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适应性试验及示范推广
南郑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推广成效显著

2021.03农 机 科 技 推 广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示范园IMPLEMENT陕西省南郑区是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农业大县,2020年水稻种植面积达到26.3万亩。
为加快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提升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能力,南郑区农机推广中心扎实开展了2020年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项目完成情况1.确定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片 在全区范围内遴选水稻种植面积达到50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综合考虑示范片应具备集中连片、平川丘陵兼顾、交通便捷、机械装备程度、水稻种植积极性、农机服务组织示范带动能力等条件,最终建立了12个水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片,示范片分布在牟家坝镇、协税镇、高台镇、新集镇、濂水镇、青树镇、阳春镇。
示范片主要依托牟家坝华军、海子坝、憧憬、长林、和平、富民、汉新、金飞阳、联丰、东风、裕丰、馨园12个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作业面积12000亩。
2.关键环节积极开展农机化技术 在示范片内集成运用育、耕、种、管、收、秸秆处理、粮食烘干等生产环节农机化技术,开展机插育秧、耕整地、机插秧(机直播)、植保、机收、秸秆处理、烘干等各环节机械化作业。
(1)育秧播种环节 采用全自动育秧播种流水线进行播种,一次性完成“铺床土→洒水→播种→覆土”四道工序。
每亩大田准备22~28个硬盘,育秧盘铺放营养土厚度为2~2.5cm 左右,表面平整,播种准确、均匀、不重不漏 ,播后覆土厚度为0.3~0.5cm,以不见芽谷为宜。
(2)耕整地环节 采用水田打浆机、激光平地机、灭茬机械和旋耕整地机械对田块进行平整,并严格按照机插秧大田耕整的“足、平、净、烂、实”的标准进行耕整。
(3)种植环节 主要选择高速乘坐式插秧机。
秧龄掌握在30天左右,叶龄5叶左右,苗高18~25cm。
全力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务 。推行订单作业模式 ,签订作业合 同 ,提供统一作
2 加 大补贴 力度 ,强化政 策扶 持 推广 水稻机 械 业服务 。■ .
纛 苎
篓 20 。 0∞ 。 0 Ⅲ 16 .
不强 。六是插秧机售后服务不到位 ,影 响机插效率 和 全 可靠 、节能环保 型水稻生 产机械 。强化农机 作业 、
机手效益。
供应 、维修等服务 网络建设 ,注重培养高技能维修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 、做 好水稻 育插秧技术推广措施建议
才 ,壮 大育插秧机械维修力量 ,确保机械用得好 、能
1 加 大 宣传 力度 ,营造浓厚 氛 围 针对许 多农 民 维修 、有效益 。 .
比手工栽插平均每亩节约成本 5 元 ,提高产量 17 g 0 k, 0 机插秧示范点 ,设 立试验对 比田,组织 农户到机插后
增产 2 . 2 %,共计节本 5 0 3 00余元 ,增产 1 万多公斤 。
二 、 当前 工 作 中存在 的 主 要 问题
一
的稻 田观摩 ,以典型实例辐射带动广大农民应用水稻 育插秧机械化技术 ,确保推广一亩 、成功一亩 ,示范
一
是对 于广大农 民来说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还是
片 、成 功一 片 。
新鲜事物 ,没能全 面了解 ,对发 展前 景信心不足 ,多
4 加 强技 术指导 ,强化技 术培训 在水稻育 插秧 .
数持观望 态度 。特别 是软 盘育秧有 2 0多道工 序 ,操 机械化技术推广过程 中,要成立技术实施小组 ,由农 作繁琐 ,技 术性 强 ,各项 要求严 格 ,农 民一一掌握确 机 、栽培 、土肥 、植保 等方面的专家组 成 ,制定技术
推广天地
水稻窄行距插秧机械化技术试验与示范

行距
c m
2 5 3 0 1 28 1 0 3. 1 17 0 . 1 . 03 2 9 舟2 6 9 4 5.5 4. 5 5 3.8 1 9 .7 22 9 2 2. 7 09 3 .5 09 7 .6
A IU盯 GRC
科 技 推 f -
M粥 lE 盯 E HN L G X E SON 粥 }N i R C O O YE T N t 蝴r— 一 _—
推广天地
E ×TE Sl N N o
统一 ; 的只从增产 方面考虑 ,较少考虑机械化生产, 有 这种状 态制约了机 械化 的发展。
三、几点建议
乡村农机 服务组织要安排好 收割顺 序,组织好 连片作
业,提前做 好收割地 块的准备工作。各地还可根据 情
1规 范玉米种植模 式 一是在 玉 米种 植上 以夏玉 况组织机手跨县 、市、省作业。一 .
( 上接 4 页) 5 与常规 3 e 插 秧机使 用方法 一致 ,其 度达到 8 % 以上 。截 至 2 1 年底 ,机械耕整地 占可机 0r a 0 01
操作便 捷灵 活,部件经 久耐用,设 计精 确缜密。试插 耕地的 9 . %,水稻收获机 械化程度达到 9 %,而水 80 4 9
后 ,水 稻 的密度 更加科学合 理 ,有效 穗增加 ,从而产 稻种植 机械程 度只有 3 . %。针对上海地 区 目 以常 63 1 前
量得到提高。 四、应用前景
量使 用复式作业播种 机,一次 完成多项作业 工序,减
机具存在的问 一是 玉米收获机行距 适应性较差 。 少玉 米生长期 内人 工管理 环节。四是农 机农艺 部 门要 题 虽然近年来不少机型在摘穗辊 或拉茎辊 的结 构上 采用 根据 区域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出玉米机 械化种 植技术 主动 、强制喂入 ,提高 了机具对 行距 的适 应性 ,但 大 规范 和机具操作规程 ,指导和规范各地实施 。
河南省濮阳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现状及对策

