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教材解析
本教材依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综合考量儿童年龄特征、生活实际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而编撰。

它致力于超越传统知识教育的单一模式,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能力方面的全面提升,旨在相互关联中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深度融合。

教材内容分为四个单元,旨在引导儿童认识地球的基本知识,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理解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必要性,熟知中国的国土面积、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认识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并正确使用互联网。

教材还鼓励学生关注和保护人类共有的生存环境,掌握自然灾害的自救知识,培养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习惯,理解和平的珍贵,认识联合国的作用,以及学会设定个人生活和学习目标,独立规划日常生活,促进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了解世界海陆分布,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必要性,熟知中国的国土面积、行政区划和地理位置,理解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并正确使用互联网。

2. 培养学生对人类共同生存环境的关爱,掌握自然灾害的自救知识,养成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习惯,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引导学生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培养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宽容心态,正确认识不同文化,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同时弘扬和发展本民族的文化传统。

4. 帮助学生理解和平的价值,珍惜和平生活,正确看待科学技术,初步了解联合国的性质、宗旨和作用。

5. 引导学生设定个人生活和学习目标,独立规划日常生活,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促进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教学重难点
1. 指导学生直面生活问题,学会设定个人目标,培养独立性。

2. 通过现实生活经验的话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成人世界,促进学生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 多角度展现社会多样性,培养儿童成为具有优秀文化素养的新一代。

4. 教育学生树立新的自然观,倡导环境保护和地球关爱。

四、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 教学方法创新,适应学生实际情况和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需求。

2.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实现课内外教学的有机结合。

3. 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

4. 定期开展与课程相关的实践活动。

5.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激发学习兴趣。

五、教学进度计划
第一单元:第1周至第4周
第二单元:第5周至第8周
第三单元:第9周至第12周
第四单元:第13周至第16周
2024年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二)
一、教学宗旨
本课程旨在辅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透过行动学习如何做人,逐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文明行为习惯。

课程亦着重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社会责任感,这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最为显著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关键点
教材编写着重从学生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运用多重视角(包括地理、历史、社会、文化等)分析与探索社会事物和现象,全面展示社会生活的多样性。

目的是让学生在了解、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过程中,实现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及社会参与能力。

三、教学架构
每个教学单元均包含“单元导入”、“学习重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单元练习”以及“单元评价”等六个部分。

1、单元导入:单元开始前通过艺术性和图文并茂的手法(例如儿童歌曲或漫画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并自然引入单元主题。

2、学习重点:指导学生了解学习方向和重点,明确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概念。

3、学习内容:课文部分力求简明易懂,平衡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

4、学习活动:活动设计丰富多样,如角色扮演、辩论、演说、实地参观、调查访问、影片欣赏、展览、竞赛和讨论等,教材内容将作为活动设计的依据。

5、单元练习:包括课文练习和活动练习两大部分,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态度和技能,并增强社会参与和道德体验。

6、单元评价:涵盖品德与社会知识技能、实践和态度等多方面,评价形式灵活,旨在实现发展性评价。

四、多媒体教学手段
本课程积极采用多媒体资源以丰富教学手段:
1、歌曲:选择与单元主题紧密相关、节奏轻快且具有教育意义的中外儿童歌曲,歌曲搭配动作,使学生边唱边做,增强学习效果。

2、故事: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语言特点选择故事,包括漫画故事、民间故事、历史故事、生活故事、寓言和童话等,并设计益智故事激发学生思考。

3、儿歌:简短生动、形式活泼且语言节奏感强的儿歌适合儿童学习。

4、诗歌: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古典诗词,使学生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接触古诗,培养良好的道德教育和社会学习意识。

还有漫画、游戏、谜语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内容与时间分配
1、第一单元:我们健康成长,共计13课时。

2、第二单元:为了建设新中国,共计10课时。

3、第三单元:腾飞的中国,共计15课时。

2024年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三)小学三年级是学生知识、潜能和情感价值观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学生们开始对自我、他人、家庭和社会有初步的认识,并
形成了必要的行为习惯。

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日益扩大,深入认识和理解社会以及品德的形成变得尤为迫切。

鉴于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和实践性特点,大多数学生对此课程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能积极参与到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

三年级学生普遍具有较强的是非荣辱感,大多数学生积极向上,勤奋刻苦。

他们乐于助人,勇于探讨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发言。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能够遵守纪律,维护课堂秩序,对自己的错误能虚心接受并积极改正。

《品德与社会》教材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我在成长”为主题,共设计了七个单元教育主题,分别是:我和我的同学、我要安全地成长、我的成长与家庭、我的邻里生活、我的成长与学校、我的成人与他人以及家乡哺育了我。

这些主题涵盖了儿童在该年龄阶段生活中的各种互动关系,如自我、家庭、学校、邻里和家乡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教材特点如下:
1. 培养学生的基本社会公德意识,让学生从熟悉的家庭、学校、社区生活环境中感受周围的人和事,理解各种环境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2. 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判断潜力,引导学生避免盲目模仿和尝试,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是非判断潜力。

3. 激发学生对社会和他人的关注,通过学习活动提高他们对生活的认识,进而关注周围的社会现象和他人。

教学目标包括:
1. 了解自己的态度特点,学会欣赏和尊重他人,对人宽容。

2. 培养自尊、自爱、有羞耻感,珍惜荣誉,反省生活和行为。

3. 感受同学之间的友爱,学会平等相处、互相帮助。

4. 珍惜时间,合理安排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独立完成任务,杜绝抄袭和舞弊。

5. 理解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遵守规则和纪律。

6. 理解公平、公正、民主、平等的重要性,培养现代民主意识。

7. 了解安全常识,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爱护身体和生命。

8. 认识家庭对成长的重要性,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学会孝敬父母长辈。

9. 学会自理生活,分担家务,培养家庭责任感。

10. 了解家庭经济来源和开支,学会合理消费和节约。

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周:自画像
第二周:自画像(2课时)
第三周:同学之间(2课时)
第四、五、七周: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2-3课时)、同样是学习(2-3课时)
第六周:国庆放假
第八周:我不耍赖皮(2课时)
第九周:平安回家(2课时)
第十周: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2-3课时)
第十一周:心中的110(2课时)
第十二周:家庭树(2课时)
第十四周:父母的疼爱(2课时)、此刻的我能做什么?(2-3课时)
第十七、十八周:我想要,我能要(2-3课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