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重点中学2024届初中化学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重点中学2024年初中化学毕业考试模拟冲刺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以下事故处理的方法正确的是()
A.夜晚家中燃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房间着火,立即打开门窗
2.向集有湿润的CO2的密闭容器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用湿度传感器测定容器内相对湿度的变化如下(已知一定体积的密闭气体,其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下述错误的是()
A.容器内发生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B.起始阶段曲线上升是因为反应有水生成
C.最后曲线回升是因为温度下降D.容器中的温度变化是因为发生化学变化
3.在一定条件下,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的质量/g 30 5 10 15
反应后的质量/ g x y 20 20
A.a一定是反应物
B.x+y=20
C.x的取值范围一定是0≤x≤30
D.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2∶1
4.下列物质中能用作钾肥的是
A.KCl B.(NH4)2SO4C.Ca(H2PO4)2D.NH4NO3
5.哈尔滨市东二环高架体系完善工程预计年底通车,二环是哈尔滨市区主要环线之一,早晚高峰经常出现拥堵状况,东二环完善之后,将减轻南直路会展沿线的交通压力。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建桥使用的钢筋混凝土属于复合材料
B.路桥建设使得城市交通四通八达,人们出行更加方便
C.路面铺的沥青是煤如工而成的
D.铁制桥梁护栏刷漆主要是为了防锈
6.现有技术可以通过无人机采集空气污染物的分布数据。

下列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可吸入颗粒物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硫
D.氮气
7.正确的实验操作对实验结果、人身安全非常重要,下列基本实验操作的图示正确的是
A. B.C.D.
8.下列图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粉末状固体药品B.加热液体
C.过滤D.稀释浓硫酸
9.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用途的总结中,正确的是
A.H2O2,KMnO4,KClO3均由氧气组成,都属于氧化物
B.铁原子(Fe)和铁离子(Fe3+)含有的质子数相同,都属于铁元素
C.H2、CH4、CO2、O2都具有可燃性,都可用作日常生活中的燃料
D.HNO3、NH4Cl,(NH4)2SO4都含有NH4+,都能和烧碱反应生成氨气和水
10.某小组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过程中pH的变化规律,得到如下图所示的曲线。

则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观点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氢氧化钠滴入到盐酸中
B.a点时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C.b点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
D.c点时的溶液中的溶质只有氯化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向AgNO3、Cu(NO3)2、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_____,写出一个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某同学取3 g含杂质的镁带样品(杂质不与稀硫酸反应,也不溶于水)于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硫酸,放出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求: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_____g;
(2)若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100 g,试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_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回答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和设计的问题。

A B
C D
(1)A图中,向烧杯内加入适量的______(填序号),可能引燃铜片上的白磷。

A 生石灰
B 硝酸铵
C 氢氧化钠
(2)B图是探究紫色石蕊变色规律的实验,往点滴板1~6号的孔穴中先加入如图所示的试剂,再分别滴入2滴紫色石蕊溶液。

其中作为空白对照实验的是孔穴______(填孔穴编号)。

(3)C图中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

(4)D图中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_____;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氧气
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某纯碱(无水)样品中含有少量NaCl杂质.如图所示.A、B、C、D仪器按一定顺序连接,组成一套实验装置.测定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实验方法如下:
①用足量稀硫酸与已准确称量的纯碱样品作用,使纯碱样品中Na2CO3完全反应放出CO2气体;
②当纯碱样品完全反应后,向产生CO2的装置内缓缓鼓入不含CO2的空气,把①产生的CO2,全部排入吸收CO2的装置;
③测出被吸收CO2的质量,求出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各仪器连接顺序是(填写各接口的字母):空气→_____,
_____接_____,_____接_____,_____接_____,_____接_____,_____.装置B的作用是_____,若没有装置B,会导致测定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下同)装置C的作用是_____,若没有装置C,会导致Na2CO3的质量分数_____;实验操作②中,鼓入空气“缓缓”进行,理由是_____,如果这步实验操作太快,会导致测定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若样品质量为ng,测得产生CO2的质量为mg,则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是_____.
16.纯碱(Na2CO3)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

侯氏制碱法制出的纯碱常含少量NaCl杂质,化学兴趣小组对工业纯碱样品进行实验探究。

Ⅰ研究Na2CO3的性质Na2CO3溶液显____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

检验样品中碳酸根的方法是______。

Ⅱ设计以下实验方案,测定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方案一]取一定质量样品,置于小烧杯中,加适量水溶解;向小烧杯中加入足量Ba(OH)2溶液,过滤,洗涤、干燥沉淀,称量固体质量,计算。