关 键调 水 稻 插 秧
现状
难题
对 策
河 南 省濮 阳县 地处 华 北 平 原 ,位 于河 南 省 东 北部 ,黄河 下
2 当前推广水稻 育插秧机械化技术面临的难题
2 1农民对机插秧认识不足 .
受传统育秧和多年机插技术复杂性 的影响,部分农民认为 机械插秧技术既烦又难 ,机插秧不过关 、不可靠、不高产 ;有 的农户经济 困难,机插秧每亩要出几十块钱 ,认为划不来 ;有 的农户购买插秧机认 为太贵 ,本钱 花得大 ,成本回收慢 ,赚钱 更难;部分农户购买插秧机后 ,一年累计作业时间不N2 , od 大部分时问处于闲置状态 ,收回成本较慢 ,影响 了农 民购 买插
题。
2 3机具 的效 能不 能得到充分发挥 .
由于体制问题 ,农 田分散 ,田块小,机具的效能不能得到
充分发挥。
一
秧剂 。播前 实行 浸种催 芽,原则上 以 “ 浸二催 三 ”为标 准, 在播 前做好 发芽试验 的基 础上 ,做 到精量播种 ,一般大 田播
种 量 以7  ̄ 8 g h 宜 。 5 0 k / m为
工 作 , 如 提 早 施 好 秧 田 基 肥 ,提 前 准 备 盖 籽 泥 , 同 时拌 入 壮
能及 时解 决技术操作难题 ,在没有熟练掌握育该项技术操作的 前提 下,实施起来就存在 一定难度和风险。实践经验证明,导 致该项技术推广缓慢,乡村农 民一时难 于接受 的主要原因,归 根到底是解决农户对该项技术熟练掌握和实践中应用操作的问
秧 机 和接 受 育插 秧 机械 化 技 术 的积 极 性 。
游北岸 ,豫、鲁两省交界处。全县耕地面积90 万h ( 3万 . 7 m 16
亩 ),辖2 个乡镇,l0 3 O 2 个行政村 ,总人 口1 8 0 万人,水稻种
全力以赴加大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力度

全 力 以赴加 大水禾 育插 秧 舀 机 械 化 技术 推 广 力度
易 馨
作 为 全 国 最 早 进 行 水 稻 育 插 秧 机 械 化 试 验 探 索 省 份 之
一
大 全 省 水 稻 育 插 秧 机 械 化 技 术 推 广 力 度 。 在 近 日举 行 的 全
的广东 ,前期工作 积累了一定经验 ,但 因 自然条件差异
省农机促春耕 暨水 稻育插秧机械化现 场会上 ,广东省农业 厅副巡视员潘 雪芬 提出 ,今年广东省增 加对农机购置I 财 政补贴 ,中央和省两级财政补贴资金将 达2 7 0 3 7 万元 ,除了 对 插秧机 补贴额度达 到6 %以外 ,还增 加 了对育秧盘 的补 0
大 ,地势复杂 , 自然 气候变化大和 区域 发展不平衡 ,机插 工作与先进省 ( 市、区)相 比,还存在一定差距。2 0 年 , 09 中央决定进一步加大对广 东的农机化发展 支持 力度 ,安排 下达给广东购机补贴资金2 亿元 ,比去年翻了一番 。广东省 抓住机遇 ,通过加大行政 推动和财政扶持力度 、以点带面
植 面积 的7 8 省 ( 自治 区 插秧 到 15
,
.
4%
,
全 国2 7 个
、
直 辖市 ) 有机
水稻插秧机 拥有量 达
6 3万
.
台
。
总 体上 看
,
我
国 长江 中下 游 单季 稻 区 和北 方 稻 区 水 稻 生 产 机 械化 发展
较快
,
虽 然 各地 发展 水 稻 生
水 稻 机 插 是 农 机 化 工 作 的 重 中之 重
到 了 加快 发 展 新 阶段
、
,
水稻生 在应对
;
黑龙江基本上 实现
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分析

