与剪切力的相互
12、当时,水平推力为任意值,平衡已不存在。
当节理面倾斜方向与工作面推进方向一致时,结
构不易平衡;相反则对控顶有利。
13、顶板下沉速度表示顶板活动的剧烈程度。
14、防止滑落失稳的应力条件:
支架受老顶岩块的作用力:
15、回采工作面与支架必须具备的两个性质:①一定的可缩性②良好的支撑性能
16、回采工作面围岩一般指直接顶、直接底和老顶岩层。
17、直接顶的完整程度取决于:
①直接顶岩层本身的力学性质②直接顶岩层内层理和裂隙的发育程度。
18、断面破碎度:支架前梁端部到煤壁间顶板破碎的程度。
公式:
19、顶板冒落敏感度(顶板破碎指数):断面距为1米的顶板破碎程度。
20、在采用全部跨落法工作面中,老顶对工作面的顶板压力主要取决于直接顶的厚度。
23、支柱的特性:急增阻式、微增阻式、恒增阻式,恒增阻式分为内注油式和外注油式。
24、支护强度:支架对单位面积顶板所提供的工作阻力。
25、直呼系统刚度:指单位顶板移近量所对应的支柱工作阻力增量(KN/ mm)。
第六章
1、岩层移动:煤层采出后,采空区周围原有的应力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引起应力重新分布,从而引起
岩层的变形,破坏与移动,并由下向上发展至地表的移动,这一过程和现象称为岩层移动,又称开采沉陷。
2、弯曲带:自裂缝带顶界到地表的所有岩层。
3、岩层移动控制技术分为三类:①留设煤柱控制岩层移动②充填法控制岩层移动
③调整开采工艺及参数控制岩层移动。
4、
5. 移动性支承压力或临时支承压力
工作面前方形成超前支承压力,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它也随之向前移动,故称之移动性支承压力。
固定支承压力/残余支承压力:工作面沿倾斜和仰斜方向开切眼一侧的煤体上形成的支承压力,在工作面采过一段时间后,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故称之固定支承压力。
6.压力增涡系数(K):支承压力值与原铅直应力的比值。
7.岩柱的稳定性主要取决于岩柱的载荷和强度。
8.巷道轴向与构造应力方向平行时,构造应力对巷道的稳定性影响小;巷道轴向与构造应力方向垂直
时影响最大。
9.区段巷道的布置方式:
①煤体—煤体巷道②煤体—煤柱(采动稳定,正采动)③煤体—无煤柱(采动稳定,正采动)
10. 沿空留巷:如果通过加强支护或其他有效方法,将相邻区段想到保留下来,供本区段回采工作面回
采使用的巷道,称为煤体无煤柱巷道,也称沿空留巷。
11、底板巷道的位置:①布置在以稳定的采空区下部②布置在保护煤柱下部③布置在尚未开采的工作
面下部。
12、巷道围岩控制的基本途径:①降低巷道围岩压力②提高围岩稳定性③合理选择支护
13、、围岩压力: 围岩变形受阻而作用在支护结构物上的挤压力或垮塌掩饰的重力,统称为围岩压力。
14、根据巷道不同时期的矿压显现规律巷道支护分为巷内基本支护;巷内加强支架支护;巷旁支护;联
合支护;
15、护巷煤柱保持稳定的基本条件是:
煤柱两侧产生塑性变形后,煤柱中央存在一定宽度的弹性核,弹性核的宽度应不小于煤柱宽度的两倍,因此即使在煤柱内开掘一条非常窄的巷道,也为引起煤柱应力的重新分布,造成有效支撑面积减少,煤柱承载能力急剧下降。
16、沿空掘巷的三种方式:①完全沿空掘巷②留小煤墙掘巷③保留部分老巷道断面掘巷方式
17、围岩压力类型:松动围岩压力;变形围岩压力;膨胀围岩压力;冲击或撞击围岩压力。
18、巷旁支护,指巷道断面范围以外,分采空区处设置的一些特殊类型的支架或人工构筑物。
19巷道围岩卸压的方式:①跨巷回采进行卸压②巷道围岩开槽卸压或松动卸压
③利用卸压巷硐进行巷道卸压④掘前预采(效果最好)。
20、金属支架的承载能力分为极限承载能力和实际围岩压力。
21、树脂锚杆依据杆体的锚固方式可分为:①机械锚固式②粘结锚固式③摩擦锚固式
树脂锚杆依据杆体强度可分为:普通锚杆()高强度锚杆()
超高强度锚杆()
22、工程软岩:指巷道工程力作用下,发生显著变型的工程岩体。
23、软岩的基本属性①软岩的软化临界负荷②软化临界深度
24、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的力学机制:膨胀变形机制;应力扩容变形机制;结构变形机制;从而将软岩
