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459324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d.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源远流长,历经千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我们不仅需要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更需要不断弘扬、传承和创新中华传统文化。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1、道德观念的创立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立了中华民族的道德观念。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孔孟之道、阴阳五行、儒释道等思想体系,构筑了严谨的道德体系,这些道德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2、艺术与文学的丰富中华传统文化中艺术与文学十分丰富,包括诗歌、山水画、书法、音乐、戏曲等。
这些艺术形式不仅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表现,同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和基石。
3、文化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靠世代相传,一直延续到了现代。
中华传统文化所包含的道德、习惯、思想等方面的特点,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DNA,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了中华民族民众的行为和思想。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1、民族文化的自信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深厚的文化根基和精神寄托,从历史的长河之中获得了生命、传播了历史,在日益丰富多彩的文化大家庭中被更丰富的内涵所充实和彰显。
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使我们的民族文化更加自信和自豪。
2、文化的交流与认同中华传统文化融合了多元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同时也是各文化交流的平台。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了解与认同,促进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3、人文关怀和人性共识中华传统文化所包含的道德观念、品德教育丰富多彩,这些思想和品德教育渗透着对人性的深刻关怀,注重人性的完善和升华,体现着人文关怀和人性共识。
三、中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传承1、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中华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通过儒道思想、阴阳五行等理论,学者提出了人与自然的动态和协调的关系,从文化层面对自然、人、社会的关联与统一展开有效的反响。
2020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练习及答案
![2020年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25ed8db7360b4c2f3f6467.png)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它不但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富于其间。
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
比附人品之典范。
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
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
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谤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
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
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
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
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
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更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阅读练习及答案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7dd690a76e58fafbb00316.png)
1.(四)阅读选文完成下题。
(20分)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间。
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
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
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
翻看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篇章随处可见。
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决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
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
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
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
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
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圄决不屈服视死如归。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
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
2024年西藏拉萨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4年西藏拉萨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21757c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26.png)
2024年西藏拉萨市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依次填入下列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读“史”宜映雪,以莹玄鉴。
读“子”宜伴月,以寄远神。
读山水小品,宜________。
读忠烈传,宜________。
读奸佞传,宜________。
读“骚”宜空山悲号,可以惊壑。
读“赋”宜________。
