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老”在秦汉时期地位 颇高,即使贵为天子的汉 明帝, 见了他也得作揖,还得给他倒酒夹菜。
公元 59 年冬,在天子专为贵族子弟设立的太学上,第一次 举行尊老养贤之礼,在这次盛会上,汉明帝任命李躬(自己的 老师)为三老,这天明帝亲自派人用蒲草裹轮的车将李躬接 来,以免颇簸,并亲自以宾主(而非君臣)之礼迎之,当三 老进屋之后,汉明帝又给李躬作揖,请他入座,于是,李躬 面朝东方坐下(汉朝以东为上,这是尊位)。













会 救 济 与 优 抚 政 策






比较汉代一农户的户口簿和当代中国公民户口簿,你发现了怎样的不同? 中国古代的户籍更加强调身份、财产、家庭地位;现代户口簿就是公民的基本信息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
朝代 战国 秦国 秦朝 汉朝 西晋 东晋 东晋后期 和南朝 隋朝 唐朝
特点: 渐进性;便民性; 人民性;公平化; 民主化;法制化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不断地发展深化,户籍改革正在有序推进农业 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城市化。关于社会基层社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不断 强调:要积极探索创新,通过多种形式延伸管理链条,提高服务水平,让 千家万户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按照兜底线、织密网、 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 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在此过程中应该体现对所有公民的公平性原 则,体现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渐进性、人民性、便民性原则。确立普遍平 等的公民权利是现代国家构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建构现代民主国家制度 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完善的必由之路。
朝代 秦朝 汉朝 西晋 东晋 东晋后期 和南朝
隋朝
社会救济
措施
实施主体
常平仓制度 政府
官仓 义仓
政府 民间自置
优抚 政策
鸠仗
专门机构
原因: 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治国理念思想指导; 维护统治的需要; 中国尊老爱幼、扶弱济贫文化传统 的影响; 自然灾害频发 特点:
唐朝
养病坊 救济、优抚主体的多元化;
局限:滋长政府官员及民间社会的腐败
社会救济是中国古代历朝实施“仁政”的重要内容。康照二十一年,“会直隶、河南巡抚察明,加意 抚绥,招辑复业。道官领送回籍,仍捐给籽粒,俾得耕田亩”。乾隆九年,直隶等处水灾严重,灾民极度困苦, 经赈济后,皆能安心度日,也无滋事妄行之处。
—摘编自杨景仁辑:《近代中国史料必刊三编。筹济编》,台北:文海出版社,1989年 “大抵(各地政府)经理不善,款项不充,致各省穷民仍多无所归者”。而民间,则有“诸乳妇多不良,第 贪三百钱(育婴堂每月给乳妇工食费三百文)。得堂中之衣褓,皆用于已子;所养之子,置之不顾,故多病死”。
中唐至两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唐至两宋时期,户籍制度有何变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变化:赋役征收标准由以人于为主到以财产为主,户籍制度逐渐产生主、客户的区别。 影响:增加政府财政收人;使得逃离本乡的农民有了合法身份,且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促进了市民阶层的形 成和城市经济的繁荣。
唐前期均田制之下,有“人”即有“田”,到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后,规定“户无主容,以见居为簿;人 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宋初,统治者因势利导采取“不抑兼并”“不立田制”的政策,“有钱则买,无钱 则卖”使土地的流转空前加快。与此相适应,编户规则也发生了变化,宋政府根据常产的多少和是否直接承 担国家赋税将全部居民划分为主户和客户,客户与地主的契约关系,使其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之前代有 所放松……这样,大量的佃农亦涌入城市。
制度
户籍制度 管理方式

