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人教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树立人地协调观。
关键词:东北三省;农业与自然;实践力
一、教材简析
三、教学思路
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
本节课以课堂调查、课前采访为开端,让学生提
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
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走进东北三省的学习。整节课以
占有重要地位,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
东北大米为主线,首先,通过对东北产大米且产优质
方法,
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①通过调查访谈、阅读地图,了解东
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②通过比较分析、读图
析图,理解东北三省农业生产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③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体验,领悟农业发展与生态保
护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领悟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思考:
思考
:东北地区内部自然条件存在什么样的差
异性?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
①观察漠河、齐齐哈尔、沈阳三地的雪期,推断三
地雪期的变化规律,并解释原因。②比较延吉和长春
的积雪厚度,分析原因。③找出东北三省气温和降水
量的分布规律,
并说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小结:
小结
:①雪期由长到短:漠河、齐齐哈尔、沈阳;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②积雪厚度:延吉大于长
规律。②运用所学地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并为生活提供更好的指导。
2021 年第 3 期
环节二:理解东北三省农业发展
观察发现:
观察发现
:在超市中你发现了哪些东北农产品?
收集学生课前在超市里记录的东北农产品。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通过留心观察、专心记录、用心体验,
感受东北三省丰富的农产品。
【读图观察
水稻种植的限制因素。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①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眼光、地理
思维分析地理问题。②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
问题,温故知新、融会贯通。③引导学生明确概念、学
会思考,从图中发现问题,培养综合思维能力。④理
解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读图思考
读图思考】
】
结合图表(黑龙江、上海、江苏及全国人均耕地面
米之外的其他农产品,分析东北的农业特征;认识从
方面分析东北三省内部存在的不同,体现了区域内部
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和
的差异性特征。深受自然条件影响的东北农业特点
显著,体现了人地协调的基本价值观,这也是地理学
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同时,教材还挖掘了
影响农业发展的人文因素,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产区。
【课前走访】播放课前学生进入超市采访的视频,
调查市民选择吃东北大米的情况及其原因。教师提
问:视频中有哪些关于东北大米的关键词?你对东北
大米还存在怎样的疑惑?
【设计意图】进行课前采访调查,提升学生的地理
实践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地理,
体会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环节一:探究东北三省自然特征
积表;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例图),分
析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社会经济
条件。
讲述:
讲述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发展史 ——从亘古荒
原到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70 年前,这里野兽出
没、风雪肆虐、一片蛮荒;70 年后,这里被开发成中国
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商品粮调出量约占全国各省粮
食调出总和的 1/4 。东北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壤、水
共识,是与时俱进的体现,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
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这是本节课的升华,
组成部分。②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
也是学习地理的意义所在。▲
发展观,理解“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
四姑娘山(四川)
这是为什么吗?
讲述:
讲述
:湿地面积从 1949 年的 5.34 万平方千米减
少到 2000 年的 0.91 万平方千米。为保护环境、恢复
生态,
1999 年国家决定停止开荒。
环节三:领悟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实验模拟
实验模拟】
】
实验:
实验
:
观察海绵吸水前与吸水后的变化。
讨论:
讨论
:①沼泽湿地犹如吸满水的海绵。这块面积
课例精品
“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人教版)
刘仙红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摘
要:文章围绕东北大米这一主线,创设东北能产大米、
产出优质大米和产出有限优质大米的情境,并指导学生通
过调查访谈、观察比较、读图析图等方法探究东北的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理解东北三省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
的关系,
并训练其地理学习方法。最后,教材在处理停止开发
北大荒的内容时,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
衡,侧重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
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举例说明区域内自
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举例说出影响区
域农业发展的地理因素;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图
导学法。
【课前准备】海绵一块、采访调查视频、照片(大米
价格、东北农产品等)。
12
人文因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最后,东北三省从
停止开发北大荒引发学生关注东北三省的生态环境
问题,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四、教学过程
【课堂调查】随 机 调 查 班 级 同 学 家 里 所 吃 大 米
摘自 2020 年《风景名胜
风景名胜》
》
14
2021 年第 3 期
庞大且吸满水的海绵有哪些生态价值?②开垦之后
13
课例精品
犹如把水挤干的海绵,干涸的海绵会出现哪些生态问
题?结合如下阅读材料说明。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
:三江平原开垦前,是“棒打狍子瓢舀
Hale Waihona Puke 理念。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
板书内容设计如图 1 所示。
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沼泽荒原景观。目前已拥有
4 600 多万亩耕地。三江平原发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既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绿水青山;既要有经济效益,更要有生态环境效 益
也体现了初中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突破难点
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也是苏州一贯坚持的理念。
方面,采用模拟实验,使学生通过体验、领悟等过程,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①保护环境、发展经济是当今社会的
逐步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形成
读图观察】
】
读“东北农作物小麦、水稻、玉米产量占全国产量
的比例”图,找出比例排在首位的是哪种粮食作物?