①纵水狂呼,可以旋风②倚疏花瘦竹,冷石寒苔,以收无垠之游③击剑捉酒以销愤④吹笙鼓瑟以扬芳A.②①③④B.①④③②C.②④③①D.①③④②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们坚持创建文明城市的活动,就是要达到“教育一个青少年儿童,影响一个社区,带动一个家庭,文明整个社会”的目的。
B.无论外界环境和参赛条件都极端恶劣,“好声音”的歌手们总能够面带微笑、充满信心地完成所有的比赛项目。
C.从各国对黄灯的规定来看,设置黄灯的目的在于为驾驶员在红灯和绿灯之间提供一个“缓冲时段”,提醒驾驶员判断是过去还是停下。
D.这不可能是真的,我这样想,汽车不会跑这么远,差不多有三十公里左右呢。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教育现代化涵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教育管理现代化等诸多内容,这些都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
B.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能走多远,自信心往往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一个人成长和成才不可缺少的重要心理要素。
C.嫦娥四号成功发射,不仅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造访月球背面的梦想,而且也实现了我国在月球探测领域由引领到追随的跨越。
D.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被发现和推广,比如从牡蛎中提取抗癌物质4.依次填入下列句中空缺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何必执意认出每一个字?墨迹浓淡枯腴,运笔,或者如山,或者细若游丝,抚摸得到搏动于撇捺点画之间的内心,跌宕错落,奔走踊跃,蓬勃之势潮水般地过纸面,这就是懂得草书了。
A.抑扬顿挫凝重波动淌B.顿挫缓急凝重波澜涌C.抑扬顿挫厚重波澜淌D.顿挫缓急厚重波动涌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马航MH370失踪后,许多中国大陆的游客纷纷取消去马来西亚旅游的预约。
观点论述题
![观点论述题](https://img.taocdn.com/s3/m/30866be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e19bc70.png)
【答题技巧】一、审清题目,领会题意。
审题时首先要明确题意,完整准确地把握好试题的要求。
其次,要审明材料的观点,根据材料来确定问题的指向和具体要求答题,避免“似是而非”、“ 答非所问”的现象。
二、回归课本,寻找结合点。
尽管探究性试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放性,但必须以基础历史知识为依托,答案基本上来自教材,解题切忌脱离课本知识的盲目判断,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地高谈阔论。
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把握课本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精选练习的训练,学会寻找材料与知识的结合点,学会创造性答题的方法和技巧,以不变应万变。
三、发散思维,史论结合。
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依据题目要求,对课本知识进行发散性思维。
对于开放性问题,要做到史论结合,有理有据,感想和启示要有史实依托,有感而发,不能空谈。
发散思维必须紧扣试题要求和论述的观点,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四、规范答题,求完整。
准确、规范答题,做到书写整洁、语言流畅、要点清新、合乎逻辑。
同时还要注意答题要点的全面性,能够从多个角度回答问题,增加得分的概率,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对于见解阐述和历史小论文的解答,应注意做到观点鲜明,史论结合;论据充分,有理有据;文字简明,条理清楚。
【典型例题】例题:读图,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观点论述:根据上图,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审清题目,领会题意。
首先识读图片,可以明确图片反映的是宋代对外开放,清朝闭关锁国。
2.寻找结合点通过两幅图片对比,开放带来兴盛,封闭导致落后。
3.组织答案观点:开放带来兴盛,封闭必然落后。
论述:宋朝时,朝廷鼓励对外贸易,与中国有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五六十个,海外贸易超越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清朝时,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放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故步自封,闭关自守,导致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9 精神的三间小屋习题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9 精神的三间小屋习题PPT](https://img.taocdn.com/s3/m/6b56f9017e21af45b307a87e.p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C) A.游弋 弛骋 形销骨立 李代桃僵 B.惊骇 腐蚀 鸠占雀巢 俯拾即是 C.灰烬 泥泞 不知所措 喜怒哀乐 D.濡养 矗立 羊肠小道 可望而不可及
(解析:A.“弛”应写作“驰”;B.“雀”应写作“鹊”;D.“及” 应写作“即”。)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 契相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 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 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民 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 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 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 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 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这些文学作 品都是在锻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 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B ) A.小王的男中音和老张的手风琴的伴奏相.得.益.彰.,极富艺术 感染力。
B.他们两人一直亲如兄弟,难怪人们说他们两人间.不.容.发.。 C.几个少先队员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给抱小孩的阿姨让座。 D.这件事发生得非常蹊跷,他决心要把真实情况弄个水.落.石. 出.。 (解析:B.“间不容发”形容事物之间的距离极小,用来形容关
2024届云南省石林九年级下入学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届云南省石林九年级下入学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5dd69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66.png)
2024届云南省石林九年级下入学测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积累与运用(1-5题,每题2分,第6题6分,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根据要求完成1-4题。
