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涵初步设计原则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一、前言二、设计原则1.安全原则:保障公路桥涵的使用安全,包括承载能力、抗震能力、抗洪能力等。
2.经济原则: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力求设计最经济,最节约。
3.可靠原则:保障公路桥涵的使用寿命,确保长期可靠运行。
三、设计基本要求1.承载能力:根据设计荷载和使用要求,合理确定公路桥涵的承载能力,确保可以承受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
2.抗震能力:根据地震区域和公路桥涵的重要等级,确定抗震设防水平。
3.抗洪能力:根据设计洪水位和流量,确定公路桥涵的抗洪能力,确保顺利通行。
4.排水能力:合理设置桥涵底部的槽顶高程,确保桥涵的排水能力,避免积水造成损坏。
5.自由伸缩能力:对于大体积、高墩高梁的桥涵,需要考虑自由伸缩能力,避免因温度变化引起的伸缩变形。
四、设计方法1.结构计算:根据公路桥涵的类型和设计要求,进行结构计算,确保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2.荷载计算:根据设计荷载标准,计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作用效果。
3.抗震设计:根据地震工程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计算和设计。
4.洪水计算:根据设计洪水位和流量,进行洪水计算,确保抗洪能力。
5.排水设计:根据桥涵的结构形式和地理条件,合理设计桥涵的排水设施,确保排水畅通。
五、施工要求1.施工组织: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方案,保证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2.材料选用:根据设计要求,选择优质的桥涵建设材料,确保桥涵的使用寿命。
3.施工质量:检测桥涵施工质量,确保符合设计标准和规范要求。
4.安全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做好安全措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
六、验收标准1.结构安全:桥涵的结构应满足设计要求,在承载能力和稳定性方面符合规定标准。
2.材料质量:桥涵所采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质量可靠。
3.施工质量:桥涵的施工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和规范要求,没有明显的质量问题。
4.使用寿命:桥涵的设计寿命应符合规定标准,能够满足公路运输的需要。
总结: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的制定和执行,能够保障公路桥涵的安全、可靠和经济,提高公路桥涵的设计水平和施工质量。
桥涵设计原则(完整版)

桥涵设计原则目录1总体原则 (3)1.1设计技术标准(各项目具体规定) (3)1.2注意事项 (3)1.3制图要求 (4)1.4材料要求 (7)1.5工作分解 (8)2 上部构造 (9)2.1预应力预制拼装结构 (9)2.2钢筋砼现浇整体箱梁结构 (11)2.3预应力砼现浇整体箱梁结构 (14)3 下部结构设计原则 (18)3.1尺寸构造 (18)3.2配筋要求 (19)3.3下部计算 (21)4 桥梁附属结构 (21)4.1 桥面铺装 (21)4.2 桥面排水 (22)4.3 伸缩缝 (22)4.4 防撞设施 (22)4.5 防抛落网 (23)4.6 桥梁支座及支座垫石 (23)4.7 搭板 (25)4.8 锥坡 (25)4.9 声测管 (26)5 小型构造(通道、涵洞、倒虹吸、渡槽) (26)5.1通道 (26)5.2涵洞 (27)5.3倒虹吸 (27)5.4渡槽 (28)5.5其他管线保护 (28)6拼宽桥涵 (28)6.1桥梁 (28)6.2涵洞、通道 (28)1总体原则本设计原则仅适用于跨径≤40m的桥梁结构,跨径>40m的桥梁结构应作单独研究。
1.1设计技术标准(各项目具体规定,本节所列为东北绕项目)1.设计行车速度:120km/h2.设计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
3.桥面净宽:全宽34.5m(新建),0.5(墙式护栏)+15.25(行车道)+1.15(内侧护栏)+0.7/2(中分带);4.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其它1/100。
5.地震:地震发生概率按:50年10% 地震报告分析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系数为0.15(七度),地震设防等级八级6.环境类别为Ⅰ类。
1.2注意事项设计人员在开始设计之前应仔细核实以下数据,确认无误后方可开始设计,具体内容如下:1.核实桥梁表中的桥梁中心桩号、航(河)道中心桩号、被交道中心桩号、跨径布置是否与路线数据文件保持一致;核实交角(与通航河流、被交路或管线);核实控制点坐标(迎水坡脚、老路中、侧分带等)。
公路桥涵设计规范

公路桥涵设计规范1.设计载荷和设计速度:公路桥涵的设计应考虑实际交通流量和车辆类型。
设计载荷应根据国家统一的设计规范确定,包括静载荷和动力荷载。
设计速度应根据路段等级、地理环境和交通流量来确定,以确保车辆的安全和顺畅通行。
2.安全系数:公路桥涵设计中应设置合理的安全系数,以确保结构的可靠性。
安全系数应考虑桥梁结构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等方面的因素。
3.结构形式:公路桥涵的结构形式应根据地理环境、交通流量和土质条件来确定。
常见的结构形式包括梁式桥、拱桥、斜拉桥等。
设计时应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以满足桥梁在使用寿命内的结构安全要求。
