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合肥人教版高考专题生物高考模拟(含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安徽高考专题生物高考模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下列关于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内B细胞缺陷,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B. 一个吞噬细胞可吞噬多个细菌,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一道防线
C.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三道防线都需要吞噬细胞
D. 人体三道防线中,第二、第三道防线由于都涉及免疫细胞,所以属于特异性免疫
【答案】A
【解析】解:A.人体B细胞缺陷,体液免疫不能正常进行,但可通过细胞免疫对胞内
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A正确;
B.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属于人体对抗病原体的第二道防线,B错误;
C.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不需要吞噬细胞,C错误;
D.只有人体的第三道防线才属于特异性免疫,D错误。

故选:A。

2.同位素可分为放射性同位素和稳定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可被探测仪器检测到特
征射线,从而追踪被标记的元素或化合物在体内或体外的位置、数量及其转变等;稳
定性同位素如 ^18O、 ^13C、 ^15N等不释放射线,但可以利用其与普通相同元素的质
量之差,通过仪器测定,所以也可作为示踪剂。

如表所示为鲁宾和卡门的实验过程和
结果。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注:比率指被 ^18O标记的物质占所有该物质的比例)
A. 该实验利用的是稳定性同位素,不属于同位素示踪法
B. 该实验通过追踪\ ^18O的放射性,得到氧气中的氧全部来自水
C. 每组原料中\ ^18O标记的比例为该实验中的自变量
D. 由1组实验可知,反应物中只有0.85%的水参与氧气的生成
【答案】C
【解析】解:A.无论是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还是稳定性同位素标记均属于同位素示踪法,A错误。

B. ^18O不具有放射性,B错误。

C.每组原料中 ^18O标记的比例为该实验中的自变量,C正确。

D.该实验将水中0.85%的水进行标记,并不代表只有0.85%的水参与产物氧气的生成,
D错误。

故选:C。

3.如图为某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

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图中编号中属于选择透性膜的是②④
B. 将该细胞浸入清水中,③中的紫色会越来越浅
C. 将该细胞浸入低浓度蔗糖溶液中,液泡体积会增大,当其不再增大时,细胞液浓度
等于外界溶液浓度
D. 用黑藻叶片细胞替代图中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叶绿体的存在会影响观察
【答案】A
【解析】
解:A.②细胞膜和④液泡膜是生物膜,是选择透过性膜,A正确;
B.将该细胞浸入清水中,细胞会吸水,导致细胞液浓度减小,④中的紫色会越来越浅,B错误;
C.将该细胞浸入低浓度蔗糖溶液中,液泡体积会增大,当其不再增大时,进出细胞的
水分子数达到平衡,细胞液浓度不一定等于外界溶液浓度,C错误;
D.用黑藻叶片细胞替代图中细胞进行质壁分离实验,叶绿体的存在不会影响观察,D
错误。

故选:A。

4.
研究人员对2年生香榧苗进行不同程度的遮阴处理,一段时间后测定其叶片的各项生
理特征,结果如下表。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遮阴会导致香榧苗对镁离子的需求量增加
B. 随着遮阴程度增加,叶肉细胞中\ C_5生成速率逐渐减小
C. 75%遮阴处理会提高香榧苗利用早晨和傍晚弱光的能力
D. 90%遮阴处理时限制香榧苗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强度
【答案】B
【解析】A.遮阴会导致香榧苗叶绿素含量增加,对镁离子的需求量增加,A正确;B.随着遮阴程度增加,最大光合速率先增加后减小,所以 C_5生成速率也先增大后减小,B错误;
C.由题可知75%遮阴处理会增加光合色素的含量。

故能提高香榧苗利用早晨和傍晚弱光的能力,C正确;
D.与75%遮阴比较,90%遮阴处理时光反应速率较低,限制香榧苗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D正确。

故选B。

5.关于内环境和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人脚上的“水泡”消失主要是组织液重新渗入血浆造成的
B. 组织细胞内的\ CO_2浓度最高,\ O_2浓度最低,与自由扩散的动力和方向有关
C. 与\ HPO_4^2-相比, \ HCO_3^-是调节内环境pH的主要缓冲物质,与其含量有关
D. 高等动物排遗物和排泄物中的物质均经过内环境
【答案】D
【解析】解:A.人脚上的“水泡”消失主要是组织液重新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造成的,A正确。

B.气体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出细胞的,动力来自浓度差,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组织细胞内的 CO_2浓度最高, O_2浓度最低,B正确。

