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侨乡渔技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I
最美侨乡渔技员1文丨(海洋与渔业>记者李易珊
M事渔业技术推广工作近30年,陈明波始终以服务渔农为己任。
他先后推动南美甶对虾、劈1壳鱼、黄颡鱼、锦鲤等品种“落户”有着“中国第一侨乡”之称的江门,并参与繁育技术研发和养殖示范推广等 工作。
“我出身农村,帮助渔农不仅是我的职责所在,更是我所乐意之事。
”
让养殖新品种“落地生金”
1992年,从原厦门水产学院毕业的陈明波到了原江门市海洋与渔业局 下属的海水试验场工作。
谈及为何选择水产养殖专业,陈明波表示,他的老 家在广东阳江市,有很多亲戚住在台山、顺德等地.儿时亲戚家门前的鱼塘 是他最熟悉的地方,这也让水产养殖的记忆写入了他的脑海中。
工作伊始,陈明波服从单位的安排,到台山市海宴镇基层一线从事科 研和生产工作,主要参与斑节对虾、中国对虾、罗氏沼虾等苗种繁育试验研 究。
1995-1996年,他在郊外的鱼塘开始养殖罗氏沼虾,虽然受到台风、病 害等影响,屡屡失败,但是,这些宝贵的经验让陈明波变得更有“底气”。
2000年,机构改革,合并后的江门市渔业技术推广站出现多个职位空缺,陈明波放弃了原有的职位待遇,选择重新出发,做一名普通的合同工,领着 每月1000元的基本工资,再次从基本工做起。
2008年,阔别考场多年的他 经过笔试、面试、实操等层层关卡,成为了体制内的一名成员。
就在工作转换的几年里,陈明波见证了南美白对虾产业崛起的历史时刻。
他告诉记者,在丨999年以前,江门市本地的对虾养殖业以罗氏沼 虾为主。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一名养殖户找到陈明波,希望得到帮助。
于是,陈明波协助该养殖户物色南 美白对虾虾苗。
他们从肇庆选购虾 苗,养殖效益可观。
“我也没有想 到,来自内陆的虾苗养殖效果如此 好。
”
就这样,在陈明波等人的帮助 下,该名养殖户成功从养殖罗氏沼虾 转养南美白对虾。
很快,当地越来越 多的养殖户对南美白对虾感兴趣,想 一尝“头啖汤”。
陈明波担任起中间 桥梁的角色,为有需求的养殖户买苗 牵线搭桥。
通过持续几年推广,南美 白对虾被引进江门市各地养殖,养殖 面积从原来的2000多亩发展至30万 亩,越冬大棚养殖8万多亩,成功实 现量产。
进人二十一世纪以来,江门市 有关部门持续加大力度引进新的养殖 品种,黄颡鱼进人养殖户的视野。
个 别养殖户从佛山南海买黄颡鱼苗,拉 回江门养殖。
不久,异地买苗的问题 逐渐显露。
陈明波解释道,一方面买
苗成本持续增加,另一方面鱼苗质量
2021年2月刊|
参差,对养殖成功率造成较大的影响。
此时,陈明波听说有本地苗场正在开 展黄颡鱼繁育试验,他和同事买来黄 颡鱼水花,开展黄颡鱼苗种高密度高 效培育试验研究。
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方法调整,陈明波等人取得了突破。
2008-2009 年间,他们在2.5亩池塘投放黄颡鱼 “水花” 60万,40天培育出规格4~5 公分/尾的黄颡鱼苗42万尾,苗种成活率高、品质佳。
据统计.2008、
2〇〇9年当地分别推广黄颡鱼养殖面积
8000亩和11000亩。
“黄颡鱼健康养
殖技术推广应用”项目相继获得江门
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和广东省农业技
术推广奖三等奖。
当好“塘头医生”
在履行本职工作的基础上,陈
明波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塘头医
生”。
他认真开展水产养殖病害防治
研究,主动服务到塘头,对上报病例
进行跟踪取证和检查诊断,研究药物
配伍使用,科学指导养殖户用药。
他
经常向养殖户强调微生物调水的重要
性,以防为主。
陈明波对黄颡鱼的“爆头病”
做了大量深人的研究,通过水位水
温调控、泼洒抗应激药物、定期投
喂中药等方法,取得较明显的防治
效果;利用远程鱼病诊断系统,指
导养殖户临床鉴定和及时处理南美
白对虾桃拉病、白斑病等;大力推
广微孔(纳米)底氧、免疫增强、
中草药防控等;依托“对虾偷死症
免疫防控新技术示范推广”项目,
将中山大学研发的免疫增强剂专利
转化为成果应用,推广应用面积1.3
万亩,平均降低发病率25%,创利
0.65亿元。
2008年寒潮来袭,江门出现了
持续20多天的寒冷、阴雨天气,陈
明波接连收到求助电话。
他首先去了
江海区礼乐镇的一个南美白对虾养殖
场,场内存塘接近上市规格的虾大约
2万斤。
“冷到什么程度?冬棚根本
无法发挥作用。
”在连日多天的蹲点
援助里,陈明波协助养殖户先后采取
简易锅炉烧水、加装太阳灯、放置加
热棒等措施,存塘对虾得以安全渡过
寒潮,还卖了好价钱。
恶劣的天气下,
陈明波几乎每天都跑养殖场,为养殖
户解决问题。
他说,“当时肯定是辛
苦的,回头再看,觉得这些都是值得
的。
”
为振兴江门锦鲤产业助力
江门市是“中国锦鲤之乡”,
锦鲤养殖历史悠久。
“把根留在江
门,产出更优质的本土锦鲤”,出于
对锦鲤产业的热爱和传承,陈明波自
2010年起主持开展锦鲤亲本引进、鉴
别、配对繁育、选优、推广、展示和
病害防治研究等工作。
随着锦鲤产业的兴旺,江门市
多家锦鲤养殖企业积极参与育种工
作。
然而,亲本产后易死的问题始终
制约着产业发展。
“一尾锦鲤亲本价
值数十万,是名副其实的千金难求。
”
陈明波指出,对于企业来说,亲本死
亡损失很大。
在选育种上,亲本很关
键。
在单位老领导的带领下,他开始
琢磨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提升亲本产后
存活率。
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过人的
胆识,他尝试将葡萄糖注射液添加到
生理盐水以稀释注射药物,使锦鲤雌
雄亲本产后100%安全成活,从根本
上解决了名贵锦鲤亲本产后死亡的技
术瓶颈。
自2011年起,中国(江门)锦
鲤博览会成为江门锦鲤业界的年度盛
会,陈明波连续五届参与锦鲤选品工
作。
他介绍,每逢博览会开幕前夕,
他和同事们都要连续多天蹲在塘头和
水池边,通过仔细观察锦鲤的身材、
游泳姿势、色斑等,优选自产锦鲤作
为参赛“选手”。
“至少要挑选三次,
第一次的淘汰率达90%,最坏的情
况是一条都选不上。
”
5年来,陈明波参与繁育自产锦
鲤鱼苗300万尾,选优1万尾,推广
锦鲤养殖面积3500亩,指导锦鲤繁
育、病害防治丨1〇多场次、180多户次,
为江门“中国锦鲤之乡”成功通过复
检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展望下一步工作,他希望帮助
江门地区一些特色渔业资源品种摆脱
依赖天然苗种的局面,加快推动江门
市创建省级良种场,助力江门由水产
大市向水产强市迈进=K
5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