4.桥墩和桥台:公路桥涵的桥墩和桥台应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桥墩和桥台的设计应满足荷载要求,并考虑到地基的稳定性和河流的水力条件。
5.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公路桥涵的施工工艺应符合规范要求,包括施工方法、施工顺序等。
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控制质量,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6.桥面铺装:公路桥涵的桥面铺装应选择适合的材料,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铺设。
桥面铺装的目的是提供良好的行车条件,减少噪音和振动。
7.排水和防水措施:公路桥涵的设计应考虑到排水和防水要求。
桥梁结构应有良好的排水系统,以减少对桥梁结构的损害。
同时,应采取适当的防水措施,防止水分渗入结构内部。
8.桥梁养护:公路桥涵的设计应考虑到桥梁的养护要求。
桥梁结构应易于维修和保养,并且应提供容易访问养护设备的通道。
养护措施应包括定期检查、维修和涂层保护等。
以上是公路桥涵设计规范的一些主要内容。
设计师在进行桥梁设计时应严格遵守这些规范,以确保公路交通的安全和桥梁的可靠性。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和设计理念的更新,这些规范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
设计者应密切关注最新的设计规范和标准,以保证设计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桥涵初步设计细则参考

桥涵初步设计细则一、重要技术指标采用设计速度为80Km/h旳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原则, 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4.5m, 桥梁原则断面详见下图:1、主线桥涵设计荷载等级: 公路-I级;2、被交路(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 公路-I级, 二级公路以及三、四级公路: 公路-II 级;四级如下: 公路-II级乘以0.6~0.8系数采用)。
3、地震作用: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
设计洪水频率:特大桥1/300, 大、中、小桥及涵洞1/100。
考虑远景也许实行维修罩面和部分特种超高车辆旳通行安全, 同步考虑施工净空旳规定, 上跨县道(含县道)以上等级路旳桥梁净空高度尽量提高到5.5m, 标注为5.5 m;水泥路及乡道标注为5.0m, 其他标注为4.5m。
二、设计深度1、主线桥梁上部构造通用图(含数量表、原则横断面、一般构造图、钢束布置图)20m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整体式路基0°、15°、30°)25m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整体式路基0°、15°、30°)30m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整体式路基0°、15°、30°)40m预应力混凝土小箱梁(整体式路基0°)详细图纸参见各跨径旳上部构造通用图2、主线桥梁下部构造通用图(与主线桥梁上部构造通用图对应)预应力混凝土分体小箱梁(含20、25.30m、40m跨径桥台一般构造图、桥墩一般构造图)详细图纸参见下部构造通用图3、涵洞通用图ф1.5m钢筋混凝土圆管涵(0°~45°、5°一级)2.0、4.0、6.0m钢筋混凝土盖板涵(0°~45°、5°一级)2.0、4.0、6.0m钢筋混凝土箱涵(0°~45°、5°一级)4、详细图纸参见涵洞通用图(总体组未出, 待定)A)一般大桥、匝道桥设计内容包括(按图纸出版次序排列):B)全桥工程数量表C)桥位平面图D)桥位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地勘单位统一设计, 地质状况特殊或复杂旳特大桥还需提供工程地质平面图)桥梁方案比较表(一般桥梁无, 有比较方案旳桥梁需增长, 详细样式如下图)E)桥型布置图(中桥及中桥以上桥梁均绘制平纵数据表)F)上部构造横断面图(重要针对装配式构造变宽主线桥和互通匝道桥旳断面, 原则宽度桥梁中不再出版)G)施工工序图(针对大跨变截面箱梁等特殊构造)H)特殊构造一般构造图I)特殊构造钢束布置图J)桥台一般构造图(重要是互通匝道桥台、主线变宽桥台或U台;U台规定有各部分构造旳混凝土数量及填挖数量)5、桥墩一般构造图(重要是过渡墩、互通匝道桥墩、特殊构造旳桥墩;预制构造旳非特殊桥墩由下构通用图统一出版, 详细桥中不再出版)6、比较方案(特殊构造大桥及特大桥均应绘制比较方案), 应同步包括上述除《桥梁方案比较表》外所有图纸;7、涵洞、通道只出数量表;小桥、天桥只出经典样式图和数量表。
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一、基本要求1.混凝土桥涵应具备良好的运载能力,能够承受预期设计载荷,确保交通流畅。
2.桥涵结构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能够抵御气候变化、化学侵蚀和车辆振动等不利环境因素的影响。
3.桥涵应满足施工和维护的方便性,方便工程施工和日常维护。
二、设计原则1.桥涵结构的设计应符合力学原理,确保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
2.桥涵结构的布置应合理,避免冗余和集中荷载造成的结构损坏。
3.桥涵的设计应考虑材料使用的经济性和环境友好性,尽量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三、荷载设计1.桥涵设计需要考虑常规荷载,例如自重、活载和风载等。
2.设计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桥涵需要承受的设计荷载,包括静力荷载、动力荷载、温度变形荷载等。
