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考地理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十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52课时人口容量课件湘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图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段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③国家比①国家0~14岁人口比重( ) A.约高6% B.约低6% C.约高1% D.约低1%
答案:A
解析:第3题,据图可直接读出0~14岁年龄段的人口比重①点约为20%,③点 约为26%。因此③国家比①国家0~14岁人口比重约高6%。故选A。
4.若该州建设用地长期处于上表所示使用状况,该区域最有可能导 致( )
A.洪涝灾害多发 B.生物灾害加剧 C.森林火灾增多 D.地质灾害多发
答案:D
解析:第4题,该地实际建设用地大于适宜建设用地,说明该地陡坡开发。地 处降水丰富的山区,且地处板块交界地带,陡坡开发加重地质灾害的发生;洪涝 灾害主要发生在平原排水不畅的地区;对生物灾害影响不大;本地降水丰富,不 会增加森林火灾。故D正确,A、B、C错误。
2.提高山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发展地方经济 B.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 C.鼓励人口外迁,减少耕地面积 D.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
答案:A
解析:第2题,山西省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降低与人口数量的增加有一定的关系, 所以应当控制人口数量,积极发展地方经济,A项正确;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 长速度,会使得资源环境承载力进一步降低,B项错误;耕地面积的减少会加剧 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紧张关系,C项错误;限制消费,降低生活内需,不符合人类 社会发展趋势,D项错误。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山地面积占全州 总面积的98%以上。下表为该州2012年建设用地规模与比重统计。据 此完成3~4题。
人均适宜建设用 人均实际建设用 适宜建设用地占 实际建设用地占
地面积(m2/人) 地面积(m2/人) 总面积比重(%)总面积比重(%)
441.83
447.29
的生存和发展。
三、人口合理容量 1.相关概念 (1)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 经济 、 社会 条件 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
要指标。 (2)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
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 经济 规模。 (3)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 生活方式 、保障健康的生活水
曲线图
三角形 统计图
根据曲线归纳人口的时空 变化特点,判断统计图中 的高峰或低谷以及折线图 中的明显转折点
三角形的三边是三个方向 的坐标轴;每一点所读出 的三个数据之和应为100%。 根据“找0轴,引平行线” 判读
学以致用 下图是山西省耕地资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含预测值)示意图。读 图,回答1~2题。
1. 导 致 2015 ~ 2025 年 山 西 省 资 源 环 境 承 载 力 变 化 的 主 要 原 因 是 ()
A.人口数量增加 B.科学技术进步 C.消费水平提高 D.土地资源减少
答案:C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山西省可承载人口减少,即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 人口数量的增加并不能决定资源环境承载力,排除A项;科学技术进步可以使资 源环境承载力提高,B项错误;读图可知,2015~2025年,山西省人均粮食消费 量不断提高,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C项正确;山西省土 地资源不会减少,D项错误。
平,同时又不妨碍 未来 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 区 最适宜 . 的 人 口 数 量 。 受 到 自然资源环境 、 科 技 发 展 水 平、 地区开放程度 、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2.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 临界性 、相对性、警戒性。