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______。

实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______。

[方案二]采用如图装置,检查装置气密性;称取样品m1g于锥形瓶中,称装置D质量为m2 g;关闭止水夹c,打开止水夹a、b,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关闭止水夹a、b,打开止水夹c,缓慢加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打开止水夹a,缓慢鼓入空气数分钟,再称量装置D质量为m3g。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碱石灰的成分为CaO和NaOH固体
装置B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______。

反应后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

该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从装置上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改进措施为_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C
【解题分析】
A. 夜晚家中燃气泄漏,不能开灯检查,否则电火花会引燃燃气与空气的混合气体发生事故,选项错误;
B. 水能导电,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会引起家用电器短路发生爆炸,应先切断电源,选项错误;
C. 油锅着火,用锅盖盖可以隔绝氧气,实现灭火的目的,选项正确;
D. 房间着火,立即打开门窗会使得室外空气涌入室内,提供充足氧气使火势更旺,选项错误,故选C。

2、D
【解题分析】
A、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是复分解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B、起始阶段曲线上升是因为反应有水生成,该选项说法正确;
C、最后曲线回升是因为温度下降,相对湿度增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D、容器中温度升高,是因为氢氧化钠溶于水导致的,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3、C
【解题分析】
反应后质量增加的物质是生成物,质量减少的物质是反应物,差量是生成的质量或参加反应的质量。

c质量增多
20g-10g=10g,故c是生成物,d质量增多20g-15g=5g,故d是生成物,两种物质的质量之和是15g,而b只有5g,属于a肯定是反应物。

【题目详解】
A.a一定是反应物,正确;
B.如果b是反应物,则(30-x)+(5-y)=10+5,变形得:x+y=20,如果b是生成物,30-x=10+5+(y-5),变形得:x+y=20,正确;
C.x不可能是30,错误;
D.反应生成c与d的质量比为10:5=2:1,正确。

故选C。

【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能力。

4、A
【解题分析】只含有氮磷钾中的一种元素时,含氮元素是氮肥;含有磷元素是磷肥;含有钾元素是钾肥。

同时含有氮磷钾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时为复合肥。

A. KCl只含有氮、磷、钾中的钾元素,是钾肥; B. (NH4)2SO4只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是氮肥; C. Ca(H2PO4)2只含有氮、磷、钾中的磷元素,是磷肥; D. NH4NO3只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是氮肥。

故选A。

5、C
【解题分析】
A、钢筋混凝土是将钢筋材料包埋在混凝土中,属于复合材料,不符合题意;
B、路桥建设使得城市交通四通八达,人们出行更加方便,不符合题意;
C、沥青是由石油分离产物加工而成的,符合题意;
D、钢铁制品表面刷漆主要是为了防止铁制品生锈,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D
【解题分析】
A、可吸入颗粒物随着呼吸系统进入人体,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属于空气污染物,A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有毒,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会影响氧气的运输,属于空气污染物,B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硫有毒,属于空气污染物,C选项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D、氮气属于空气的成分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D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空气污染物的种类,通常利用空气污染指数来衡量空气质量,空气污染指数中的物质包括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

注意空气的成分气体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例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稀有气体等。

7、D
【解题分析】
A、该装置左边的长颈漏斗与大气相通,未构成封闭体系,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导管口都不会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故选项错误;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俯视刻度,操作错误,故选项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故选项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项正确。

故选D。

8、A
【解题分析】
A、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平放,再将盛有药品的药匙伸入试管中,然后将试管直立,使药品慢慢滑落至试管底部,正确;
B、给试管里的液体药品加热,液体药品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错误;
C、过滤操作时要使用玻璃棒引流,漏斗末端要紧靠烧杯内壁,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将浓硫酸缓慢倒入水中,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错误。

故选A。

点睛: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9、B
【解题分析】
A、H2O2、KMnO4、KClO3均含有氧元素,均不含氧气,KMnO4、KClO3均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铁原子(Fe)和铁离子(Fe2+)含有的质子数相同,都属于铁元素,故选项正确;
C、H2、CH4都具有可燃性,都可用作日常生活中的燃料;二氧化碳、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错误;
D、NH4Cl、(NH4)2SO4都含有NH4+,都能和烧碱反应生成氨气和水;HNO3中不含铵根离子,不能和烧碱反应生成氨气和水,故选项错误。

故选B。

【题目点拨】
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0、C
【解题分析】
A、由图像可知,pH值是开始时大于7逐渐的减小到7然后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pH减小,说明是把稀盐酸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A错误;
B、a点时溶液的pH大于7,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B错误;
C、b点时溶液的pH等于7,显中性,表示盐酸和氢氧化钠恰好反应,故C正确;
D、c点时溶液的pH小于7,溶液显酸性,说明稀盐酸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HCl和NaCl,故D错误。