驻扎在岩壁的石头或矗立向上,或倾斜飞翔,毫不掩饰自己的峥嵘险峻(营造/构造)令人畏惧的惊险氛围。
而那些匍匐在山岭、蹲立在溪畔的象形石,或像龟兔,或像猿猴,或像鸡犬,维妙维肖,栩栩如生,构筑和谐的生态景象。
那些普通的石头以(简约/简易)造型出现,也是遵循返璞归真、大道从简的艺术原理,很是帖近人的情感意愿和审美意识,一如画中小品和诗中小令。
①,演绎峡谷的自然之美;②,彰显峡谷的幽深意境。
磐石,也叫关门石,十多米高,如一座关隘封锁着一处险要。
峡谷岩石遍布,稀少的泥土,庞大而古老的桂花,竟能在此扎根,不可谓奇迹。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驻扎(zā)矗立峥嵘险峻B.匍匐溪畔(pàn)维妙维肖C.帖近演绎栩(xǔ)栩如生D.磐石关隘(ài)返璞归真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构造简易B.营造简约C.营造简易D.构造简约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以画之韵②以诗之形B.①以诗之韵②以画之形C.①以画之形②以诗之韵D.①以诗之形②以画之韵4、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峡谷遍布岩石,稀少泥土,庞大而古老的桂花,竟能在此扎根,不可谓奇迹。
B.峡谷岩石遍布,泥土稀少,庞大而古老的桂花,竟能在此扎根,可谓奇迹。
C.峡谷岩石遍布,稀少泥土,庞大而古老的桂花,竟能在此扎根,可谓奇迹。
D.峡谷遍布岩石,泥土稀少,庞大而古老的桂花,竟能在此扎根,不可谓奇迹。
5、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燕雀”是小鸟,比喻庸人;“鸿鹄”指天鹅,比喻志向远大的人。
B.“表”是古代大臣之间议政言事的一种文体,言辞往往恭敬、恳切。
C.“四面楚歌”指项羽夜闻四面汉军都唱楚歌,丧失信心,比喻孤立无援的境地。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https://img.taocdn.com/s3/m/fe7d08c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b816740.png)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中国古代文学涵盖了我国3000多年的文学作品,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学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学精神。
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的诗歌已经渗透到民间传说、民歌和宗教仪式中,“诗经”是最重要的文学作品,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有着极高的文学价值。
先秦时期,诗歌文学和叙事文学相互交融,有着紧密的关系,如“楚辞”和“楚记”。
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文人特别是诗人的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出现了一大批名家名作,如屈原的《离骚》,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老子的《道德经》,孟子的《孟子》等。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文学又取得了新的进展,音乐、舞蹈、戏剧和诗歌为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从这个时期开始,剧本、诗集和传记文学也开始发展起来,纵横捭阖、批判性地表现了政治、社会、文化状况。
到了秦汉时代,中国古代文学又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许多文学作品被创作出来,表现出强烈的社会信念,反映了典型的社会生活,如《红楼梦》《水浒传》《三国志》《西游记》等作品,都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情况。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文学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学的类型、风格和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着较为完整的文学体系,书籍越来越多,文学作品也变得更为丰富,如《祭妹文》《后汉书》《汉书》《资治通鉴》《斗转星移》等。
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一个新的转折点,古代文学以诗歌为主,出现了曹操《诗经》,杜甫《诗经》,崔颢《望江亭》等大量著名文学作品。
书写技术也开始发展,故事、小说也开始流行,如陆游的《饮马楼记》、《孟子》的《论语》、《史记》的《史记》等。
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文学作品繁多,内容多样,风格各异,以文人之风格闻名。
文学作品有自然风景写景、传神生动、富于想象力,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志》、《梁祝》等。
第四单元 基础巩固与训练(含答案)
![第四单元 基础巩固与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ffbd92bf524ccbff0218474.png)
第四单元基础巩固与训练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怡.情(yí)谚.语(yán)苟.安(gǒu)味同嚼.蜡((jiáo)B.诘.难(jié)拘泥.(nì)狡黯.(jié)狂妄.自大(wàng)C.滞.碍(zhì)契.合(qì)曲.解(qǔ)心旷.神怡(kuàng)D.惆怅.(chàng)真挚.(zhì)寂寥.(liáo)惟妙惟肖.(xiào)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涉猎要决高谈阔论浮光掠影B.练达蛾眉目不忍睹轻描淡写C.渲染劝诫诸如此类金碧辉煌D.藻饰统筹铢两悉称吹毛求疵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近日,女排世锦赛六强的主教练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其中,我国的女排主帅郎平最为淡定大气,一幅胸有成竹....的样子。
B.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一曲《童年》,唱得栩栩如生....,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C.我们不仅要提倡阅读经典,更要提高版本意识,去选择权威、优质的图书版本,方可真正做到开卷有益....。
D.对一般的阅读来说,没有必要去死抠含义是什么,如果读的过程中不感兴趣,你可以跳过去,不求甚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科学家在北半球永久冻土内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汞,分析显示其数量是过去30年人类排放出的汞的10倍。
B.周恩来在温泉村逗留了3个多小时,每到一处不是嘘寒问暖,却是同大队干部一起商讨改善农村条件事宜。
C.《大气环境气象公报》依据气象观测、卫星遥感与环境监测分析指出,2017年全国大气环境得到了明显提高。
D.多年来,东北地区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而且也带来黑土地退化问题。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绿是生命的颜色。
②春雨过后,草尖上、树梢上冒出了一簇簇嫩绿的叶芽,更会使你觉得新的生命在跳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399a0c5a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9d.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内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承载着丰富的价值观念、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
