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里那些汗巾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瓶梅里那些汗巾儿
熟悉红楼的朋友们知道林黛玉写过《题帕三绝》,宝玉在一次挨打后自己身上疼却还怕黛玉担心,故让晴雯送去两块用过的旧帕,让黛玉放心。
黛玉自然是宝玉的知己,明白这“旧手帕”是宝玉籍此替自己为黛玉拭泪之意,心中感动,因而在帕上题了这三首诗。
其中一句“尺幅鲛绡劳解赠”,字面意思是“尺幅大的手帕劳费你的良苦用心赠与我”,这“鲛绡”二字代指手帕。
鲛绡是指传说中鲛人所织的绡,泛指薄绢、轻纱,或美人跳舞时所穿的薄纱衣裙。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南海出鲛绡纱,泉室潜织,一名龙纱。
其价百馀金,以为服,入水不濡。
’)
87版红楼剧照
“鲛绡”二字也频繁出现在《金瓶梅》中以描述歌妓弹拨乐器的场景——“轻舒玉指,款跨鲛绡”。
款跨即慢慢拨动,鲛绡代指琴弦(丝弦)。
古代名琴冰弦,以冰蚕丝为琴弦,作为上等丝的鲛绡、冰蚕也就成了琴弦的美称。
明代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局部
以“鲛绡”为媒读到《金瓶梅》,我们不妨就从本小说来看看罗帕汗巾被兰陵笑笑生写得怎般活色生香。
《金》是一部世俗小说,也是明代人情世故、衣饰装扮、茶酒美食的大百科全书。
我们先来部分罗列一下这本书里提到过的汗巾名称:
通花汗巾、绉纱汗巾、白绫汗巾、绫汗巾儿、闪色手帕、紫绫闪色销金汗巾、银红撮穗的落花流水汗巾、细撮穗白绫挑线莺莺烧夜香汗巾、销金点翠手帕、红绫织锦回纹汗巾儿、回纹锦同心方胜桃红绫汗巾、银丝汗贴……材质有绡、绸、缎、绫、麻、布,产地有杭州、四川、扬州等。
例:
第十一回讲到歌妓李桂姐“虽年纪不多,却色艺过人,当下不慌不忙,轻扶罗袖,摆动湘裙,袖口边搭剌着一方银红撮穗的落花流水汗巾儿。
”
第五十一回,讲潘金莲与瓶儿托陈敬济代买汗巾,李瓶儿道:“我要一方老黄销金点翠穿花凤的……还要一方银红绫销江牙海水嵌八宝儿的,又是一方闪色芝麻花销金的。
”金莲道:“要一方玉色绫琐子地儿销金的……娇滴滴紫葡萄颜色四川绫汗巾儿。
上销金间点翠、十样锦、同心结、方胜地儿,一个方胜儿里面一对儿喜相逢,两边栏子儿,都是缨络珍珠碎八宝儿。
”
在本书中,汗巾常用以传情。
唐朝诗人李节度姬有诗《书红绡帕》:“囊裹真香谁见窃,鲛绡滴泪染成红。
殷勤遗下轻绡意,好与情郎怀袖中。
”在《红楼梦》中,以汗巾传情的场景也比比皆是。
女子的香巾罗帕是贴身之物,又常拴系着最私密的物品。
笑以汗巾掩口,添上了一抹胭脂;汗以其拭面颊,添上了一抹香粉;泣以其拭泪,浸润了一点让人怜爱的柔情。
因此这一方香气浸润的罗帕如其人,又怎能不让得到它的人欢喜。
明代仇英春庭行乐图局部
例:
第五十回,玳安逛勾栏院,“看见赛儿(妓者)带著银红纱香袋
儿,就拿袖中汗巾儿,两个换了。
”这一段讲西门庆的仆人玳安与歌妓交换汗巾。
第六十七回,西门庆收到歌妓郑爱月儿送来的礼物。
“打开是一方回纹锦同心方胜桃红绫汗巾儿,里面裹著一包亲口嗑的瓜仁儿”。
第七十七回,贲四嫂给西门庆的传情之物,“西门庆见红绵纸儿,包著一方红绫织锦回纹汗巾儿,闻了闻喷鼻香,满心欢喜,连忙袖了。
”
第八十二回,潘金莲送陈敬济汗巾以传情:“后敬济进房……打开却是汗巾香袋儿,纸上写一词,名《寄生草》:将奴这银丝帕,并香囊寄与他。
当初结下青丝发。
松柏儿要你常牵挂,泪珠儿滴写相思话。
夜深灯照的奴影儿孤,休负了夜深潜等荼縻架。
”香袋即香荷包,与琼瑶、玉环、香帕等为古代人重要的佩饰之一,常随身携带以除污秽并作装饰,也常作传情之物。
汗巾是放在袖子里的,一角上常常还拴系随手用的小物品以及小盒、荷包。
