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对不起”看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参与社会,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
的能力。美国 、英国 、新加坡 等国的 “ 学区活动计划” ,要求学生参与到某一 社会活动领域中, 进行实际的活动体验,
的真正高素质的人才 ,我们要 “ 转变那
种妨碍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念,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 , 以考
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的 应试模式” 《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 也明确要求 : “ 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
提出 “ 三个欢迎”和 “ 三个允许”的开
放政策( 欢迎质疑、争辩和发表意见,允
地责怪学生。而是从 自 身找原因, “ 我
的教学还没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 性 、主动性 , 学生还不敢想 、 不敢说、
许出错、 改正和保留意见) ;李鉴蕙老师 在课堂上提倡七个允许, 错了允许重答;
从 “ 对不起”看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览 小银
“ 对不起 , 我不知道你对这个问题

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 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 ”更为重
时还没想清楚, 就匆匆地把你叫起来,
真对不起。 ”这是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陈
要的是将其真正落实到具体的教学实践
中。也只有在平时一点一滴的实际教学 中, 激发学生的兴趣 , 尊重学生的发言, 关注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素养 , 学 生的智能才能得到开发 , 学生的个性才
要的是 , 陈教授将理念上的教育观、人 才观 ,真正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
学生回答不出或 回答不对教者的提问, 教者并没有因学生没有达到教者所期望 的效果或阻碍了 教学进程而责怪或变相
然而在学校的竞争已由对本科升学 率的竞争逐渐上升到对清华 、 北大等名
牌大学的竞争的今天,在升学率的高低
20 9 1 0 1
们全体教师的 “ 对不起” 陈教授的示范 ;
课,能成为我们全体教师的普通课。相 信到那时,素质教育的最终实现已为时
不远矣 1 0
范小银 ,教 师,现居江 苏如皋。
体意识, 根据各 自的特点和需要 ,自 觉
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 探寻适合 自 己的 特点和途径。 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 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
不敢问。这不在学生 , 而在于我 自己还 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实际。 说明 我的教学还需进一步改进” 。因此 “ 对不
起” 一语便很 自 然地表露出来。这正反
见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争 论到炽热化时允许学生 自由抢接话茬发 表意见。因此 ,作为普通教 师的我们 , 更应该在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 人才观的
钟梁先生所上的示范课 儆 橡树》 中学
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所说的 第一句话。
“ 对不起” 或许只是一句简单的道 , 歉语,但却充分体现了陈教授 “ 以学生
发展为本”的教育观、人才观。 更为重
能得到发展,素质教育的最终 目的才能
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 的深度和 题 广度, 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 习 探究的方法 , 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 积极主动探究未知领域的过程。 ” 真正得到实现。这方面 . 其他的名家名 师们已为我们做 了很好的垂范。如魏书 生老师的课上 , 学生可以 “ 有多大劲使 多大劲”地 “ 辩论” ;宁鸿彬老师对学生
映了陈教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时时刻
刻尊重学生的人格 ,以学生内心 自 主精
位、 轻内化体验”等诸多弊端仍然很是
“ 流行” 。即使在公开课上,那种教师是 表演的主角,学生是教学的配角的唱答 式或猜谜式的教案剧也屡见不鲜。因而 激发学生的兴趣,尊重学生的发言,关 注学生的情感 ,培养学生的素养,发展 学生的个性往往是原则上 “ ,实际中 有” “ ; 无” 理论上 “ , 有” 操作中 “ ; 无” 公 开课上 “ , 有” 实际教学中 “ 。这正 无” 是素质教育之所以不能很好推进的一个 重要原因。 因此,要想培养出能笑傲未来社会
学生潜在的和沉睡的能量 , 是否使学生 学习的 “ 人”意识得到培养 、 “ 主 主人”
精神得到弘扬、 “ 主人”心理品质得到
锻炼 、 “ 主人”能力得到提高 , 作为街 量自己教学效果如何的唯一标准,从而 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培养适应知识经 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作出 自 己实 实在在的贡献。 但愿陈教授的 “ 对不起” ,能成为 我
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 在具体的实践体验中, 培养学生主动独
立的学习能力,实现学生内心的自主精
神的成长,重视情感 、 态度和价值观的 培养 , 0 是2世纪9年代以来各个 国家和 0
地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如日 本全
面实施的新课程 , 力求精选教学内容 , 留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 鼓励学
神的生长为中心,以学生语文素养全面
发展为根本。
同时, 将其实实在在地落实到具体的教 学实际中,在建立师生阃平等、和谐 、 合作 、民主关系的基础上 ,因材施教。
把是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积极 性, 是否成功地启动了学生的 自 主学习
和自我教育的内部机制,是否挖掘出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不明白的问题允
许发问 ;没想好的允许再想 ;不同的意
依然是决定教师前途命运的关键因素的
现实中,不少人口头上虽然高喊素质教 育, 但从实际语文教学的现状看 ,应试 教育依然 “ 涛声依旧” “ 。 重应试、轻引
导” “ , 重结果 、轻过程” “ , 重知识本
良 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帮助他们树立主
获得对他人、对社会的价值实现感。 我 国新 《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也明确 》 规定: “ 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 , 已 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文化知识 积累, 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
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应在继续提
综合 天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