它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家文化、古代文学、绘画艺术、音乐舞蹈等多个方面,下面将详细介绍其中的内容。
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文化传统之一,强调仁爱、忠诚、节俭、礼貌等美德。
孔子被尊称为“至圣”,其思想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社会。
儒家文化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注重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维护。
道家文化强调“道法自然”,主张顺应天道、顺势而为。
老子、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他们主张追求自然、安于守静。
道家文化注重心灵的修养,通过冥想、静心等修炼方式来探求内心的平静与自在。
佛家文化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后逐渐融入中华文化之中。
佛家强调解脱生死之苦、追求内心的涵养与觉悟。
佛家文化对中国人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慈悲、舍己、忍辱、智慧等思想也被广泛传承。
古代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诗词、小说、戏剧等文学形式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力。
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等文学巨匠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这些作品传承至今,影响着后人的文学创作。
绘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画自古以来就注重对自然和人物的写实表现,追求意境和笔墨的极致。
绘画艺术家们通过山水、花鸟、人物等不同题材,在宣纸上展现出无限的艺术魅力,传承着中国画的千年精华。
音乐舞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的乐舞形式丰富多样,如雅乐、宫廷舞蹈等,展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丽气质。
中国传统音乐以笛、琴、琵琶等乐器为主,舞蹈则以舞蹈表演和民间舞蹈为主要形式,风格独特而优美。
总的来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和灵魂。
在现代社会,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文化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阅读附答案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阅读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3b3e62152ea551810a687d8.png)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阅读附答案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它不但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富于其间。
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
比附人品之典范。
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
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
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谤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
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
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
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
这些文专注下一代成长。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分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759e82f7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e5.p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分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国历史上几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包括思想、哲学、道德、文学、艺术、科学、医学等方面的内容,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的自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根据其内容和特点,可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儒家文化儒家文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一种传统文化,它的思想及其衍生的各种学问渗透到了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爱、道德、自律等,崇尚八股文和四书五经,提倡礼仪道德,注重家庭教育和社会责任,崇尚君子之道,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在中国传承。
二、道家文化道家文化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一种独特的存在,强调“道”的重要性,主张回归自然、无为而治,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和谐关系是其思想核心。
道家思想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哲学思想等各个领域,也对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文化产生了影响,被视作东方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三、佛教文化佛教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外来文化,广泛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
佛教思想强调“缘起性空”,倡导“般若波罗蜜”,提倡辞让、慈悲、智慧等美德,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等领域,至今仍是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的信仰。
四、中医文化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中医从整体、阴阳、五行等方面对人体进行诊断和治疗,注重调整身体的自身平衡,强调预防保健,治病止痛的同时也增强人体的自愈能力,对中国社会的健康和平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文学艺术文化中国文学艺术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诗词、歌曲、曲艺、绘画、雕刻等几乎所有艺术领域。