力 开展 现 代农 业 产 业技 术 体 系建 设 , 形成以示 范促推 广 、 以 推 广促 服 务 , 扩 大 机 械 化 生 产 规 模 和 农 机 新 技 术 推 广 适用范 围 , 推进 农 业 现 代 化 , 实现 农业 高产 、 高效、 低耗、 增 收 。依 托 市 、 县 两级 农 机 技 术 推 广 站 作 技 术 指 导 , 进 行
插面积达 2 3 . 6万 亩 , 2 O l 1年 机 插 面 积 为 9 . 8万 亩 , 同 比
适 合农 机 作 业 连 片 面 积 1 0 0 0亩 , 是 一 个 较 理 想 的水 增长 率为 2 4 1 。插秧机 新增 3 7台 , 举 办机插 秧培训班 通 , 王 红 1 0 3次 , 机 具演示会 6 5次 , 媒体宣传 6 7 次, 培 训 技 术 人 员 稻机 插 秧 整 村 推 进 示 范 点 。该 村 农 机 大 户杨 首 先 、 8 4 5 人次, 农民 6 0 6 1 人次 。
插秧技 术 , 取得 了 明 显 的 成 效 , 探 索 出 了 一 整 套 机 械 化 育 插秧技术 , 初 步形 成 了 黄 冈 市 水 稻 生 产 全 程 机 械 化 模 式 。
创建 了实施水稻 生产 全程 机械 化示 范项 目, 在 示 范区 的 带动 下 , 全市 2 0 1 2 年水稻机 插秧工作 进度快 、 力度大 , 机
综 述
水 稻 育 插 秧 机 械 化 技 术 示 范 推 广 分 析
黄 冈 市 农机 技 术推 广 站 柴 文胜
黄 冈 市 是 我 省 的农 业 大 市 , 拥有 耕地面 积 4 6 0万 亩 ( 1 h m 。 一1 5亩 ) , 种植农 作 物主 要有 水稻 、 油菜、 小麦 , 常 年 种植 面 积 ( 含复种面积 ) 9 7 1 . 9万 亩 左 右 。随 着 国家 加
2024年镇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总结(2篇)

2024年镇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总结一、项目背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农村劳动力的不断流失,传统的人工育插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
在此背景下,我镇于____年启动了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项目,旨在提高农民育插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提升农业生产效益,并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二、项目实施情况1. 技术引进与培训本项目通过与农业科技研究院合作,引进了先进的机械化育插秧技术。
并通过组织培训班的方式,为镇内农民提供了相关技术培训,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和操作方法。
2. 示范示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选取了数家标志性农田进行了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示范示教。
农民们可以通过实地参观和观摩学习,亲身体验机械化插秧的效率和便利性,并对其进行实际操作,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术操作能力。
3. 设备购置和更新为了推动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普及,我们购置了一批机械化育插秧设备,并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进行了更新和改进。
同时,为了提高设备的利用率,我们还设立了机械育插秧设备的租赁中心,方便农民使用。
4. 政策支持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面。
这些政策的制定有效地激励了农民积极参与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并提高了项目的实施效果。
三、项目成效1. 提高育插秧效率通过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农民育插秧效率得到明显提高。
相比传统的人工插秧方式,机械化插秧操作更为快捷高效,节约了大量时间和人力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效益。
2. 减轻劳动力负担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也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力负担。
机械化设备的使用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还减少了因人工劳动带来的伤病风险,提升了农民的劳动幸福感。
3.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推广带动了农业的快速发展。
机械插秧方式的推广提高了作物的种植密度,有效地增加了农作物的产量。
同时,机械化育插秧技术还能够实现精确定植,减少了种植的浪费,提高了耕作效率和作物质量。
对中卫市引黄灌区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的探索

示 范推广的前提 就是 在水稻机 械化生产示范 园区建设辐射 带动 下,依 靠农机作 业服务 组织和土地流转集约化 经营形
成 规 模 种 植 来 实现 的 。
关 键 词 :水 稻 ;机 械 化 ; 示 范推 广 ;运 行 机 制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1 6 7 3 一 - 6 3 2 X. 2 0 1 3 . 1 2 . 0 2 中图分类号 : ¥ 2 3 3 . 7 1 文献标识码 : A
务组织倾斜 ,帮助其发 展壮 大 。银行应 优先对 固定资 产多 、 管理规 范 、服 务与效益好 的农机专 业大户和农机作业服 务组
秧 、插秧 “ 一条龙 ”技术跟 踪服 务 ,使水稻机 械化插秧技术 得到了较快发展 。但是 , 随 着政 府扶持政策 的取消 ,水稻机
l [ DB / OL ] . h t t p : / / w w w. h n n j j . g o v . c n , s h o wj s p ? s r c — i d = 7 4 8 , 2 0 1 1 - ( I
管理机制 中卫市实施 水稻全 程机械化 示范 园区建 设以来 , 农业和农机技 术人 员在科技推 广工作 中相互协调 合作 ,与农 民及 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积极 参与科技集 团技术承 包 ,实行育
区新建和续 建项 目,以此来推动 、辐射带动水稻生 产机 械化 尤其是水稻种植 机械化的发展 。中卫市把发展 的重 点放 在服
有 “ 塞 上江南 ”美誉 ,引黄灌 区灌溉 面积达 9 . 2万 h m ,具 有得天独厚发展优质水稻生产 的 自然条件 ,水稻 种植 历史悠
1 9 8 台 ,购置水稻育 秧播种机 l 2台 ( 套) ,完成 水稻机械化 插秧面积 2 0 7 2 h m ,其 中,探索性地利用休 闲期 日光温 室大
机插水稻育秧基质试验效果及推广前景分析

