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三编第十四章 第二节“区域与区域发展”类题目的两大命题视角综合思维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测考法1] 从地理角度分析古代丝绸之路经过河西走廊的原因。 提示:北部为高原,以沙漠为主,气候较为干旱;南部为高原山地, 气候较为寒冷,可通行时间短;河西走廊地区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农业 发达。
[预测考法2] 分析河西四郡布局的共同区位条件。 提示:位于祁连山脉北麓的绿洲处(河流经过)。 [预测考法3] 分析河西走廊成为农业制种基地的优越自然条件。 提示: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农业耕种;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 于作物有机质积累,颗粒饱满;高山冰雪融水补给,灌溉水源较为充足、 优质;位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积扇边缘,土壤肥沃;气候干燥,利于晒晾种子。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工业类型 以轻工业(或重工业)为主
工业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为水源)。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 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
环境条件
运输方式、便利 以××(交通运输方式)为主;交通便利(不便);有利因素 交通
程度、区位因素 是××,不利因素是××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生态破坏,包括资
材料二 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 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
材料三 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 引起了世界关注。下图为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会有何影响? (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3)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的核心环节是什么?该模式在促进当地可 持续发展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4)说出适合当地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曾设立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敦煌郡(如图), 这就是有名的河西四郡。河西四郡的设立,扩大了汉朝对古代新疆的政治 经济影响;将河西游牧区建设成为农业区,为古代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 方便;发展了河西地区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创造了高度发展的古代文明。
河西走廊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全国70%以上的玉米种子来自 这里。制种业已成为河西走廊最重要的产业。目前,中国制种业多家骨干 企业在河西走廊建立了生产基地或加工中心。
[答案] (1)岩石容易风化侵蚀,成为沙漠形成的物质来源;易发沙尘 暴;沿河地带易产生水土流失。 (2)降水量较多,植被易成活;离黄河近, 引水灌溉方便。 (3)甘草种植。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当地经济(制药业、 农牧业、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就业,消除贫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4) 风能,太阳能。
[思维建模] 1.因地制宜的地理思想 根据地理环境的差异,采取合理有效的措施、发展路径,即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思想主要包括以下要点: (1)在认识区域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处理好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关系。 (2)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既要分析优势条件,又要找出制约因素。 根据“扬长补短、充分发挥地区优势”的原则,确定区域发展方向和路径。 (3)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目的是实现人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分布;城镇化水平××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 农业地域类型
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混合农业等
农业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社会经济条件: 市场、交通、政策、土地价格、科技等。有利条件是××, 不利条件是××
其他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第二节 “区域与区域发展”类题目的两大命题视角(综合思维)
命题视角(一) 聚焦人地协调观,厘清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 [典题感悟] (2020·浙江7月选考)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 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指标 甲
土地面积占全国比例/%
8.2
人口占全国比例/%
7.7
人均GDP/万元
3.新疆棉花生产的区位优势是( )
A.市场广阔
B.交通便利
C.水源丰富
D.光热充足
4.新疆棉花生产集中在山麓冲积扇的主导因素是( )
A.水源
B.光热
C.地形
D.土壤
5.新疆棉花生产的人工成本低于山东的主要原因是( )
A.机械化水平高
B.生产过程简单
C.以家庭用工为主
D.以异地雇工为主
答案:3.D 4.A 5.A 解析:第3题,新疆地处西北内陆,晴天多,光照充足。第4题,山麓 冲积扇主要有两大优势,水源充足和地形平坦。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 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所以主要因素应该是水源。第5题,新疆棉花种植 面积广阔,人烟稀少,有利于机械化种植,所以人工成本较低。
2.区域发展因地制宜的分析思路 区域地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区域地理环境的差异深刻影响 着区域的发展。具体表现如下:
3.区域因地制宜发展的意义 (1)顺应自然规律,实现人地和谐。 (2)充分利用资源,提高综合效益。 (3)区域协调发展,减少区域差距。 (4)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热点押题]
内流河、外流河、水 期××,含沙量大(小),结冰期××,有(无)凌汛;流 河流
文特征、水系特征 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东西(南
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度大(小)
植被 植被类型、覆盖率 以××林为主;植被覆盖率高(低)