“南稻北麦”中小麦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哪个地区?是
什么限制了东北水稻的产量?
教师精讲:
教师精讲
:明确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概念。雨
热同期使得水稻得以在东北生产,但由于东北冬季寒
冷漫长,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因此,热量成为东北发展
水、三分田”。五常大米种植在肥沃的黑土地上,灌溉
用水是长白山泉水,大米可以很好地吸收土地和泉水
的矿物质精华。
问题:
问题
:五常大米为什么会被誉为中国最好吃的大
米?
(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因素方面进
行分析)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①从观察现象到分析原因,在比较中
总结归纳,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
问题:
问题
:运用所给材料,分析东北三省为什么能产
大米而且能产优质大米?
(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土
壤等自然条件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提供材料:
教师提供材料
:①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地
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②东北三省的地形图;
③我国土壤分布图以及黑土介绍;④夏至日太阳光照
图以及各地日照时间表。
了学习实效性。在小结归纳中,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地
理学习的方法,并善于从图表中提炼信息、加工信息。
绵时代”,了解湿地的生态效益,感受湿地的重要性,
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地理规
领悟人地协调,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律、总结地理原理,并用于解释生活、指导生活,学习
小结:
小结
:东北三省的做法体现了“既要金山银山,也
小组要求:
小组要求
:每组 4 位学生,速度快者获得优先发
言权;小组合作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分钟;每组须将要
点写在软白板上,
并在完成之后到台前展示。
2021 年第 3 期
课例精品
小组分工:
小组分工
:①每组 3 号成员写出要点,字体要大;
②每组 4 号成员上台汇报,声音要大;③每组 1 号负责
流水评分,公平公正;④每组 2 号对其他小组发言进
春;主要影响因素:地形、海陆位置。③气温:自南向
北递减;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降水:自东南向西
北递减;
主要影响因素:
海陆位置。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
:黑龙江五常市小山子镇位于长白山余
脉,张广才岭脚下,地形南北长、东西窄,东南部多山,
西部为河谷平原,有牤牛河、苇沙河、大泥河、香水河
四条主要河流,
“东山、西川、中平原”,堪称“六山、一
的同时,也出现了环境恶化现象,如气候变干、旱灾增
多、珍稀动物减少等。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①模拟实验,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
践能力。②实验操作简单可行,变抽象为形象,学生
图1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课堂调查、课前采访的形式激发了学
可以深刻感知和体会。③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认清
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学生很快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效性;③教师提供地图资料,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
信息以及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凸显地理学科特
色;④通过分析各自然要素以及自然要素之间、自然
与农业之间的关系,体现地理环境的综合性特点,培
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承转:
承转
: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导致东北大米品质存
在差异,市场价格也有所不同。
(展示图片:在超市拍
摄的 10 公斤袋装盘锦大米以及五常大米价格)
行评价。
小结:
小结
:①地形: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②土
壤:黑土肥沃,少用化肥。③气候:雨热同期;冬季气
温低,抑制病虫害;夏季光照充足;生长期长,昼夜温
差大,
利于养分的积累。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①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②明确小组分工,使学生在合
作中更有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合作学习的实
源、雨热同期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同时也离不开科技、
人口、工业、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①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使
他们知道应从自然、社会经济角度进行分析,掌握地
理学习的基本方法。②拓展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承转:
承转
:1999 年国家决定停止开发北大荒,你知道
现状,
并深入思考。
并且提出相关问题。在感兴趣的问题引领下,学生通
【体验感悟
体验感悟】
】
东北三省的做法体现了怎样的发展理念?苏州
是如何践行这一发展理念的?
讲述:
讲述
:构建海绵城市生态空间格局,苏州迈入“海
过合作探究,小组间展开了 PK 赛,既有合作又有竞争
的氛围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
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内容。本节课重点介绍
大米展开探究,分析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特征的整体
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和农业部分。首先,从地形、气
性;根据同是东北大米但价格不同,分析东北三省区
候、土壤、河流等方面突出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整体
域内部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其次,列举东北三省除大
性特征,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的基本特点;再从气候
关键词:东北三省;农业与自然;实践力
一、教材简析
三、教学思路
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一个典型的综合区域,
本节课以课堂调查、课前采访为开端,让学生提
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
出问题并带着问题走进东北三省的学习。整节课以
占有重要地位,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
东北大米为主线,首先,通过对东北产大米且产优质
方法,
归纳区域内主要地理差异。
【教学目标】①通过调查访谈、阅读地图,了解东
北三省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②通过比较分析、读图
析图,理解东北三省农业生产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③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体验,领悟农业发展与生态保
护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领悟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思考:
思考
:东北地区内部自然条件存在什么样的差
异性?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
①观察漠河、齐齐哈尔、沈阳三地的雪期,推断三
地雪期的变化规律,并解释原因。②比较延吉和长春
的积雪厚度,分析原因。③找出东北三省气温和降水
量的分布规律,
并说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小结:
小结
:①雪期由长到短:漠河、齐齐哈尔、沈阳;
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②积雪厚度:延吉大于长
规律。②运用所学地理原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并为生活提供更好的指导。
2021 年第 3 期
环节二:理解东北三省农业发展
观察发现:
观察发现
:在超市中你发现了哪些东北农产品?
