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吉林省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 . 无锡(xī)勒令(lè)携式(xié)
B . 稀罕(xī)纯粹(cuì) 衣钵(bō)
C . 寡妇(ɡuǎ)糯米(nuò) 尽管(jìn)
D . 立即(jí)推荐(jiàn)琵琶(pí pa)
2. (2分) (2017九下·番禺月考)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为了避免楼市调控不陷入尴尬的局面,各地方政府须继续加大保障房建设和供应的力度。

B . 公众人物在被默许公众拥戴、媒体追捧、广告收入等公共资源的同时,也理所应当要成为公众知情权和媒体批评监督权所直接涉及的对象。

C . 今年国庆节期间,无论高速公路是否收费,预计广东省内的自驾出游车辆都不会减少。

D . 调查显示,家庭环境的改善和家庭成员的悉心照顾,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跌倒的发生。

3. (2分)(2016·潮州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慢慢品味生活,你会发现,回味无穷的生活,就在那如水的平淡中。

B . 清晨,千万缕金光洒向水面,那一池带着露珠的娇艳睡莲,尽态极妍
C . 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D . 拿到最新一期的《读写舫》,我迫不及待地读起来,一篇篇精美的文章让我爱不释手。

4. (2分) (2017九上·丹东月考) 下列有关课外名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主要写北平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一段经历,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

B . 《朝花夕拾》中的《五猖会》、《父亲的病》这两篇散文,表达了作者对父亲复杂的感情,其中有儿时对父亲的依恋,也有对病重的父亲的心疼。

C . 《水浒传》讲述的是农民起义的悲剧故事,故事背景是北宋末年。

D . 保尔·柯察金是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他是一个执着追求理想,不畏艰难的忠诚、无私的革命者。

5. (2分) (2016九上·崇仁期中)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涌现了中国物理学界“四大名旦”之一的饶毓泰,无产阶级革命家赵醒侬、李井泉,书法家舒同等现代名流。

②抚州具有2200多年历史,自古文风鼎盛,素有“才子之乡、文化之邦”的誉称。

③这块神奇的土地上,诞生过名列唐宋八大家的王安石、曾巩,著名词人晏殊、晏几道父子,被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伟大戏剧家汤显祖,南宋心学大师陆九渊等古化先贤。

④唐初著名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对临川的才子文化曾发出“光照临川之笔”的由衷赞叹。

⑤特色鲜明、底蕴深厚的“临川文化”孕育了灿若繁星的名人群体。

A . ③①⑤②④
B . ③①②④⑤
C . ②⑤③①④
D . ②①③④⑤
二、其他 (共1题;共4分)
6. (4分)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shūmèi pìyīn
________理________力孤________________勤
三、默写 (共1题;共8分)
7. (8分)(2018·枣庄) 古诗文默写,根据上下句或提示填空。

(1)杜牧《江南春绝句》中“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和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中“________,斜日寒林点暮鸦”,可谓声色相谐,彰显生机之美。

(2)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相看两不厌,________”和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________”,正是天人相安,诠释孤独之美。

(3)李商隐《夜雨寄北》中“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和杜甫《月夜》中“________,双照泪痕干”,实乃时空相错,演绎穿越之美。

(4)吴均《与朱元思书》中“奇山异水,________”和郦道元《三峡》中“________,隐天蔽日”,原本山水相依,凝聚自然之美。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
8. (6分) (2018八下·江津期中) 下面是一位同学拟订的“八年级学年语文学习计划”正文部分,读后按要求回答问题。

初中三年中,初二学年是关键的一年①。

为进一步提高我的语文成绩,现制订学习计划如下:
第一,课前要谨遵吾师之教诲用圈点批注法预习课文②,遇到生字词勤查工具书;课上积极思考,认真作笔记;课后认真完成作业。

同时,抽出时间复习数学、英语和物理③。

第二,认真阅读老师推荐的好文章,每周背诵两首古诗词④;多看报纸杂志,开阔自己的视野。

第三,利用课余时间练字,每天抄写一篇短文养成书写规范、端正、整洁⑤。

第四,坚持课外练笔,每周主动一次找老师当面批改⑥,使自己的写作能力逐步提高。

(1)与本计划内容无关的一处是________。

(2)语言不得体的一处是________。

(3)语序不当的一处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4)成分残缺的一处是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

