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串讲 提升卷三(解析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若将玻璃板竖直向上移动,蜡烛A的像也将向上移动
B.为了让蜡烛A的像更清晰,实验应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C.在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蜡烛A的像
D.若按图中乙的方式摆放玻璃板,蜡烛A所成的像偏低且倾斜
14.如图,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此平面镜可绕“垂直于纸面的水平轴M”自由旋转,现将平面镜拉离竖直位置一个偏角θ至MN′的位置,释放镜的下端,在平面镜从MN′下摆到MN位置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枪的影子B.③是枪经玻璃所成的像
C.②是③的影子D.②是①经玻璃所成的像
13.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华在玻璃板前放置了一支蜡烛A,并将其点燃,将另一支与蜡烛A大小相同的蜡烛B放于玻璃板后方,移动蜡烛B直到在玻璃板前看起来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C. 如图,遇到障碍物倒车雷达发出报警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 如图,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产生的
10.如图所示是中国空间站天河核心舱,从核心舱传来:“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随着不断旋转的陀螺,我们已经从神舟十号任务进入了空间站时代。欢迎来到天空课堂!”小华兴奋地喊道:“那是航天员王亚平老师的声音”。小华能判断出是王亚平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显示器在挡风玻璃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B.显示器越靠近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越大
C.挡风玻璃形成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像的位置过高可将显示器水平向左移动
3.下列对应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倒计时方式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曲,从“雨水”开始,一路倒数最终行至“立春”。图所示节气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
6.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实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气结成露B. 冰雪融化
C. 滴水成冰D. 气结成霜
7.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如图所示的装置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其中涉及的光学知水盆识分析正确的是()
A.高悬的大镜是凸透镜
B.插秧人在大镜中成倒立的像
A.S′的轨迹为圆弧
B.S′离轴M越来越近
C.S′轨迹对M轴的张角为θ
D.当θ大于90°时物体将不在此平面镜中成像
15.观察者静止在路旁,一列动车以速度v向观察者驶来,动车发出的鸣笛声频率为f0,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为f,声音的速度为u,f与f0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
16.下表为各种晶体的熔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18.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初夏清晨,花、草、树叶上出现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秋天早晨的浓雾在太阳照射下很快消失是升华现象
C.北方的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
D.北方的冬天,人们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19.如图A、B、C、D是几种声音的波形图,响度相同的声音是( )
C.从水盆中看到四邻利用了光的反射
D.大镜悬挂得越高所成的像越小
8.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山的“倒影”B. 日食
C. 汽车观后镜D. 汽车在凸面镜中成像
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错误的是( )
A. 如图,小滨听到桌面传来的敲击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 如图,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
A. B. C. D.
20.小明在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上方空气流速、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水的温度是否有关”实验中。他在一个桌面上放三块相同的玻璃板,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看到的现象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发现C玻璃板上的水先干,其次是B,最后是A。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通过比较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所用时间,判断蒸发快慢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钨
固态氢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259
A.在气温为-50°C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B.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C.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D.-200°C的氢为固态
17.实施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利用飞机在高空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如图所示。干冰进入云层,很快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变成气体。同时高空中的水蒸气放热变成小冰晶或者液化为小水滴,云中小冰晶和小水滴增多,从而形成降雨。其中与干冰吸热变成气体以及水蒸气放热变成小冰晶相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B.得出结论是水蒸发快慢与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C.得出结论是水的温度、水上方空气流速一定,水蒸发快慢与水与空气的接触面定,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
三、填空题
21.北京冬奥会人工造雪过程如图所示,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或喷枪,利用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落地前这些小水滴______(填物态变化)成小冰晶,该过程需要______热量。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音速不同
11.选项中是四个音叉发声时,利用同一示波器在相同设置下分别测到的波形图,音叉振动频率最高的波形图是( )