3.荷载设计应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进行合理分析和计算。
四、结构设计1.桥涵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刚度和强度,能够承受来自荷载和外部力的影响。
2.桥涵的尺寸和形状应能满足交通流量和车辆通过要求。
3.桥涵的支座设计应合理,确保承载能力和结构的稳定性。
4.桥涵的梁设计应考虑疲劳和开裂等因素,确保结构的耐久性。
五、施工和维护要求1.桥涵的施工需要遵循相关规范和施工工艺,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2.桥涵的维护需要定期进行,包括表面修补、防腐涂层和结构检测等。
3.桥涵的维护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和措施,并及时处理废弃物和危险材料。
总结起来,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主要包括基本要求、设计原则、荷载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维护要求。
这些规范的遵循和应用可以确保桥涵结构的安全可靠,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保障,同时也能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减少维修成本。
设计师在进行混凝土桥涵设计时,应该详细了解并遵守这些规范,以确保设计的质量和可行性。
桥涵设计规范

桥涵设计规范桥涵是交通工程中常见的结构物,它的设计规范十分重要。
下面是桥涵设计规范的一些要点,总结如下:1.设计依据:桥涵的设计应遵循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如《公路桥涵设计规范》、《铁路桥梁设计规范》等。
同时,还应考虑当地的地理、气候等条件,确保设计的适用性和可靠性。
2.结构类型:桥涵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采用不同的结构类型,如箱涵、板涵、拱涵等。
在选择结构类型时,应根据周围地形、水流情况、交通流量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荷载计算:桥涵的设计应考虑各种荷载情况,包括静态荷载和动态荷载。
静态荷载包括自重、车辆荷载等,而动态荷载则考虑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冲击力等因素。
荷载计算应遵循相关的规范,确保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4.水流计算:对于水流较大的桥涵,应进行水流计算,包括河流水位、水流速度等参数的测算。
水流计算应综合考虑不同情况下的水力作用,确保桥涵的水力稳定性和通水能力。
5.抗震设计:桥涵的抗震性能是重要的设计考虑因素之一。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地震烈度等级,综合考虑桥涵结构的抗震能力,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确保结构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
6.材料选择:桥涵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久性,能够承受长期交通荷载和环境作用。
常见的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等。
在选择材料时,应根据不同的设计要求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材料。
7.防水措施:桥涵的防水工作是重要的保护措施之一。
设计中应考虑采用合适的防水层,如沥青防水层、高分子材料防水层等,确保桥涵结构不受水流侵蚀和渗漏问题。
8.交通组织:桥涵设计中应考虑合理的交通组织措施,确保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包括车流量的调查分析、交通信号设置、人行道的设置等。
9.施工安全:在桥涵的设计中,应考虑到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设计应遵循相关的施工规范,包括施工工艺、安全设施等,确保施工的安全进行。
10.维护养护:桥涵的设计应考虑到维护养护的方便性和经济性。
设计中可考虑设置检查孔、防腐层等,方便日后的维护和养护工作。
公路桥梁涵洞设计原则

公路桥梁涵洞设计原则公路桥梁涵洞设计是公路交通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交通运输功能、工程安全性、保护环境等多重职能。
设计优良的涵洞可以提高公路交通的效率,保障交通运输的安全和畅通,因此,涵洞设计原则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层次规划、结构设计、排水设计和通风设计等方面,阐述一些公路桥梁涵洞设计的原则。
首先,层次规划是公路桥梁涵洞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涵洞在公路线转弯、跨越河流、山脉等地方设置,因此,在涵洞设计中需要考虑涵洞与公路线的衔接问题。
涵洞设计应根据公路线的级别、功能、交通量等因素,合理选择涵洞类型和尺寸,使之与公路线相协调。
同时,根据具体的地形、水文等条件,确定涵洞的最佳位置,确保能够最有效地解决交通运输问题。
其次,结构设计是涵洞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涵洞的结构设计不仅要满足交通运输的需求,还要具备足够的结构安全性。
涵洞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到水力、荷载和地质等多方面的因素,确保其能够承受各种不利力的作用。