[思维拓展] 木桶效应 (1)含义:一只木桶的桶底面积确定后,木桶 能容纳多少水,主要取决于组成木桶的桶板的长度。 若组成木桶的桶板长度不相等,则木桶容水量取决 于最短的桶板。 (2)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木桶效应”:资 源是制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1.产生原因 (1)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 需求 与日俱增。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 人均 消耗量也 在逐步增加。 (3)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2.影响: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需要建立 良性循环 关系,以实现自 然资源的持续利用和人类的持续发展。 3.表现:在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的过程中, 过度开发 和不合理使 用,会导致人地关系失调,引发严重的 环境 问题,进而限制人类
1.61
1.63
3.制约该州人口容量的主要资源类型是( ) A.水资源 B.水能资源 C.耕地资源 D.森林资源
答案:C
解析:第3题,该州地处横断山脉纵谷地带,山地面积占比大,适宜建设用地 占比极小,即平地少、耕地不足,耕地资源是制约该州人口容量的主要资源类型; 地处西南地区,降水丰富,山地多,水能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丰富。故C正 确,A、B、D错误。
甲省 778.5 588.31
乙省 914.3 528.18
丙省 283.4 814.07
丁省 1 799.4 414.95
A.甲省 B.乙省 C.丙省 D.丁省
答案:C
[审题解题]
[感悟核心素养]
区域 不同省份,水资源总量和耕地资源总量不同,故人口容量也 认知 不相同 综合 调用影响地区人口容量的因素对不同省份水资源总量和耕地 思维 面积进行分析,判断不同省份人口容量的大小 人地 通过不同省份人口容量大小的分析,明确人口发展与资源、 协调观 环境的关系,进而确定不同省份合理的人口规模
4.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第4题,人口老龄化最严重即老年人口的比重最大,由图可知③国65岁 及以上人口比重最大,占20%,因此人口老龄化最严重。故选C。
第52课时 人口容量
必备知识梳理
关键能力突破
知能转化演练
学科素养专攻
必备知识梳理
一、人口增长 1.人口发展的总趋势:不断增长。目前,世界人口仍处于 快速增长 . 阶段。 2.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 、环境条件、 社会经济 、科技进步、医疗卫 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 3.世界人口增长:由人口 出生率 和 死亡率 共同决定的,还与当 地的人口 迁入率 和 迁出率 有关。 [名师点睛] 人口自然增长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和人口基数 大小的共同影响。例如,我国目前虽然人口自然增长率不高,呈下降 趋势,但每年增加的人口数量依然相当庞大。
知能转化演练
[2021·北京卷]M县在制定县域内精准扶贫方案时,规划将某个村实 行生态搬迁。读图,完成1~2题。
1.考虑环境承载力等因素,该村最适宜选址在( )
A.甲Biblioteka B.乙C.丙D.丁
答案:A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在M县区域内,甲地附近有时令河,有水源,且绿洲 面积大,数量多,环境承载力大,适合生态搬迁选址,故A正确;乙不在M县, 丙绿洲面积小,丁附近是地质公园,且没有河流和绿洲,故B、C、D错。
关键能力突破
技法点拨 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三者是三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具体分析如下:
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强调点
强调土地、淡水、森林 等资源能够供给的人口 数量和经济规模,承载 量最小的因素成为该地 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强 或 所 口调 地 能 数的 区 承 量是的载(极一资的限个源最人国环大口家境人)强康下展口调的,前(在生促提最保活进下佳证水可的人合平持适口理条续度)健件发人
2.搬迁后,该村适宜重点开展的生产经营活动是( ) A.开采矿山 B.放养牛羊 C.种植棉花 D.水上漂流
答案:C
解析: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推断该区域气候干旱,多荒漠景观,河流为 时令河,没有矿产,所以不适合开矿和水上漂流,放养牛羊会对草场产生破坏, 加剧荒漠化,故A、B、D错;适合在绿洲上适当种植棉花,故C正确。
学科素养专攻
地理图像判读15 人口坐标统计图 读图流程 1.人口坐标统计图判读的一般步骤 读图名→读坐标(或图例)→读数据(大小及变化趋势)→分析数 据→用文字概括联系或规律→进行图表转换(或图图转换)。
2.常见人口坐标图的判读
类型
典图
柱状图
判读思路
判读时要注意对应坐标轴 分别判读每一个柱状的数 值,然后对比不同柱状的 数值,分析其存在的差异
实质
一个警戒值
一个警戒值
一个合理值
体现
生存
生存
发展
共同点
典题精研 [典例] 人口地理研究对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决策和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据此回答下题。 水资源和耕地资源是制约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重要因素。根据下表
数据,若不考虑其他条件,我国四省中,人口容量最小的省份可能是 ()
水资源总量(108 m3) 耕地面积(104 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