中国古代文学创作形式丰富,深刻描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等,对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礼仪文化中国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一,它包含了宗教仪式、婚礼、葬礼、饮食等方面的习俗和规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https://img.taocdn.com/s3/m/9101d6409b6648d7c1c746f0.png)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它不但对个人品行的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富于其间。
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
比附人品之典范。
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
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永不变节。
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谤惑,他们心中的信念绝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
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
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
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
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锻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
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更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
中国文学中的传统美德观念
![中国文学中的传统美德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683e3145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d7.png)
中国文学中的传统美德观念中国文学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就承载了丰富的传统美德观念。
这些美德观念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生动的刻画和深刻的阐释,成为了中国人民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底蕴。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孝道、忠诚和仁爱四个方面探讨中国文学中的传统美德观念。
一、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它强调礼仪、道德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中国文学中,儒家思想被广泛地展现和传达。
例如,朱熹的《论语集解》中经典的“君子之交淡如水”形容了一种高尚而无私的待人态度,也成为了中国人待人接物的准则。
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人物形象正是被赋予了儒家思想的品质,他以礼待人、尊敬长辈,并追求着内心的高尚情操。
二、孝道孝道是中国文化传统美德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它强调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
中国文学中有许多关于孝道的经典故事和形象。
例如曹雪芹的《红楼梦》中的贾母是一个孝顺的母亲形象,她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尽职尽责的履行家庭责任,赢得了读者的赞誉。
《孟子》中孟子的孝心和对父母的尊敬也成为了中国孝道美德的代表。
三、忠诚忠诚是中国文学中另一个重要的传统美德观念。
忠诚强调对国家、家族和朋友的忠心和奉献。
在中国文学中,许多英雄人物以其忠诚的品质而受到赞扬。
例如,在《水浒传》中,宋江和他的义士们忠诚于他们的朋友和国家,为了正义和真理而不懈奋斗。
这种忠诚精神激励着中国人民,并在他们的行为中得到了体现。
四、仁爱仁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美德之一,它强调对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在中国文学中,仁爱的主题在很多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譬如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的侠客形象,他们不但有卓越的武功,更重要的是他们心怀仁爱,对弱者施以援手。
这种仁爱精神在中国文学中得到了广泛的赞颂,并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价值观。
综上所述,中国文学中的传统美德观念贯穿了古今,成为了中国人民的道德底蕴。
儒家思想、孝道、忠诚和仁爱等传统美德观念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生动的刻画和深刻的阐释,激发着人们追求高尚道德品质的动力。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0a06e6e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15.png)
试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引言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课程之一,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以期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和综合素质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体现了中国古代先贤们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文学,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中国古代文学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
在学习诗词、散文和小说等古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人的情感体验和道德追求,从而提升自身思想品德水平,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构建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1. 选取经典作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应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和高艺术价值的经典作品,如《诗经》、《论语》、《红楼梦》等,通过学习这些作品,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领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时,学生还可以通过解读这些经典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和价值观,深入思考和探讨其中的哲学内涵和人生智慧。
