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应用
张小丽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2012年1月—2017年1月本校医务室收治的160例感冒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常规西药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1)分析两组患者的咳痰症状积分情况;(2)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咳痰症状积分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咳痰症状积分均下降,且研究组的积分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5.0%(76/80),高于对照组的82.5%(66/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冒后咳嗽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咳痰症状积分,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期刊名称】《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年(卷),期】2017(008)024
【总页数】3页(P103-105)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感冒后咳嗽;效果;咳痰症状积分
【作者】张小丽
【作者单位】漳州市重点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福建漳州 3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3
选取门诊2012年1月—2017年1月本校医务室收治的160例感冒后咳嗽患者,其感冒症状得到缓解,主要症状为咳嗽,已排除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引起咳嗽的疾病,血常规检查显示正常,肺部胸片显示没有变化。

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80例。

研究组中男性43例,女性37例,年龄11~16岁,平均年龄(14.34±0.57)岁,病程为10~26天,平均病程为(14.61±3.69)天;对照组中男性39例,女性41例,年龄12~16岁,平均年
龄(14.01±0.69)岁,病程为11~29天,平均病程为(13.16±2.18)天;两组
患者的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具体为口服咳必清糖浆1次10 ml,3次/d;口服茶碱缓释片1次0.1 g,2次/d;口服酮替芬片1次2 mg,晚上1次。

研究
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具体为防风10 g、紫菀10 g、荆芥10 g、蝉衣10 g、百部10 g、僵蚕12 g、射干3 g、牛蒡子10 g、款冬花10 g、川贝9 g、木蝴蝶20 g、知母9 g、枇杷叶10 g,生甘草5 g。

用水煎服,2次/d。

若患者的痰为黏黄者需加桑白皮、瓜蒌;若患者的伴多白痰者,可加茯苓、半夏。

7天为1个疗程,均治疗14天。

(1)分析两组患者咳痰症状积分情况,具体参考标准为[3]:将咳痰的严重程度分为日间咳痰积分与夜间咳痰积分,咳嗽症状积分为日间与夜间咳痰积分之和。

其中日间咳痰积分为:0分为没有咳痰,1分为出现偶发性的短暂咳嗽;2分为咳嗽较
频繁,但不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3分为患者的咳嗽频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有影响,4分为患者咳嗽较严重,影响日常活动;夜间咳嗽症状积分:0分为没有咳嗽;1分为在清醒时或入睡时出现咳嗽,2分为因咳嗽影响睡眠,3分为因出现咳
嗽而引起频繁的惊醒,4分咳嗽严重,不能入睡。

(2)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具体为[4]:痊愈为患者经治疗后,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消失,理化检查恢复正常;显效为患者经治疗后,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
得到好转,理化检查基本在正常范围之内;有效为患者经治疗后,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有改善;无效为患者经治疗后,咳嗽、咳痰等临床症状没有改变,甚至加重。

有效=痊愈+显效+有效。

采用SPSS 19.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 检验,患者咳痰症状积分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咳痰症状积分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咳痰症状积分均下降,且研究组的积分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5.0%(76/80),高于对照组的82.5%(66/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感冒后咳嗽多因病毒感染后出现的气道高反应,常为感冒症状消失,主要表现为咳嗽,持续时间长达几周甚至数月,当吸入冷空气或粉尘后,咳嗽情况加剧[5]。


般感冒后咳嗽患者在早期盲目的使用抗菌素类药物,虽见效较快,但易出现反复。

临床上多数采用西医进行治疗,主要给予祛痰、镇咳的对症治疗,虽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但效果令人不满意[6]。

现对照组采用咳必清糖浆、茶碱缓释片与酮替芬
片进行治疗,其中咳必清糖浆具有化痰、抗炎之功效,酮替芬片可进行抗过敏治疗,茶碱缓释片可进行解痉治疗[7]。

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汤剂进行
治疗。

中医认为咳嗽因肺气失于宣发肃降,而感冒因外感六淫邪气所致,六淫中,风为百病之长。

感冒后咳嗽多表泄未解,风热袭肺,上逆冲咽,引发咳嗽。

研究使用的中药汤剂由紫菀、百部、牛蒡子、射干、荆芥、川贝、款冬花、木蝴蝶、蝉衣、僵蚕、知母、防风、枇杷叶、生甘草组成,其中紫菀苦辛而微温润,百部甘苦而微温润,以上两药均具有止咳润肺之功效,且润而不腻;牛蒡子具有利咽喉、润肺与理痰嗽之功效[8];射干具有利咽祛痰,清热解毒之功效;荆芥能疏风解表,利咽
化痰的功效;川贝、款冬花具有清热化痰的功效;木蝴蝶可清肺利咽;蝉衣、僵蚕
有化痰利咽之功效;知母具有降火之功效,防风具有发表、祛风之功效;生甘草具有化痰止咳之功效,调和药性[9]。

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咳痰症状积分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咳痰症状积分均下降,且研究组的积分下降情况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为95.0%(76/80),高于对照组的82.5%(66/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可知,经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冒后咳嗽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咳痰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感冒后咳嗽是一种常见症状,通常待患者感冒症状消失后仍出现咳嗽情况,其临床表现为干咳、少痰、咽痒等。

咳嗽是一种常见病与多发病,其发病原因多种多样,一般经影像学检查,没有出现异常,若不进行合理的治疗,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1]。

临床上有关西医对于感冒后咳嗽的发病机制不太清楚,有专家认为感冒后咳
嗽可能与气道高反应性、炎症因素或神经因素有关,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自行缓解或依据经验进行治愈[2]。

感冒后咳嗽多见于青少年与老人,特别是寒冬季节,
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

现研究具体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感冒后咳嗽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汇报如下。

【相关文献】
[1] 陈新军. 宣肺止咳汤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20-21.
[2] 尹超群,杨卫华,黎小崇. 穴位贴敷合止嗽散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的疗效观察[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6):829-832.
[3] 区深恩,吴靖升,杨根旺,等.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感冒后咳嗽的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6,23(22):147-149.
[4] 刘水清清. 中西医结合在感冒后咳嗽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9(10):61.
[5] 赵海方. 加味升降散治疗风邪犯肺型感冒后咳嗽的临床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5,36(6):35-38.
[6] 黄艳华.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感冒后咳嗽31例[J].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5,16(4):29-30.
[7] 张江锋.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2016,20(27):3838-3839.
[8] 陈剑波. 206例感冒后咳嗽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12,9(5):113.
[9] 李宝林. 中西医结合治疗感冒后咳嗽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2013,5(10):85-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