中国农机化 ・C IE EA RC HN S G I删
R LM C m:tO A E H A1 N I
2 0 0 8生
机插水稻 育秧基质试验效果及推广前景分析
孙 华林 ,赵 冬 华 ,张 军年 ,蒋 晓
摘 要 :使 用 基 质 育 秧 不 仅 流 程 简 单 ,操 作 方 便 。省 工 节 本 , 技 术 可 靠 .而 且 秧 苗 素质 高 ,水 稻 长 势 好 。该 项 技 术 有 利 于 农 民普 及 推 广 .实 现 产业 化 .提 高 秸 秆 综 合 利 用 率 ,实 现 机
0 引言
2 0世纪 9 0年代开始 .江苏省农机部 门在总结我 国过去水稻机插秧技术发 展教训和经验 的基础 上 .引 进 日本 、韩 国 、台湾先进 的插秧机及育秧技 术 ,通过 试 验示范 .不断创新完善 .成功开发 出适应 全国 的高
性能插秧机及与其配套农艺技术 ,并大面积示范推广 。 但 目前育秧环节技术较难 ,农 民不易掌握 .制约 了水
车车 辆工 艺, 0 4 ()3 — 5 2 0 ,2: 3 3 .
【】 跃 进 . 限元 原理 与 A S S应 用指 南[ . 京: 华 大 8商 有 NY MI北 清
将大大促进我国水 稻种植机械化发展
1 机 插 水 稻 育 秧基 质 的特 性 机 插水 稻育秧基质是利用农作物秸秆等残体 .经
多种有益微生物群发酵后 ,接种生 防菌和促长菌 .并
根据水 稻营养生理特性和壮秧机理 .再加以肥料缓释 剂 、粘接剂 、抗寒剂 、保水剂配置而成 的专用基质。 l 有机基 质质 地轻 。容重 3 8 gm 左 右 。空 1该 1k] 3 隙 度> 0 ,E 6% C值 1 7 /m。p . ms ¥ h n z d Tr n p a t/ UN Hu l ,Z c a ie a s l n 1 'S a- i n HAO n h a Do g- u , Z HANG u — in JANG Xi o J n na , I a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初探

推 动 机 械 化 育 插 秧 工 作 的 开 展 。 有 的 乡镇 已建 立 农
辽 中 县 以 典 型 的 种 粮 大 户 承 包 的 水田 做 示 范, 孺
化 化 技 术 水 平 , 辽 中 县 建 设 了 育 秧 基 地 , 组 织 实 施 了 水 秧
层层分解任务, 强化责任落实。
a
织和农机大户的发展 , 是解决农村 劳动力缺 乏、 技 术 推 保障能力缺乏 的有效途 径 , 同 时 为加 快 水 稻 机 械 化
1 . 2 技 术 研究 助 增收
,
J I
认 认识 识 基地 技术 小 组进 行 了机 械 育插 秧 与人 工 直 播 、 机 推 ■ 口 站
械直播的产量对比试验, 结果证明, 机械插秧的产量比 ■ l ● ● ●
. . .
育插秧的推广应用 , 提供 了强有力 的服 务保障 ; 二 是 技术 推广与转 变农业 生产 方式 相结 合。实践 证 明 ,
善 地 面 积1 3 0 万 亩 ( 1 h m 。 一 1 5 亩 ) , 水 稻 面 积 5 3 万 亩 ,雨 目
保 障 力 缺 乏 。近 年 来 , 辽 中 县 大 力 发 展 果 蔬 等 设 施
农业, 农业技术的研究、 推广和应用偏 向设施农业,
较少 , 制约了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 术的推广 应用 ; 三 是 社 会 服 务 能 力 缺 乏 。 由于 水 稻 机 械 化 育 插 秧 机 械
(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0 5 —2 5 )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的实践与经验

机械化育插秧平均每亩增产 5 ~1% % 0 ,亩节本增效 10 0 元以上, 不仅减轻 了农 民劳动强度, 节约成本, 争
抢 农 时季 节 , 高 水稻 产量 , 且秧 田利 用 率 比常 规 提 而 育秧 提 高 8 0倍 , 大 幅度 节 约耕 地 , 时还 可有 ~1 可 同
54 9 6亩 、 稻 9 7 中 2 8亩 、 晚稻 6 6 5 1亩 , 均 亩 产 5 1 平 4 公斤, 比人 口手插 亩增 2 8公斤 , 长 5 4 , 亩节 约 增 .% 每
2 武平县机械化 育插秧 的主要做法
( 加强组织领导, 门密切配合 。 1 ) 部 武平县政府专 门召开机 械化育 插秧 工作会 议 , 该项 工作 进行 全面 对
成本 4 , 7元 实现每 亩节 本增 收 14元 。 中建立 的 6 2 其
农机推广
方案 和 目标 责任制 ,落 实 了各示 范片 技术 负 责人 员 , 并实 行分 片包 点包 户 、 专家 联系 指导 、 技术 责任 包 干 、 责任 到人 到 田的责 任制 ,负责全 程技 术指 导与 服 务 。 县政 府领 导 、领导 小组 成 员多次 深入 示范 点检 查 、 指
效地抵 御 自然灾 害影 响 ,增 强水稻 生产 防灾 能力 , 经
1 水 稻 机械 化 育 插秧 的 实 施成 效 与 意 义
传 统 的栽培过 程 中 , 水稻 生产环 节 多、 季节 性 强、 用 工量 多 、 劳动 强度大 、 综合 机械化 水平 低 、 民劳作 农 辛苦。 且, 而 随着 社会 经济 的发展 , 目前 企业用 工人 数
济效益 和社 会效 益十分 明显 。 施水稻 生产 机械 化对 实 于提 高水稻 综合 生产 能力 , 进粮 食安全 有着 重 要 的 促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讲解