对于常见的涵洞结构类型,如箱涵、拱形涵洞等,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结构形式,并进行合理的尺寸设计,以提高涵洞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再次,排水设计是公路桥梁涵洞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涵洞作为公路线下部通水设施,其排水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涵洞的排水设计应考虑到降雨量、地下水位、土质情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涵洞的排水能力和排水方式。
同时,为了提高涵洞的排水效率,可以采用适当的排水设施,如排水管道、溢流口等。
此外,还应针对涵洞的周边环境进行排水设计,防止水流对涵洞周边土壤和护坡的冲刷。
最后,通风设计也是公路桥梁涵洞设计中的一个重要原则。
涵洞在设计中需充分考虑到通风的问题,以提供良好的通风环境。
涵洞通风设计应考虑到车流量、速度、轴重等因素,合理选择通风方式和通风设施,如通风口、通风电扇等,以保证涵洞内空气的流通和空气质量的改善。
综上所述,公路桥梁涵洞设计原则主要包括层次规划、结构设计、排水设计和通风设计等方面。
设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遵循这些原则,充分考虑交通运输的需求、工程的安全性和环境的保护,设计出功能完善、结构安全、排水畅通和通风良好的涵洞。
铁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2020

铁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2020铁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一、设计原则1. 安全性原则:设计应满足桥梁结构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等要求,确保桥梁运行安全。
2. 经济性原则:设计应尽量节约材料、减少工程投资,并考虑日后维护和使用的便利性。
3. 可行性原则:设计应考虑施工工艺、技术条件、材料供应等实际因素,确保设计方案能够实现。
4. 环保原则:设计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采用可再生材料,降低噪音和振动等对周围环境的污染。
二、设计内容1. 桥梁类型选择:根据地质条件、交通流量、施工条件等因素,选择适合的桥梁类型,如梁式桥、拱桥、索塔桥等。
2. 结构设计:根据桥梁类型确定桥梁的结构形式,并进行强度、稳定性、振动等方面的计算与分析。
3. 施工工艺设计:根据施工条件,确定桥梁的施工工艺,包括主要施工步骤、施工设备和施工方法等。
4. 桥墩设计:根据交通流量、地质条件等要求,确定桥墩的数量、形式和布置,并进行强度和稳定性的计算。
5. 桥面设计:确定桥面的宽度、坡度和几何形状等要求,保证车辆通行的顺畅和行车安全。
6. 基础设计:根据地质条件和桥墩的荷载要求,确定桥基的类型和尺寸,并进行承载力的计算。
7. 排水设计:确保桥梁穿越的河流、溪流等水流能够顺利排除,防止积水导致桥梁损坏。
8. 防护设计:根据桥梁所处位置的环境条件,确定防护措施,如防腐保护、护栏设置等。
三、设计要求1. 强度要求:保证桥梁能够承受设计荷载的作用,不发生结构破坏或变形。
2. 稳定性要求:确保桥梁在地震、风荷载等外力作用下不倒塌,保证桥梁的整体稳定性。
3. 耐久性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采取合理的防腐措施,确保桥梁能够长期使用,并降低维护成本。
4. 施工性要求:设计应考虑施工工艺和材料的可行性,确保设计方案能够顺利施工。
5. 使用性要求:保证桥梁的通行安全和行车舒适性,便于维护和管理。
四、设计流程1. 桥梁类型选择:根据工程要求和条件,确定适合的桥梁类型。
桥涵设计一般规定

桥梁、涵洞1 桥梁设计原则1.1 桥梁设计的一般规定1. 桥梁应根据公路功能、等级、通行能力及抗洪防灾要求,结合水文、地质、通航、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
特大桥、大桥桥位应选择在河道顺直稳定、河床地质良好、河槽能通过大部分设计流量的河段。
中桥桥位的选择原则上应服从路线的总方向,路桥应综合考虑。
一方面从整个路线或路线网的观点上看,要避免或减少因车辆绕道而增加的运输费用;另一方面从桥梁本身的经济性和稳定性出发,应尽量选择在河道顺直、水流稳定、河面较窄、地质良好、冲刷较少的河段上,以降低造价和养护费用,并防止因冲刷过大而发生桥梁倒塌的危险。
此外,一般应尽量避免桥梁与河流斜交,以避免增加桥梁长度而提高造价。
小桥涵的桥位的选择原则上应服从路线走向,当遇到不利的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不应因此而改变线路。
桥位不宜选择在河汊、沙洲、古河道、急弯、汇合口、港口作业区及易形成流冰、流木阻塞的河段以及断层、岩溶、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的河段。
2. 桥梁纵轴线宜与洪水位主流流向正交。
对通航河流上的桥梁,其墩台沿水流方向的轴线应与最高通航水位时的水流方向一致。
当斜交不可避免时,交角不宜大于5°;当交角大于5°时,宜增加通航孔净宽。
3. 为保证桥位附近水流顺畅,河槽、河岸不发生严重变形,必要时可在桥梁上下游修建调治构造物。
调治构造物形式及其布置应根据河流性质、地形、地质、河滩水流情况以及通航要求、桥头引道、水利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非淹没式调治构造物的顶面,应高出桥涵设计洪水频率的水位至少0.25m,必要时尚应考虑雍水高度、波浪爬高、斜水流局部冲高、河床淤积等影响。
允许淹没的调治构造物的顶面应高出常水位。
单边河滩流量不超过总流量的15%或双边河滩流量不超过25%时,可不设导流堤。
二级公路的特大桥及三四级公路的大桥在水势猛急、河床一遇冲刷的情况下,可提高一级洪水频率验算基础冲刷深度。
公路桥梁涵洞设计原则