明代人很注意口腔卫生,讲究在嘴里含“香茶”以去秽气,放香茶的小盒就被拴在“汗巾儿”的角上,用时从袖子里掏出,捡一小块放入口中。
耳挖、钥匙,小盒、荷包,都是很零碎的东西,容易被遗落,而一旦丢了就不容易找到,但如果把它们一一系在汗巾上就不容易丢落了。
这“小串串”各式各样,有的带一个小筒都装在里面,有的不带筒,常以锁链为系,拴在汗巾子的角上。
常如下图:明代金三事连博古图减银筒,浙江临海王士琦墓出土。
以金链系着筒盖,内置耳挖、挑牙各一事,用时随金链抽出,用毕送入,然后扣上同金链相连的盖帽。
筒上纹饰为香炉、花瓶、花盆,书函、砚台,摺叠扇、芭蕉扇。
明代金三事连捧桃侍女金筒一副,浙江临海王士琦墓出土。
耳挖和挑牙用链子连在一起贯穿在一个做成捧桃仕女的小金筒里,用时抽出来,用毕装入,再用一枚连枝带叶的小桃子塞住筒口。
明代金事件一套,江苏南京殷巷沐叡墓出土,錾刻着山水人物纹,一端有盖,另一端有一根金链贯穿筒中,金链上系着金质的耳挖、剔牙、镊子和剔指刀。
例:
第十一回,西门庆“便向袖中取出汗巾,连挑牙与香茶盒儿,递与桂姐收了。
”
第二十八回,陈敬济向金莲讨汗巾,金莲“于是向袖中取出一方细撮穗白绫挑线莺莺烧夜香汗巾儿,上面连银三字儿都掠与他。
”这“三字儿”就是上文提到的古人随身携带的一串小物件儿(莺莺烧香是戏曲《西厢记》中的一节,此剧和《牡丹亭》在《红楼梦》中也出现过,在当时是严禁闺阁女子阅读的,因它歌颂自由浪漫之爱而有失封建礼教的体统,但如今也是登上了昆区大雅之堂,时代不同了)。
明代仇英西厢记图册
汗巾也可以装扮在头上:
明代瞿佑有诗《乌镇酒舍歌》:“茜裙缟袂搴帘出,巧语殷勤留过客。
玉钗坠鬓不成妆,罗帕薰香半遮额。
”诗中“罗帕遮额殷勤留客”的即为歌妓。
又如《金》第五十一回,“李桂姐身穿茶色衣裳,也不搽脸用白挑线汗巾子搭著头。
”
第五十八回,“一阵香风过,觉有笑声,四个粉头都用汗巾儿搭着头出来”。
而应伯爵说:“连轿子钱就是四钱银子,买红梭儿米买一石七八斗,够你家鸨子和你一家大小吃一个月”。
第二十四回,宋惠莲“走到屋里,换了一套绿闪红缎子对衿衫儿、白挑线裙子。
又用一方红销金汗巾子搭著头,额角上贴着飞金并面花儿,金灯笼坠耳,出来跟着众人走百媚儿。
”(走百媚儿也叫走百病,明清以来北方的传统民俗文化。
元宵节夜妇女盛装打扮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消灾祈福,祛病延年。
)
明代唐寅王蜀宫妓图轴局部
明代是很重视吊(吊唁)庆(庆贺)活动的,纵观《金》全书,生日宴席和庆祝元宵佳节写得奢享铺张。
在这样的风俗下,礼尚往来风气浓厚,而汗巾也常用作生日礼物、回赠、打点下人,根据其不同档次适时出现。
例:
第七回,西门庆去孟玉楼家提亲,赠礼是“用方盒呈上锦帕二方、
宝钗一对、金戒指六个,放在托盘内送过去。
”
第六十七回,西门家送乔家长女生日礼物,“买四盒礼,又是一套妆花缎子衣服、两方销金汗巾、一盒花翠。
”
第四十二回,“吴银儿先送了四盒礼来,又是两方销金汗巾,一双女鞋,送李瓶儿上寿,就拜干女儿。
月娘收了礼物,打发轿子回去。
”讲歌妓吴银儿认李瓶儿作干娘并拜寿,送了销金汗巾。
第十五回,西门庆使小厮玳安给瓶儿送寿礼,“李瓶儿一面吩咐迎春罢四盘茶食管待玳安。
临出门与二钱银子、一方闪色手帕”。
明代大户人家赏赐下人果子、茶食、汗巾子,如同今天给服务生的小费,是必要的礼数。
第二十回,“当下众人吃至掌灯以后,就起身散了。
四个唱的,李瓶儿每人都是一方销金汗巾儿,五钱银子,欢喜回家。
”李瓶儿是小说中的白富美,赏给歌妓的汗巾自然也是档次比较高的。
好了,看完这么多形形色色的手帕汗巾子,今天的分享到这里也就结束了,遗憾的是没有找到比较好看的明代汗巾实物图。
另,由于没有系统研究古代服饰,只是最近读古典小说有感而随意写几句,如有写错的地方还希望专业滴小伙伴们及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