项目实施后,该地区的水稻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机 械作业也减少了人力成本。机械化插秧技术的应用也促进 了该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案例三
1. 研究目的
2. 研究方法
3. 研究结果
4. 结论与应用
为了探究水稻机械化插秧技 术在干旱地区的适应性,研 究人员对该地区的气候、土 壤、水资源等条件进行了分 析。
2. 技术应用
该项目采用了水稻机械 化插秧技术,通过使用 插秧机、水稻种植机等 机械设备,提高了插秧
效率和质量。
3. 实施过程
项目在某农业合作社进 行,首先对机械进行选 型和采购,然后进行技 术培训和指导,最后进 行插秧作业和后期管理
。
4. 成果与影响
项目实施后,该地区的 插秧效率和质量得到了 显著提升,同时减少了 人力成本。机械化插秧 技术的应用也带动了当 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
插秧机的种类与特点
种类
按照操作方式和动力来源,插秧机可 分为手扶式插秧机、乘坐式插秧机和 电动式插秧机等。
特点
手扶式插秧机轻便灵活,适应小面积 作业;乘坐式插秧机作业效率高,适 合大面积作业;电动式插秧机则具有 环保、节能的优势。
机械化插秧的技术要求
田块整理
田块要求平整、无杂草、无残 茬,水深适宜,有利于插秧机 作业。
提高肥料利用率
机械化插秧可以更加精确地控制施肥量,从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提高水稻的品质。
提高产量与品质的稳定性
机械化插秧可以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的稳定性,从而降低市场风险 。
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1 2
技术培训
机械化插秧技术需要经过专业培训才能掌握,因 此需要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操作水平。
水稻机械宽窄行插秧效果试验

N o n g j i y u w e i x i u通过大区对比法研究机械宽窄行、机插标准行,人工宽窄行和人工标准行的产量差别。
通过调查发现:机械宽窄行漏苗率为6%,机械标准行为3%,人工插秧方式没有漏苗。
机械插秧的方式在返青期上比人工早1~2天。
在黄熟期上,机插宽窄行比机插表准行晚1天,但比人工插秧方式早1天。
机械宽窄行插秧较人工宽窄行插秧减产3%左右,而人工宽窄行和人工标准行产量无明显差别。
为了更好地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合理调整种植制度,实现垦区高产目标,在素有的寒地水稻田块上,综合先进的宽窄行机械及其栽培方法,采用水稻一宽一窄的间作模式、从而达到丰产,稳产。
1.试验品种和设计1.1试验品种本实验以水稻品种“空育131”为供试品种,主茎11片叶。
1.2试验设计处理一:机械宽窄行(40c m*10c m、20c m*10c m)处理二:机械标准行(30c m*10c m、30c m*10c m)处理三:人工宽窄行(40c m*10c m、20c m*10c m)处理四:人工标准行(30c m*10c m、30c m*10c m)在同一个育秧棚内进行育秧工作,浸种催芽及种子包衣方法统一,田间管理方法相同且一致。
选取地势平坦的地块,面积4亩,将田块均匀分成四个处理,采用机械宽窄行、机械标准行、人工宽窄行和人工标准行进行对比试验。
每份材料作为一个处理,随机排列,不设重复,插后不补苗。
每处理的面积为:长34.7,宽20c m。
宽窄行插秧规格分别为40c m×10c m、20c m×10c m,其它处理插秧规格均为30c m×10c m。
全生育期施肥量:每亩施尿素13公斤、磷酸二铵7公斤、60%氯化钾10公斤,田间管理措施一致。
1.3试验地情况本试验设在浓江农场科技园区,土壤类型为草甸白浆土,地势平坦,多年老稻田。
试验地连续几年进行秋翻地。
其本田基本情况,有机质:38.9g/k g;P H值:6.0;碱解氮:189.6 m g/L;速效磷:15.9m g/L;速效钾:89.7m g/L。
创新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模式