公路桥梁涵洞设计原则1 设计原则桥梁设置以“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为原则,在选型时根据本地区的自然条件、材料供应和地质条件,以及施工要求和功能需要等因素,进行了综合考虑,做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理,并尽量做到标准化、装配化和施工机械化。
通过在适当位置设置大型预制场,以便集中预制,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进度,降低造价,达到综合最优的目标。
1.1桥梁总体设计原则1、一般大、中、小桥桥位平面线形服从路线总体布设需要。
2、本项目大部分路段桥头填土高度受纵断面控制,填土高度不高,其余路段路桥分界高度的确定根据地质情况分段进行。
通过对桥梁方案和高填土方案(含软土处理)的技术经济比较及台后的工后沉降计算结果,根据技术经济比较,在综合考虑了节约土地等因素,并参考项目周边已建干线公路经验,本项目的路桥分界高度确定为:软土地区5.0~6.0m。
非软土地区为6.0~7.0m。
3、跨越通航河流及排灌河流、沟渠的桥梁,做到满足河流顺畅排、灌或水运通航的需要,当桥梁与航道、水流方向斜交且水中设墩时,适当加大桥梁跨径,以满足通航和排洪要求。
4、为满足行车舒适性要求,中小桥采用简支结构,桥面连续。
1.2桥梁桥位选择原则根据项目的特点,桥位选择主要服从于平面路线布置,同时兼顾桥梁规模及施工难度,尽量减小与被交道路、河流的斜交角度。
1.3桥梁布孔原则1、桥梁布孔应满足通行、通航、泄洪的要求。
对于等级航道或兼有泄洪功能的河流,分别征求相关航道、水利部门的意见,明确航道等级及近、远期航道整治规划、河流疏竣规划,以确定通航标准。
桥梁布孔在满足通航净空的同时,也考虑泄洪的要求。
2、对于一般桥梁,在满足其功能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标准化跨径来布设,以方便施工。
3、兼跨农田排灌沟渠及通道的桥梁,根据现场调查搜集的资料并征求该地政府部门意见,孔跨布设时注意满足农田排灌需要,满足不同通道净空需要,在此前提下,对少量沟渠及通道适当改移、归并,必要时增加线外工程,以降低主线工程造价,从而降低工程总造价。
高速公路桥涵设计原则

高速公路桥涵设计原则本项目分别丘陵、低山地貌,路线及互通匝道多次跨越冲沟、深谷、道路。
涉河涉水桥要考虑水利、行洪、环水保的要求:桥梁方案要尽可能保护生态环境。
路线跨越河流、溪沟、道路一般在原位设置桥涵,满足泄洪、跨越要求1、桥梁总体设计原则①桥型方案的选择必须因地制宜,充分考虑结构的可靠性、施工的可能性、运输的便利性。
所选桥型方案力求经济、安全、实用、美观、耐久、环保、创新。
②一般大、中、小桥桥位服从路线总体布设需要,做到桥位处平面线形与道路线形协调一致平顺流畅。
一般桥梁跨径不宜太小、也不宜太大。
③优先采用预制安装的标准化、定型化、工厂化和装配化施工,以便进行工厂化施工管理从而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加快工程进度。
为有利于标准化施工组织管理区段内桥梁结构形式及跨径适当统一:一座桥内跨径、墩柱直径适当归并(个别服从多数)。
④根据桥墩高度及桥位处地形、地质情况、地震力度、施工条件等因素,合理选择桥梁下部结构型式,尽量减小施工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⑤上跨主线结构物结构型式选择主要影响公路行驶视觉效果,尽量采用造型美观、型式各异的桥梁结构,尽量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以确保行驶安全,视野开阔。
2、构造物选址原则①大桥、特大桥桥位一般服从路线的基本走向,并作为路线走向的重要控制点。
②桥位应尽量避开岩溶、滑坡、采空区、顺层以及其它不良地质地段。
③跨越不通航的行洪、排涝流量较大的季节性河道的桥梁纵轴线宜与洪水主流方向正交。
④桥梁及构造物选址尚应与国家有关部门(如水利、航运、铁路、大型管道、电站、高压电缆、重要通信线路)协调,获得相关审批。
⑤桥位比选应综合考虑工程造价、施工条件、对周围环境影响等因素,择优选用。
3、桥梁型式选择与上部结构设计①桥型方案比选应当从桥位、桥型、跨径组合、造价控制、施工组织等诸多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和全面地比较分析,为每座桥寻求最为恰当的桥型和桥式。
②桥型应根据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材料来源、施工方法、高跨比和使用要求综合考虑后选定。
桥涵工程结构设计与计算方法

桥涵工程结构设计与计算方法桥涵工程是指建设在河流、穿越山谷或其他地形复杂地带的工程,用于提供通行和运输的通道。
桥涵的结构设计与计算方法十分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桥涵工程结构设计与计算方法的主要内容。
一、桥涵的结构设计原则在进行桥涵工程结构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适应地理环境:结构设计应根据桥涵所处的地理环境,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
例如,对于山区的桥涵工程,应考虑地震和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影响。
2. 结构安全:保证桥涵结构的安全性是设计的首要原则。
在进行结构计算时,需要考虑桥涵能够承受的最大荷载和力的作用方式,在此基础上确定结构的尺寸和材料。
3. 水力条件:桥涵作为水流的通道,需要考虑水流的水力条件。
根据水流的流速和流量,确定桥涵的形状和尺寸,以确保水流能够顺利通过。
4. 施工可行性:结构设计还需要考虑施工的可行性。
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和工艺,以便施工方便、快捷。
二、桥涵的结构计算方法桥涵的结构计算是确定桥涵结构尺寸和材料的基础。
常用的桥涵结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弯曲计算:在桥涵的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桥涵的弯曲情况。
根据桥涵的跨度和形状,以及所受的荷载情况,进行弯曲计算,确定桥涵的截面尺寸和材料。
2. 剪切计算:桥涵在受剪时,需要考虑剪力的作用。