通过对经典作品的研究和理解,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自己对生活、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常常涉及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追求。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古代作品中所体现的人生追求进行深入思考,引发学生对生命、人性和价值观的思考。
通过讨论和辩论,可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对人生、社会和价值观的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和困扰。
3. 注重文学批评与思想分析在中国古代文学课程中,除了学习文学作品本身,还应该注重对文学批评和思想分析的培养。
通过学习文学批评的方法和技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和人文内涵。
初中生经典议论文4篇,初中生议论文范文4篇
![初中生经典议论文4篇,初中生议论文范文4篇](https://img.taocdn.com/s3/m/e0fe7d65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e.png)
初中生经典议论文4篇,初中生议论文范文4篇篇一:2015议论文(四篇)读书莫忘做笔记⑴做笔记是读书的重要方法,是读书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读书时,左边是书,右边是笔记本。
遇到好词佳句则随手摘抄,心有所感便顺写下,既能加深印象,积累知识,亦方便日后检索,为作文治学打下基础。
⑵前人读书治学,多有做笔记的习惯,学问也常常从笔记本中得来。
顾颉刚先生一生治学,勤于做读书笔记,从1914年至1980年逝世,做笔记的习惯从未间断,60余年积累笔记近百册,共四五百万言。
他所从事的古史研究需大量考据,做笔记是他治学研究、著书立说的基础,“为笔记既多,以之汇入论文,则论文充实矣;作文既多,以之灌于著作,则著作不朽矣。
”此外,在他看来,相对于长篇大论的学术文章而言,笔记可长可短,有简洁之美,做笔记“可以自抒心得,亦可以记录人言;其态度可以严肃,亦可以诙谐,随意挥洒,有如行云流水,一任天机”,笔记实乃学术界的小品文。
⑶钱锺书读书也爱做笔记,从上世纪30年代到90年代一直坚持,单是外文笔记就达200多本、3.5万多页。
据杨绛所言,他的笔记本“从国外到国内,从上海到北京,从一个宿舍到另一个宿舍,从铁箱、木箱、纸箱,以至麻袋、枕套里出出进进。
”其笔记不仅数量惊人,内容也广袤博杂,从精深博雅的经史子集,到通俗的小说院本、村谣俚语和笔记野史,古今中外,无所不容。
把这些笔记前后参照、相互引证、融会贯通后,才有了如《管锥编》里那样汪洋恣肆、行走于东西之间游刃有余的文章。
⑷蔡元培晚年总结自己读书多年却“没什么成就”,原因之一是“不能勤笔”。
“不能勤笔”即不能勤于做笔记。
他说自己读书虽然只注意于他所认为“有用的或可爱的材料”,“但往往为速读起见,无暇把这几点摘抄出来,或在书上做一点特别的记号”,这样的后果是不易检索,需要用的时候“几乎不容易寻到”。
⑸可见,对于治学之人,做笔记是读书应有的步骤;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做笔记亦是一种值得吸取的方法。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优质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5课《无言之美》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173698910ef12d2af9e7f9.png)
九年级语文下册
15* 无言之美
在各种精彩文章评论中我们经常看到“言有尽而 意无穷”,何谓“言有尽而意无穷”“言不及 义”“言不尽意”呢?
❶论据充分,论证严谨。 一方面,作者为了论述自己的观点,所举的事例非常充分、详 细。如为了说明文学作品中的无言之美,他不仅列举了《论语》 中的例子进行分析,还用陶渊明、钱起、陈子昂、李白、杜甫等 人的诗句加以佐证,不但有写情,而且有写景,有详有略,增强了 说服力。另一方面,作者不仅从文学的角度,还从图画、音乐、 雕刻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角度进行论证,使读者对“无言之美”有 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对文中的观点产生更大的认同感。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无言之美
精读细研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言不尽意,也不必尽意
精读细研
怨情
李白
美人卷珠帘, 深坐颦蛾眉。 但见泪痕湿, 不知心恨谁。
也言 不不 必尽 尽意 意,
精读细研
归
园
田
居
陶 渊
明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鸡鸣桑树颠。
预习检查 词语解释
闲情逸致 轻描淡写 信手拈来
着力不多地描写或叙述;谈问题时 把重要问题轻轻带过。
多指写文章时能自由纯熟地选用词语或 应用典故,用不着怎么思考。 闲适的情致。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
![《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阅读练习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090a6233d4b14e84246837.png)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思”寓于其间。
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
人品之如玉,不唯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合污。
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
翻看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篇章随处可见。
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决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
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
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
可歌可泣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
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
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圄,决不屈服,视死如归。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
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https://img.taocdn.com/s3/m/da3e757e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e0e1e5b.png)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思想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中庸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在文学作品中的反映。
和谐和中庸反对片面化和极端,在文学中表现为主张有节制地宣泄情感,反对过分强烈的情感表达。
古代文学的历朝历代作者不仅懂得了和谐的重要和美好,认识到“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而且把和谐、中庸作为一种原则,体现在古代文学作品的方方面面。
一、含蓄、理性的情感表达方式
二、乐观的人生态度。
