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与"跟"的语法功能比较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 ) 介绍出比较的对象( a s ) , “ 和” 后面常跟 有“ 一样”
“ 相同” “ 相 反” 等 词语 。
二、 “ 和、 跟” 的不 同点
1 . 连 词属性
一
般说 来 , 连词“ 和” 与“ 跟” 连 接 的事 物 都是 并 列 的 , ( 1 ) “ 和” 用 的很 广 泛 , 在 口语 和 书 面语 里都 很 常 见 ;
举 中 学 语 文 ・ 语 言 学 习
… …
较, 并揣摩 朗读效 果 有什么 不 同?学 生 甲 : 去掉 拟 声词 后 , 朗读 没 有原 文好 听 , 显 得很 突然 、 拗 口。学生 乙 : 去掉后 朗 读起 来 感觉 没有 生活气 息 。学 生丙 : 这 些声 音都 是盲孩 子 耳 朵听 到的 , 如果 去掉 就 不能体 现他 当时轻松 愉快 的 心情 的确 , 这 些拟 声词 、 重叠 词 的使 用 , 不仅使 画面 充满 生 机, 情调轻松活泼 , 情境多姿多彩 , 让 读 者 获得 了美 的享
平等的, 但有 差别 。 “ 跟” 带 有方 言色 彩 , 他 在北 方话 里用 的最 多 。 ( 2 ) “ 和” 可 以连 接 各类 实词 和 词组 ; “ 跟” 只 能连 接 名
候近于“ 向” , “ 对” 。对 , 向( t o ) , 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 。 ( 3 ) 表示共同参与的对象 , 协同 , 共同, 只跟指人的名
词 组合 ( w i t h ) , 构成 介宾 短语 做状 语 。
成了一组排比段落, 使句式整齐 , 富有气势, 具有形式美 ,
“ 语 文味 ” 也就 巧 妙地 蕴 含其 中了 , 同 时更 符合 《 语 文课 程 标准》 注 重对语 言 的感悟 , 理 解和 体验 , 使学 生 受到 情感 熏 陶, 享 受审 美 乐趣 的要 求 。 比较 是语 言品 味 中最常 用 的方法 , 正 是通 过对 语言 的 比较 揣摩 , 学 生 才能 感知 到语 言的 精妙 , 真 正 地领 略 到 语 言文 字 的美 。当然 , 尽管 “ 语 言美 ” 始 于对语 言 文字 的比较 揣摩 , 但也 切 不可陷 入语 言教 学 的误 区 。真 正科 学 的语 文 教 学 诚如 张 志 公老 师 所 言 的那样 , 应该 从 语言 到 思想 , 再 从 思想 到语 言 这样 走几 个来 回 , 最 终 实现语 言思 想 与 隋感 的统 一 , 实 现语 言意 境 美 、 音律 美 与形 式美 的统 一 , 实现语 文教学 “ 文” 与“ 道” 的统 一 。 ★ 作 者单 位 : 南京 市外 国语 学校 河 西初 级 中学。
需要 条件 。
2 . 介 词 用法
“ 合并” 指结合到一起 , 用“ 合并” 比较法引导学生揣摩
语言, 就 是指把 文 中那 些结 构相 近 、 句式相 似 、 意思 相关 的 内容 结合 到 一起 , 并 比较揣 摩合 并后 的效 果有 何 不同 。还 是 以《 盲 孩子 和 他 的影 子 》 这 篇课 文为 例 , 文中第8 O 到8 5
子。 ( 文件名 : \ 当代\ 口语\ 1 9 8 2 年北京话调查资料 , 作者 :
王殿元)
二者 作 为连 词 , 主 要连 接 的 是名 词 、 动词 、 形容 词 , 连 接 的动词 或 形 容词 往往 作 宾语 , 主语 , 定语 , 不常 作谓 语 , 虽然 二者 也乐 意连接 谓词 性成 分 , 但连 接谓 诃 h 生 成 分 往往
的是 盲孩 子 重获光 明后 看 到的景 物 , 那么 是否 可 以把它 们 合 并成 一个 段 落 ?学 生 经 过思 考 讨 论 , 认 为每 句 自成 一 节, 可 以很 生 动地 写 出盲 孩 子在 重 获 光明 后 , 看 见 色彩 斑 斓 世界 的惊 奇 和极 度 喜 悦之 情 , 同时 每句 自成 一 节 , 又 构
受, 同时 也突 出盲 孩子 热爱 生活 、 渴 望光 明 的感情 , 而 且使
在 北 京话 同点
1 . 连 词 用法
“ 和、 跟” 作为现代 口语 里的词 , 用法大致 相同 , 它们作 为 连 词时 , 都起 到了连接词语 、 短语还有 句子的作用。例如 : 啊, 哎, 我 们这 合 儿 , 他 们我 们 学 生来 , 横 他们 都 在 家
还可以, 像 我跟 我 们 这 个老 伙计 在 这 儿 , 就 经 常 不开 话 匣
文 章读 起 来 朗朗 上 口 , 叮咚有声 , 富有节奏感 , 富 有音 律 美, 适 合童 话 的 语言 风格 , 也适 合 孩子 们 的 阅读 心 理 。 同 样在《 醉 翁 亭记 》 一文 中作 者用 了 2 1 个“ 也” 字, 并 且每 一 层 都 用一 个 “ 也” 字 结住 , 使 人 朗读 起 来 不疾 不徐 , 自然 合 拍, 富有 节奏 美 , 音律 美 . 适 合 反复吟 诵 。 三、 运 用合并 比较 法 引导 学 生揣摩 语 言的 “ 形式 美”
节 内容 , 每一 节都 是一 句很 短 的话 。教学 中 , 我故 意设疑 : 这里 每 一短 句都独 立成 段 , 是否 有必 要 ?又 因为 内容都 写
“ 和、 跟” 这 两词在 句 法功 能和 语法 意义 两方面 并 没有 显 著 的 区别 , 它 们 在充 当连词 时 只能 连 接词 或 者短 语 , 在 充 当介词 时主要 引介 与事 , 都 是典 型的 连介兼 类词 。 ( 1 ) 介 绍 出动作 的另 一施 动者 , 即在 动作 必须 由甲 、 乙 双 方 参加 才 能构 成 的情 况 下 , “ 和、 跟” 用来 介绍 出 动作 的 乙方 , 并表 明在 形成动 作 的过程 中 , 甲方起 了主导 作用 。 ( 2 ) 介 绍 出动 作行 为 涉及 的对 象 , “ 和、 跟” 的意 思 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