通过剪切计算,确定桥涵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以保证结构的稳定性。
3. 抗压计算:抗压计算是为了确定桥涵在受压条件下的承载能力。
根据桥涵的尺寸和材料的强度特性,进行抗压计算,以确保桥涵在受压时不会发生破坏。
4. 抗拉计算:抗拉计算是为了确定桥涵在受拉条件下的承载能力。
根据桥涵的尺寸和材料的强度特性,进行抗拉计算,以确保桥涵在受拉时不会发生破坏。
5. 冲刷计算:对于桥涵工程来说,冲刷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通过冲刷计算,确定桥涵底部的抵抗冲刷的能力,以确保桥涵在水流中能够稳定地存在。
6. 水力计算:桥涵作为水流的通道,需要进行水力计算。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是指对公路桥梁涵洞设计所要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下面是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的内容,总计约1000字:一、总则1. 公路桥涵设计应遵循国家现行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
2. 公路桥涵设计应根据具体工程的需求和特殊要求进行设计,确保其安全、经济、美观等性能。
二、设计原则1. 公路桥涵设计应满足通行的要求,考虑交通组织、行车安全、技术条件等因素。
2. 公路桥涵设计应满足排水的要求,确保在雨季和洪水时能够正常排水。
3. 公路桥涵设计应满足结构的要求,考虑到材料的使用、施工的方法等因素,确保结构的稳定和持久性。
4. 公路桥涵设计应满足美观的要求,考虑到环境的影响和配套设施的需求,使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三、设计内容1. 公路桥涵设计应确定涵洞的类型和规模,包括桥型、孔数、孔径、跨度等。
2. 公路桥涵设计应确定涵洞的几何形状和布置方式,包括横断面形状、纵断面形状、轴线和竖曲线等。
3. 公路桥涵设计应确定涵洞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包括刚构造、柔性构造、预应力构造等。
4. 公路桥涵设计应确定涵洞的基础形式和处理方法,包括桩基、地基加固、沉井等。
5. 公路桥涵设计应确定涵洞的排水和通风方式,包括排水管、泵站、透水路面等。
6. 公路桥涵设计应确定涵洞的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艺,包括施工序列、施工工期、施工设备等。
四、设计要求1. 公路桥涵设计应考虑到交通组织的要求,包括车辆通行能力、行车安全等。
2. 公路桥涵设计应考虑到涵洞的排水要求,包括洪水的承载能力、排水管道的布置等。
3. 公路桥涵设计应考虑到涵洞的结构要求,包括横向稳定、纵向稳定等。
4. 公路桥涵设计应考虑到涵洞的美观要求,包括桥梁形象、材料的选用等。
五、设计过程1. 公路桥涵设计应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初步设计,确定涵洞的类型和规模。
2. 公路桥涵设计应进行正式设计,确定涵洞的几何形状和布置方式。
3. 公路桥涵设计应进行结构设计和基础设计,确定涵洞的结构形式和材料。
桥梁、涵洞工程设计原则

桥梁、涵洞工程设计原则结合招标项目所在区域为平原微丘,沿线水系多为坑塘和沟渠,未跨越大型河流,桥梁主要为终点处跨线桥,设计时应充分贯彻“资源节约、安全舒适、经济耐用、方便施工”的理念,因地制宜,使桥梁与周围环境融合在一起。
(1)遵循“安全、耐久、适用、环保、经济和美观”的原则进行公路桥涵设计。
综合考虑使用要求、本地区的自然条件、材料来源、便于施工和养护等因素。
重视与周围环境、人文景观的协调;重视桥梁造型美观;充分听取当地政府和有关主管部门的意见。
(2)中、小桥严格服从路线总体布设,大桥等大型工程应合理确定方案,总体上达到与路线走向一致,做到路、桥综合考虑,合理衔接。
(3)根据桥位的地形、地质和水文等条件,精心布跨、深入比选,尽量采用成熟、适用、经济、美观的桥型。
(4)跨越河流的桥梁,必须满足泄洪要求和河堤防洪要求;跨铁路、高速公路时,桥孔设计在满足桥下安全净空的同时,还应预留高速公路及铁路扩容宽度;跨越公路、市政道路时,桥梁必须满足桥下道路通行净空要求。
(5)侧重于采用技术成熟、便于施工和养护成本低的桥型。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桥位处的交通运输条件、施工机具进出、场地布置等因素。
系统考虑全寿命周期成本,使桥型方案整体最优。
(6)充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使适用性和经济性结合最佳,结构的设计做到技术合理、先进、有利于模数化、标准化、规范化、机械化的施工,做到施工方法简单、安全、可靠,技术成熟,施工速度快,经济指标低,且便于后期维修、养护。
(7)一定路线长度内的一般性桥梁,在兼顾施工便道、预制场地以及标段划分等与施工模板周转有关问题后,尽量采用考虑同类桥梁结构、跨径,以方便施工。
同时要注意相邻桥梁之间的距离不能太短,特别是在填方路段;如遇这种情况,可考虑将相邻桥梁连通或加长填方路段,以避免连续的桥头跳车。
(8)桥梁景观设计时,应结合周边自然环境、地形设计;避免桥梁景观设计的局部性,应作为景观群、景观带进行系统地统筹设计;尤其突出线外景观设计。
桥涵设计一般规定

桥梁、涵洞1 桥梁设计原则1.1 桥梁设计的一般规定1. 桥梁应根据公路功能、等级、通行能力及抗洪防灾要求,结合水文、地质、通航、环境等条件进行综合设计。
特大桥、大桥桥位应选择在河道顺直稳定、河床地质良好、河槽能通过大部分设计流量的河段。
中桥桥位的选择原则上应服从路线的总方向,路桥应综合考虑。
一方面从整个路线或路线网的观点上看,要避免或减少因车辆绕道而增加的运输费用;另一方面从桥梁本身的经济性和稳定性出发,应尽量选择在河道顺直、水流稳定、河面较窄、地质良好、冲刷较少的河段上,以降低造价和养护费用,并防止因冲刷过大而发生桥梁倒塌的危险。
此外,一般应尽量避免桥梁与河流斜交,以避免增加桥梁长度而提高造价。