4 创 新工 作机 制 , 探 索 机 插 模 式
一
是“ 板 块 推进” , 在 经 济基础 较好 的村 , 实 行“ 五统 即 统一 培 训 、 统 一供 种 、 统一 育秧 、 统 一插秧 、 统 一 指 导; 二是开展跨区作业。在鼓励农民购机 自买 自用的基础 1 加 强组 织领导 。 落 实工作 责任 上, 实行跨区作业 , 发挥 “ 以户带 户 , 以户带村 , 以村 带 乡” 成 立了 3 个小 组 : 一是“ 水 稻 机 械 化 插 秧 工作 领 导 小 的带 动 作 用 。例 如 新 街镇 农 民 赵 绪 平 , 2 0 0 7年购 买 国家 补 组” 。领 导 小 组 组长 由随 县 人 民 政 府 副 县 长 刘 银 洲 担 任 , 贴插秧机一台 , 2 0 1 2年除了自育 自插 5 O多亩外 , 还为邻村 县政府办公 室 、 县农 业局 等部 门 组成 。主 要职 责 是组 织 7 家农户育秧 3 0 0多 亩 , 插秧 1 0 0 多亩 ; 万 和 镇 供 销 社 主 任 协调 、 资金筹措 、 分配 任 务、 落实 面积 ; 二 是“ 水 稻机 械化 吴竹 青 , 2 0 1 2 年 购 买 国 家 补 贴 自动 育 秧 设 备 一 套 , 自制 育 插秧工作督 导小组 ” 。 督 导 小 组 组 长 由 县 农 业 局 党 委 成 秧大 棚 1 2 个, 为3 个村 的农民育商 品秧 1 5 0 0多 亩 , 自制 员、 工会主席李艾 平担 任 , 主要 职责 是分 片包 干 、 指 导督 育秧大棚 当年 回本 ; 安 居镇 爱 国粮食 生产 合作社 的 肖保 办、 检查验收 、 考核评 比 ; 三 是“ 水稻机械化 插秧技 术指导 新 , 购 买 国家 补 贴 的 乘 座式 插 秧 机 一 台 , 手扶插秧机 2 台, 小组” 。技术指导 小组 组长 由各镇 ( 场) 农 机服 务 中心主 除 自插 土地 流 转 的 1 0 0 0多 亩 外 , 还 为 邻 村 邻 镇 的农 民 服 任担任 , 负责拟定 各镇 ( 场) 技 术方案 、 技 术培 训 、 技 术指 务 , 跨区机插 5 0 0多亩 ; 三是加强“ 外埠 引进” 。弓 1 进外省 、 导和技术服 务 , 检查 督促 本辖区机 插秧任务 的完成情 况。 县的机插服务队 , 从育秧到插秧 , 实行包干服务。 层层签订责任状 , 确保 机 插任 务分 配到 镇 , 落 实到 村 , 实 5 注 重 宣 传 引 导 , 加 强 机 插 技 术 力 量 培 训 施到 户。 我 们 充 分 利 用水 稻 机 械 化 育 插 秧 节 水 、 节肥 、 省工 、 节
浅析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工作

6 2
农 机 使 用 与 维 修 来自2 0 第 2期 08年
浅 析 水 稻 机 械 化 育 插 秧 技 术 推 广 工 作
安徽 省 宁 国市农 业机械 化技 术推 广站 张 宇
宁 国市 位 于 皖东 南 , 面积 2 8 k 2 素 有 “ 山 47m , 八 水半 分 田 , 分道 路 和 庄 园 ” 称 , 个 典 型 的 山 半 之 是 区县 市 , 享有 “ 中国山 核桃 之 乡 ” “ 和 中国元 竹 之 乡 ” 的美誉 。水 田面 积 有 1 7万 亩 , 主要 以种 植 水 稻 为 主。近年来 , 国市 农 机 局 一 直致 力 于发 展水 稻生 宁 产 全程机械 化 , 农 民 的劳动强 度 , 高水 稻 的产 减轻 提 量 和质量 。 目前 , 在水 稻 生 产 全程 机 械化 生 产 的耕 种收三 个 主 要 环 节 中 , 耕 率 达 10 , 收 率 达 机 0% 机 9 %。多年 来 , 直 制 约 水 稻 全 程 机 械 化 生 产 “ 5 一 瓶 颈” 的机械 化育插秧 已开始 突破 , 呈现 出快速 发展 的 势头 。现 结合 自身工 作 实 际 , 我 市 水稻 育插 秧技 就 术 推广工 作谈几点 浅 显 的看 法 。 大力推 广水稻 育插 秧技 术 的条件 已经成 熟 随着 农村经 济 的发 展 , 业 产 业 结构 调 整 的步 农 伐加快 , 大力 推 广 水 稻 育 插 秧 的 条 件 已逐 渐 成 熟 。 是经 济条件 已成熟 , 农村 经济 的发 展 , 民收入 的 农 增加 , 特别是 农机 大 户 、 粮 大 户 的增 多 , 备 了 购 种 具 买水 稻插秧 机 的经 济 能 力 。二 是 技 术条 件 已成 熟 , 水稻育插 秧技术 和插 秧机 具是 经过 多年 的试验示 范 推广 , 术 已相 当成熟 。三是 党 的政 策更 加 有 利 于 技 农机化 的发 展 ,0 7的 中 央 1号 文 件 明确 指 出 , 20 大 力推 广水稻插秧 等农 机化 技术 。各地 也 出台 了加 大 支农 惠农 支持力 度 的 文件 , 为农 机 化 的快 速 发 展 这 提供 了强有 力 的政 策 保 证 。 四是 市 场 条件 已成熟 , 农村 大部分青壮 劳力 外 出务 工 , 村 急需 机 械 育插 农 秧等 的农机化 服务 。这 些 条 件 的出 现 , 加速 了水 稻 育插 秧技术 的推广 , 为 我 市 今后 的农 机推 广 工 作 也
定远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浅析

