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支架对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固定支架对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观察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对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
方法对2009年
9月~2012年6月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组)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
组)的10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3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为86.00%,手术6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手术3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为72.00%,手术6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为82.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外固定支架;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疗效
桡骨远端骨折是最常见的上肢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的20%。
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是一类较复杂的骨折,常累及关节面[1]。
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手法复位后采用石膏或夹板长时间外固定常引起顽固性腕痛、关节炎、关节僵硬等并发症[2-3]。
本文对2009年9月~2012年6月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50例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5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了解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特点,为更加合理有效地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09年9月~2012年6月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观察组50例,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其中,男16例,女34例;年龄26.87~72.28岁,平均(59.36±9.37)岁;AO分型:A型4例,B型7例,C型39 例;致伤原因:摔伤15例,车祸伤19例,高处坠落伤9例,重物压伤7例。
对照组50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男17例,女33例;年龄27.47~71.86岁,平均(59.52±8.76)岁;AO分型:A型5例,B型7例,C型38 例;致伤原因:摔伤16例,车祸伤18例,高处坠落伤11例,重物压伤5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外固定支架手术方法在阻滞臂丛神经情况下进行,患者取仰卧位,X 线下定位,在第二掌骨基底部打入1枚外固定针,依据外固定模板在第二掌骨干打入外固定针1枚、桡骨骨折近端打入外固定针2枚,连接外固定架,撑开装置行骨折复位,再以经皮克氏针固定,锁紧外固定装置。
术后根据所不同的外固定架类型决定开始锻炼的时间,一般从3~6周开始,拆去外固定架后开始腕、肘、肩、手部各关节的功能锻炼。
1.2.2 内固定施行手术在阻滞臂丛神经或全麻情况下进行,患者取仰卧位,取桡骨远端切口,切开旋前肌显露桡骨远端掌侧面,直视下复位骨折,克氏针临时固定,再选择桡骨远端掌侧解剖钢板或锁定钢板予以固定。
术后不予制动,第2天开始进行功能锻炼,逐步增加腕、肘、肩及手部各关节的活动。
1.3 临床评价标准
所有患者术后依据Gartland和Werley临床功能评分标准,结合放射学参数对患者手术3个月和6个月后疗效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3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为86.00%,对照组为72.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241,P=0.021)(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6个月后治疗优良率为94.00%,对照组为82.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17,P=0.029)(表2)。
3 讨论
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是最常见的上肢骨折之一,多见于关节内骨折,老年女性患者多见,本组病例也以女性较多。
有学者指出,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治疗的目的是获得和维持解剖复位,这对患者术后的满意度和远期功能具有重要意义[4-6]。
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由于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常常是粉碎性骨折,内固定在许多情况下不能达到满意的骨折复位,并且内固定对于粉碎性骨折固定较困难[7-8],固定骨折块的同时会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剥离,导致骨折处局部血供被破坏,很容易导致不稳定型骨折骨不连、愈合延迟,而且患者的感染率也会明显增加[9]。
另外,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后通常需要行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这样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创伤,而且也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采取外固定支架治疗,与内固定治疗比较,优势明显,疗效满意。
相对于内固定治疗,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具有如下优势:①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易于掌握;②手术部位远离骨折端,影响骨折处血供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术后骨折端手术部位感染可能性小[10];③桡骨远端掌背侧均有强有力的屈伸肌腱贴近桡骨,当两侧肌腱及其他软组织被拉紧时,可起到夹板作用[6];④门诊复查时可根据摄片调整外支架牵引力度,甚至可再次闭合手法复位,减少畸形愈合的可能[11];⑤去除外固定架无需二次手术,无需麻醉,无需住院,门诊即可完成,减轻了患者因二次创伤造成的经济负担。
本研究结果提示,使用外固定支架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手术3个月和6个月后的疗效显著优于使用内固定治疗的对照组患者,说明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具有较好的疗效。
综上所述,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岑万春,胡永军.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J].重庆医学,2009,38(7):844-845.
[2] Grewal R,Perey B,Wilmink M,et al.A randomized prospective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intra-articular distal radius fractures: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with dorsal plating versus mini open reduction,percutaneous fixation,and external fixation[J].J Hand Surg Am,2012,30(4):764-772.
[3] Keast-Butler O,Schemitsch EH.Biology versus mechanics in the treatment of distal radial fractures[J].J Orthop Trauma,2011,22(8):91-95.
[4] 卓海燕.多功能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术后康复护理对策探讨[J].当代医学,2012,18(21):117-118.
[5] 杨帅,张世民.桡骨远端骨折畸形愈合与功能恢复的关系[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6):467-470.
[6] 朱立帆,杨惠林,刘凌,等.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2006,21(6):484-485.
[7] Sanchez T.Distal intra-articular radius fracture:plate dorsal implant safe and effective[J]. Med Devices Surg Technology Week,2011,28(8):153-158.
[8] 孔祥全,王剑利,付磊,等.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案及疗效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6):4-6.
[9] Prommersberger KJ,Fernandez DJ.Nonunion of diatal radius fracture[J].Clin Orthop Relat Res,2012,119(8):51-56.
[10] 朱立帆,杨惠林,刘凌,等.超关节外固定支架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2006,21(6):484-485.
[11] Wong KK,Chan KW,kwok TK,et al.V olar fixation of dorsally displaced distal radial fracture using 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J].J Othop Surg,2012,31(2):15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