小桥涵的桥位的选择原则上应服从路线走向,当遇到不利的地形、地质和水文条件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不应因此而改变线路。
桥位不宜选择在河汊、沙洲、古河道、急弯、汇合口、港口作业区及易形成流冰、流木阻塞的河段以及断层、岩溶、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的河段。
2. 桥梁纵轴线宜与洪水位主流流向正交。
对通航河流上的桥梁,其墩台沿水流方向的轴线应与最高通航水位时的水流方向一致。
当斜交不可避免时,交角不宜大于5°;当交角大于5°时,宜增加通航孔净宽。
3. 为保证桥位附近水流顺畅,河槽、河岸不发生严重变形,必要时可在桥梁上下游修建调治构造物。
调治构造物形式及其布置应根据河流性质、地形、地质、河滩水流情况以及通航要求、桥头引道、水利设施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
非淹没式调治构造物的顶面,应高出桥涵设计洪水频率的水位至少0.25m,必要时尚应考虑雍水高度、波浪爬高、斜水流局部冲高、河床淤积等影响。
允许淹没的调治构造物的顶面应高出常水位。
单边河滩流量不超过总流量的15%或双边河滩流量不超过25%时,可不设导流堤。
二级公路的特大桥及三四级公路的大桥在水势猛急、河床一遇冲刷的情况下,可提高一级洪水频率验算基础冲刷深度。
公路桥涵设计指导原则

公路桥涵设计指导原则1 设计依据与规范规定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l—2003);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3)《公路勘测细则》(JTG/T C10—2007);4)《公路工程水文勘测设计规范》(JTG C30—2002);5)《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6)《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7)《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8)《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5);9)《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5-04-2007);10)《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JT/T 4—2004)11)《公路桥梁盆式橡胶支座》(JT 391—1999)12)《公路桥梁伸缩装置》(JT/T327—2004)13)《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92);14)《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2002年);15)《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2007年)。
2 桥涵布设原则2。
1 桥梁1)标准跨径的桥梁,单跨为6~20m的桥梁采用桥面连续,20m及以上的桥梁采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或连续刚构)。
原则上,桥墩高<20m时采用结构连续,桥墩高≥20m时采用连续刚构体系(墩梁固结);此外,当桥梁段落纵坡≥2。
5%时,也需采用连续刚构体系(墩梁固结)。
2)考虑桥梁外观,水中桥墩系梁一般置于常水位附近。
但对于跨越航道的桥梁,其孔径和桥长设计,还应满足通航的需要,主墩承台顶面一般应置于最高通航水位以上或河床以下。
3)大型泄洪河流应避免在大堤迎水面和堤顶设墩,承台及桩基设计应考虑冲刷影响。
4)斜跨一般河流的桥梁,当桥长较短、河段顺直流向一致、斜交角度小于50度、桥面宽度一致时,优先采用斜桥斜做方式,反之采用斜桥正做方式。
沿河纵向桥采用斜桥正做方式。
(注:桥涵斜交角度指路线前进方向与水流或涵轴线方向的顺时针夹角,斜度系路线法线方向与水流或涵轴线方向夹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梁墩、台及基础
(一)墩、台设计
1、本线桥台采用T台,根据地形、地质条件,起桥高度控制在8m~12m。
2、本线桥墩优先采用圆端形墩,当线路与水流斜交角度大于25°时,采用圆形墩,一般主要阻水(阻挡设计洪水)的桥墩采用圆墩,其余桥墩均可采用圆端形墩,但应结合全桥桥墩数量尽量统一墩型。
一般情况下当墩高H≤30m时,采用圆形或圆端形实体墩,当墩高H>30m时,采用圆端形空心墩,墩底实体段除满足参考图的规定外,其顶面高程必须大于设计水位+0.5m,无地表水处必须大于地面高程+0.5m。
当墩高H<30m,采用实体墩,计算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可以采用圆端形空心墩。
当线路以小角度跨越城市道路及等级公路时采用钢筋混凝土门式墩。
特殊桥跨桥墩,根据受力和构造要求设计。
(二)基础
桥梁墩台基础类型一般采用明挖基础或桩基础。
处于天然河道上的特大、大排洪桥不宜采用明挖基础。
岩石地基基岩覆盖层较薄时,一般采用明挖基础,非岩石地基或覆盖层较厚的岩石地基,一般采用钻(挖)孔灌注桩基础。
当基底埋深H≤6m,且有少量(或无)地下水时,采用明挖扩大基础;当基底埋深6m<H≤10m、基岩覆盖层较薄且无地下水时,采用明挖满灌基础;基底埋深6m<H≤10m且有地下水或基岩覆盖层较厚及基底埋深>10m 时采用桩基础,当无地下水且地层直立性较好时,采用挖孔灌注桩基础,否则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
不受冲刷时,在满足结构受力要求的前提下,明挖基础基底埋置深度不小于地面以下2m,且不小于冻结线以下0.25m,桩基承台板底面应位于冻结线以下不小于0.25m;跨越河流的桥梁,应计算一般及局部冲刷,岩石河床的冲刷深度,参照《桥渡水文》手册中P157“岩石上桥墩基础冲刷及基底埋深参考数据表”确定,受冲刷影响的墩台基底应在墩台附近最大冲刷线下不小于下列安全值:对于一般特大、大、中桥梁,安全值为2m
加冲刷总深度的10%,冲刷总深度为自河床面算起的一般冲刷深度与局部冲刷深度之和。
1、明挖基础
(1)明挖扩大基础(原则上不超过4层)
