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OC+ 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SPOC+ 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作者:郑中元张雷雨王会耿妍琼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21年第15期
【摘要】以建筑制图与CAD为例,分析了当前高职建筑类专业建筑制图与CAD课程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构建SPOC线上平台以丰富教学资源,转换教学方式,将一半的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讲授知识,另一半分配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实践证明基于“SPOC+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SPOC 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项目——教学改革专项(XYB202103);2020年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高校专业课程群和高校学生工作研究”专项课题
(2020NDKT045);2021年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21LKT0104)。
【中图分类号】G712;TH1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5-0138-02
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为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是慕课(MOOC)在高校中的新应用[1],因其可以设置准入门槛、控制学生规模,近年来在高职院校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在教学过程中,把一半的课堂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知识,另一半分配给学生进行自主式学习。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过程包含以下三部分,即课堂讲授、内化吸收和分组讨论[2]。
SPOC是一种教学手段,是线上教学资源的整合,缩短了师生间交流的限制;对分课堂是一种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的主角由老师转变为了学生,因此,构建基于“SPOC+ 对分课堂”的教学模式对于进一步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一、高职建筑类专业建筑制图与CAD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目前建筑制图与CAD课程仍以传统的PPT+板书讲解制图原理、CAD老师上机示范为主。
这种教学方式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加之高职学生具有喜欢实际操作、不喜理论的特点,所以往往课程在进行了一半时,学生就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导致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二)学时分配不合理、实践动手能力较差
该课程一共56学时(上机实践28学时),每周2次课,其中一次教室讲解制图理论,一次上机讲解CAD操作。
而该课程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强调熟练掌握CAD绘图技能,该课程虽然理论课程和上机操作的学时比是1∶1,但是理论课程讲解的是制图原理而不是CAD操作,CAD的讲解主要集中在上机课中,这就导致了学生实际上机时间不足、实践动手能力很难得到锻炼。
另外,建筑制图与CAD是我院土建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涉及到建筑工程技术、监理、造价等几乎所有土建专业,具有覆盖学生多、专业广的特点。
因此每次授课班级学生较多,老师无足够的精力保障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基于SPOC平台的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基于我院建筑制图与CAD课程设置中目前存在的上述问题,拟构建SPOC线上平台,利用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网络平台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的优点弥补学时分配不足的问题;同时改变教学方法,引入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以传统的“以教师为
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3],构建基于“SPOC+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具体实施见图1。
(一)SPOC资源平台建设
SPOC 平台的学习资源建设有三种模式:引进式、改造式、自建式 [4]。
引进式主要引进的是网络优质的资源,如MOOC等;改造式是对既有的网络课程进行升级;自建式是教师根据具体的课程设置、学情等自制微课视频、PPT、习题库等教学资源。
根据上述课程的前端分析,本课程采用自建式建设模式,这要求担任本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花费很大精力对课程知识点进行梳理,以知识点为单位对教学视频、图片、习题库等教学资源进行细化,做到小而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课前准备
教师在上课前1~2天将课前预习任务单发放至超星学习通,任务单主要包括预习知识点、微课件、习题、讨论题等,要求学生在学习通中打卡、完成相关作业。
(三)课堂讲授
将课堂讲授环节安排在每次授课的第二节课中,教师在授课前应根据SPOC平台统计出的学生课前预习完成情况,如微视频播放量、作业完成率、错题率等指标,找出本次课程可能会出现的难点、薄弱点,并结合课程授课计划,讲授知识框架、梳理重点难点,进行轮廓式教学。
(四)课后内化吸收
课后教师会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发布课后自学任务,要求学生完成阅读教材、观看微视频、在线测试、SPOC线上讨论区分享学习心得、讨论上次课的疑点、难点问题等任务,课后的内化吸收不仅巩固了上次课教授的内容,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SPOC平台的数据分析还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进一步调整改进下次课的内容和授课进度。
(五)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安排在第二次课的第一节课中,主要是针对上次课程讲授的内容进行讨论。
在上一环节课后吸收中,学生已经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对课程讲授的内容进行了内化吸收,这就为本环节的课堂讨论奠定了基础。
教师在上课前根据SPOC平台反馈的学生内化吸收情况,发布课堂讨论任务。
学生一般采取分组讨论的形式,就教师提出的问题、任务进行研讨答疑,教师在旁进行引导,把握讨论节奏,将课堂教学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
讨论的过程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一步加深的过程,课堂讨论的最后,教师再就讨论过程中产生的問题进行答疑、总结,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三、基于SPOC平台的对分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建设成效
目前,该课程基于“SPOC+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已实践了大半学期,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可以发现该模式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显著的变化,主要表现为:
(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实践能力增强
混合教学模式将课堂教学以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避免了“灌输式教学”;SPOC教学平台微视频、微课件、试题库等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直观地将知识点展现在学生面前,避免了在讲解理论知识时的枯燥性;课堂讨论、教师总结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将CAD的每个命令以微视频的形式上传至超星学习通,配合习题,使得学生可以随时随地上机学习,避免了学时分配不合理带来的上机时间不足问题,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
(二)创新了教学模式,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SPOC平台建设要求教师对整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培养目标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梳理,对知识点进行细化,以知识点为目标录制微视频、制作微课件、整理习题库等,在SPOC平台的这一建设过程中加深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
同时,对分课堂要求教师转变身份,在课堂讨论时积极引导、总结答疑,这种教学方式的转换对教师本身既带来了挑战,也提升了教学能力。
四、结语
基于SPOC+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建设,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缩短了师生之间的沟通距离,创新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康叶钦.在线教育的“后MOOC时代”——SPOC解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35(1):85-93
[2]張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且教育论坛,2014(5):5-10.
[3]崔博,程锐涵.基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改革研究[J].数码世界2020(9):132-133.
[4]陈然,杨成.SPOC 混合学习模式设计研究 [J]. 中国远程教育,2015(5):42-47,67,80.
作者简介:
郑中元(1985年-),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教学及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