2024届甘肃省天水市罗玉中学语文八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4届甘肃省天水市罗玉中学语文八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d713fc9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7.png)
2024届甘肃省天水市罗玉中学语文八下期末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
(28分)1.(2分)下列各项中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A.羁绊瞭望翩然格物致知B.亢奋窜掇连翘海枯石烂C.虔诚寒噤帷幕消声匿迹D.踊跃翌日喧嚷目炫神迷2.(2分)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这些人当然做不到安静。
②更有些人为追名逐利,整日琢磨着一些歪门邪道。
③一个人做到淡泊名利,排除了外来的种种诱惑,心也就真正“静”下来了。
④有的人缺乏宽容的气度,听到一点不同意见就烦躁,听不进去。
⑤要做到安静,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排除各种私心杂念的干扰。
⑥有的人整天牢骚满腹,这也不顺心,那也不满意。
A.④⑥②①⑤③B.⑥④②①⑤③C.⑤④⑥②①③D.⑤⑥④②①③3.(2分)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保尔四次“死里逃生”,表现出他顽强的生命力,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其中第二次是在与波兰白军的战斗中,他的腿受伤并得了伤寒。
B.“这些人是无价之宝,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这句话是朱赫来到修铁路的工地视察时说的。
保尔也是在他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的。
C.可以说,在保尔·柯察金的身上凝聚着那个时代最美好的精神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以及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
D.这部长篇小说告诉人们:一个人只有在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
4.(2分)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地球的每一缕伤痕,都承载着人类惨痛的历史。
①它是一部例证“落后就要挨打”的活生生的教材;②它是一部控诉战争和种族歧视的血泪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古往今来的中国文学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
②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既是“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更有“智者歌其恩”寓于其间。
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运用文学的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如《诗经》涉及玉的篇目多达三十余首,以玉之高洁,比附人品之典范。
人品之如玉,不惟高贵,更体现为不容玷污,拒绝同流舍污。
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将这种文学手段进一步升华:真正高尚之人格,恰似莲花,出淤泥而不染。
这种人格,经得起各种挫折和磨难,在任何威逼利诱前都不变节,永葆本色。
翻看上下几千年的文学作品,赞美梅、兰、竹、菊四君子等的篇章随处可见。
这种文学实践及其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既是上古到当代的中国文学中的艺术要素,更是融入文学活动全过程的经纬线。
③中华文明史上的典范人物,其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他们千百年来之所以为后人景仰,就在于人格的高尚与坚定:无论何时何地,无论面对怎样的威胁和诱惑,他们心中的信念决不动摇,自身节操稳如磐石。
④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
民族意志是众多个体精神品格的凝聚。
历史上,中华民族面临强敌入侵时,总能升华坚韧的民族意志可歌可汪的人物与事迹不计其数,相伴而生的诗篇,惊天地动鬼神。
岳飞的《满江红》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就是面对强敌,毫不畏惧,精忠报国。
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传唱,它所代表的民族意志则是身陷囹固,决不屈服,视死如归。
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
金庸的武侠小说正是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将评价历史人物与事件的角度,转为对天下苍生是否真正脱离苦难、是否得到休养生息、是否能够安居乐业的关注和思考。
这些文学作品都是在铸造民族精神,通过感召广大民众,化育普通百姓,为熔铸民族意志,打下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⑤中华民族的精神构建,已绵延数千年。
文学在新世纪履行构建使命时,厘为我们的民族精神注入新内涵.既要弘扬传统文学之精华,又要符合我们国家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身份地位。
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大展身手,勇挑民族精神构建使命的重担。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7(4分)
21.请分析选文第②段与第④段不能调换的原因。
(4分)
2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3.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4分)
A.《诗经》中,智者所思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运用文学手段塑造当时社会朴实的理想人格。
B.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作品中所有人物的品行,无不与文学构建的要旨相契相合。
C.选文中“面对强敌,精忠报国”“身陷圈圄,视死如归”是中华民族意志的体现。
D.选文最后段号召我们,要让文学顺应潮流,肩负起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使命。
24.请从下面备选人物中,任选两个,结合其作品一言照下面例句的句式,为选文第③段补~据:(4分)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刘禹锡“粉身砰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
备选人物杜甫范仲淹辛弃疾
20.中国文学肩负着构建民族精神的使命。
21.第②段论述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要从个人品行的养成和提高入手,第④段论述了文学对民族精神的构建更体现在对民族意志的锻造上。
两段是递进关系,所以不能调换。
(第②段和第④段的内容与第①段中“它不仅对个人品行养成发挥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更对我们民族意志的锻造,起到价值观的奠基与导引作用”的句子相对应。
)
22.举例论证,具体地论证了“历史发展到今天,我们的视野与思维,足以在高度肯定历史人物的同时,对其当代意义予以重新阐释”的观点。
23.B
24.答案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土俱欢颜”的杜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的辛弃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