岩石地基,基底埋深≤6m,有一定覆盖层,有少量(或无)地下水时,选用明挖扩大基础。
处于天然河道上的特大、大排洪桥不宜采用明挖扩大基础。
岩石地基上的明挖扩大基础,应将基底置于新鲜岩面下不小于1m;岩石地基承载力富余值按5%~10%考虑。
明挖基础必须满足规范中的刚性角要求。
①地基容许承载力按《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第4.1.3条计算。
深度修正h值应按基础角点处最小值取用。
宽度修正时,对W4应视风化岩性质(砂质、钙质胶结的岩石及含石英等不易风化,颗粒较多者,按砂性土,K1=1~2;泥质胶结的岩石、花岗岩及凝灰岩,按粘性土不作宽度修正)进行修正。
W3岩层可按K1=2~3,K2=4~5修正,但修正后[σ]不宜大于本桥同一岩性的W2层的[σ]值。
W2岩石风化层不作宽深修正。
②扩大基础基底平面地基若有软硬不均现象,需加深基础或采取补块措施,补块基底应位于W2岩层。
当采用补块基础时,应检算补块的基底应力,满足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单层补块厚不宜超过1.5m,长与高度比一般取1.5/1;附注中需说明补块与基础圬工分开浇注。
③扩大基础基底边缘距稳定边坡线的净距:对原状土(包括W4)不小于5m,对W3风化岩不小于4m,对W2风化岩不小于3m,同时应满足最不利处安息角的要求。
(2)明挖满灌基础
当基岩覆盖层较薄,基底埋深6m<H≤10m且无地下水时采用明挖满灌基础,基础平面一般采用矩形,非岩石地基一般不采用明挖满灌基础。
2、桩基础
标准跨度的简支T梁,墩台桩基的桩径可采用1.0m、1.25m、1.5m钻(挖)孔桩;主跨48、56m的连续梁墩台基础可采用1.25m、1.5m钻(挖)
孔桩;主跨64m的连续刚构或连续梁桩径优先采用1.5m钻(挖)孔桩。
(1)桩基一般选择承载力较高的岩层、卵石土、圆砾土、硬塑粘土层等作为持力层。
桩基础桩底进入较软岩(15 MPa<Rc≤30MPa)W2风化岩层者,当σ0≥800Kpa时,按柱桩计算,当σ0<800Kpa,按摩擦桩布桩,同时按摩擦桩和柱桩进行计算比较,取其较长者,桩身配筋按柱桩设计;桩底进入硬岩(30 MPa<Rc≤60MPa)W2风化岩层者,按柱桩设计;无论软质岩还是硬质岩,桩底置于W3岩层上时,按摩擦桩设计,桩身配筋按柱桩设计,其它情况按摩擦桩设计。
柱桩设计时,嵌岩深度的确定一般遵循以下几点:
①直径为1.0m、1.25m的桩基础,桩长小于等于10米时,嵌岩深度取3.0倍桩径,桩长最小一般不低于7m。
桩长大于10米时嵌岩深度取1.5~
2.0倍桩径;
②直径为1.5m的桩基础,桩长小于等于10米时,嵌岩深度取3.0倍桩直径,桩长最小一般不低于8m。
桩长大于10米时嵌岩深度取1.5 ~2.0倍桩直径。
以上桩径均为计算桩径。
对于标准跨度的简支T梁选用桩基础具体原则一般遵循以下几点:
①直径为1.0m的桩基础一般选择用在整桥较低、地势平坦、墩高度变化不大、受冲刷较小的桥梁;
②直径为1.25m的桩基础一般选择用在墩高较高,地势不平,沟谷明显的桥梁;
③直径为1.50m的桩基础一般选择用在墩高超过30m,或受水流冲击较大且墩高超过20m的桥梁;
④尽量保证整座桥桩径的统一性。
(2)桩基础基本尺寸的规定见下表:
桩基础基本尺寸的规定
(3)承台顶应埋置于地面以下0.5~1m。
位于水中的桥墩基础,在满足防洪要求及冻结深度要求的前提下可尽量将承台提高;位于等级公路坡脚或路边的墩台基础,承台埋深应结合道路拓宽规划等情况综合考虑,尽量减少对公路的影响;位于一般道路及改移道路的墩台桩基,应结合对道路的影响及改移道路纵断面综合考虑承台埋深。
(4)承台厚度一般为设计桩径的2倍,同时应检查刚性角是否满足要求,不满足时应加台。
(5)桩基承台配筋:
承台底层配一层钢筋网,钢筋直径Φ20mm。
钢筋端部到承台边缘距离5~10cm。
柱桩按通长配筋,摩擦桩结合桩长取不同的配筋长度。
桩长小于等于25m的摩擦桩按通长配筋;桩长大于25m小于等于40m的摩擦桩,配筋段长度取25m;桩长大于40m的摩擦桩,配筋段长度取30m。
一般情况下墩台桩基配筋率按5‰设计,对于标准跨度,承台桩基配筋采用统一的参考图,工点设计图中不出承台桩基配筋图,仅在附注中说明采用的参考图号。
个别高墩台及位于陡坡上冲刷较大墩台或配筋段长度超过上述规定时,在工点设计图中单独出桩基配筋图。
非标准跨度墩台承台桩基配筋图出在工点设计出图中。
桩基主筋采用HRB335钢筋。
(6)桩基设计计算中,桩侧至稳定安全边坡线的净距:对原状土(包括W3、W4)小于4m,对W2风化岩小于2.5m者,该段桩身按自由长度计算。
位于陡坡地段的桥墩桩基计算时应计桥墩或桩所受侧土压力。
(7)岩石试块饱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R值,按地质专业提供取用;如地质专业暂未提供,软质岩W2,σ0≤500Kpa, R0按6σ0取值;硬岩W3,σ0>500Kpa, R0按8σ0取值,硬质岩W2,σ0>500Kpa,R0按10σ0取值,C0值可内插。
(8)为加大桥墩的线刚度,桩距可适当加大,一般不应超过承台厚度的2倍。
(9)本线采用桩径的单桩轴向承载力控制值如下表,允许不超过10%。
单桩轴向承载力控制值表
(10)基本物理、力学设计参数按地质报告采用。
桩侧土极限摩阻力f按《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规范》(TB10002.5-2005)表6.2.2-5的中值取值,也可参照以下值或下表选取:①软质岩之W3,取f=(0.25~0.3)σ0;②硬质岩之W3取(0.4~0.5)σ0。
钻孔灌注桩桩侧m、f、R、C0的建议取值
(11)桥墩台桩基础的其它规定:
①承台顶至地面一般取0.5~1.0m,陡坡上的承台基顶控制点距稳定
边坡不小于1.0m。
②桩基承台无论有无冲刷,均不计承台抗力,不考虑承台浮力。
有冲刷者按冲刷深度计算自由长度。
③一般情况下桥台配桩基时,台身前边缘到承台边缘的距离不小于
0.6m。
对填土高不大于6m者,桥台前襟边可以等于或大于后襟边;对填土高大于6m者,桥台前襟边应大于后襟边,襟边差值随填土高的增加而增加。
④桥墩配桩基时,单线圆端形桥墩的墩身外侧至承台边缘的最小距离为:纵向0.3m,横向0.3m。
⑤桩基承载力富余值:摩擦桩5%~10%,柱桩5%。
⑥同一座桥的桩基础尽量选用相同的桩径。
(三)墩台基础变位及墩台顶的纵横向水平位移限值按照《铁路桥涵设计基本规范》中第5.3.3条办理。