收集学生课前在超市里记录的东北农产品。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通过留心观察、专心记录、用心体验,
感受东北三省丰富的农产品。
【读图观察
水稻种植的限制因素。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①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眼光、地理
思维分析地理问题。②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
问题,温故知新、融会贯通。③引导学生明确概念、学
会思考,从图中发现问题,培养综合思维能力。④理
解各自然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
【读图思考
读图思考】
】
结合图表(黑龙江、上海、江苏及全国人均耕地面
米之外的其他农产品,分析东北的农业特征;认识从
方面分析东北三省内部存在的不同,体现了区域内部
北大荒到北大仓的变化,分析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和
的差异性特征。深受自然条件影响的东北农业特点
显著,体现了人地协调的基本价值观,这也是地理学
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本质特征。同时,教材还挖掘了
影响农业发展的人文因素,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产区。
【课前走访】播放课前学生进入超市采访的视频,
调查市民选择吃东北大米的情况及其原因。教师提
问:视频中有哪些关于东北大米的关键词?你对东北
大米还存在怎样的疑惑?
【设计意图】进行课前采访调查,提升学生的地理
实践力。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身边的地理,
体会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环节一:探究东北三省自然特征
积表;东北三省人口、粮食产量占全国的比例图),分
析东北三省成为我国最大商品粮基地的社会经济
条件。
讲述:
讲述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发展史 ——从亘古荒
原到中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70 年前,这里野兽出
没、风雪肆虐、一片蛮荒;70 年后,这里被开发成中国
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商品粮调出量约占全国各省粮
食调出总和的 1/4 。东北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壤、水
共识,是与时俱进的体现,也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
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这是本节课的升华,
组成部分。②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
也是学习地理的意义所在。▲
发展观,理解“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
四姑娘山(四川)
这是为什么吗?
讲述:
讲述
:湿地面积从 1949 年的 5.34 万平方千米减
少到 2000 年的 0.91 万平方千米。为保护环境、恢复
生态,
1999 年国家决定停止开荒。
环节三:领悟农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
【实验模拟
实验模拟】
】
实验:
实验
:
观察海绵吸水前与吸水后的变化。
讨论:
讨论
:①沼泽湿地犹如吸满水的海绵。这块面积
课例精品
“东北三省”教学设计(人教版)
刘仙红
(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实验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摘
要:文章围绕东北大米这一主线,创设东北能产大米、
产出优质大米和产出有限优质大米的情境,并指导学生通
过调查访谈、观察比较、读图析图等方法探究东北的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理解东北三省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
的关系,
并训练其地理学习方法。最后,教材在处理停止开发
北大荒的内容时,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平
衡,侧重突出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
对区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举例说明区域内自
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举例说出影响区
域农业发展的地理因素;根据材料,运用分析、对比的
【教学方法】实验演示法、小组合作探究法、读图
导学法。
【课前准备】海绵一块、采访调查视频、照片(大米
价格、东北农产品等)。
12
人文因素,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最后,东北三省从
停止开发北大荒引发学生关注东北三省的生态环境
问题,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四、教学过程
【课堂调查】随 机 调 查 班 级 同 学 家 里 所 吃 大 米
摘自 2020 年《风景名胜
风景名胜》
》
14
2021 年第 3 期
庞大且吸满水的海绵有哪些生态价值?②开垦之后
13
课例精品
犹如把水挤干的海绵,干涸的海绵会出现哪些生态问
题?结合如下阅读材料说明。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
:三江平原开垦前,是“棒打狍子瓢舀
Hale Waihona Puke 理念。板书设计:板书设计
:
板书内容设计如图 1 所示。
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沼泽荒原景观。目前已拥有
4 600 多万亩耕地。三江平原发从北大荒变成北大仓
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既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要绿水青山;既要有经济效益,更要有生态环境效 益
也体现了初中地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突破难点
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也是苏州一贯坚持的理念。
方面,采用模拟实验,使学生通过体验、领悟等过程,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①保护环境、发展经济是当今社会的
逐步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并形成
读图观察】
】
读“东北农作物小麦、水稻、玉米产量占全国产量
的比例”图,找出比例排在首位的是哪种粮食作物?