(不改变原意)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9. (7分) (2017七下·扬州月考) 课外古诗词赏析。

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①清,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②时一声。

【注释】①席:竹席。

②流莺:即莺。

流:指其鸣声婉转。

(1)本诗通过描写院深席清、________、树阴满地、梦觉流莺等四幅夏日画面,流露出诗人________的心情。

(2)赏析“石榴开遍透帘明”中“透”字的妙处。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3分)
10. (23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选出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B . 故患有所不辟也。

C .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 .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字词。

①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________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________
③贤者能勿丧耳________
④此之谓失其本心________
(3)下列“而”字用法不同类的一项是()
A .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B . 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C . 乡为身死而不受
D . 呼尔而与之
(4)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②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5)简答。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该句中的“是心”是指什么?
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该句中的“此”指什么?
③“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作者特意交代这一句的意图是什么?
④“鱼”与“熊掌”在文中分别比喻什么?文章以鱼与熊掌设喻的目的是什么?
(6)联系实际,简要评说孟子所主张的“义”。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11. (10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舌尖”上的争议
常江
①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开播,最终变成了一场全民狂欢。

所谓树大招风,与第一季几乎是一边倒的赞美相比,第二季争议颇多。

最大的争议有两个。

一是食物与故事之间的关联性。

不少观众批评该片在一味用痕迹明显的故事大肆煽情的同时,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主题:食物。

一些食物被指做法错误,一些食物匆匆登场又匆匆离场,令人直呼“看都没看饱”。

第二个较为隐晦,不少观察者和评论者认为该片一味追求对各种菜系的“全面”、“公正”呈现,其实已演变成了一种国家主义的教育,背离了其作为美食节目的初衷。

其实无论哪种争议,最终都可归结为一个命题:在“好看”的前提下,电视节目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发挥教化的功能。

②这个命题并不新鲜,它几乎伴随着中国电视发展的全部历史。

早在第一季中,“舌尖”便已流露出与上世纪80年代的“文人电视”十分相似的气质:唯美的画面、华丽的解说词、借物咏志的手法,并最终落脚于知识分子的家国意识。

在多数人将看电视首要地视为娱乐的背景下,这种气质显得有点不合时宜,甚至矫情。

当解说词把“去买菜”这么一个简单明了的动作,说成是“去市场上挑选新鲜时令食材”时,很多观众就崩溃了。

而这种表达方式,在上世纪80年代被认为是改造日常生活,将日常生活美学化的重要手段。

虽然有些浮夸,但对快节奏的、粗鄙的现代生活,未尝不是一种矫正。

③很多人说第二季不如第一季,因为它变“复杂”了,创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太多,这话说得对。

任何事情都有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一个节目从默默无闻到名满天下,也需要面对很多随之而来的东西:权力的介入、资本的力量、观众的干预,以及创作者微妙的心态。

就像一个无人问津的穷小子突然中了巨奖,身边一定会冒出许多莫名其妙的亲戚朋友簇拥着他一样。

因此,渴望“舌尖”在中国的电视经济与电视文化领域保持纯粹几乎是一个悖论。

④尽管第二季还没有播完,且已经播出的几集水准并不完全一致,但我本人总体上还是对这一类型的纪录片持欢迎的态度。

“舌尖”的成功,意味着在电视文化领域,几乎消失殆尽的文人气质的强势回归,尽管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商业、娱乐和各种意识形态的博弈。

毕竟,它在梳理一项民族文化传统的同时,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建设性的力量。

如果你是家长,你更希望自己的孩子看美轮美奂的益智片,还是那个名叫“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卡通片呢?答案不言自明。

⑤在时下浓重的商业主义氛围中,“舌尖”透露出的十分稀薄的文人气质,我们应当珍惜。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请作简要分析。

12. (25分)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童年钟声
①童年,是人生乐章中最动听的音符,生命画卷中最美丽的风景。

