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N食品工艺学-第八章+食品工艺学-肉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定,直径1~12µm。主要由胶原蛋白组成,是肌 腱、皮肤﹑软骨等组织的主要成分。
b.性质 韧性强,但弹性不大,延伸性欠佳;对热的影响
反应明显;一般不溶于水及稀盐溶液中,但在酸、碱 溶液中膨胀,不易被酶水解。
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
a.形态及组成 呈黄色,有弹性,纤维粗细不同而有分支,直径0.
肌节
从肌原纤维的构成上看,它是由许多重复的单元组成
的。我们把二个相邻Z线间的肌原纤维单位称为肌节
(Sarcomere),它包括一个完整的A带和二个位于A
带二边的半I带。肌节是肌原纤维的重复构造单位, 也是肌肉收缩、松弛交替发生的基本单位。肌节的长 度是不恒定的,它取决于肌肉所处的状态。当肌肉收
没有完全散失的肉称为热鲜肉。
冷却肉:经过一段时间的冷处理,使肉保持低温(0
-4℃)而不冻结的状态称为冷却肉;
冷冻肉:肉经低温冻结后称为冷冻肉。 肉按不同部位分割包装称为分割肉,如经剔骨处理
则称剔骨肉。由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处理生产出来 的产品称肉制品
下水: 屠宰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如胃、肠、心、 肝等等称作脏器,又俗称“下水”。
脂肪细胞 1.脂肪滴;2.由网状纤维组成的外围层;
3.原生质;4.细胞核
4.骨骼组织
化学成分 水分约占40~50%,胶原蛋白占20~30%,无机质
(主要为Ca、P)约20%,其余为脂肪。 结构
由骨膜、骨质(骨密质和骨松质)、骨髓三部分构成 功能
(1)是动物机体的支柱组织
(2)为机体提供Ca和P等矿物质元素 红骨髓含血管、细胞较多,为造血器官,幼龄动物含量高;
黄骨髓主要是脂类,成年动物含量多。
二、肉的化学组成
水分 蛋白质 脂肪 浸出物 矿物质和维生素
1. 水分
水分在肉中占绝大部分,可以把肉看作是一个复 杂的胶体分散体系。
哈尔滨白猪
第二节 肉的形态学与特性
肉是指屠宰后的畜禽,除去血、皮、毛、内 脏、头、蹄的胴体。包括有肌肉﹑脂肪﹑骨 骼或软骨、腱、筋膜、血管、淋巴、神经、 腺体等。
胴体:即家畜屠宰后除去血液、头、蹄、尾、毛
(或皮)、内脏后剩下的肉尸,俗称“白条肉”。
热鲜肉:在肉品工业生产中把刚屠宰后不久体温还
粗丝的结构
图1-14 粗丝的结构
a.肌球蛋白分子 ;b.粗丝
A:肌球蛋白分子;B:粗丝
细丝(thin myofilament)
细丝主要由肌动蛋白分子组成,所以又称肌动蛋 白微丝(Actin filament),直径约6~8nm,自Z 线向两旁各扩张约1.0μ m。I带主要由细丝构成, 每条细丝从Z线上伸出,插入粗丝间一定距离。每 个细丝连接3个粗丝,本身为六角形排列。
由于粗丝和细丝的排列,从而形成了在显微镜下 观察时所见的明暗相间的条纹,即横纹。我们将 光线较暗的区域称之为暗带(A-带),而将光线 较亮的区域称之为明带(I-带)。
I带的中央有一条暗线,称之为Z线,将I带从中 间分为左右两半;A带的中央也有一条暗线称M线, 将A带分为左右两半。在M线附近有一颜色较浅的 区域,称为H区。
缩时,肌节变短;松弛时,肌节变长。哺乳动物放松 时的肌肉,其典型的肌节长度为2.5um。
图1-7 哺乳动物骨骼肌之肌质网和T管示意图
粗丝(thick myofilament)
粗丝主要由几百个肌球蛋白组成,故又称之为肌 球蛋白微丝(Myosin filament),位于肌节的 中间,直径约10nm,长约为1.5μ m。A带主要由 平行排列的粗丝构成,另外有部分细丝插入。每 条粗丝中段略粗,形成光镜下的中线(M线)及H 区。粗丝上有许多横突伸出, 这些横突实际上是 肌球蛋白分子的头部。横突与插入的细丝相对。 每个连接6个细丝,本身为三角形排列。
骨骼肌的肌浆内有发达的线粒体分布,说明 骨骼肌的代谢十分旺盛,习惯把肌纤维内的线粒 体称为肌粒。
横管和肌质网
★横管:在A带与I带过渡处的水平位上,有一条横行 细管称横管,横管是肌纤维膜上内陷的漏斗状结构 延续而成。横管的主要作用是将神经末梢的冲动传