C.血浆的pH能维持相对稳定,主要与 HCO_3^-含量有关,C正确。

D.高等动物的排遗物是没有消化的物质,直接通过消化道排出体外,不经过内环境,D 错误。

故选:D。

6.下面是有关促胰液素发现的实验,有关促胰液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入血液→胰腺不分泌胰液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肠黏膜+稀盐酸+砂子→研磨→制成提取液→静脉入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B. ①组与③组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神经,几组实验的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
C. ①与③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不受神经的调节
D. 上述实验说明胰腺分泌胰液的过程只有体液调节
【答案】B
【解析】解:A.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A错误。

B.①组与③组之间的自变量是有无神经,几组实验的因变量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B 正确。

C.①与③对比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产生,但通过神经调节也可能产生,要证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C错误。

D.该实验结果说明胰腺分泌胰液可以不通过神经调节产生,但要证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D错误。

故选:B。

7.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刺突糖蛋白与人体细胞膜表面的ACE2(血管紧张素酶2)有极
强的结合力,是病毒锚定侵入细胞的关键。

该病毒可以攻击人体的肺泡、心脏、血管、肾脏及中枢神经等部位,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编码ACE2的基因不只存在于被攻击的细胞中
B. 病毒通过识别ACE2入侵细胞,体现了细胞间可以通过直接接触进行信息交流
C. 高温能使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感染力,因此煮沸餐具可杀死该病原体
D. 患者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能够使其在痊愈后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该病毒免疫的能力【答案】B
【解析】解:A.人体内不同细胞都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人体各细胞含有相同的
基因,因此各细胞中都有编码ACE2的基因,A正确。

B.病毒是非细胞生物,病毒入侵人体细胞,不能体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B错误。

C.高温能使新型冠状病毒的蛋白质变性而失去感染力,因此煮沸餐具可杀死该病原体,C正确。

D.新冠病毒感染能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患者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能够使其在痊
愈后一段时间内保持对该病毒免疫的能力,D正确。

故选:B。

8.DNA分子中碱基上连接一个“ -CH_3”,称为 DNA甲基化,基因甲基化可以导致其不
能转录。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甲基化一定对生物体不利
B. 基因甲基化引起的变异都能传递给子代
C. 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型可能不同
D. 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不影响DNA甲基化水平
【答案】C
【解析】解:A.变异是否有利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基因甲基化可能对生物体不利,也可能对生物体有利,A错误。

B.若甲基化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给子代,B错误。

C.表型由基因型和外界环境共同决定,因此基因型相同的生物表型可能不同,C正确。

D.吸烟会使人的体细胞DNA甲基化水平升高,对于染色体上的组蛋白也会产生影响,
D错误。

故选:C。

9.如图是某动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组数的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导致细胞内染色体组数加倍
B. 分裂过程中出现染色体且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
C. 处于①③⑤时期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的数目相同
D. 处于③时期细胞内可以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答案】C
【解析】
解:A.细胞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单体分离形成染色体,导致细胞内染色体组数
加倍,A正确;
B.分裂过程中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且染色体平均分配到子细胞中,B正确;
C.处于①③⑤时期的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相同,但处于①③时期的细胞内DNA的
数目是处于⑤时期的细胞内DNA的数目的两倍,C错误;
D.处于③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细胞内可以发生基因突变(间期)或基因重组(前期、
后期),D正确。

故选:C。

10.已知DNA的一条单链中(A+T)/(G+C)=0.8,上述比值在其互补链和整个DNA分
子中分别是()
A. 0.2和0.8
B. 1.25和1.0
C. 0.6和0.4
D. 0.8和0.8
【答案】D
【解析】解:由于DNA分子的两条链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因此两条链中的碱基有
这样的关系:A=T, G=C,已知DNA的一条单链中(A+T)/(G+C)=0.8,因此互补单链
(A+T)/(G+C)=0.8,整个DNA分子中(A+T)/(G+C)=0.8,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1.下列关于神经系统组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组成的
B. 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外周神经系统
C. 脑和它所发出的神经构成中枢神经系统
D. 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答案】C
【解析】解:A.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A正确。

B.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B正确。

C.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C错误。

D.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D正确。

故选:C。

12.以下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 经选择培养后的菌液直接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 刚果红可与纤维素、纤维二糖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
C. 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不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
D. 刚果红染色法菌落周围的透明圈不一定是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所形成
【答案】D
【解析】解:A.经选择培养后,再经梯度稀释,才能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
的培养基上,A错误;
B.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
法形成,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B错误;
C.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若在细菌
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C错误;
D.有些微生物能降解色素,因此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