童年那悠扬的钟声,一缕缕铭刻在灵魂深处和生命履历中……
②我们村的学校在村北边,后边就是一片树林子,密密匝匝地长满榆树、萍柳、杨树和各种灌木。

春天,清晨的空气格外清爽,树林里异常幽静、舒适。

树叶正由鹅黄变碧绿,阳光透过那稀稀疏疏的树叶,在地上映出凌乱的光斑。

林中的鸟儿活跃起来,“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

清风摇动满树的绿叶在鼓掌。

流水潺潺,鸟啼声清脆悦耳,一只只蝴蝶在灌木丛中盘旋嬉闹、比翼齐飞,一群蜻蜓好像飞机特技表演队,在空中滑翔俯冲。

活泼机灵的小鸟,在刚换上春装的大树上蹦来跳去,比赛似地歌唱。

林中蜿蜒幽静的小路,时而响起学生的脚步声和读书声。

鸟儿们顿时像遵守纪律的孩子,鸦雀无声。

孩子们摇头晃脑,抑扬顿挫,诵读得如痴如醉。

那清脆的读书声,童稚的歌声,爽朗的鸟鸣声,潺潺的溪水声,合奏出优美和谐的天籁之声。

那天人合一的仙境,梦幻一般,让人陶醉。

③当年村里小学的设施非常简陋,用不起木制的课桌,就用土坯垒上几排土台子,凳子也是从各家捎来的,可大家读书、学习十分卖力。

同学们半闭着眼,摇头晃脑地朗读课文。

墙南角竖着一根又粗又高的竹竿当旗杆。

每当重要的节日,都要升五星红旗,同学们穿着五花八门、衣服各式各样,在五星红旗下庄重地行注目礼,顿感一股暖流在胸中流动。

清风下轻轻地摆动着的红旗,是那么鲜艳动人。

最让人难以忘怀的就是钟声了。

起初是铁铸的钟,后来换成一截炮弹壳,用一根粗钢筋勾着挂在树上,敲起来“铛铛”响,声音清脆还有余音。

(清晨,孩子们听见钟声立刻背起书包跑出家门,追逐着,嬉闹着,笑声一路铺撒到校园。

)学校没有体育设施,孩子们自力更生,玩弹玻璃球、打梭、打陀螺、跳高、跳绳……同样玩得兴奋、痛快!
④那时村里和学校都没钱,学校就组织“勤工俭学”。

春天,让我们排着队去山冈沟底去捋刺槐树叶;秋天去田野翻地捡地瓜、花生。

更有趣的是去山上挖山蝎子和土鳖。

那时山上蝎子多。

搬动大的石头块,会发现有蝎子高扬尾刺与你对视,或直往石缝里钻。

我们就迅速用筷子夹起来,放进准备好的玻璃瓶中。

一只二分钱,抓上半天能卖几毛钱,高兴地一蹦老高。

⑤刚从童年的学校毕业,人生的学校就在岁月急促的钟声中开学啦……
⑥中年、青年人都已远离了童年,少了那份纯真,多了几分责任。

面对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在现实生活的磨练中变得更加成熟与智慧,童年时期的童心、童趣却越来越淡,儿时那些最简单的辨别是非、美丑的标准也逐渐变得模糊。

(当我们不遗余力地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时候,会突然顿悟:曾经给我们带来无限快乐的那份纯真和简单,原来是最稀缺、最珍贵的东西。


⑦童年是一盘永恒的录像带,是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

既是人生的独版,又是绝版。

如果人生能重复,谁都渴望再经历一次纯粹金色的童年。

童年那余音袅袅的钟声,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依然回荡在耳畔和心田。

(1)联系全文来看,本文以“童年钟声”为题有何作用?
(2)第③段描述了哪些童年生活趣事?请简要概括。

(3)第③段打括号的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有何表达效果?
(4)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⑥段打括号的句子的理解。

(5)有同学认为第②段与题目关联不大,应该删去。

请谈谈你的看法。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写作
题目: 我看到了一种别样的风采
要求:①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②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其他 (共1题;共4分)
6-1、
三、默写 (共1题;共8分)
7-1、
7-2、
7-3、
7-4、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6分)
8-1、
8-2、
8-3、
8-4、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9-1、
9-2、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23分)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5分)
11-1、
11-2、
12-1、
12-2、
12-3、
12-4、
12-5、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