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释完颜陈和尚临死前的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解释完颜陈和尚临死前的行为?
展开全文
先抄一段《金史》:
(金正大)九年正月,三峰山之败,走钧
州。
城破,大兵入,即纵军巷战。
陈和尚趋避
隐处,杀掠稍定乃出,自言曰:“我金国大将,
欲见白事。
”兵士以数骑夹之,诣行帐前。
问
其姓名,曰:“我忠孝军总领陈和尚也。
大昌
原之胜者我也,卫州之胜亦我也,倒回谷之胜
亦我也。
我死乱军中,人将谓我负国家,今日
明白死,天下必有知我者。
”时欲其降,斫足
胫折不为屈,豁口吻至耳,噀血而呼,至死不
绝。
大将义之,酹以马湩,祝曰:“好男子,
他日再生,当令我得之。
”时年四十一。
是年
六月,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塑像褒忠庙,勒石
纪其忠烈。
首先的背景是三峰山之战。
金正大九年(1232),蒙古军在成吉思汗的第四个儿子拖雷率领之下迂回避开金朝的军事重镇潼关(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越过秦岭(狭义上的秦岭,今陕西省南部、渭河与汉江之间的山地),兵出汉中盆地,从南方迂回直扑金朝新的首都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金朝主将完颜合达率金军主力15万(其中骑兵2万、步兵13万)前往阻截,双方在三峰山(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南)展开会战。
蒙古军队先是运用了车轮挑战的方法,让金军疲于奔命,再加上天气突然变寒,让适应寒冷天气的蒙军和不适应寒冷天气的金军之间的战斗力此长彼消,最后蒙古军队又实施了围三阙一的战术,故意放金军一条“生路“,在金军突围时候进行歼灭性打击。
完颜合达、完颜陈和尚率领三峰山之战中大败的金军残部退至钧州(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内,未及从容展布,钧州城便被蒙军攻破,完颜合达殉国。
完颜陈和尚不欲籍籍无名地死于乱军之中而被人误解,便亲自来到敌营,来到敌营后他豪情万丈地说:
我就是忠孝军的总指挥官陈和尚,大昌原
战役战胜你们的是我(大昌原在今甘肃省宁县
太昌原乡,正大五年正月陈和尚在此以骑兵
400大破蒙古军8000),卫州(今河南省卫
辉市)战役战胜你们的也是我,倒回谷(今陕
西省西安市蓝田县东南)战役战胜你们的还是
我。
(今天)我如果死在乱军中,人们还以为
我有负于国家,而如果今天我死得明明白白,
天下定有了解我平生志节的人。
(完颜陈和尚,1192-1232,本名彝,字良佐,金末名将)
蒙古方面的主将想要让他投降,但是陈和尚宁死不屈,虽然全身被刀斧伤害,陈和尚只是喷血呼叫,至死不绝,没有丝毫怯懦犹疑。
蒙军主将也佩服他的忠义,以马奶酒洒地祝祷:
好男子,他日你如果再生,当令我得到你。
同年六月,金哀宗为表彰完颜陈和尚的忠烈,诏赠镇南军节度使,塑像立褒忠庙,刻石立碑纪其事迹。
题目问完颜陈和尚临死前的行为如何解释,可能主要是对其自投敌营的行为有一些不解,首先,蒙军破城之后即使不屠城,作为战斗人员的陈和尚也无处可遁,前面说过,完颜陈和尚自己说了他不欲籍籍无名地死于乱军之中而被人误解,这并非完全出于对自己的身后名有顾虑,而是担心作为忠孝军统帅的自己一旦被人误解,会影响民心
士气,对大局产生负面影响,所以他选择了这条必死之路。
《赠镇南军节度使良佐死节碑》记载:
中国百余年唯养得一陈和尚耳。
作为官方评价,陈和尚求仁得仁,又何恨焉?!
明朝文学家李东阳为他作诗写道:
汝何官?金大将。
汝何名?陈和尚。
好男
子,明白死。
生金人,死金鬼。
胫可折,吻可
裂,七尺身躯一腔血。
金人愤泣元人夸,争愿
再生来我家。
吁嗟乎!衣冠左衽尚不耻,夷狄
之臣乃如此。
不过,以陈和尚类似七生报国的忠义,蒙古人“好男子,他日再生,当令我得之”(争愿再生来我家)的表达固然是美好愿望,但属于不知陈和尚也。
李东阳赞美陈和尚这不稀奇,但是元初大儒郝经也写诗赞美陈和尚,这就显出陈和尚让敌人也不得不赞美的特别之处了:
陈侯胆勇绝世无,也曾深入身陷敌。
一夕
跃马却南归,追骑畏威不敢及。
入朝复使为大
将,铃阁萧然见襟量。
征南素有春秋癖,礼接
士夫尤退让。
深知敌情屡献策,常谈不用心怏
怏。
忧国密坐时拊髀,挥泪无言重惆怅。
三峰
失利还被执,植立不拜尤愤激。
彼此皆帅败则
死,椎碎两胫终不屈。
临终大呼邈吉烈,豹死
留皮在今日。
壮哉国士当代无,一死又胜移刺
都。
(蒙金战争形势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