故选C。

【题目点拨】
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Ag Cu Zn Zn+2AgNO3=Zn(NO3)2+2Ag
【解题分析】
向AgNO3、Cu(NO3)2、Al(NO3)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锌先和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产生银和硝酸锌,然后和硝酸铜发生置换反应产生铜和硝酸锌,不能与硝酸铝发生置换反应,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加入的锌粉过量,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银、铜、锌,锌和硝酸银反应产生硝酸锌和银的化学方程式:Zn+2AgNO3=Zn(NO3)2+2Ag,该反应过程中加入固体锌粉质量小于析出银的质量,溶液质量减少。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0.2 11.7%
【解题分析】
解:(1)由图像可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为0.2g
(2)设:参加反应的镁的质量为y ,恰好完全反应时硫酸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x 。

244
2Mg +H SO =MgSO +H 24120
2y
x
0.2g

1202
x 0.2g = x=12g 242y 0.2g
= y=2.4g 恰好完全反应时硫酸镁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2g
100%11.7%2.4g 100g 0.2g
⨯≈+-。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AC 1 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C 2CuO 2Cu CO ++↑高温
【解题分析】
(1)要使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水的温度需升高,而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热量,硝酸铵溶于水吸收热量,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

故选AC ;
(2)由B 图可知,1号孔穴是空白对照实验;
(3)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二氧化硫能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而被吸收,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4)D 图是碳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单质和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2C 2CuO
2Cu CO ++↑高温。

14、2
2S+O SO 点燃
222Mg(OH)+2HCl=MgCl +2H O 2MnO 3

2KClO 2KCl+3O ↑
【解题分析】
(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化学方程式为S+O 2
点燃
SO 2,故填:S+O 2
点燃
SO 2;
(2)盐酸与氢氧化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水,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 2+2H 2O ,故填:Mg(OH)2+2HCl=MgCl 2+2H 2O ;
(3)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 3
2
MnO Δ
2KCl+3O 2↑,故填:
2KClO 3
2
MnO Δ
2KCl+3O 2↑。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e f a b d c h g d c 干燥气体 偏大 吸收二氧化碳 偏大 使二氧化碳和碱石灰充分反应 偏小 53m
22n
×100% 【解题分析】
(1)鼓入的空气需要除去二氧化碳,在通过碱石灰前需要将水蒸气除去,实验装置最后需要有吸水装置,洗气时应该是长进短出,所以各仪器连接顺序是:空气→e ,f 接a ,b 接d ,c 接h ,g 接d ,c ;
(2)浓硫酸有吸水性,所以装置B 的作用是干燥气体,若没有装置B ,测得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会导致测定Na 2CO 3的质量分数偏大;
(3)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碳酸钠和水,所以装置C 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若没有装置C ,测得的二氧化碳质量偏大,会导致Na 2CO 3的质量分数偏大;
(4)鼓入空气“缓缓”进行的原因是:使二氧化碳和碱石灰充分反应,这步实验操作太快,二氧化碳不会与碱石灰完全反应,会导致测定的碳酸钠的质量分数偏小; (5)设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是x
2322Na CO +2HCl=2NaCl +H O +CO 10644nx
mg
↑ 10644=nx mg 53m
x 100%22n
⨯=。

16、碱性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 玻璃棒 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沉淀完全
Na 2CO 3+H 2SO 4═Na 2SO 4+H 2O+CO 2↑
321106(m g-m g)
×100%44m g
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能被D 装置吸收 在装置D 后面再连接一个D 装置 【解题分析】
(1)Na 2CO 3溶液显碱性。

(2)检验样品中碳酸根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

(3)过滤操作中,除了烧杯、漏斗外,还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为玻璃棒。

(4)实验中判断沉淀是否完全的方法是: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不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沉淀完全。

(5)装置B 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Na 2CO 3+H 2SO 4═Na 2SO 4+H 2O+CO 2↑。

(6)设碳酸钠质量为x ,
3210644=x m g-m g
x=106/44(m 3g-m 2g ),
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是:321106m g-m g ×100%44m g
() (7)反应后鼓入空气的目的是使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碱石灰吸收。

(8)该测定结果比实际值偏高,从装置上分析其原因可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能被D 装置吸收;改进措施:在装置D 后面再连接一个D 装置。

【题目点拨】
检验样品中碳酸根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稀盐酸,产生气泡,把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