导到肌原纤维。
★肌质网(Sarcoplasmic reticulum):相当于普通 细胞中的滑面内质网,呈管状和囊状,交织于肌原 纤维之间。肌质网的管道内含有 Ca2+,肌质网的小 管起着钙泵的作用,在神经冲动的作用下(产生动 作电位),可以释放或收回Ca2+,从而控制着肌纤维 的收缩和舒张
Fascicle 肌束
肌纤维→初级肌束→次级肌束→肌肉
muscle fiber fiber bundle muscle



肌内膜
肌周膜
肌外膜
endomysium
perimysium epimysium
Connective tissue
(二)肌肉的微观结构
肌纤维(Muscle fiber) 1.肌膜(Sarolemma) 2.肌原纤维(Myofibrils) 3.肌浆(Sarcoplasm) 4.肌细胞核
细丝的结构
图1-16 细丝的结构
粗丝与细丝结合
从肌原纤维的横断面上看,I带只有细丝,呈六角形 分布。在A带,由于两种微丝交错穿插,所以可以看 到以一条粗丝为中心, 有六条细丝呈六角形包绕在 周围。而A带的H区则只有粗丝呈三角形排列
3.肌浆(Sarcoplasm)
肌纤维的细胞质称为肌浆,填充于肌原纤维 间和核的周围,是细胞内的胶体物质。含水分75% -80%。肌浆内富含肌红蛋白、肌糖元及其代谢产 物、无机盐类等。
骨骼肌
心肌
平滑肌
肌肉的辅助器官
筋膜:由网状结缔组织构成,能连接肌肉、器官,起到 保护组织、防止脂肪沉积等功能。
腱:存在于前后肢,起保护作用,减少摩擦。 滑车:处在关节部位,通过运动,调节方向,改变肌肉
作用力。 子骨:附着于骨骼的肌腱、韧带中的发育而来的小骨块
(一)肌肉的宏观结构
2~12µm。主要化学成分为弹性蛋白,在血管壁﹑颈 韧带等组织中含量较高。 b.性质
弹性虽大,但强度低于胶原纤维,较容易被拉伸; 一般不溶于水,不容易受酸、碱,加热的影响,但可 被胃液和胰液消化。
网状纤维(Reticular fiber)
a.形态及组成 也称格子纤维,直径0.2~1µm,由网状蛋白构成,
溶酶体
肌浆中还有一种重要的器官叫溶酶体(Lysosome s),它是一种小胞体,内含有多种能消化细胞 和细胞内容物的酶。在这种酶系中,能分解蛋白 质的酶称之为组织蛋白酶(Cathepsin),有几 种组织蛋白酶均对某些肌肉蛋白质有分解作用, 它们对肉的成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4. 肌细胞核
骨骼肌纤维为多核细胞,但因其长度变化大,所 以每条肌纤维所含核的数目不定。一条几厘米长 的肌纤维可能有数百个核。核呈椭圆形,位于肌 纤维的边缘,紧贴在肌纤维膜下,呈有规则的分 布,核长约5μ m。
肌肉组织在组织学上可分为三类:
骨骼肌/横纹肌/随意肌: 骨骼肌因以各种构形附
着于骨骼而得名,但也有些附着于韧带、筋膜、 软骨和皮肤而间接附着于骨骼,如大皮肌。骨骼 肌与心肌因其在显微镜下观察有明暗相间的条纹, 因而又被称为横纹肌
平滑肌:消化道壁及大血管壁,不受意志支配 心肌:心脏肌肉,半随意肌。
第八章 食品加工工艺
肉品工艺学


• 第一节 肉用畜禽的种类 • 第二节 肉的形态学与特性 • 第三节 常见肉制品的加工
第一节 肉用畜禽的种类
肉品工业生产原料的来源主要是家畜和家禽,简 称肉用畜禽。我国用于肉品生产的畜禽有猪、牛、 羊、鸡、鸭、鹅、家兔、驴、骆驼及某些野生动 物。由于其品种等因素直接影响肉和肉制品加工 的质量,因此对肉品工业生产的原料,必须提出 一定要求。
2. 肌原纤维(Myofibrils)
肌原纤维是肌细胞独有的器官,也是肌纤 维的主要成分,约占肌纤维固形成分的60 %~70%,是肌肉的伸缩装置。肌原纤维 在电镜下呈长的圆筒状结构,其直径约 1~ 2μ m,其长轴 与肌 纤维的长轴相平行 并浸润于肌浆中。
粗丝和细丝
肌原纤维的横切面可见大小不同的点有 序排列。这些点实际上是肌原丝(myofilam ent),又称肌微丝。肌原丝可分为粗肌原 丝(thick-myofilament,简称粗丝),和 细肌原丝(thin-myofilament,简称细丝), 两者平行整齐地交替排列于整个肌原纤维。