土壤 类型及肥力状况
肥沃的土壤(紫色土、黑土等);土壤贫瘠,荒漠化 严重
[教考导向] 以某区域为背景,通过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考查区域发展中因地 制宜的思想,是历年高考中的普遍形式,也是落实地理实践力、培养人地 协调观的重要形式。中图版教材以甘肃民勤的发展为例,聚焦因地制宜的 思想;高考题则以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为例,聚焦生态治理 和资源开发中因地制宜的思想,两者可谓“不谋而合”。如何分析区域特 征,如何进行成因分析,从哪些角度提出可持续发展措施,这些是常考角 度所在,而明确区域地理环境特征,用因地制宜的思想指导区域发展,是 “破题”的两大核心举措。
位置 相对位置
位于××大陆××部,××大洋××岸
气候类型、气温、降 夏季××,冬季××;气温年较差大(小),降水季节变
气候
水、光照、灾害
化大(小);光照充足(不足);易受××灾害影响
地形 地形类型、地势特征 以××地形为主;地势××高××低;多××地貌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为内(外)流河;径流量大(小),季节变化大(小),汛
[答案] (1)B (2)C
[思维建模] 1.区域差异分析类题目的思维流程 (1)比较区域条件或特征的异同点
(2)分析区域差异产生的原因 (3)比较区域的优势条件和限制条件
2.区域差异分析的答题模板 (1)自然要素差异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地理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位于××半球;位于××纬度(或××带);距海较远(近);
资源 种类、数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旅游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 水资源丰富(短缺)
(2)人文要素差异
要素
关键词
答题术语
人口数量、人口素质、 劳动力丰富(不足);人口素质高(低);老龄化问
人口
人口结构
题××;人口就业压力××
数量、规模、布局、城 城市数量××;规模××,辐射带动作用××;多沿
城市
镇化水平
4.7
四大地区



10.7
9.5
71.6
26.5
38.6
27.2
5.9
9.4
5.4
注:数据未包括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1)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我国四大地区中( )
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
环境 环境问题类型 源(土地、生物、水、矿产)破坏与浪费和环境恶化(荒
漠化、水土流失)两大方面
[针对训练] 题点(一) 以自然要素为主的区域特征比较 冰冻圈是地球表层具有一定厚度且连续分布的负温圈层,是很脆弱的生态 环境要素。中国冰冻圈的主体是冰川、冻土和积雪,冰冻圈作用区面积约占国 土陆地面积的78.1%。近年 来,研究人员提出“美丽冰 冻圈”的概念,阐述冰冻圈 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逻辑关 系。右图示意“美丽冰冻圈” 的内涵。据此完成 1~2 题。
C.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
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四大地区为东部地区、中 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东部地区经济最发达,人均GDP最高,即 丙地。西部地区面积最大,即丁地。中部地区面积较东北地区大,经济发 展状况较东北地区好,人均GDP比东北地区高,即乙地为中部地区,甲地 为东北地区。第(2)题,东北地区工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A项错误;西部 地区处于低水平不均衡发展状态,B项错误;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低于东 北地区,C项正确;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低于西部地区,D项错误。
[解析] 第(1)题,“沙粒间胶结程度差,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 风即散”说明该区裸岩遇风容易形成沙尘暴,遇雨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第(2)题,读图1可知,库布齐沙漠位置更偏东,降水量较多,且靠近黄河, 可以引水灌溉,治沙植物更容易成活。第(3)题,根据图2可知,甘草种植是 该治沙模式的起点,能改善土壤条件,是后续环节的基础。模式图中的 “药品、保健品”“有机瓜果蔬菜”“有机牛羊肉”“特色旅游”已经很 好地说明了该模式对促进当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第(4)题,当地气候干旱, 晴天多,大风日数多,适合开发风能和太阳能。
1.下列地区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冰冻圈灾害风险最高的是( )
A.干旱、半干旱内陆地区
B.青藏高原高寒区
C.东北地区
D.横断山脉香格里拉地区
2.冰冻圈可以为人类系统提供的资源包括( )
①淡水资源 ②气候资源 ③文化资源 ④土地资源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冰冻圈作用区主要发生在纬度高或者海拔高且有冰川、 冻土或积雪的地区,青藏高原高寒区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冻土和积雪 分布广,面临的冰冻圈灾害风险最高,B正确。第2题,冰川、积雪等可为 人类系统提供淡水资源,①正确;山地冰川及其遗迹地貌,冻土及其地貌, 反映了气候变化,可为人类系统提供气候资源,②正确;山地冰川及其遗 迹地貌以及河冰、海冰等属于自然山水文化资源,所以冰冻圈可为人类系 统提供文化资源,③正确;土地资源是指已经被人类所利用和可预见的未 来能被人类利用的土地,冰冻圈不能为人类系统提供土地资源,④错误。
(选自中图版选择性必修2)
[思考探究] 1.从民勤县自然环境的特点出发,分析为什么治理荒漠不能一味扩大绿 洲面积。 提示:民勤县水资源短缺,不宜盲目扩大绿洲面积。 2.用因地制宜的思想来评价民勤县治理荒漠、发展农业的思路和做法。 提示:优点:因地制宜;保护生态系统平衡。缺点:开发难度大。
[高考印证] (2016·江苏高考·改编)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题点(二) 以人文要素为主的区域特征比较 近年来,山东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2017年棉花种植面积仅 17万公顷,却有固定棉农109万户。新疆棉花生产集中在山麓冲积扇,以大 型农场为主,生产规模远大于山东。如图为2017年山东与新疆棉花生产成 本统计图,土地成本含租金及养护投入, 人工成本含雇工工时费及家庭用工折价, 物资成本含机械及运输等方面的投入。 据此完成3~5题。
命题视角(二) 落实地理实践力,贯彻区域发展的因地制宜思想 [教材案例]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属干旱气候区,荒漠化问题严重。 在治理荒漠化的过程中,民勤并不是一味扩大绿洲面积,而是根据水资源承 载力决定生态建设规模,以实现人沙和谐。民勤坚持以水定规模、以水定产 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布局经济社会发展,严守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 制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的“三条红线”。同时,民勤着力调整农业结构,关 闭机井3 018眼,压减耕地近3万公顷,淘汰高耗水、低效益作物,发展日光 温室等高效、节水、绿色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