元朝 明朝 清朝
朝代 战国 秦国
秦朝
制度 分类登记
汉朝 编户齐民
西晋 黄籍
东晋 白籍
东晋后期 和南朝
土断
隋朝 大索貌阅
唐朝 唐承隋制

主户与 客户
元朝 诸色户计
明朝 黄册
清朝 沿用明朝
户籍制度 管理方式
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为户籍相伍
一般百姓户籍、宗室籍、 宦籍、市籍
丞相主管、地方设置专员、 定期调查 登记 登记
——摘编自陈锋《中国古代户籍制度与人口税的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户口调查等级制度的特点;
特点:地方官办理,中央总控;涉及范围广;自己申报与政府审核验印相结合; 内容全面细致,指导思想明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三数的获取与户籍制度的关系 “十三数”的获取,只有严格的户籍制度才能确保。 通过这套户口登记、统计和上报制度能有效地征收赋税,确保兵役徭役,实现富国强兵
复 击 !
归躬其鹤
来耕下归
归而有来
来食人兮
兮兮兮,
,,,东
西其黄山
山余冠之
不以草阴
可饱屦。
以汝,
久。葛












而独见翻高鹤
履终?然翔飞
白日矫敛而去
石于然翼下兮
。涧而,览,
谷复宛兮西
之击将,山
间!集择之

兮所缺

,适。

乎。




归躬而其鹤
来耕鼓下归
归而琴有来
来食。人兮
兮兮
——摘编自唐甄著:《潜书•恤孤》,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5 年
பைடு நூலகம்
中国政府在户籍制度改革、基层组织建 设和社会保障救济领域呈现出怎样的发 展特点?
1958年,《户口登记条例》第一次明确将城乡居民分为农业户 口和非农业户口;1996年在新启用的常住人口登记表和居民户 口簿上,取消了农业和非农业两个户口类型
兮,
,,
,东
西其
黄山
山余
冠之
不以
草阴
可饱
屦。
以汝

久。





而独见翻高鹤
履终?然翔飞
白日矫敛而去
石于然翼下兮
。涧而,览,
谷复宛兮西
之击将,山
间!集择之

兮所缺

,适。

乎。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 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宛将集兮,乎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郝英:《清初推丁入亩赋税制度改革研究》,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0 年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趋势
朝代 战国 秦国
制度
秦朝 分类登记
汉朝 编户齐民
西晋 黄籍
东晋 白籍
东晋后期 和南朝
土断
隋朝 大索貌阅
唐朝 唐承隋制

主户与 客户
元朝 诸色户计
明朝 黄册
清朝 沿用明朝
户籍制度 管理方式
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为户籍相伍
清朝
里长
里甲制,保甲制; 牌长;甲长;保长
根据下图并结合书本知识,推断三老、有秩、啬夫、游徼的职能
结合材料分析,汉代什么样的人能成为三老?为何身为天子对三老也是如此尊敬?
三老:年老且德行非常高的长者
原因: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三老自身的修养与社会地位;统治者引领社会风向的需要
方式和手段多样;
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求助活动,族产 宗族 福田院
众济院
善堂、善会
明初优抚高 慈善组织 年平民;养
济院
政府救济的重点是救灾和救急, 社会救济重在日常生活中的赈济; 既包含制度建设,也涉及国家机构 的建立与完善;
民间救济从自发性逐渐走向组织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价中国古代的救济制度
进步性:有利于促进封建社会生产的恢复;有利于维护统治,增强百姓对政权的认同; 有利于增进百姓对中国传统儒家”仁政文化的认同感
白籍土著化
三年一造
按职业分,世代相袭 列人口、田土、房屋
永停编审
先秦至秦汉
秦国自商鞅变法以后,更加强了户口调查登记制度,地方官员每年都要将载有人口数字的“计 籍”送中央汇总。《商君书》载:“四境之 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并强 调“强国知十三数:境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官、士之数,以言 说取食者 之数,利民之数,马、牛、刍稿之数”。随着秦统一六国,这套户口登记、统计和上报制度也随之推 行到了全国。秦代的户口、土地的 调查登记,是首先让本人或户主申报。申报之后,也还有官府审 验等程序。秦代的户口调查登记已经包括了职业、居所、爵位、年龄(或身 高)、财产等项内容。
—— 摘编自曹端波:《唐宋户籍制度的交革与社会转型》,载《安顺学院学报》
元明清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户籍制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原因:清朝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商品化进一步发展;社会矛盾尖锐复杂; 增加财政收入的需要
影响:政府偏重于赋役的征发,对人口的控制功能大大弱化,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清初沿用明“一条鞭法”,丁银与田赋独立存在。随着清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土地频繁 更换主人,加之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一直非常尖說,为增加人丁数量、稳定税收收入,康照规定:“滋生 人丁永不加赋”,至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彻底将田赋与丁银合二为一,进一步减轻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至此,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摆脱了赋役制度的征发功能,成为单纯的政治制度。
一般百姓户籍、宗室籍、 宦籍、市籍
丞相主管、地方设置专员、 定期调查 登记 登记
白籍土著化
三年一造
按职业分,世代相袭 列人口、田土、房屋
永停编审
户籍制度的概念: 登记户口的册籍,基本的国家行政制度 古代:与土地直接联系,稽查户口、征收赋税、 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的制度
趋势:户籍制度与赋役制度逐渐分离;政 府对百姓的人身控制不断弱化,户籍制度 的功能发生变化;中唐后,户籍制度更加 周密与严格化


