荛花-功效及作用解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荛花-功效及作用
别名异名 黄芫花(《本草纲目》)。


(荛花)图片源于百度百科 药理作用
大鼠口服适量荛花煎剂,可引起尿量增加,排钠量亦有所增加。

毒性:河朔荛花水浸膏片或脱脂醇浸膏片对肝炎患者,能改善自 觉症状和使血清谷丙转氨酶下降;小鼠用药后再给四氯化碳,经病理 切片观察及肝匀浆 GPT 活力测定,初步说明河朔荛花对小鼠四氯化 碳中毒性肝炎有一定治疗作用。




加工炮制 1、净制拣净杂质,筛去泥土。

2、切制稍润,切碎,干燥。


性味归经 【性味】辛、苦,寒,有毒。

【归经】入肺、胃、大肠、肾四经。


功效主治 1、泻水遂饮,《本草备要》曰:“荛花,辛散结,苦泄热,行水
捷药。

”可用治水肿及留饮症。

2、止咳祛痰, 《药性论》曰:“荛花,治咳逆上气。

” 本品可
用治痰热伏肺之咳逆上气症。

本证多由素有痰饮,郁而化热,蕴伏于 肺或风热之邪客肺挟痰所致。

症见:咳嗽痰多,其痰色黄粘稠,或结 成痰块。

烦热心痛,口干渴,喜冷饮。

或见咳喘气粗,鼻翼煽动,甚 则发热面赤,脉浮数或滑数,舌红苔黄。

荛花苦寒,入肺经;具祛痰 除湿,清泄肺热之功效,泻肺逐饮,使痰热得泄,咳急自平。


3、破积消瘕,可用治痰食瘀滞之证。

本证因脾胃素虚,伤于饮食, 食积于内,阻滞气机升降,水湿不能正常运行,停积而为痰为饮。

痰 食互结,内聚 El 久化瘀,痰食瘀互结,发为积证。

临床常见:腔腹 之内,有成形结块,固定不移,按之作痛,腹胀不舒,食少痰多,或 皮下有瘀点,面色少华,舌质晦暗或舌体胖,苔腻,脉弦滑。

本品苦


寒,入肺、脾、胃经;化痰消食,祛湿泻热;《神农本草经》目“荛 花,荡涤肠胃中留癖、饮食。

”可用治痰食瘀滞之证。


鉴别应用 本品与芫花,《唐本草》日“芫花,苗似胡荽,茎无刺,花细,
黄色。

四、五月收,与芫花全不相似也。

”《本草求真》亦云“荛花 虽与芫花形式相同,而究绝不相似,盖芫花叶尖如柳,花紫似荆,荛 花苗茎无刺,花细色黄。

至其性味,芫花辛苦而温,此则辛苦而寒。

若论主治,则芫花辛温,多有达表行水之力;此则气寒,多有入里走 泄之效,故书载能治利,然要皆属破结逐水之品,未可分途而别视也。


用法用量 内服:2.4―4.5 克,煎汤;或入丸剂。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甘遂为之使; 2、体虚无积及孕妇忌服。

【配伍应用】 1、配大枣,大枣味甘性平。

入脾、胃、心、肝经。

本品质润性缓,
善补脾胃、润心肺、调营卫、生津液、补阴血、缓和药性,用于治疗 脾胃虚弱所引起的倦怠无力、纳谷减少、面色少华、虚烦失眠等证,


也可治疗妇人脏燥,以及过敏性紫癜等。

大枣甘缓补中,补脾养心, 缓和药性;荛花苦寒沉降,泻肺气而利水,祛痰定喘。

二药伍用,以 大枣之甘缓,挽荛花性急泻肺下降之势,防其泻利太过,共奏泻痰行 水、下气平喘之功。

主治:痰涎壅滞,肺气闭阻,咳嗽痰喘,喉中有 痰声及曳锯状,甚则咳逆上气不得卧,面目浮肿等证。


2、配陈皮荛花味苦,性寒凉,能入大肠,泻积热,利肠腑,通大 便,为热滞便秘之用药;陈皮辛能散,苦能泄,温能通行,具有理气 健脾之功。

二药相使配对,可加强通腑导滞之功;且泻中寓补,可顾 护中气,以防荛花之大寒而克伐胃气。

临床上常用于热结肠胃,腑气 不通所致的便秘,矢气恶臭,腹胀食少等。


3、配大黄,大黄苦寒,善于泻热毒,破积滞而荡涤胃肠,为峻下 热结之要药。

二者相须,攻下之力大大增强,作用迅速而猛烈,临床 上主要用于胃肠实热证。


4、配枳实,荛皆苦寒之类,苦降寒清。

枳实下气消痞,主泄胃肠 结气之无形气痞。

热结胃肠则气滞难行,气结于中则肠垢难下。

只有 二药配对,方能有泄热除积、利气消痞之功。

若以大黄为主,少佑枳 实,适用于热势较甚,大便秘结之证;若以枳实为主,少用大黄,则 用于肠胃食积化热、腹满疼痛之证,较为适宜。


5、配巴豆巴豆味甚辛敛,气甚热烈,性甚刚猛,常以之推荡脏腑、 开通闭塞。

荛花味苦性寒,性禀直遂,推陈致新,荡涤积垢。

巴豆与 荛花虽有寒热之别,但同为攻下之药,二者合用,寒热互参,以巴豆


辛热峻下、开通闭塞为主,用荛花协从荡涤肠胃,推陈致新,具有下 寒积、逐痰癖、涤胃肠之功。

可用治水饮内停之水肿、饮留胸胁诸证。


方剂制剂 1、干枣汤(《千金方》) :本品、芫花各半两、甘草、大戟、甘
遂、大黄、黄芩各一两,大枣十枚。

上八味,细切,以水五升,煮成 一升六合。

分四服,空心服,以快下为度。

治肿及支满饮。


2、捶凿丸(《范汪方》) :甘遂一分、荛花一分、芫花一分、桂 心一分、巴豆一分、杏仁一分、桔梗一分。

上七味,荛花、芫花熬令 香,巴豆、杏仁去皮熬令变色已,各异捣,下细筛,捣合丸,以白蜜 捣万杵。

服如小豆一丸,日三行,长将服之。

伤寒增服,膈上吐,膈 下利,小儿亦服,妇人兼身亦服。

忌猪肉、芦笋、生葱。

”治腹中积 聚邪气、寒气,消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