2.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是肉的次要成分,在动物体内 对各器官组织起到支持和连接作用,使 肌肉保持一定弹性和硬度。结缔组织由 细胞、纤维和无定形的基质组成。细胞 为成纤维细胞,存在于纤维中间;纤维 由蛋白质分子聚合而成,可分胶原纤维、 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三种。
结缔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结构 (1)疏松结缔组织:由细胞、纤维和无定形基质
肌纤维(Muscle fiber)
和其它组织一样,肌肉组织也是由细胞构 成的,但肌细胞是一种相当特殊化的细胞, 呈长线状、不分枝、二端逐渐尖细,因此 也叫肌纤维。直径为10~100μ m,长度为 1~40mm,最长可达100mm。
肌纤维的结构
1.肌膜(Sarolemma)
肌纤维本身具有的膜叫肌膜,它是由蛋白质和脂 质组成的,具有很好的韧性,因而可承受肌纤维 的伸长和收缩。肌膜的构造、组成和性质,相当 于体内其它细胞膜。肌膜向内凹陷形成一网状的 管,叫做横小管(Transverse tubules),通常 称为T-系统(T-system)或T小管(T-tubules)
肥膘: 脂肪组织中的皮下脂肪称作肥肉,俗称 “肥膘”。
肉品科学(meat science)主要研究屠宰后 的肉转变为可食肉的质量变化规律。它包括肉的 形态结构、肉的理化学性质及屠宰后肉的生物化 学、微生物学变化。
一、肉的结构形态
肉(胴体)主要由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 组织和骨骼组织四大部分组成。这些组织的构造、 性质及其含量直接影响到肉品质量、加工用途和 商品价值,它依据屠宰动物的种类、品种、性别、 年龄和营养状况等因素不同而有很大差异。肌肉 组织为胴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肉的各种组织占胴体重量的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比
组织名称
牛肉
猪肉
羊肉
肌肉组织 脂肪组织 骨骼组织 结缔组织
血液
57~62 3~16 17~29 9~12 0.8~1
39~58 15~45 10~18
6~8 0.6~0.8
49~56 4~18 7~11 20~35 0.8~1
1.肌肉组织
肌肉具有将化学能转变为物理运动的作用, 动物死亡后又变为具有高营养价值的肉
肌肉的基本构造单位是肌纤维,肌纤维与肌纤维 之间有一层很薄的结缔组织膜围绕隔开,此膜叫 肌内膜(endomysium);每50-150条肌纤维聚集 成束,称为肌束(muscle bundle);外包一层 结缔组织鞘膜称为肌周膜(perimysium )或肌 束膜,这样形成的小肌束也叫初级肌束,由数十 条初级肌束集结在一起并由较厚的结缔组织膜包 围就形成次级肌束(又叫二级肌束)。
主要分布于疏松结缔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交界处 b.性质
与胶原纤维相似,特别在碱液中对银有嗜好性; 在碱液中几乎无其他反应,即使在稀酸中也不能膨 润,和水一起加热也不产生胶状物。
3.脂肪组织
化学成分 脂肪占绝大部分,其次为水分﹑蛋白质以及少
量的酶﹑色素和维生素等。 结构
构造单位是脂肪细胞,或单个或成群地借助疏松 结缔组织联在一起,聚集构成脂肪组织。 功能 (1)保护组织器官,储存脂肪,提供能量 (2)是形成肉风味的前体物质之一 (3)与肉质关系紧密
所构成。老龄、役用多,肌内膜、肌外膜 (2)致密结缔组织:基质少,纤维多,结构较为
紧密。皮肤的真皮层 功能 (1)粘结各细胞及脏器,起支架作用 (2)修复功能 (3)机体的保护组织,使有一定韧性和伸缩能力
胶原纤维(Collagenous fiber)
a.形态及组成 呈白色波纹状,分散存在于基质中。长度﹑粗细
由许多二级肌束集结在一起即形成肌肉块,外面 包有一层较厚的结缔组织称为肌外膜(epimysiu m)。这些分布在肌肉中的结缔组织膜既起着支 架的作用,又起着保护作用,血管、神经通过三 层膜穿行其中,伸入到肌纤维的表面,以提供营 养和传导神经冲动。此外,还有脂肪沉积其中, 使肌肉断面呈现大理石样纹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