题 文


放/鹤/亭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 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 翻然敛翼,宛将集兮,乎何所见?矫然而复击! 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 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 躬耕而食兮,其余以饱汝。 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而独见翻高鹤 履终?然翔飞 白日矫敛而去 石于然翼下兮 。涧而,览,
—雷震:《黄、白籍问题与“土断”》,载《汉中师院学报》,1992 年第1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东晋、南朝政府土断的原因和影响
原因:国家战乱,北民大量南迁;地方行政管辖系统出现混乱局面,侨人和土著居民矛盾激化; 出于增加国家财政收人的考虑;豪门士族势力膨胩威胁中央统治。
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和南北文化的交流;增加政府财政收人和兵源;将流民正式编人户籍, 一定程度上可缓和社会矛盾,利于社会稳定;打击了家强士族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治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管理制度, 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 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余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历代的基层组织形态与基层社会治理
朝代 秦朝
基层组织
机构
官员
社会治理
汉朝
西晋 东晋 东晋后期和 南朝 隋朝
唐朝
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朝代 秦朝
汉朝
西晋 东晋 东晋后期 和南朝 隋朝
唐朝
宋 元朝 明朝
基层组织
机构
官员
三老

啬夫
游徼

里正

亭长

里正

坊正

村正
里甲制
甲首 里长
社会治理 什伍组织
邻保制度 保甲法 十家牌法
谢 谢莅


独翻高鹤 终然翔飞 日敛而去 于翼下兮 涧,览, 谷宛兮西 之将,山 间集择之 兮兮所缺 ,,适。 啄乎。 苍何 苔所 而见 履? 白矫 石然 。而
复 击 !
归躬其鹤
来耕下归
归而有来
来食人兮
兮兮兮,
,,,东
西其黄山
山余冠之
不以草阴
可饱屦。
以汝,
久。葛








独翻高鹤 终然翔飞 日敛而去 于翼下兮 涧,览, 谷宛兮西 之将,山 间集择之 兮兮所缺 ,,适。 啄乎。 苍何 苔所 而见 履? 白矫 石然 。而
汉明帝又亲自挽起袖子,操刀切制祭肉,龍上酱料,请 李躬食用,并敬教酒。汉明帝还下令让李射终身享受二千石 修禄,同时賞赐全国的三老(都、县、乡)每人一石酒、四 十斤肉。
历代的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朝代 秦朝 汉朝 西晋 东晋 东晋后 期和南 朝
隋朝
社会救济
措施
实施主体
优抚 政策
唐朝
宋 元朝 明朝 清朝
结合书本知识,分析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的原因和特点?
魏晋南北朝
东晋一朝,中原丧乱,大批流民流寓江左,形成了许多侨郡县。这些人不为所在州县编户,无固 定租税负担,他们与土著百姓生法无异而负担不同,容易引起侨旧矛盾,有的成为豪门世族的佃客、 部曲,形成“编户虛耗,南北权豪,竞招游食”,遂形成“国弊家丰”的严重局面……东晋、南 朝政府先后十次须布命令,实行“土断”。户籍上,对白籍侨民实行土断,与黄籍户一样承担国家 税役。对于世家大族隐藏户口的,严厉打击。南方土著和北方侨民混合杂居,侨流“后裔遂长为 南方之人矣〞……“以土断定”使侨置系统与当地系统混合编制,构筑成新的地方行政辖隶系统, 亦可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