“南稻北麦”中小麦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哪个地区?是
什么限制了东北水稻的产量?
教师精讲:
教师精讲
:明确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概念。雨
热同期使得水稻得以在东北生产,但由于东北冬季寒
冷漫长,作物只能一年一熟,因此,热量成为东北发展
水、三分田”。五常大米种植在肥沃的黑土地上,灌溉
用水是长白山泉水,大米可以很好地吸收土地和泉水
的矿物质精华。
问题:
问题
:五常大米为什么会被誉为中国最好吃的大
米?
(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水源等自然因素方面进
行分析)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①从观察现象到分析原因,在比较中
总结归纳,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原理,符合学生的认知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
问题:
问题
:运用所给材料,分析东北三省为什么能产
大米而且能产优质大米?
(引导学生从地形、气候、土
壤等自然条件方面进行分析)
教师提供材料:
教师提供材料
:①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四地
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②东北三省的地形图;
③我国土壤分布图以及黑土介绍;④夏至日太阳光照
图以及各地日照时间表。
了学习实效性。在小结归纳中,学生能很好地掌握地
理学习的方法,并善于从图表中提炼信息、加工信息。
绵时代”,了解湿地的生态效益,感受湿地的重要性,
在自主学习环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地理规
领悟人地协调,
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律、总结地理原理,并用于解释生活、指导生活,学习
小结:
小结
:东北三省的做法体现了“既要金山银山,也
小组要求:
小组要求
:每组 4 位学生,速度快者获得优先发
言权;小组合作时间最长不超过三分钟;每组须将要
点写在软白板上,
并在完成之后到台前展示。
2021 年第 3 期
课例精品
小组分工:
小组分工
:①每组 3 号成员写出要点,字体要大;
②每组 4 号成员上台汇报,声音要大;③每组 1 号负责
流水评分,公平公正;④每组 2 号对其他小组发言进
春;主要影响因素:地形、海陆位置。③气温:自南向
北递减;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降水:自东南向西
北递减;
主要影响因素:
海陆位置。
阅读材料:
阅读材料
:黑龙江五常市小山子镇位于长白山余
脉,张广才岭脚下,地形南北长、东西窄,东南部多山,
西部为河谷平原,有牤牛河、苇沙河、大泥河、香水河
四条主要河流,
“东山、西川、中平原”,堪称“六山、一
的同时,也出现了环境恶化现象,如气候变干、旱灾增
多、珍稀动物减少等。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①模拟实验,动手操作,增强学生的实
践能力。②实验操作简单可行,变抽象为形象,学生
图1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课堂调查、课前采访的形式激发了学
可以深刻感知和体会。③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认清
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学生很快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效性;③教师提供地图资料,培养学生从地图中获取
信息以及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凸显地理学科特
色;④通过分析各自然要素以及自然要素之间、自然
与农业之间的关系,体现地理环境的综合性特点,培
养学生的综合思维。
承转:
承转
:由于自然条件不同,导致东北大米品质存
在差异,市场价格也有所不同。
(展示图片:在超市拍
摄的 10 公斤袋装盘锦大米以及五常大米价格)
行评价。
小结:
小结
:①地形:地形平坦,耕地集中连片。②土
壤:黑土肥沃,少用化肥。③气候:雨热同期;冬季气
温低,抑制病虫害;夏季光照充足;生长期长,昼夜温
差大,
利于养分的积累。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①针对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
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②明确小组分工,使学生在合
作中更有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提高合作学习的实
源、雨热同期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同时也离不开科技、
人口、工业、交通等社会经济条件。
设计意图:
设计意图
:①培养学生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使
他们知道应从自然、社会经济角度进行分析,掌握地
理学习的基本方法。②拓展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
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
承转:
承转
:1999 年国家决定停止开发北大荒,你知道
现状,
并深入思考。
并且提出相关问题。在感兴趣的问题引领下,学生通
【体验感悟
体验感悟】
】
东北三省的做法体现了怎样的发展理念?苏州
是如何践行这一发展理念的?
讲述:
讲述
:构建海绵城市生态空间格局,苏州迈入“海
过合作探究,小组间展开了 PK 赛,既有合作又有竞争
的氛围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
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内容。本节课重点介绍
大米展开探究,分析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特征的整体
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和农业部分。首先,从地形、气
性;根据同是东北大米但价格不同,分析东北三省区
候、土壤、河流等方面突出东北三省自然环境的整体
域内部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其次,列举东北三省除大
性特征,体现地理学科综合性的基本特点;再从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