分为膨胀型;应力扩容型;结构变形型。
25、最佳支护时间:指变形的形式转化的工程力和围岩自撑力P0最大,工程支护力最小的支护时间
26、塑性区可分为稳定塑性区和非稳定塑性区。
对于软岩巷道支护要允许出现稳定塑性区,严格限制非稳定塑性区,其宏观标志为最佳支护时间ts 其力学含义为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塑性区的承载能力而又不出现松动破坏的时刻27、根据图看没打····
28、根据锚杆对威严的约束方式定义锚杆锚固力:
托锚力;切向锚固力,粘锚力。
29、沿空留巷巷旁支护的主要类型及适用条件:
沿空留巷巷旁支护的主要类型有木垛密集支柱矸石垛料石人工砌块带
30、拱形可缩性支架的基本结构类型有:
三节式;四节式;五节式;曲腿式;非对称式;封闭式
31、桁架锚杆的主要形式有:单式桁架锚杆;复式桁架锚杆;交叉~~;连续~~
32、放顶煤开采的实质:实现工作面煤炭和顶部煤炭的同时采出,顶部煤炭的开采是依矿山压力作用,
使其自行破碎和冒落,且自行流动和放出。
33、顶煤的破坏机理:顶煤在支撑压力峰值区主要以剪切破坏为主,是由于顶煤中的采动应力场形成的
剪应力大于顶煤的抗剪强度所致。
在支撑压力峰值区以后最着靠近工作面,沿工作面约束减
弱,破坏作家拉沈的破坏为主,工作面继续推进,顶峰失去侧向约束,在顶板压力和顶煤自
重的作用下,顶煤将冒落,堆积在支架上方,或掩护架上
34、根据顶煤裂隙发育和破坏程度,沿工作面推进方向,一般可划分四个区:散体冒放区;拉见破裂区;
压缩变形区;原始状态区;(距工作面距离由近及远的顺序)
35、顶煤的冒放性:指顶煤冒落与放出的难易程度。
顶煤的冒放
性包含两个方面:
①顶煤冒落的形态②放出特性
36、影响冒放的因素:①煤体强度②煤体裂隙的深度③顶板厚度
④夹矸影响。
37、直接顶的作用:①施力介质②传递介质:传递老顶回转变形的压力。
直接顶作为传力介质的能力取决于其承载特性,直接顶按刚度可分为:似刚性直接顶;似0
刚度直接顶;中间刚度直接顶。
38、改善顶煤冒放性的措施:①顶煤爆破②注水方法
39、浅埋煤层老顶周期来压期间可能存在两种结构形态:即老顶“短砌体梁”结构和“台阶岩
梁”结构,都将出现花落失稳,这是工作面周期来压强烈和台阶下次的根本原因。
第十一章
1、根据动压现象的一般成因和机理。
可分为三种形式:
①冲击矿压②顶板大面积来压③煤及瓦斯突出
2、冲击矿压的特点:①突发性②.瞬时震动性③巨大破坏性④复杂性
3、冲击矿压分类:①弹射②矿震③弱冲击④强冲击
4、冲击矿压发生的原因:①自然地质因素②开采技术条件③组织管理措施。
5、合理的开拓布置和开采方式是防治冲击矿压的根本性措施。
6、开采角平方层:一个煤层(或分层)先采,能使临近煤层得到一定时间的卸载。
7、冲击危险的角平巷措施:卸压爆破;煤层注水;钻孔卸压;定向裂缝
8、顶板大面积来压:指主要是由于坚硬顶板被采的面积超过一定的极限值,引起大面积冒落而造成的
剧烈动压现象。
第十三章矿山岩层控制的研究方法
1、观测工作面矿压显示的指标:
一类为控顶区围岩变形量和支架承载变形特征;二类为控顶区围岩的破坏特征。
第一类中:主要观测三量顶底板的移近量,支架载荷量,支柱,下缩量。
第二类中:“统计观测”即对围岩破坏的统计观测,主要有煤璧处切顶台阶数与高度,煤璧片帮深度,端面顶板破碎度
2、回采巷道矿压观测,对象:巷道围岩移近量观测;方法:“十字形观测法
3、准岩体强度:根据岩块的室内实验强度推断岩体强度
4、支架的撑力:支柱岁顶班的主动作用力
5、周期来步压距:相邻两次周期来压之间回采工作面推进的距离
6、初次来压系数:(力学角度)初次来压时的支架工作阻力与平时工作阻力之比或(老顶的极限跨落距
与初次来压步距比值)。
7、周期来压系数:周期来压时的支架工作阻力与平时工作阻力之比
8、砌体梁:根据老顶的“X“型的破坏特点,可将工作面分为上、中、下三个区。
破短的岩块由于互
相挤压而形成水平力,从而在岩块间产生摩擦力。
工作面的上、下两区是圆弧形破坏,岩块
的咬合是立体咬合关系,而工作面中部面中形成的外表类是梁实质是拱的裂隙体梁的平衡
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