A. B. C. D.
12.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把玩具枪放在了玻璃台面上,打开壁灯时,多出了好几把“枪”。关于这些“枪”的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苏科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串讲 提升卷三
一、单选题
1.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华B.凝固C.升华D.液化
2.为了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盘,忽略路况造成事故,汽车厂商研发出了抬头显示器,其原理如图所示、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司机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速、油耗、导航等信息,确保驾驶舒适安全。那么( )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 冬至时节房檐的冰挂
5.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记里鼓车”,车行一里,木人击鼓,行十里,击镯(古代的乐器)。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鼓面由于振动发声B.人听到鼓和镯声是由空气传播的
C.人确定车行路程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D.人区别鼓声和镯声是根据声音的响度不同
B.为了让蜡烛A的像更清晰,实验应在较明亮的环境中进行
C.在蜡烛B的位置放一光屏,可以在光屏上看到蜡烛A的像
D.若按图中乙的方式摆放玻璃板,蜡烛A所成的像偏低且倾斜
14.如图,平面镜MN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S,此平面镜可绕“垂直于纸面的水平轴M”自由旋转,现将平面镜拉离竖直位置一个偏角θ至MN′的位置,释放镜的下端,在平面镜从MN′下摆到MN位置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枪的影子B.③是枪经玻璃所成的像
C.②是③的影子D.②是①经玻璃所成的像
13.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华在玻璃板前放置了一支蜡烛A,并将其点燃,将另一支与蜡烛A大小相同的蜡烛B放于玻璃板后方,移动蜡烛B直到在玻璃板前看起来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C. 如图,遇到障碍物倒车雷达发出报警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 如图,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产生的
10.如图所示是中国空间站天河核心舱,从核心舱传来:“太空探索,永无止境。随着不断旋转的陀螺,我们已经从神舟十号任务进入了空间站时代。欢迎来到天空课堂!”小华兴奋地喊道:“那是航天员王亚平老师的声音”。小华能判断出是王亚平的声音是根据声音的( )
A.显示器在挡风玻璃中所成的像是实像
B.显示器越靠近挡风玻璃所成的像越大
C.挡风玻璃形成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D.像的位置过高可将显示器水平向左移动
3.下列对应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 )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倒计时方式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曲,从“雨水”开始,一路倒数最终行至“立春”。图所示节气的物态变化实例中,由于熔化形成的是( )
6.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实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气结成露B. 冰雪融化
C. 滴水成冰D. 气结成霜
7.汉代的《淮南万毕术》中记载:“取大镜高悬,置水盆于下,则见四邻矣。”如图所示的装置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潜望镜,其中涉及的光学知水盆识分析正确的是()
A.高悬的大镜是凸透镜
B.插秧人在大镜中成倒立的像
A.S′的轨迹为圆弧
B.S′离轴M越来越近
C.S′轨迹对M轴的张角为θ
D.当θ大于90°时物体将不在此平面镜中成像
15.观察者静止在路旁,一列动车以速度v向观察者驶来,动车发出的鸣笛声频率为f0,观察者听到的声音频率为f,声音的速度为u,f与f0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多选题
16.下表为各种晶体的熔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熔化B.液化C.升华D.凝华
18.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初夏清晨,花、草、树叶上出现的露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秋天早晨的浓雾在太阳照射下很快消失是升华现象
C.北方的冬天,窗户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水凝固形成的
D.北方的冬天,人们呼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
19.如图A、B、C、D是几种声音的波形图,响度相同的声音是( )
C.从水盆中看到四邻利用了光的反射
D.大镜悬挂得越高所成的像越小
8.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 )
A. 山的“倒影”B. 日食
C. 汽车观后镜D. 汽车在凸面镜中成像
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错误的是( )
A. 如图,小滨听到桌面传来的敲击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 如图,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
A. B. C. D.
20.小明在探究“水蒸发快慢与水上方空气流速、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和水的温度是否有关”实验中。他在一个桌面上放三块相同的玻璃板,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上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水,看到的现象如图所示。过一段时间后,发现C玻璃板上的水先干,其次是B,最后是A。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通过比较蒸发相同质量的水所用时间,判断蒸发快慢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铁
钨
固态氢
熔点/
-38.8
1064
1083
1535
3410
-259
A.在气温为-50°C的地方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B.用钨制成的灯丝不易熔化
C.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D.-200°C的氢为固态
17.实施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是利用飞机在高空播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如图所示。干冰进入云层,很快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变成气体。同时高空中的水蒸气放热变成小冰晶或者液化为小水滴,云中小冰晶和小水滴增多,从而形成降雨。其中与干冰吸热变成气体以及水蒸气放热变成小冰晶相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B.得出结论是水蒸发快慢与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C.得出结论是水的温度、水上方空气流速一定,水蒸发快慢与水与空气的接触面定,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越大,水蒸发越快
三、填空题
21.北京冬奥会人工造雪过程如图所示,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或喷枪,利用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落地前这些小水滴______(填物态变化)成小冰晶,该过程需要______热量。
A.响度不同B.音调不同C.音色不同D.音速不同
11.选项中是四个音叉发声时,利用同一示波器在相同设置下分别测到的波形图,音叉振动频率最高的波形图是( )
A. B. C. D.
12.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把玩具枪放在了玻璃台面上,打开壁灯时,多出了好几把“枪”。关于这些“枪”的形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苏科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 期中复习串讲 提升卷三
一、单选题
1.为确保2022年北京冬奥会顺利举行,需要进行人工造雪。造雪机在工作时,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前方喷出“白雾”,在“白雾”下方沉积成一层“白雪”,如图所示。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发生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 )
A.凝华B.凝固C.升华D.液化
2.为了避免司机低头观察汽车仪表盘,忽略路况造成事故,汽车厂商研发出了抬头显示器,其原理如图所示、将显示器上的重要行车数据通过前挡风玻璃投射在正前方,司机不必低头,就可以看到车速、油耗、导航等信息,确保驾驶舒适安全。那么( )
A. 立春时节冰化成的水B. 白露时节草叶上的露珠C. 大雪时节落在地上的雪D. 冬至时节房檐的冰挂
5.如图是中国古代的“记里鼓车”,车行一里,木人击鼓,行十里,击镯(古代的乐器)。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鼓面由于振动发声B.人听到鼓和镯声是由空气传播的
C.人确定车行路程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D.人区别鼓声和镯声是根据声音的响度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