一
JH I ̄ S…
JUI N]适 技 - l IT G 用J ’ SU H G ^ l ’ 术
NG
…
一
、
机 械 化 插 秧 育 秧 技 术
水浆管理 。秧 苗二 叶一 期 以前 , 中灌水 , 沟 平秧板
以下 , 持秧 板湿 润 , 盘 中泥土 不发 白, 保 秧 促进秧 苗扎
护苗 , 栽前 3 5天排 干沟水 , 移 ~ 以便起苗 、 保苗 。 适 时施 肥 。一 叶 一心 至二 叶 期 , 早施 断 奶肥 , 移 栽前 5天施 好送 嫁 肥 , 尿素 125公斤/ 顷 ( 次 施 1. 公 每 施肥 时 , 水护 苗 , 灌 防止肥 害 ) 。 病 虫 害 防治 。秧 苗 期 主要 防 治灰 飞虱 、 稻蓟 马 、
幅 适 技 } ̄推N 用 术 _技 广G J术 一 I S H
定 远 县 水 稻 机 械 化 育插 秧 技 术 推广 浅 析
定 远 县农 业 技术 推 广 中心 贾安 庆
水稻 机械 化育 插秧 技术 是一 项适 应农 业 现代 化
发展 的高 效集 成技 术 ,是继 品种 和栽 培技 术更 新 后
问 超 过 一 天 以上 ;
调 整一装 秧一选 择插秧 路线一试 插一 插秧
2. 秧 机 的 分 类 、 择 和 调 整 插 选
3 装载 秧苗 块时 , 意放整齐 , ) 注 上块 和下块 要靠
紧密 , 避免漏插 现象 ; 以 4 插 秧 机 在 田问 , 量 少 用 倒 档 。插 秧 机 长 距 离 ) 尽
21 0 0年 已发 展到 5万 多亩 , 技术也 更趋成 熟和稳 定 , 平均 亩产量 可达千斤 以上 。 现将 我县机械化 育插 秧技
萧山灯塔村推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实践与启示

