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三周周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三周周考试题
1.对不同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正确的是()
A.细菌培养时将PH调至酸性
B.培养乳酸杆菌时在培养基中不需要添加维生素
C.霉菌培养时将PH调至中性或微酸性
D.培养厌氧微生物时则需要提供无氧环境条件
2.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步骤是( )
A.计算、称量、倒平板、溶化、灭菌 B.计算、称量、溶化、倒平板、灭菌
C.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平板 D.计算、称量、灭菌、溶化、倒平板
3.用来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的对照是()
A.未接种的选择培养基 B.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C.接种了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D.接种了的选择培养基
4.下列有关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参与果酒发酵和果醋发酵的微生物都含有线粒体
B.果酒制成后只需将装置转移至温度较高的环境中即可制作果醋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生产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D.在腐乳装瓶时自下而上随层数的增加逐渐减少盐量
5.在果酒制作实验结束时要检验是否有酒精产生,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
A.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和重铬酸钾的混合液
B.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重铬酸钾,混匀后滴加硫酸
C.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
D.先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发酵液,然后再加入硫酸,混匀后滴加重铬酸钾并加热
6.家庭制作泡菜并无刻意的灭菌环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
下面对这些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乳酸菌发酵的初期,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互助
B.进入乳酸菌发酵的中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种内斗争趋于激烈
C.密闭的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种间斗争中占据优势
D.进入发酵中期,泡菜坛内各种生物的抵抗力稳定性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7.如图是微生物平板划线示意图,划线的顺序为1、2、3、4、5,下列操作方法正确的是( )
A.操作前要将接种环放在火焰旁灭菌
B.划线操作须在火焰上进行
C.在5区域中才可以得到所需菌落
D.在1、2、3、4、5区域中划线前后都要对接种环灭菌
8.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同一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得到以下几种统计结果,正确的是( )
A.涂布了一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30
B.涂布了两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215和260,取平均值238
C.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212和256,取平均值163
D.涂布了三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10、240和250,取平均值233
9.通过选择培养基可以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所需的微生物:(1)在缺乏氮源的培养基上大部分微生物无法生长;(2)在培养基中加入青霉素可以抑制细菌和放线菌;(3)在培养基中加入10%酚可以抑制细菌和霉菌。
依次利用上述方法能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 )
①大肠杆菌②霉菌③放线菌④圆褐固氮菌⑤根瘤菌
A.⑤、②、③ B.④、②、③ C.②、②、④ D.④、③、②
10.下列有关刚果红染色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刚果红可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 B.刚果红可以在菌落形成后加入
C.刚果红在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加入的刚果红不需要灭菌
D.在菌落形成后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不需要灭菌
11.下列关于大肠杆菌的培养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pH、温度和渗透压等条件
B.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消毒
C.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的个数,要想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
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稀释度
D.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灭菌处理后才能丢弃
12.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纯化大肠杆菌时( )
①可以用相同的培养基②都需要使用接种针进行接种③都需要在火焰旁进行接种
④都可以用来计数活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下列关于微生物培养和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只能分离微生物不能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B.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获得单菌落
C.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含酚红的培养基可选择和鉴别尿素分解菌
D.用大白菜腌制泡菜的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
答题卡
班级姓名考号
14、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方面的问题:(20分,每空1分)
(1)在大肠杆菌培养过程中,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和无机盐以及、。
除考虑营养条件外,还要考虑______、______和渗透压等条件。
由于该细菌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变异类型容易选择、______、______等优点,因此常作为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
(2)在微生物培养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杂菌污染,需对培养基和培养皿进行________(消毒、灭菌);操作者的双手需要进行清洗和______;静止空气中的细菌可用紫外线杀灭,其原因是紫外线能使蛋白质变性,还能__________。
在微生物接种过程中,试管口需要通过酒精灯火焰,其目的是。
(3)若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大肠杆菌活菌的个数,要想使所得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除应严格操作、多次重复外,还应保证待测样品稀释的_______。
(4)某同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一个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取10g该土壤加90ml无菌水制成稀释液)。
在对应稀释倍数为106的培养基中统计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121、212、256.则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为。
(5)分离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实验流程包括:土壤取样、梯度稀释、样品涂布到培
养基上、挑选。
(6)分离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经常用加入了________的鉴别培养基,在该培养基上,纤维素分解菌会因为产生纤维素酶使菌落周围出现________ 。
(7)假设培养结束后,发现培养基上菌落连成一片,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列举两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通常,对获得的纯菌种还可以依据菌落的形状、大小等菌落特征对细菌进行初步的____________。
(9)若用大肠杆菌进行实验,使用过的培养基及其培养物必须经过_______处理后才能丢弃,以防止培养物的扩散。
15.(12分)富集培养是微生物学中的最强有力的技术手段之一。
主要是利用不同微生物生命活动特点的不同,制定环境条件,使仅适应该条件的微生物旺盛生长,从而使其数量大大增加。
下图描述了采用富集方法从土壤中分离能降解酚类化合物——对羟基苯甲酸的微生物的实验过程。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③重复培养的目的是
(2)⑤的菌落中大部分是降解________微生物。
设置⑥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要测定②中活细菌数量,常采用
法
(3)⑤→⑥采用单细胞挑取法,将所选菌种接种到⑥的培养基中,
在操作过程中为防止污染应注意的事项是:接种环要________灭
菌,待其________后,再挑取菌落接种到试管中,并塞好棉塞,
操作完成后需将接种环在火焰上灼烧,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6分)植物秸秆中的纤维素可被某些微生物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分解秸秆中纤维素的微生物能分泌纤维素酶,该酶是由3种组分组成的复合酶,其中的
可将分解成葡萄糖。
(2)在含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CR)时,CR可与纤维素形成_ 色复合物。
用含有CR 的该种培养基培养纤维素分解菌对,培养基上会出现以该菌的菌落为中心的
(3)为从富含纤维素的上壤中分离获得纤维素分解菌的单菌落,某同学设计了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见下表):
注:“+”表示有,“-”表示无。
据表判断,培养基甲_ _〔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_ ;培养基乙_ 〔填“能”或“不能”〕用于分离和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原因是。
选择题
DCCCC DDDBC BCA
14答案
(1)碳源和氮源温度和PH(2)灭菌消毒损伤DNA(3)比例合适
(4)1.96×109 (5)选择菌落(6)刚果红透明圈(7)稀释倍数不够,菌液的浓度太高;划线时,划完第
一次没有灭菌即接着划第二次;培养过程中灭菌不严格,受到了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任选两个)(8)鉴定(9)灭菌
15
(1)扩大培养(使分解对羟基苯甲酸微生物的比例增高)
(2)对羟基苯甲酸对照作用稀释涂布平板法
(3)在火焰上灼烧冷却杀灭残留物
16(1)纤维二糖葡萄糖
(2)红透明圈
(3)不能液体培养基不能用于分离单菌落
不能培养基中没有纤维素,不会形成CR-纤维素红色复合物,即使出现单菌落也不能确定其为纤维素分解菌
34082 8522 蔢=+31488 7B00 笀g
36315 8DDB 跛~35422 8A5E 詞37823 93BF 鎿 36399 8E2F 踯27023 698F 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