( ) 强领 导 , 实责 任 。灯 塔 村 为 实 施 好 水 稻 机 械 1加 落 化 育 插 秧 项 目 , 立 了领 导 小 组 和 工 作 班 子 , 导 小 组 由 成 领
通 过 对 本村 和周 边 村 民开 展 水 稻机 械 化 育 插 秧 服
∈ 了较 好 收益 , 到 了较 快 发 展 。 得 得
1推 广 成 效 .
机械化育插秧推广取得的成效主要体现在: ( ) 高 了村 民 生 产 生 活 品质 。 水 稻 机 械 化 育 插 秧 1提 的成 功 实 施 和 水 稻 全 程 机 械 化 生 产 的实 现 ,切 实 改 农 民农 业 劳 动 又 苦 又 累 的 特 点 ,并 可 使 农 民从 农 业 中解 脱 出来 专 心 从 事 二 、 产 业 , 得 更 多 的 经 济 收 三 获 习 , 减轻 了农 民的劳动强度 , 了生产生活 品质。 时 也 提高 ( ) 进 了农 业 机械 化 和 现 代 农 业 发 展 。水 稻 栽 植 2促 化 作 为 水 稻 生 产 全 程 机 械 化 的 关 键 环 节 ,也 是 最 难 的环 节 。灯 塔 村 水 稻 机 械 化 育 插 秧项 目的 成 功 实 施 着 已解 决 了 水 稻 栽 植 机 械 化 问 题 ,实 现 了 水 稻 全 程
人 员 培训 和 机 插 面 积 落 实 等 ; 二 阶 段 为 育 秧 阶 段 ( 第 5月 上旬 ~ 6月 上 旬 ) ,主 要 工 作 为 指 导 农 机 合 作 社 成 立 , 机 械 、 子 及 配 套 物 资 购 置 和 育 秧 ; 三 阶 段 为 机 插 阶 段 ( 种 第 6 月 中旬 一 6月 底 ) ,主要 工 作 为 指 导 农 机 合 作 社 按 预 定 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适应性试验及示范推广
工作总结
一、任务来源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是我国近年农机推广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彻底改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实现农业高效益、高效率将发挥巨大作用。
我县于2007年引进该项技术。
通过在新场乡新兴村试验示范,取得显著成效。
为进一步巩固其推广成果,省、地农机局在年初将该项技术正式下达我局,计划推广机具2台,示范栽插面积200亩。
一年来通过推广站全站职工的不懈努力,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推广机具2台,全县累计达3台,实现机插215亩,在铁佛、至诚等地召开现场会2次,并对水秧机插旱育秧、无土育秧、隔膜育秧等工艺进行了探索性试验,为今后的推广积累了经验。
二、工作计划安排
为了进一步探索适应我县农村机插秧、育秧技术,选择适应我县不同区域的插秧机,对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推广分为低山区、中山区、高山区(即:海拔500米以下为低山区,500~800米为中山区,800米以上为高山区)。
三个示范推广点,选点基本情况为:
1、新场九村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点。
新场九村试验示范点位于小通江河岸,新场乡街道,海拔
高度460米,田块小于0.5亩占22%,0.5~1亩占55%,大于1亩占28%,田块高差小于0.3米占3.2%,0.3~1米占57.3%,1米以上占39.5%。
水稻育秧习惯旱育,适时秧龄50~60天,试验示范面积215亩,育秧时间3月15日左右,插秧时间5月10日左右,收割时间9月10日左右。
2、铁佛镇尖苞岭村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点
铁佛镇尖包岭村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点,位于通达路线铁佛镇,海拔高度680米,田块小于0.5亩的占38%,0.5~1亩的占24%,大于1亩的占38%。
田块高差小于0.3米的占24%,0.3~1米的占21.2%,大于1米的占76.3%。
水稻育秧习惯旱育,适时秧龄50~60天,育秧时间3月20日左右,插秧时间5月15日左右,收割时间9月15日左右。
3、至诚镇九村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点
至诚镇九村机械化育插秧试验示范点,海拔高度865米,田块小于0.5亩的占38%,0.5~1亩的占38.7%,大于1亩的占23.3%。
田块高差小于0.3米的占0.8%,0.3~1米的占17.3%,大于1米的占81.9%。
水稻习惯育水秧,适时秧龄50~60天,传统育秧时间3月25日左右,插秧时间5月25日左右,收割时间9月25日左右。
低山区与中山区季节相差5~7天,中山区与高山区季节相差5~7天,低山区与高山区季节相差15~20天左右。
三、机具选型
我县插秧机主要选择久保田SPW—48C和东洋SFT—455S 手推进式带土盘插秧机,其参数为:
1、结构尺寸:214×163×91
2、总重量:160kg
3、动力:F50型风冷汽油机
4、发动机功率:3.5HpP,转速3000次/h。
5、耗油量:0.13~0.31kg/亩
6、插秧参数:行数4行,株距12、14、16、18、21cm(可调),插秧深度0.7~3.7cm(可调,插秧速度0.34~0.77m/S,单株苗数3~5苗(可调)。
7、秧苗条件:秧块为38×58cm的盘育带土苗旱秧、水秧及无土肥水秧苗。
四、试验示范内容目的
1、软盘旱育苗育秧试验
地点:新场乡九村,铁佛镇尖包岭村
利用农民旱育秧习惯,按软盘旱秧农艺规范育秧,使群众接受机插秧育秧农艺技术。
2、软盘水育秧试验
地点:至诚镇九村
利用农民水育秧习惯,按软盘水秧农艺规范育秧,以适应机械化育插秧农艺要求。
3、无土肥水育秧
按照软盘无土肥水育秧农艺育秧,试验其盘根和立苗是否适应工厂化育秧和机插。
4、机械栽插适应性试验
通过插秧机对软盘旱育、水育秧、无土肥水育秧的田间栽插,确定秧苗对插秧机的适应性。
5、机插秧的季节适应性的试验
通过低、中、高山区机插秧栽、管、收全程测试,对不同地区机插秧的季节对产量的影响作出适应性评价。
6、田间转移适应性试验。
通过插秧机在低、中、高山区的秧苗栽插,对田间转移的难易程度作适应性评价。
五、试验方法见试验报告
机插秧与传统秧育秧时间对比表
机插秧育插秧过程与传统育秧劳动力对比
单位:工日
工时:按日工作8小时折算。
田间转移试验参数
六、试验结果分析
1、增产效果:实测机插秧每亩收干稻谷637.8千克,比人工栽插每亩收干稻谷602.4千克增产35.4千克。
2、节劳效果:久保田SPW—48C型4条式插秧机生产率约2.1亩/小时,插秧速度比20个人还快,从育秧到插秧,传统亩用劳力不4.15~4.215个,机插亩用劳动力3.43~3.9个,育秧工艺有待改进。
3、作业质量:机插秧具有整齐、直立、浮秧少、深度一致、分秧均匀、漏插率低、秧苗返青快等特点,优于人工栽插。
机插行数为4行,行距30厘米,株距一般为18或21厘米(可调节),深度可按5级调节,插秧速度0.34 ~0.77米/秒,单株苗数3~5苗。
4、田间适应性:手扶式久保田SPW—48C型插秧机操作简易,转向灵活,动作准确,运输方便,适用于水源条件较好、有机耕道相通的较大的田块,不适于在地形复杂、坡度大、道路条件差、田地分散的地区使用。
现阶段从育秧到插秧全程并不省劳。
七、存在的问题
总的来说,2007年我县水稻机械化育插秧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达到了预期目的,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
(一)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较差。
一是田块面积小,二是道路交通条件特别是机耕道差或根本没有,三是农田水利设施不完善,难以满足农田机械化作业的需要。
(二)插秧机价格较贵,农民买不起。
农民都知道机械化插
秧节省劳力、增产、节约生产成本,也很希望推广这一现代化技术,但面对高昂的购机价格却也无可奈何。
(三)育秧育度大。
耗劳多于常规育秧。
机插秧对秧苗的高度、叶龄、密度、播种期、水肥控制等要求十分严格,习惯了各自为阵的广大农户难以准确把握这些影响机插秧效果的关键因素,育秧有待进一步探索。
建议:除继续争取国家加大投入改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外,特别是山区田间机械作业道路的建设,在资金上、技术上进行扶持,并对育秧过程进行公示、探索适应山区的育秧工艺。
在引进机具上要带土苗、洗拨苗插秧机共进,不同的自然条件选择不同的机型,做到科学合理。
最终为农民自发购买自主经营实现市场化运作铺平道路。
各级政府和各农业科技部门都应对水稻机械化生产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多研究、多从长计议,多统筹安排,从抓最基础的生产配套及科技培训着手,全面促进我县农业现代化发展。
八、结论
水稻机械化插秧能增产,插秧省劳,育秧耗劳较大,适于在我县平坝、河谷地区推广应用,但育秧有待研究,具有较大推广价值。
二OO八年十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